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河是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通常以高山地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淌,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这样的终点。中国古人把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其中湖指水面长满胡子般水草的封闭水域;泊指水面光秃,没有水草,可以行船和泊船的封闭水域。现代地理学上把四面都有陆地包围的水域称为湖。河流与湖泊中拥有的大量水源,为自然和风光摄影带来大量的拍摄素材,其本身拥有高反光与镜面特点,就可以为画面增添亮点。此外,河流与湖边特有的生态与自然环境,也为风光摄影师带来了更多的拍摄题材。
* @ {; P, A2 W % N7 N5 h) z1 m9 l( H7 T1 H
村落中的的蜿蜒河道
- }" I8 e' G% p, m在新疆美丽的哈纳斯湖旁,有一个小巧的禾木村,它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山村景致充满神秘色彩。由于河流多切割,地形复杂,这里山地阴坡森林茂密,苍翠欲滴。摄影师选择在太阳为升起起就爬到山坡上,等待拍摄的最佳时机。在晨雾散去,阳光洒向一排排河边的木屋时,暖色调制造出一片和谐的气氛,同时河水在处于低洼的阴影处,冷色调让曲折的河道中充满了幽蓝的神奇气氛。摄影师在这是果断使用长焦镜头,捕捉下这幅紧凑的画面。
p+ J! G9 K% o7 l![]()
8 R$ W; R, Z( j, T光圈:F16 曝光时间:1/6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20mm' g6 A r3 M: b1 ], t
河滩上的纵深感
) S( y, }" P6 B" p. l宽广笔直的河道对于摄影师取景来讲,是个极大的考验。通过数码单反相机的取经去望去,对面的河岸就是一条笔直的平行线,如果在构图上处理不好前景与背景的关系,那么在照片上就会因为单调而缺乏兴趣点和美感。鉴于这些原因,摄影师采用底角度,取景时将前景中岸边的草丛交替纳入画面当中,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机位距离草丛越紧,使用的镜头焦段越广,前景的草丛在照片中占据画面越多,同时更低的机位也能让草丛遮挡住空旷的河面,避免画面单调。这样,在马群和背景远山的配合小,照片的河滩上行了强烈的纵深感。
+ `2 l; t+ `2 N- ?% m 光圈:F11 曝光时间:1/25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100mm! J4 e" b- U5 I* p
等待拍摄时机
" W: x9 O3 C' R7 z1 @+ ~0 b新疆五彩河岸位距布尔津县城以北约24公里处,此处河水平缓开阔,并有一吊桥横跨水面,蔚为壮观。在河水的映衬和夕阳的照射下,五彩缤纷,十分壮观。摄影师在前往拍摄地时由于路途周折,错过了最佳的拍摄时机,此时日落后的余辉已经渐渐消失,拍摄现场的光照度非常低,摄影师为了能保证照片的清晰,使用三脚架将长焦镜头的镜头环进行固定,在关闭防抖系统后,进行取景。由于天色和水面已经缺乏亮点,因此摄影选择了更长的焦段,以特写形式来表现。正巧一辆运送麦秸的拖拉机经过吊桥,摄影师立即使用连拍功能,并且等在拖拉机行驶速度减慢的时刻按下快门进行拍摄,以避免运动模糊。+ `; a9 L; ]/ C" Y7 o1 v
![]()
4 W) S4 j2 x' x7 s拍摄河滩与森林的形式感; p! o' G% z2 k$ n, a5 s
在面对宽广的的自然世界时,我们看到水流成渠、树木成林,如何在这壮美的风光中找到规律和美感,并把握时间和光线的特点,用最美或者最特别的方式记录在照片中,这时风光摄影时所极力追求的。一幅精彩的风光摄影作品应该是不可多得的,也是摄影师历尽千辛耗费精力拍摄的,哪怕是信手拈来,也是多年的经验积累,厚积而薄发。这幅照片拍摄于新疆和木村,登高远望时,河水在长焦镜头的压缩透视效果作用下,显得蜿蜒崎岖,由于一条蓝色的丝带环绕飘过层层树林,使得画面浑然一体,并且极具形式感。1 L) M* [9 `; o- S! H* T3 l
4 R! I0 s" H# y8 | b
借助天色和光线
4 y5 D; f# k4 o3 B1 Y& @在天空中云层或者天色湛蓝时,同时光照条件较好的条件下,寂静的河水可以将天空中的景物倒映在其中。河水中最常见的是天空的蓝色调,这也是照片中最为抢眼的元素。在杂光较少照射水面,或者拍摄角度得当时(镜头中不会有来自水面的反光),可以捕捉到更为丰富的倒影元素,例如树木、天空中大面积的云层,天空中的飞鸟等等。在拍摄倒影题材时,摄影师要掌握好俯拍的机位高度,当水面想镜子一样可以产生镜面效果时,被映射的景物只有垂直于水面才能形成最为清晰的倒影,如果拍摄水中的倒影的树木,那么在水边站立拍摄即可,如果要映衬天空中的景物,就要在山坡上高地进行取景。! o2 y/ M6 V1 Q# \; E+ W) P$ I
! y3 c+ H. u8 p$ S/ |' l0 H
岸边的画意表达
" h2 D& j- Z# U1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内涵一直是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在拍摄中,由于画意摄影属于仿画摄影,使用镜头和拍摄角度对景物的描绘不必太张扬,这也是画意用光和构图的一大难点。这幅照片表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效果,此时摄影师在岸边拍摄钓鱼的场景,忽然在使用广角镜头逆光取景时,发现了远景中的小舟,已经山水如画一般,雾气昭昭更是将真实的景物变得迷离,让人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在割舍掉岸边高光的场景后,摄影师使用低角度,将尽头沿着河岸延展出去,一直引导到小舟的剪影之中,同时将这些景物映衬在远山与倒影的大背景中。
4 N" `- {7 L: i) M C( e C5 B; ~7 h$ h5 G2 x
记录河岸的暮色
; H/ |" Z# ]' E& O6 u! J, J5 d在河岸边等待暮色,是很多风光摄影时傍晚外出常做的事情。这幅照片中就是摄影师捕捉到的火烧云画面。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火烧云的色彩一般是红彤彤的。在拍摄时为了避免照片中光比过大,引起严重的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应避免将没有遮挡的太阳直接纳入到画面取景当中,可以等待云层遮挡太阳或者太阳下山时拍摄,效果会更加出众。# U( F1 X! {% z2 ~
![]()
! ]" l M( W X- D& f _+ |光圈:F5.6 曝光时间:1/4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25mm
0 l# S, [8 |: X% L7 \# e曝光避重就轻
2 Q2 J h6 U" M8 }: y曝光决定着风光摄影作品的成败,专业摄影师在取景时就会针对拍摄场景考虑拍摄的曝光度和取景范围,避免在照片中出现不和谐的亮度范围。在面对美景时,人的眼睛因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很难发现其中亮度过高和亮度过低的部分,例如观看天空时会收缩瞳孔,甚至眯起眼睛,这样看到的世界是细节极为丰富的。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由于相机只能在拍摄一张照片时使用固定的光圈和快门数值,因此在遇到明、暗差别较大的画面时,拍摄的照片就会出现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取景时就要做到取舍。6 l$ V6 [" r/ O" _
3 J7 V( m; H4 ^3 P% a
光圈:F16 曝光时间:1/30s 感光度:ISO100 焦距:50mm" O) F# _, \" D
拍摄湖面全景
8 r' _" P% G+ m9 }+ v8 k摄影师在拍摄长白山天池火山湖时,遇到了众多摄影爱好常常遇到的问题,湖水中找不到适当的前景。在勘察环境后,摄影师决定通过全景的拍摄手法,完成对湖面的描绘。首先,摄影师换上超广角镜头,之后退后几步,尽量让水岸与湖水形成包裹状态,这中封闭式构图看上去四平八稳,表现上既全面又详细。为了突出地质的特征,在拍摄前放低拍摄角度,让岸边的岩石充满前景画面,同时保证天空中和水面倒影中的云层可以更多低表现,这样在蔚蓝的湖水中才能形成画面的亮点。
8 ]9 a z) k( k# \ ; |' b; ^: _+ x+ k" \( y* ~
打破画面的平淡" c& O, y# q: E K0 ^; v; t i
摄影师在湖边拍摄时,通常会寻找拍摄元素或者角度,来强化照片的透视效果,例如游船、钓鱼者、游泳或者溪水的人等。在暮色下,夕阳的余辉照亮了从岸边一直延伸到水中码头,侧光使得木头结构立体感极为突出,同时阳光也照亮了两位钓鱼者。摄影师在岸边取景时,故意去掉岸边的部分,将码头和钓鱼者孤立在湖水中央,这样可以让观赏者心中产生不安定的因素。同时,采用从测面拍摄方法,可以得到木质码头的折线构图效果,并且可以得到测光的照射支持。在元素丰富后,使用寂静的湖水为大背景来衬托整个画面。+ Q* _ s5 Y$ K4 Z8 k9 p
![]()
. P- `9 D6 T2 u& q. k' F! [9 h水天一色拍摄手法
/ E8 y& K' q6 u/ s6 f! U1 s在中午十分,天色蔚蓝,并且越靠近天际的位置色彩越浓重,这时最容易拍摄到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在深秋,岸边一片金黄的景致,摄影师来带坝上草原的湖边。为了强调湖水和湖岸的透视纵深感,摄影师选择在一座码头后取景,使用广角镜头将码头连同几棵叶子金黄的白桦树一并纳入画面当中。远景中,树影迷离,雾气昭昭,湖水与天空一片蔚蓝。不过,由于天空中的光照比较强烈,明显亮度要比湖水中高出许多,因此摄影师使用了偏振镜,通过转动镜片前组来过滤光线,用以压暗天空。
8 A% A, L5 N" j+ n0 X* a / |* U: B: P2 O6 A1 Q+ F
光圈:F8 曝光时间:1/80s 感光度:ISO200 焦距:25mm2 \6 F% T M: J& i7 ^
对称的镜像效果
, X9 J8 y4 ~/ _4 o' w在拍摄深秋时的湖面时,落入十分的阳光照射在岸边的地面和白桦林上,红彤彤练成一片。摄影师采用与树林齐平的取景角度,使用湖面的镜面特点,将画面使用岸边进行分割,捕捉到对称的镜面效果。在拍摄镜面效果时,机位的高低决定了倒影的内容。如果机位较高,那么影子就会被全面地显现出来,如果机位较低,那么倒影中的景象就会被裁切。不过,这也和实景中的地势高低有关,在这幅画面中因为背景为上升地势,因此湖水几乎将全部景象映衬下来,如果在拍摄时发现影子显现不全时,可以后退并寻找制高点拍摄。 K- r: A) v6 A) d
" D8 X2 P) v; ], k3 F8 s
光圈:F11 曝光时间:1/25s 感光度:ISO100 焦距:105mm
, z& ~" M$ X5 f" m8 F3 h0 I利用长焦镜头的透视效果
+ F7 R2 Y* |. @0 g用标准镜头拍摄被摄主体时,其结果与人的视觉相似,但是如果换用长焦距镜头,那么距离感就会显得缩短。这种透视压缩的现象,与人们正常的视觉感受不一样,属透视失真的表现。但在有些情况下,摄影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失真、畸变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 压缩透视感后,画面中远近景物之间的距离从视觉感受上拉近了,仿佛近在咫尺,画面很容易让人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里利用压缩透视感后,通过远近距离感的消失,强调了湖水的线条美感。并且通过给岸边的奔马预留视向空间,赋予了照片想象的空间。
2 K: U7 i, {, D$ c! m - P, P0 E3 n$ {4 j6 i) l
$ c7 R6 V; |4 w0 ^
( u' F2 z3 @/ A+ K7 u) ? N
" F- A" w+ W. W `. l& s
, N8 o" v9 i/ q/ A6 d4 P8 g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7 z, T1 W* U [! B
( g( s+ n. T& B4 n) P! V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8124-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