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杰出华裔] 潘公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东西方文化推行者

[复制链接] 0
回复
15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4-21 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李爱英
简介:潘公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国画大师http://baike.baidu.com/view/31231.htm先生之子。1947年出生于http://baike.baidu.com/view/4150.htmhttp://baike.baidu.com/view/59949.htm。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马里兰大学、加拿大Emily Carr university,以及英国一所大学的荣誉博士,http://baike.baidu.com/view/2398.htm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历任http://baike.baidu.com/view/10839.htm院长和http://baike.baidu.com/view/8683.htm院长,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25.htm副主席,浙江省http://baike.baidu.com/view/261758.htm副主席,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25.htm副主席等职,全国政协委员;获得国家“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称号。他出版论文集《限制与拓展》、专著《http://baike.baidu.com/view/31231.htm评传》、《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现代设计大系》,编撰《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883075/14973311.htm》;主编的《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http://baike.baidu.com/view/158005.htm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683.htm;曾多次在中国、http://baike.baidu.com/view/2607.htm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708/5407361.htm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407/7563647.htm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1269/5044037.htm及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采访潘教授,是在他刚刚结束在UBC大学亚洲研究院大会议室举办的《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专题讲座之后。匆匆复匆匆,年近七旬的他,整个上午紧张活动,并没有看到他的疲惫,反倒带着被六七十名听众提问请教而呼应后的些许兴奋,举重若轻地继续着讲座的深邃主题侃侃而谈:
向世界传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引领者和实践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很多专家评论家一直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潘教授不这样看。基于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和北美欧洲等的游学讲学生活经历,他更看重两者的相通性和共融性。他举例谈道,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源地,都有其相通的地方,就是文字和书画的记载。中世纪时期的保守严谨固执,对于世界性文化的发展都是一种悲哀。而随着科技越来越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快捷简单,新思想新创意新形式层出不穷,呈现快捷发展趋势。所以,世界成为一体化的当代和未来,任何人没有权力割裂东西方文化,更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用国际大视野和全球大范围来研究和探索,要站在人类演化进步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包容和融汇,取长补短,共同繁荣发展。就像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提倡多族裔多地域多时空,倡导多包涵多研究多吸取。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而国际化的广收厚积,也会为民族的带来飞跃性进步。
作为中国当代最知名画家,潘教授也谈到中国数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自身成就的巨大影响,和拥有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自豪感和骄傲。同时,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刻不容缓,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舞台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高屋建瓴式阐释。
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文明璀璨夺目,光照千秋,令人叹为观止。万里长城厚重雄伟的世界奇迹,四大发明度量衡地动仪的全球第一;秦篆汉隶的美妙绝伦,魏晋风骨唐诗宋词的深邃隽永;春秋战国合纵连横的军事力量,大唐盛世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富足;塞北窑洞江南园林的精巧设计,秦腔豫剧京戏昆曲的引人入胜;孔孟之道哲理涵义的内敛,郑和下西洋磅礴大气的张扬……潘教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历数其精粹和骄傲之情。他说,长期以来,西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有根深蒂固的误解和曲解。就像唐人街摆摊的那些东西,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就是几个秦俑,一些扇子,青瓷碗和剪纸;就是舞狮子,耍太极和吃水饺这么简单浅白,实在是荒唐和谬误的。
一腔爱国热情,满怀报国之志,潘教授殷切期望:中国人千万不能满足于表面的和流俗的东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应该克服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不良导向,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组织大的专业团队,在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和探索的同时,创造性的规划大框架,掌控大方向;安心、细心、精心、扎扎实实的做好普及性推动工作和深入性导向工作。特别是号召有能力有财力有精力的人,加入引领者队伍,凝聚力量,做精做专,这样才有可能防止中国文化浅薄化,庸俗化和低级趣味化。
潘氏家族总是把传承中国文化和推广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挑在肩上,躬身践行,不遗余力。这个家族曾经在潘天寿去世后将124幅遗作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当拿到国家以示感激和奖励的象征性拨款20万时,这个家族旋即设立了“潘天寿奖学金”,鼓励和支持那些在艺术领域孜孜以求之的寒门学子和小有成就的教师们。
不仅如此,潘氏家族还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潘公凯教授走遍了港澳北美欧洲等各地城市,举办画展和讲座,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宣讲中国文化和古代文明,他的理想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为世界文化艺术界同仁所瞩目。
而“爱心春雨,美润八方” ,作为潘天寿家族的优良传统,也惠及世界。这次中国“潘天寿基金会”和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及UBC大学亚洲研究院的合作,启开了两国文学艺术界民间与大学合作的大门;而“潘天寿奖学金”在UBC大学的实施,更开了该校接收中国民间团体奖学金的先河,也将极大鼓舞当地师生投身文学艺术事业,融合东西方文化,创作出更好更多的精品。这也是潘氏家族会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所做的贡献之一。
不断探索另辟蹊径,才能登高望远美景尽收眼前
根据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和中国“潘天寿基金会”的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邀请名师名家定期不定期在加中两地开展系列讲座。第一讲,就是潘教授的《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记者请教于他,头一炮打响固然需要奉献精神,更需要创新的勇气和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把握,及对于当代西方社会和教育领域的熟悉及准确的角度切入。
对此潘教授介绍说,笔墨是中国画传统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形式语言体系,是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一种中国式的视觉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史上,对于绘画理论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研究走在了中国画家的手头功夫之前。中华民族从孔孟时代就知道“文以载道”的思想,重神、重意、重主观情绪的表达等理念,纳入到绘画创作中。也就是说对艺术的理解超越了艺术技巧的发展。中国士人“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不论在朝在野,都以人格修养为第一要务。 而西方文化中“他人是自我的地狱”,才有西方现代艺术中所反复表达的人的孤独。因为有上帝,人可以和上帝对话,上帝是人的保护者,人才不孤独。潘教授毕生精力致力于文化艺术的探索和传授,用独创和独立的观点带动和启发后来者,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好评。
潘教授的水墨画并没有受到他父亲多大的影响,他心仪的画家是http://wuchangshuo.artron.net/http://wuchangshuo.artron.net/以写意花卉蜚声画坛,尤其是他从金石中发展出来的强有力的笔法,令http://pangongkai.artron.net/非常神往,他从逆境中经过艰苦奋斗走过来,饱尝人生五味,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水墨作品是他人生历程的痕迹。同时,金石有声的他侠骨仁心,刚正豪气,秉公办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他是带着新的思考去做http://baike.baidu.com/view/6942.htm的。他充分发挥水墨特有的抽象性,有时迷醉于水墨的抽象美,在大幅画中他用大笔触、大墨块布局时,即十分注意发挥笔力、墨韵的作用,而落笔之后则更加审时度势地做因势利导的处理,然后再细心收拾细部,在保留大气势的基础上讲究笔墨情趣。在墨的浓淡、虚实与黑、白、灰的关系中,求理求趣。难怪他的作品动辄以数百万高价进入了收藏者的宝库。
身为画坛巨匠,潘教授对于建筑设计也做的游刃有余。他设计的“威海金石湾项目”,采用了风帆、贝壳、海星、游艇等海滨意象,为了改善附近海域因缺乏岛屿而形成的单调视觉印象,他设计了错落起伏的院墙,并别出心裁地将酒店设计在大海之中,好评如潮。再如,在设计浙江富阳文化中心项目时,他考虑到富春山居是文人士大夫向往的归宿,于是将文房四宝作为项目的基本意象,获得了甲方的一致好评。
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世界未来,开拓国际间文化交流工作
作为中国现代顶级国宝类书画大师潘天寿的儿子,除了子承父业的无可替代优势外,剩下的就是压力了。潘公凯从小并没有打算跟着父亲学习,绘画也不是自己理想的饭碗。他喜欢动手鼓捣一些机械产品,甚至还造出了当时全杭州第一台收音机,从而获得了全国大奖。但命运有时候就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偏偏考中学时就进了杭州附中,这所以美术教育名闻全国的学校。
耳濡目染吧,中学时代他就日渐日高的掌握了绘画技巧;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老来得子的父亲也把溺爱浸润到了对儿子的文学艺术书法和读书做学问等多领域教育方面,为他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可惜,中学毕业后遇上了中国的交白卷英雄的十年动乱,年纪轻轻就被迫到偏远乡去画黑板报,写美术字的口号。但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即使在乡下那样落后的条件,他还是琢磨着怎么标新立异,怎么尽善尽美。求新求美的个性如影随形,让他在继承父辈的基础上,有了多领域的突破和贡献。
潘教授说,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到温哥华比较,看见现在人越来越多了,华人更是随处可见。这说明中国国力壮大后,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提高了。此次来到UBC,发现华裔面孔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汇繁荣,其优势在于听众和受众更多了,宣讲的力量更大,作用更突出,可以更普及和提高。自己从领导岗位的繁忙中抽身后,就更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希望通过举办画展,开设讲坛,发放奖学金,进行互访等系列活动,使两会合作成为推进中加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高端品牌;
还有那些急需推动的事业: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向纵深发展,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奖掖提携有志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后生新秀……
还有那些亟待开拓的领域:文化的,艺术的,人文的,思想的,哲学的……
潘教授的视野是国际化的,他的心胸是海洋般的,其行动则是利在当代泽被后世的。
环球报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7553-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