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E9 y! o: N2 V6 X5 g0 ~
4 y& y. C6 z# m8 `1 h7 A作者 | 大老振读经典 3 Q$ I, N5 H4 U8 D/ o" \- \/ v
$ Z' p9 g v+ x1 R- ]
/ @2 u* z g! q& H人世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奇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 如果没有选择,就不会有千般痛苦、万般纠结。很多事情,一旦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陶渊明一辈子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纠结,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舍不得放弃。 01 7 ?( J0 {2 Y6 H7 E" g6 g% U* T
- K6 ]' M" Y. p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 e- t s5 { H8 w& f) V
2 C& V. y' P- H% J
1 f& L+ X* ], i6 ^7 ~( y
: H; U4 Y" q& P, F" `1 L那时靠篡(cuàn)位得天下的西晋已灭,几乎遭遇民族灭绝的汉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统治着江东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经过“五胡乱华”之后,也进入了十六国混战时期。 乱世,之所以乱,是因为失去了“道”。 古人云:货悖(bèi)而入者亦悖而出。用有悖于常理的方式,大逆不道篡位而得到天下者,也必然会以一种惨烈的结局失去天下。 作为一个受儒家影响颇深的儒生,陶渊明不会没有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呢?少年状且厉、抚剑独行游的豪情呢?难道一辈子就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这几亩薄田生活吗? 陶渊明不甘心,他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虽然官小,但是他觉得他可以吃苦,也可以从最基层一点一点做起。 他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第观念大于一切的时代,他也知道“出身”可能比“奋斗”更重要。 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寒门子弟根本不可能做官,可是他的曾祖——父亲的爷爷陶侃却在东晋建立之初,用戎马一生为后代拼得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高贵门第。 所以,他的孙子才可以娶到当代名士孟嘉的女儿——也就是陶渊明的母亲。 孟嘉落帽,是陶渊明的外祖父留给世人的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重阳节,在众多权贵聚会登高赏菊的宴会上,被风吹落帽子的孟嘉,是怎样温文尔雅、不露声色地对那些嘲笑他的人进行反击,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 Y! d! S# ~( D: |, N- T7 O
0 A! f2 h9 p: U) l8 u. M0 V
2 T9 J# `$ B. q Y; a: f2 m2 Y! j) p6 F5 J) Q' Z+ [% P: K
曾祖陶侃的奋勇拼搏和外祖父孟嘉的潇洒淡泊,一生都在影响着陶渊明,使他拥有“娴静少言”的外表和澎湃激荡的内心,在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有两种声音在脑海里争吵不休: 一个声音说:“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忍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另一个声音说:“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你忍有用吗?你曾经的高贵门第现在不还是迅速没落了吗?你就算是把自己奋斗成山下的一棵青松,也不及山顶的一株小草!” 一个声音说:“这个时代还是有希望的,归隐的谢安不是又东山再起了吗?如果不是他带领八万精兵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和前秦交战,大败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使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迅速瓦解,东晋怎么会为自己赢得一次喘息的机会?怎么会保全中华千年流传的文化,没有被异族消灭?” 另一个声音说:“这和你有关系吗?看看你的上司吧,你在这种人手下,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提起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江州司马王凝之,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首先他姓“王”,就这个姓氏,陶渊明奋斗一辈子也赶不上他刚刚出生时的起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是指王家和谢家,那可是中国古代数得着的名门望族。 据说陶家曾经在一个王姓人穷的时候送一船米给他,结果被当面拒绝,并且说:“我王家的人没米下锅,自会找谢家去讨,不要你陶家的米!” 现在这个上司不仅是王家的人,而且,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夫人姓谢,就是“淝水之战”统帅谢安的侄女,“咏雪才女”谢道韫! 没什么本事庸俗乏味还能做到一市之长的王凝之,他的眼里只有出身。陶渊明就算是再兢兢业业,又能如何? 陶渊明愤而辞职。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那几间茅屋,也许是为了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吧?陶渊明一口气写了六首《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还是做一个农民吧,像上古时代那样,自给自足、逍遥自在,没有门第、没有虚伪,做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很好吗? 但是,做一个农民,就没有烦恼,一定快乐吗? - @( `9 A- P5 g8 P& m, g0 z3 |6 l
人生的烦恼,从来不因为你的出身、你的职业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烦恼无处不在。 ) w1 y+ e! C* Y* V
4 U3 m( B* H4 ]" @
02 5 w Z/ P& l- L! g
金风送爽,天朗气清,陶渊明静静地坐在在茅屋外面的柳树下谈琴,黄昏的风轻轻地吹动他的头发。身后——夕阳、田野、菊花,把他瘦弱的身躯映成了一幅单薄的剪影。 七弦古琴缓缓流淌着的音符渐渐飘远,一如他此刻飘飞的思绪。他想到他回来之后,奋笔疾书的那篇《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我是哪里人,你们不是都有高贵的门第吗?我没有,我只知道我家后院有五棵柳树,这就是我的号。以后我就叫:五、柳、先、生! 这篇传记传出去以后,那些贵族的牙都要笑掉了——这个人太逗了,“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你读个什么书?“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家贫你喝个什么酒?再说,人家都在斗富,你家贫还好意思写出来?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这就更可笑了,写文章居然是为了自娱自乐!还说什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不求名利当个穷鬼,还好意思说? 一心回来想要过悠悠上古的生活,结果却被现实的石头砸了脚:妻子因难产而死。 陶渊明望着远处的庐山,眼泪簌簌落下。 他八岁就没有了父亲,妻子是母亲做主给他娶的,那是一个农民家的女儿,憨厚朴实,陶渊明和她在一起,虽没有太多共同语言,但是现在她死了,他心里仍然觉得空荡荡的。 其实在他的心里曾经住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儿,可是他知道自己娶不了她,她门第高贵,她的父母绝对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他悄悄写了一篇长长的《闲情赋》,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十愿”,在千年以来每一个少年的心头唱响: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 H: @% S9 V9 u- x# h# F" M
……
6 j B3 h2 U/ x* c; v* S5 D爱她,就化身为她的衣领、她的腰带、她的发油,化身为她描眉的粉、她身下的席、她脚上的鞋;爱她,就化身为时时刻刻跟随着她的影子吧,化身为照亮她美丽容颜的烛光,化身为她手中的凉扇,化身为她膝上横放着的琴,让她的手指从身上滑过,去感受她的香气、她的呼吸、她的体温…… 那是他人生中留下来的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的文字。就是通过这篇赋,我们才知道,娴静少言的陶渊明,原来在少年时代曾经拥有过一段如此刻骨铭心、又如此唯美浪漫的爱情。 ) } N2 d, w1 O- U( y0 v/ {9 ?! E# d; g
即使独自品尝那份相思的痛苦,即使所有的付出都是一厢情愿,也无怨无悔。也许,这就是爱情吧。
0 u1 @+ U0 t! t# ]) a' W5 w
: V2 {; q# H! X, \* p9 b* s
: f( r) f7 l# x" C; M* q: P2 J+ x% D1 L5 H, z8 W
烦恼的时候,就泡上一杯茶,捧着一本书来读吧,这样似乎时间也过得快些。
- J9 ?* i3 V! O, b- v不明白那些士族子弟为什么都不读书了,流行什么“清谈”,每天聚在一起就是讨论养生之道,真的有什么长生之术吗?就算是有,你看从元帝司马睿到孝武帝司马曜,历任九个皇帝,有哪一个得到善终了?他们的平均寿命连三十岁都不到!最悲催的孝武帝,居然因为一句酒后戏言,在后宫被妃子和宫女用被子捂死了! 陶渊明翻着他从小最爱看的一本书:《山海经》。 那些奇异的神话故事,陪伴他度过了整个的童年时光。死了也要复仇的精卫,没有了头颅还要战斗的刑天,每每读来都会让他热血沸腾。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一个人的气质里隐藏着他所读过的书,对于陶渊明而言,他不会心甘情愿一直隐居下去,他就像是大海,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暗流涌动。他连写诗都是一组一组的写,没有出仕,只是因为机会没有到而已。 一边读书一边农耕,之后陶渊明娶了第二个妻子,她的妻子为他生下四个儿子后,生病去世。 没有办法,四个孩子需要母亲,陶渊明又娶了第三个妻子翟氏。就是这个妻子,陪伴陶渊明一直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陶渊明心里感受到了为人父的快乐,然而贫穷的生活使孩子们经常挨饿,他的内心隐隐生疼。 所以当接到江州刺史桓玄的邀请信时,陶渊明没有犹豫,赴任去了。 3 ^% s; [3 r4 q) i( V) _0 ^
03 所有看似随意的选择,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仔细斟酌。
' E0 w9 s: w8 z) u4 ~: n; d, }$ ^6 x$ H9 ~" G& _4 Y$ c
, Z& \1 x6 ^ G9 Y% P4 g
$ ?" F ]. a7 y# G选择出仕,除了经济因素,陶渊明理由有三: 一、新皇帝执政后,大权旁落,国家发生内乱。大乱之后必定大治,也许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况且他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人生能有几回搏? 二、桓玄是一个很有思想和能力的人,他是北伐名将桓温之子,而且桓玄之前讨伐了把持朝政的司马道子,这次还要讨伐内乱的孙恩,他绝对比王凝之要强得多。 三、他和桓玄也算是世交,他的外祖父孟嘉就是桓温手下的幕僚,而且武将出身的桓玄也很佩服他的曾祖陶侃。陶渊明和桓玄小时候曾经是很好的玩伴儿,从感情上也比较亲近。 满腔热情的陶渊明带着“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决心投奔了桓玄,谁知当他快鞭策马奔跑在驿站上为桓玄送信请兵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桓玄有篡位的野心! 失望的陶渊明以母丧为由离开桓玄,之后又投奔另一个枭雄刘裕,才发现自己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人,非忠即奸,任何有能力有思想的人都不会愿意长久地屈居人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能说谁对谁错。东汉末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难道不是篡位?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建立西晋,难道不是篡位?成者王侯败者寇而已。 然而陶渊明的内心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陶渊明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失群的鸟一样,怎么和这个时代如此格格不入!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饮酒》其四) 别人可以顺势而为,但是他做不到。毕竟他一直生活在东晋,他的曾祖还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还能比现在的形式更乱、更糟糕的吗?陶渊明呀陶渊明,是你下决心做出决定的时候了。或者为了生活隐忍下去,或者辞职归家继续过贫穷的生活。 陶渊明的内心乱的像团麻,难道这一辈子,就这样被白白蹉跎掉吗?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他想到了孔子理想中的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在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轻薄的春装,约上几个朋友,带上各自的孩子,到沂水里洗洗澡,再登上求雨的高台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 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他心中所希望的呢?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温暖的南风轻拂大地,绿油油的小苗像鸟儿一样张开翅膀、随风舞动,这是怎样的令人感到快乐啊! 2 i# }* r# m5 F$ X: y
: I: i* D9 a% v, ^$ f3 F5 @
/ I! C; f6 k N: |. K; Z7 i0 P' T0 z“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的日子该结束了,快回去吧,“有酒有酒,闲隐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停云》其二)你的老朋友在等着和你在东窗下闲饮新酿的酒呢! 还留在这乌七八糟的官场做什么?你一介书生而已,不可能阻止东晋的气数将尽,也做不到力挽狂澜。 世初乱而出仕,世乱极而归隐,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可是陶渊明还是下不了决心,一个大男人,都已经四十一岁了,难道要自己的老婆孩子跟着自己讨饭吗?为了自己内心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难道就不可以忍受委屈吗? 人家谢安隐居东山,那叫“高隐”,吃喝不愁,衣食无忧,悠哉乐哉,潇洒风流。 陶渊明决定接受彭泽县令的职务,等挨过青黄不接,等拿到俸禄,等攒够让家人过上吃饱饭的生活,就辞职回家。 陶渊明在这个沼泽湖泊星罗棋布的地方兢兢业业地查户口,得罪了隐瞒实际人口逃税的大地主,他的靠山督邮大人三番五次借检查工作为借口刁难陶渊明,要他必须着官服来见。 仅仅在这里工作了八十天而已,还要不要坚持?但是难道因为那点俸禄,就把尊严低到尘埃里吗?他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印而去。 孔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做人,总要守住内心的底线。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便会滴在心上。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从此后再也没有回头。 04 陶渊明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回家的小船,曾经在他心里吵架的两个声音这次合二为一,它清晰而响亮地在耳边呐喊:; w5 `. P; f9 G A
( Y# r i5 ~" r: I( k+ | J/ D, W3 h/ P& Z9 R+ K5 ]
回家!回家!!回家!!! 曾经你迷失了灵魂,现在是你离开的时候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快回来吧,你的禾苗在等着你,你的妻子和孩子们在等着你,你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T5 @" |! O3 E6 X! b4 X% {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可惜路途遥远天未亮,努力前望,哪里才是我的家乡? 到了!到了!!终于到家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次是你真的决定离开,你终于回来了! 他一口气写了五首《归园田居》,来表达他重获心灵自由的喜悦: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杂陈,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o5 v% G, C8 Y% Q; _
9 P, P" M. q; w! W1 h" O1 z即使是做一个不称职的农夫又如何?我愿意!只要不违背我的心愿! 0 X4 P G' g5 h# P4 w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 此后的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吧,忙时耕种,闲时饮酒,平和闲静、古朴淡远。 这是怎样惬意的生活啊!在锄完地腰酸背疼的回到家里,悠闲地喝上一壶小酒,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这其中的情趣,岂是用语言能表达的?人生若寄,憔悴有时,他一口气又写了二十首《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也许孩子们不理解他的选择,甚至会埋怨他。可是难道不应该给他们留下一些精神财富吗? 君子忧道不忧贫,物质虽贫乏,却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可是一个人的精神富有,是任何物质都替代不了的呀! 他经常教导孩子们要珍惜时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 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勤奋刻苦: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他告诉孩子们要博爱: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 他也会教导孩子们看淡生死: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其三) …… 可是陶渊明自以为归隐田园就可以平静的内心,很快被打乱了。 公元420年,刘裕废掉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至此,两晋时代结束,中国进入了历时169年的南北朝时期。 消息传到庐山,陶渊明望着地里的庄稼,久久沉默。他回到草屋里,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并为这首诗写了一篇长长的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 Y; _9 O8 r5 N
2 i! N) q: P5 P6 |4 G, h8 M; ?) d% h* p+ }; _8 \! I0 o7 {0 }
$ i) o9 z# s9 J6 `# g! k; E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渔人偶然发现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篡位、没有门第,淡然恬适,宁静祥和。可是,当离开后的渔人再次想要找到这个世外桃源的时候,他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他不禁怀疑,自己是真的到了桃花源还是做了一个梦? 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里的人从秦朝末年就来到了这里,他们没有经历两汉、三国、魏晋这动荡不安的时代;重要的是渔人发现他们的时候,是“晋太元中”,可是现在,这个时代不存在了,那曾经的令他想要为之去付出生命的时代、那埋葬了他的青春和热血的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悲哀!他流着泪写下最后六个字:后遂无问津者,然后在旁边署下自己的字——陶潜。 他从来不去想做什么“隐逸诗人之宗”,他只想“潜”在水里,也许有一天,他还有跃出水面的机会。
: v B, J+ m. Y5 }- K E3 D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任何一个人都会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在历史面临大的变迁时刻,谁都无法做到波澜不惊。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只有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看透生死、看透人生。 - ?3 N! p! j: j1 f5 o1 H( f+ w7 D
05 - f% g$ m. Z1 O/ P2 S
三年后,一场大火毁了陶渊明的庄园,让他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变得一无所有。; G9 H0 H/ L" E. n+ O
- |4 F. k5 T0 G# z0 g9 r
他坐在那五棵柳树下弹琴,那把跟随了他六十年的七弦琴,弦断了。陶渊明的手在无弦琴上拂过,悠扬的琴声在他的心里又一次响起。 这次,他的耳朵里又有两个声音在争吵,他知道:一个声音是他的身体,一个声音是他的影子。 身体对影子说:“天地山川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人却无法长生不老,所以有美酒就喝,千万不要错过。” 影子对身体说:“总有一天,随着你的死亡,我也会无影无踪。为什么不为后世留下美名呢?” 忽然,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声音哈哈大笑起来:可笑啊可笑!一个“形”、一个“影”,没有了人的“精神”,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我问你们: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就是活到八百岁的彭祖,你现在能留得住他吗?无论是谁,终难逃一死!喝酒没有用!留名没有用!你们记着——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 陶渊明停下抚琴的手,起身向外走,蓝天下,有鸟儿独自飞过。 ( H( l) t! m9 f- g2 h2 W
, f) s/ y; s: A& v5 X
( c1 |3 ]7 Z9 m' L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其实这世上的每一个人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就像夏日里朝开夕落的木槿花那样,倏忽而逝。
+ d1 j5 S$ _/ i3 o, S7 H 天地常在,人生无常,“变”才是不变的常态。只有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才能笑看这人事变幻、沧海桑田,才会在每一次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公元427年,陶渊明去世。临死之前,他神情平静,嘴里喃喃念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去世的年龄,一直被后人争论不休。无论是五十多岁、六十多岁、还是七十多岁,有什么关系吗? 所有能发光的生命都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陶渊明生前贫困、诗文不为时人所接受,然而他的生命犹如阳光下的水珠,散发着五彩的光芒。他的思想在后世影响了无数人,当人们如痴如醉地读他留下的125首诗、12篇文章的时候,他们不仅喜爱陶渊明“我醉欲眠卿可去”的率真性情,更多的是被他诗文里蕴涵着的平静的力量所打动。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你的长相、你的智力、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环境,可是你可以选择你生活的态度。 内心拥有丰富的宁静,就会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 y" \% K# j$ h) S8 O
$ U; ?, O% M# Q! Q: H4 o% k7 j- q
& R9 J6 R5 d2 l2 G* M( l& H2 L大老振读经典,《读者》微信专栏作家,简书作者。一个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疯的语文老师,一个主业教书业余写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温暖你的心灵。公众号:大老振工作室;ID:dalaozhen18
" n. ~+ ~ k9 ~; ?& _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531-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