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多彩美文 专业诵读 精良制作 精彩呈现$ v8 _) n- I9 E
* u; r$ Y7 u. u( Y ◆ ◆ ◆
9 w4 n3 e1 ^5 ~% {' v! d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2 p- ]0 C/ N- B [2 b+ I2 U- m9 a0 q* A; g
( D8 x* E5 ?3 Z* s0 }4 I( M5 @ 8 z* Y- x$ J5 l5 p
2 z" B% z+ v) l! b' ?! ? {3 T1 @9 l, z% Q0 |
《生母的汉阳》 作者:雪夫
6 T2 }! S* F' V! C0 Q& A说起汉阳,我的想象始于一顶花轿。
+ e P0 Y$ ^4 Y. W想必当初坐轿的生母泪水潸潸,三番五次掀开帘子一角,想透过薄薄的大红盖头,再看一眼汉阳。
6 S/ \, |( y, c+ }- q- ^+ y生母嫁到夹江,倘如走水路,得沿平羌小三峡顺流而下,经悦来、天公山、长山埂,再过关庙,然后泊岸乐山。之后,便是旱路了。
5 z" v& }6 n! b. q3 }4 t, t生母说年轻时候常回汉阳。父母和兄妹还在,重要的是汉阳盛产花生、菸叶,要贩往夹江。后来的一次闲聊中,我问生母多久没有回过娘家,生母说,怕有二十来年了吧,那边有你的大舅。
; V/ T8 v6 s* L7 w0 _" \事实上,跟生母的那次谈话,是我第一次去汉阳不久。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说出汉阳二字的时候,生母的眼睛亮了一下。 7 F7 w6 ]* G$ Y& v0 r
; {+ _' R$ C/ A8 n) h7 I/ u9 ]! N
, D9 z3 p0 ]' t9 Q& Z/ W- ?- D
汉阳得名于汉代,说是有阳姓人家迁徙此处,专事农桑。汉阳又叫汉阳坝,缘于岷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近乎半圆,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且土质肥沃。镇子不大,三面临水,是名闻遐迩的水码头。我在石板铺成的井字形街巷边走边拍,似乎听得见昔日的市井——那些暗褐色的木板房,说不定正是从前的丝铺、酒肆、茶楼或客栈。有店小二穿进穿出;高高的柜台后面是账房先生,头戴瓜皮小帽,帽子上的玉饰闪着亮光,帽子下面是一双骨碌碌的眼睛;堂上坐满了人,著青色或黑色的长衫短袄;偶有鲜亮的颜色晃来晃去,大都是跟随长者赶场的孩子。我不知道有多少桩生意,是在一张张竹椅的吱嘎声和一次次茶杯、酒杯的碰撞声中交易的,只知道古汉阳的影子在镇子的旮旮旯旯像火光似的明明灭灭,——青砖、飞檐、四合院、封火墙、吊脚楼…… ' |: D. C+ ]4 H9 N, x6 a% P5 l
此后,我访汉阳简直有点上瘾,总共六次。也不全是拍片。有两次,手里捏住的只是徕卡便携相机。就想随意走走,好比在一间屋子呆久了,想出门透透气,谁知一挪动步子便到了汉阳。
a1 M) b( O5 @5 W3 K
6 n+ g8 A2 V9 b' T0 J. T) T
- e; v9 V/ J- h b) B, Z/ z
1 h+ Y5 D8 d% g( b相对于街景,我更喜欢拍汉阳人。
5 w7 z- h0 S; q$ G% i' D% S有一次,在我即将离开汉阳的时候,从烟熏火燎的木板房中伸出一个孩子的脑袋,一闪又不见了。我旋即打开相机快门,蹲着。孩子又伸出脑袋,发现我,然后嘟起小嘴,扮了个鬼脸。见我端着一块黑不溜啾的疙瘩,孩子似乎有些害怕,须臾,慢慢地露出半边脸来。我对孩子笑了笑。终于,孩子探出大半个身子,又再次缩回去,再慢慢露出半边脸。我明白,孩子是跟我玩藏猫猫的游戏呢。我赶紧按动几下快门,放下相机,尽量做出一副可亲的样子,又得片子若干。 % V# e) c+ ^. q' d3 h3 q! {% Y
还有一次,我在镇边上遇见一位老人,她刚从地里出来,背篓装满青菜。或许是老青菜叶,用于喂猪,也可能是喂鸡。宽大的竹篓压在老人背上,像一座小小的山。老人步子缓慢,一步一摇晃。老人发现我了,大概是一时弄不清我在做什么,停下来望着我。老人复又往前走,依然一步一摇晃。这时,旁边一位农妇走过去,对老人说:人家在照你呐。老人好像明白了什么。农妇转身对我说,老人耳聋,八十多岁了,成天闲不住。 - N! w& T: n/ w4 C- D
+ e- |' p; d0 \* Z
; N# J& x, F2 Y3 B8 h3 ]/ r) M* B- l& D, L
回到眉山,我将图片整理成帖子,题为《汉阳造像——背菜叶的老人》,发往互联网某论坛。有人说这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老人,真实的温暖”;还有人说“很人文很感性很感人”,是“生活的感动,感动的生活。”记得帖子末尾,我这样写道:“老人笑了,是一种让人心里有些发酸也让人温暖的笑。我并不知道老人的身世、家庭,甚至不知道名姓。在农历腊月的汉阳,灰色的天空透不进一丝阳光。我单膝跪地,为老人拍下这组照片,—为老人,也为母亲。” ( }3 _9 K% ~5 D: N( h/ C1 e
我想我之所以频繁去汉阳,一定是为了寻找某种东西。那些乡里乡亲脸上荡漾的笑意,那些烟痕依稀的灶台和墙角的余温,还有叮叮当当的铁匠铺……于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是渐行渐远的记忆;于我自己,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 S; H& X, ^* a; |# M多年以来,我用相机记录了上百个瞬间的汉阳。画面零碎。直到有一天,当我打开电脑,逐一翻检硬盘上有关汉阳的画面,便想,什么是幸福?这个挂在文化人嘴边的单词,对于汉阳的百姓意味着什么?
) C/ x# \% h' r
* |3 y* v4 K: |" a. \
% L7 `8 | v3 k8 V! i0 z" A0 D% t+ t5 W0 \+ Q
更多的时候,就像画面所呈现的,日子波澜不惊,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也将终老于斯。比如雕刻龙头拐杖的三个师傅,他们围坐一起,各人手握一根木棍,手指飞快地动作着,屋子中间吊一串用报纸笼住的腊肉,下面是阔边火盆,燃烧一些雕刻下来的木屑,静静燃烧的木屑如师傅安详沉静的面容,并不发出太大的声响;比如丁字街口斜对面的理发师傅,我看见顾客脸上涂抹的洁面泡沫,被一面锋利的刃一点点刮去,之后捂一捂热毛巾,脸就容光焕发了。 0 w/ f0 u$ P. A; Q2 j
又比如做秤的陈燕师傅,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的“留住手艺”特别节目,说父亲靠这门手艺养大兄弟姊妹六人,自己做秤也快四十年了。的确,四十年光阴,对于陈师傅是漫长的半生,对于汉阳却是一瞬。无数个一瞬,串成了一个古老的汉阳。而所谓的幸福,我已然从陈师傅的脸上隐约读到,就在我认出他来,夸他是个名人时,他嘿嘿笑了,双颊竟有一丝羞腼。 # q/ @( a: \& Z& x+ ^9 P5 U+ N
跟生母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汉阳,我会再去。就在上个月,我回夹江看望生母。我说妈,想不想回一趟娘家,我来开车。生母说:那边都莫得人了,我也走不动了。
3 T; I3 p% v1 W A9 |. F今年,生母九十有一。 7 B* G( D1 C. v1 O
3 p: o" {) s5 o
◆ ◆ ◆ 作 者/ C+ W+ x9 E. h& ]
, X& ^) M* I9 u. S( y
雪 夫
4 j( Y2 g1 F: O- y
( ]. n/ E; x2 ^* d2 D! n
( } j2 }2 k1 Z) n+ u: w
4 o1 {' X/ s- H' X" ?雪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眉山市散文学会理事。发表有诗歌、散文、文艺评论、书画、摄影、平面设计等作品若干。著有个人书法集。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美文》《四川文学》等报刊。有多篇散文先后获奖。 3 z' K+ ]$ }8 \. R
5 z* |& e0 e4 o2 r9 L. \. a
朗 诵 者7 C: O. |+ D# a. N6 k3 N
# K: h& B! k: j" Z8 y
乔 峰
, |* F8 Y6 J& p, P Z! R" s& w7 g
. E' f( ?( q/ `/ v l- v% N5 m8 A0 Y4 j& s* X
( q9 i$ B e5 ?+ ^: O3 l/ j' X' {
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人
, i3 D2 U7 W- X0 y6 q0 I# b4 I' [后 期 制 作
7 Q( h6 B! C! Y
0 T8 [: C @5 w+ H4 J
飘 然3 k( h8 u6 N- V4 G; x7 m3 w
$ Y; b- ^: v" `
原名孟建,薇电台首席评论员,滨海电视台主持人,资深编导 ,其主编的大型历史文献片《说滨海》获得2015年度全国城市电视台十佳原创栏目奖。 ! V0 k% y1 Q' Q# f8 Q/ }
n8 }( [4 z- S0 J: i' O7 ?# n+ C& y2 N0 C; _& b
6 m6 E7 \$ x6 h& x7 _
$ r( }3 y5 E! d3 Y& r
! B3 c5 w5 W( t- o" k( Z' D
) V/ F6 F$ U/ a0 i( K- D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X& d- @. C9 `" p$ I" K, x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8 I$ Z- L1 n3 U( L8 f8 q0 c总编辑 / 危羚5 A) E- M# |0 u9 Q) M/ r8 `
责任编辑 / 杨娟
, j1 h3 A" \8 G+ L# j 投稿邮箱:mailto:wdtmwms@qq.com (薇电台美文美声首字母)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44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