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其实没那么深不可测 未来亦可丈量

[复制链接] 0
回复
251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11 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涨姿势了 于 2017-2-11 11:58 编辑 : w6 f9 X7 P' w6 R; I9 \% ^: A

3 T& H& v! O: T5 N* g

经过数年沉淀,新能源技术三分天下,即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一种都饱含实力打破以往自然吸气乃至涡轮增压车型输出特性与驾控界线。


1 W8 y( n) P; Y) @9 i
" A$ `, y. C6 u. O' }4 A8 W
) O1 N! d8 ?( N9 G/ V& j
0 c/ T% {3 a+ E& ~7 C
三百俱乐部: G/ [" V. u6 D7 o% C

% V& J6 O; f9 d3 x( ]- w

; Z7 u$ D5 P& X6 M, c4 G
/ m* p" C/ M8 T$ u4 e- B( \  W
5 l4 Z% v2 }$ F/ b' e' y7 a) l$ J; c- s* z, w* E0 O
记得小时候翻阅各类汽车杂志,如果在封面看到V12或V10专题策划,那一期无容置疑迅速收入囊中回家仔细品读,就当内心还停滞于自吸渐渐被涡轮占据大块江山,作为可以说技术走在车界最前沿的超跑早已迈向另一个步伐,便是直指能源,从源头进行改变。

! i$ K9 r, J0 h' v6 K! v. H1 L1 M
经过数年沉淀,新能源技术三分天下,即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一种都饱含实力打破以往自然吸气乃至涡轮增压车型输出特性与驾控界线,因此,既然动力方面大可不必费心,未来,究竟谁才能变成康庄大道,抛开车本身性能以外的其他因素同样重要。
: o' D$ [, K4 S/ p- j4 i/ W
混合动力
对于超跑而言:
优点是电动马达作为辅助动力输出,使得车辆动力不仅仅是单内燃机方面,而是综效马力,如有纯电动模式则会在城市行径中会大大提高燃油经济性与环保性,不过买这车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考虑这点,动力的提高与在弯道中实现车辆扭矩分配才是精髓。
! U6 \8 _4 d# Y& h3 _0 z8 @
缺点是电机不可体积太大太重反倒影响车辆操控。
8 R8 R% A- f6 S$ @2 P
对于技术而言:
优点是在充电配套基础设施还没展开的情况下,长距离巡航没油亦可迅速加油,电力不需要单独进行充电,能量回收系统在汽车制动与滑行过程中便可为电机充电,在汽车消耗燃油比较大的起步过程,电机的辅助能行之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安静顺滑更能予人高级感,电机的位置往往位于汽车底部或动力输出部位,重心的降低对于车辆操控也有很大帮助。
( d9 w, Y* M+ ~4 M) j* p2 L4 t+ F) t
1 @7 X, E0 A' H' o/ W8 j
缺点是这样内燃机为主,电机为辅的方式在环保效果方面并无来的太惊艳,且电机的输出范围有十分受限,当你需要快速提高速度,内燃机仍然首当起要,电机的额外重量对于车本身的影响因车而异,因此这样的手段从长远看我想更可以看作是一种过渡,也是当下超跑流行的新能源方式。
纯电动

1 J2 S" ?6 P* K# U9 P9 _, W
对于超跑而言:
优点是能很好的打破内燃机常规,打造属于纯电动超跑自己的平台,电机从加速那一刻开始便可以火力全开,将电池与底盘结合在一起,会极大使得重心下移提高操控性。

% h/ f. b5 }" a( D! u7 C
缺点是电池体积与密度与续航三者怎样保持平衡,无声的输出特性对于驾驶者来讲还需要适应。

% L  R$ j% J% G
对于技术而言:
优点是电力而言,火电厂将化石燃料变为电力的成本与效率要比内燃机的动能转化效率高,而且电力来源方式多样,核电、水电、太阳能等取电方式都对大自然污染较少,电池电力传送至驱动电机的过程损耗少,相较于内燃机,过程简单、安静、低扭爆发力强、电力驱动灵活多变可轻松实现四轮驱动完成中央差速器效果、且很多车型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对于未来汽车电池维修与保养都有很高的便利性,因为是纯电动,技术上也能更好与自动驾驶等新兴配置结合。

- V8 b3 S2 v4 Q1 l5 x

( z6 A# n, c% W4 Y
缺点是能源补充效率堪忧,这个堪忧为充电站为汽车充电过程,少之几十分钟多至数小时,无法像内燃机那样即加即走,并且由于每个每个国家用电标准不同,当真正意义上普及开来前,行业需要整齐划一,其次续航方面,面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平均续航里程不够多的情况下,想行走国内偏远地区不得不需要精心规划,至于电池本身价格、寿命、回收问题,我想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终能达到合理的水准,不然每一个都将直接导致成为硬伤,充电基础设施的蔓延需要政府强而有力的支持。
氢燃料电池
% E& z+ Q. m3 O& {/ v/ k$ O2 m+ o
对于超跑而言:
由于超跑对于动力要求十分高,氢气本身安全性便是问题,另外储氢技术尚不成熟,对于能源消耗频率比较高的超跑来讲显然并不太适用,且电池组不支持大倍率放电,注定使得它与性能难扯上关系。

2 _- V4 L5 V1 {/ z5 K9 l7 |6 a/ Z

7 ^: E: q2 [& v9 b0 `; D
对于技术而言:
优点是排放几近忽略,续航里程与电池体积不需要太多焦虑。
缺点是技术上还未成熟,成本较高,能量转化效率低,同样基础设施普及也需要各方面协调,可如能将储氢问题解决,结合现有的能源设施相信大规模制氢不成问题,未来也有不错的发展。

  h$ ^! a4 y7 [3 M

( \# S  h' V1 n) O- h% E
1 N2 _  Z1 b+ D%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076-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