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I7 j8 F% h& Y0 [4 ~
) i/ V7 y; e: W- P# [+ `
0 n) [$ E7 j5 ^& W1 U+ ~1 y! o% F. v) }# @- k( }( Y# {
中国文物海内外频繁刷新拍卖最高纪录,凸显中国文物背后的身份危机。一方面,海内外拍卖成交天价获取认证,变成“认证礼”;另一方面,大量出土珍品因缺乏身份认证而继续大量流失。 / a$ X9 f- _% C r# S' `$ i
这些年,北京的鉴定大师们则冷静了许多。他们一方面为文物频创天价感到鼓舞,但同时感到,中国天价文物正遭遇“身份危机”,而这种状况却让国外拍卖行赚得盆满钵满。故宫文物鉴定师孙学海就是其中一位。 孙学海曾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2010年4月的韩国之行让他痛心不已——一名韩国人在世界各地所搜罗的中国珍贵文物,数量之大、价值之高,触目惊心。这位首尔居民叫金一喜,出过一本《中国历代陶瓷精品集》,述及全是其个人藏品。画册中共列124件中国陶瓷,涵盖宋、元、明、清时代的诸多精品,其中元代的蓝底白青花、釉里红扁瓶,乾隆时期的若干件珐琅彩盖罐等,全是中国国内罕见的珍品。 ![]()
& |+ Y) G- x' d金一喜是一家韩国大公司老板,曾在德国生活40多年。其搜罗的中国陶瓷现都放置韩国的中国红山文化馆中,命名为“韩国首尔红山中国陶瓷博物馆”。 孙学海说,类似金一喜这样的韩国人大约有两三百人。2010年10月在韩国召开元青花和宋元明清瓷器研讨会时,他们几乎全部到场,且每人都有不少中国收藏品。 据孙学海的女儿孙菱蔓介绍,不仅是在韩国,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可见大量宝贵的中国文物在市场上流通,包括美国洛杉矶、中国台湾、中东土耳其等地。土耳其居然还有一个大市场,专门卖中国流失的东西。 记者获悉,中国文物大量流失都曾经历如下过程:在中国出土,不被认可,遂流出;海外被认可,再天价买回;没有被认可的,继续流出…… ![]()
1 g. Z( [- p6 l这里有三个“潜规则”:第一,中国人没有见过的,不认可,但实际上,大量流失出去的,现在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见过。第二,故宫或权威鉴定机构没见过,不认可。第三,文物想出去,故意不认可,一旦认可就出不去。 正是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国内很多投资收藏家,宁愿舍近求远,宁愿舍廉求贵,在海外频频天价购买文物。原因很简单,通过国际拍卖行买到的文物或艺术品,都有正规的认可证书,这些证书意味着这些文物成交后可以来去自由。 事实上,中国文物鉴别标准的缺失,是文物流失的另一大原因。孙学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因为用20世纪50年代的标准来衡量新出土的器物,导致“错判”的并不在少数。 ![]()
9 {. J# M: t+ ]$ b4 {! N% U$ I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展大规模基础建设,出土文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建国初期有了大幅增长。新出土的器物,与先前所熟悉的式样和品种都不尽相同。由于找不到历史记载,无法“验明正身”,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得不到承认。正是因为这些不为书籍所承认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物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流失。不仅在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流通,还被以“工艺品”为名,大规模倒卖出境。 关于中国文物向海外流失的事实,金一喜在书中写道:“最近20多年间,大约有几十万件的中国陶瓷进入韩国,并且现在仍通过商人之手进入韩国。重要的是,我们要掌握区分现代陶瓷与古代陶瓷的方法,因为现在仍有很多元代,或者是明代、清代的仿品流通于市。” ![]()
5 u8 U5 t9 l. c) `' y" s大量真品的流失,拍卖行便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有时候,真的假的也不那么重要了,买的就是一个身份证。”孙菱蔓说到。由于拍卖行的规定,已经拍出的物品,在客户将来想出售时,不能拒拍。所以,顾客更愿意相信这种“经济利益”的保证。 资深收藏世家、瓷器书画评论家刘靖华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现实情况是,在文物市场上,在国际拍卖大鳄的长期推动下,收藏家和买主只热衷传世的“名门正派”,尤其是有文献可查的明清官窑。有理由相信“清三代”官窑会成未来拍卖的主角。 ) q. m: |. v! ^8 e b1 X
' `* {9 n4 M6 L& T5 x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 - q; v5 y# o8 \- d0 G, w
' W* Q6 w/ f/ i; B9 z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902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