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移民故事] 加拿大移民故事:長困幽谷,1对不幸的华裔母女!

[复制链接] 3
回复
330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0-6 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加拿大号角报|劉龔恕》!更多内容请登陆网站)

长困幽谷


人在生活中遇到打击,精神情绪会受影响,可能导致抑郁,如果不及早医治,长期拖延下去,最终也许会成为严重的精神心理病患者,无法走出幽谷。本文主人翁斯德长困幽谷的境遇,令人心痛。


情场失意 行为怪异


斯德是独女,自幼随父母从香港移民来加。她在专上学院毕业后,任职油公司,后来交上男朋友,正要谈婚论嫁,岂料男友突然提出分手。

失恋初期叫她伤心欲绝,后来变得情绪低落,不能工作,把自己关在房子裡,母亲每日为她送上饭菜,斯德渐渐出现了许多怪异行为。


首先,斯德把几个装满废纸垃圾的皮箧,寄给香港的亲友,叫他们啼笑皆非。

跟着冬天来到,她又将积雪装满了几十个垃圾袋,放在后院,春天溶雪后,垃圾袋便四处飞,成为区内「奇景」,住在隔壁的父母屡遭投诉。


求助警察 劝喻就诊


黄先生夫妇目睹女儿的状况,心知不妙,力劝她见医生,可惜斯德不予理会。

在束手无策之际,黄太太走到市中心的警局求助;她把一张20元钞票塞进警员手中,指手划脚地示意,警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便打电话来中信求助,让黄太太跟我解释。

原来黄太太是想给警察先生一点「茶钱」,请他劝喻女儿去看医生。警员明白后也想多瞭解一些,于是决定接我同往,充当翻译员。

汽车抵斯德家,按铃良久也无人开门,只见所有玻璃窗均贴上报纸,终于还是黄太太用锁匙把门打开。


斯德约30多岁,样貌娟好,但面无表情,穿着看来是久未洗涤过的牛仔裤和恤衫;见到我们,显得有点惊奇,马上便问:「你们来做甚么?」

警察连忙解释:「你妈妈觉得你不能照顾自己,恐怕是健康有问题,所以请我们来带你去见医生。」她一口拒绝:「我很好,没有问题,不用见医生。」

我则以社区服务员的身份说:「我可以与你联络吗?」她立刻回答:「用不着了!我不会接听任何电话,因为我知道有人在偷听我讲话。」

如是交谈了好一会,不得要领,我们只有离开,转移到黄太太家倾谈。黄先生是一名煺休厨师,他同样恳请警察,带女儿去见医生,但警员解释,除非斯德有暴力行为,否则无法硬把她送进医院治疗。

离开前,我把中信的服务简介和自己的名片留下,告诉他们如有需要,可以跟我联络。


自此以后,每年3、4月间,黄太太都带来他们一家的资料,接受中信的报税服务。

见面时,我总会问及斯德的情况,她只是摇头嘆息说:「还是老样子。」过了几年,得知黄先生中风,我也曾到医院探望他。后来黄先生去世,黄太太更孤苦伶仃,独自一人照顾女儿。


7月的一个中午,黄太太十万火急打电话求助,请我给她叫救护车,送斯德到急症室。

由于当时正在忙着準备暑期学生补习事宜,无法抽身前往,于是立刻请丈夫去看个究竟,并予以帮忙。他回来说,斯德的房子堆满杂物、空气污浊、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卫生环境极差。

黄太太发现斯德近日厌食,以致瘦骨嶙峋、精神不振,当日连说话和起床的气力都没有,令她惊慌不已,觉得需要送她到医院去。

后来救护车到场,斯德抗拒、警察出现,经过一番扰攘,才成功把她带走。


归家无期 母亲失望


过了一些日子,黄太太又要求我到医院当翻译。多年未见斯德,我简直认不出她来。年逾50的她,目光呆滞、木无表情、说话或行动的能力都没有了,真是可怜!

她被安置在精神科的病房,医生说她拖延太久,病情严重,出院无期;而母亲年老无力照顾,要让政府成为斯德的託管人。


医护人员投诉,黄太太视女儿像叁岁小孩,吩咐她不要随便吃医院提供的食物,也不要跟任何院友交往,因为认为他们全是疯子,会加害与她。

医护人员极为不满,觉得黄太太有脑煺化现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竟要出动保安人员,硬把黄太太拖走,以免影响他们的护理工作。

黄太太爱女心切,这当然令她既失望又愤怒。如是者,斯德在医院住了一年多,后来被送到一个小镇的疗养院去。

这一来,黄太太焦急非常,因为路途太远,无法去探望女儿,幸好有一名好心义工愿意陪同她,又教她坐长途巴士,这样才解决了问题。

两年后,斯德被调回卡城一间长期护理院,黄太太不用再长途跋涉去看她,方便多了。


母亲年迈 不知前路


我最后一次见黄太太是在2012年,她已经接近80岁,体力和精神大不如前,思想有点混乱,处处显得多疑。

女儿从前住的房子是空着的,她自己则独居在另一房子,似乎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又没有立下遗嘱,真担心她一旦病倒不知怎么办。


我自两年前煺休后,就没有见过黄太太,近日听说她的脑衰煺日益严重,也入住长期护理院,只希望她与女儿能朝夕相见,这可能也是她唯一的安慰吧。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2707-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10-6 1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咖啡沾衣 于 2016-10-6 19:19 编辑

移民故事 | 十年移民路 从干体力活到打专业工
30多年完整的中国教育并工作多年之后再来到一个新的国度,面对不同文化种族,尤其不同语言,让你措手不及。为了寻求人生的新突破,本文主人公以38高龄重返校园。
从2003到2013,从32岁到42岁,人生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也是收获的黄金十年。怀着奔赴异国他乡追求幸福的梦想,一切从零开始, 背水一战,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苦力中不断探索前进的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杂陈都浓缩在这十年。在十年之际,对它做一个回顾是一种责任。
移民加拿大十年,才真正理解“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不经历苦痛,不足以语人生”这些话。所以,倘若上天赐给我机会一定再回到课堂,站在讲台上,告诉孩子们丰富的人生经历,教授他们做人的道理,那时我才会觉得是最有资格做一名人民的好教师。我理解的好老师绝不仅仅教授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马斯若金字塔(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要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十年来,我们遵循这金字塔法则:生存——求学——找到专业工。实践证明这条道走对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汤姆汉克斯演的“Cast Away”(浩劫重生)。 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在荒岛上生存的故事,给我们的触动非常大。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改变人生。我们的移民经历难道不是“浩劫重生”最真实的版本吗?我也想起我教给学生的一篇课文《做森林的主人》,这些都告诉我们面对生活和环境的变故我们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
接受了30多年完整的中国教育并工作多年之后再来到一个新的国度,面对不同文化种族,尤其不同语言,让你措手不及,国内十几年的英语教育发现自己还是哑巴,每一天我们都在苦力之余探索出路,同时付出高昂的“学费”——观念的转变。
在打了3、4年体力活之后才恍然醒悟:以牺牲第一代为主导,先生存,死心塌地打体力活,准备在45岁左右打回老家颐享天年的保守思想是最愚蠢的,我们应该听从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盲目跟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却心存梦想。没有既定的所谓成功的发展模式让我们去模仿沿袭,移民生活充满了冒险和不定数,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其实就丰富了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尝试,边生活,边修订,发现路走错了走岔道了,及时掉头,走了弯路(Detour)及时总结避 免重犯。

十年之后,总是这样轻描淡写我们受过的苦:我们曾经住在见不到阳光、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颠沛流离直至今日;工作中我们曾经饱受白人、亚 洲人、香港人,及自己同胞几座大山重重压迫;我们曾经干过最脏最累的体力活:多伦多大学餐厅的帮厨——加拿大最大药厂的清洁工——华人超市的打杂——西人 连锁餐馆的派送和打杂——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鸡肉加工厂包装工——蛋糕厂工人——洗车工……这些种种绝对可以写成一部辛酸的血泪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在年龄,语言能力、专业等各方面都不具优势的情况下,读书真是一种赌注,但我们愿意以此一搏。2003-2008,经过整整4年的原始积累,我们终于决定以38高龄重返校园,寻求人生新的突破。离开学校多年后重新与20来岁的小伙子小妹妹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我们的确是一种挑战,“Fake it and then make it。”(先假装自信,而后努力做到真正自信。)
我们在学校里是一个独特的群体,超龄、自信、成熟、稳重,有担当且拖家携口,我们要顶住舆论的压力,克服年龄大的障碍,还要背负家庭的重任,顽强的信念支撑着我们, 我们信奉“天道酬勤”,我们总是比别人多走一里路(“Go extra mile。”),“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双双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当我们披上学位服接过校长手中的毕业证书时,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因为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自己,颠覆了“第一代移民必定要牺牲”的论调,再一次展示了第一代移民自强不息的风采,让那些对中国人颇有成见的老外教授刮 目相看。所以,在国外,你代表的是中国。



“含泪播种,含笑收获”,找工作的破冰之旅是从中国的网站开始的,先在自己的同胞中以6:1胜出,赚取4个月的宝贵经验之后,幸运之神垂青于姓 “唐”的我,一家建筑结构咨询公司偏好雇佣姓唐中国人,Renée唐、唐晓梅、唐利民、唐扬、唐芹、Nguyen 唐……简直就是加拿大的“唐氏集团”,你永远都不知道有一天你的“姓”会帮上你,所以永远都要以自己的姓氏为荣,一个简单的“唐”记载了家族厚重的历史, 而我是这条在线一个闪光的点。
5年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找到4份专业工,我先生也在4年寒窗苦读毕业后3个月找到钢结构设计工作,由此不得不感叹加拿大的确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这个社会为辛勤诚实付出的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多么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走出舒服的区域(Comfort Zone),让孩子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闯荡,不要贪图捷径,不要让层层的关系网束缚了孩子们自由飞翔的翅膀,让我们的下一代自由驰骋在公平竞争的疆场上, 那样我们的中国就有希望了。
Learn the English, Learn the way. “像加拿大人一样生活”,作为第一代移民真正融入加拿大的主流社会很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吸收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不断充实和改造自己。喜欢像他们一样每到 夏天背起背包亲近自然,游山玩水,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喜欢像他们一样把做义工当作一件光荣的事,加拿大是全世界义工创造最多利润的国家;学会像他们一样每周到教堂聆听上主的圣言,有所敬畏;学会像他们一样关注家庭价值,注重个人在社会的信誉。
板凳
发表于 2016-10-6 1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咖啡沾衣 于 2016-10-6 19:18 编辑

移民故事 | 一个程序员的传奇人生




在遥远的突尼斯,有个26岁工程师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Mohamed Bouazizi)每天被压抑的Great Fire Wall束缚,上不了google和facebook,国内的突尼斯微博也不能说话,说真话的很多记者和律师都被抓了。他非常向往美国自由的生活,一个人权、自由、平等的国度。

有一天,他实在受不了国内政府的腐败、独裁、暴政,真的很想追随自己内心去一个更好的国家。

于是乎,这天晚上布瓦吉吉打开了电脑,在深网(TOR)里找到了阿拉伯联盟里其他的网络黑客高手,黑入一些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数据库包括人事局组织部、房产局、国土局、交管局、公安局、车管所、银监会、工商局、工信部等部门(突尼斯政府部门名字不尽相同,为方便理解借用中国的),然后把所有数据下载下来。

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呢?简单列举一下:房产局国土局: 可以查到谁有几套房子、有多少占有的土地;

人事局组织部: 可以查到每个官员的姓名、职位、身份证号、工作经历(在哪个地区哪部门工作过);

公安局: 可以查到身份信息以及亲属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所有的酒店登记姓名、日期;

车管所: 可以查到所有车的拥有者、型号、车牌、拥有时间;

工商局: 可以查到企业的法人代表、股东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公司之间的持股,可以查到一些利益关系;

工信部: 可以查到电话号码、通话记录 (突尼斯要求手机号实名登记);

银监会: 可以查到银行账户的金额、转账数额、转账时间、转账去向。


只是把数据下载下来还不够,因为这个数据量实在是太大了,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匹配运算,是可以得到一些结果的。
A. 布瓦吉吉先写了一个程序,让人事局组织部的官员身份证号和房产局国土局的数据库进行匹配,只要有匹配的数据就意味着这位官员拥有房产。跑出来的数据让他惊呆了,虽有所耳闻官员贪腐,但真正出来的贪腐范围之广、房产数量之多真是触目惊心,他将数据按房产数量进行一个排序,然后生成了一个文件 “突尼斯官员房产排行榜.xlsx
B. 类似的方法,再次将人事局数据库,和车管所、工商局、国土局, 分别得到“突尼斯官员豪车排行榜.xlsx"、"突尼斯官员开办公司资产一览表.xlsx"、 "突尼斯官员相关利益公司占有土地一览表.xlsx"
C. 由于突尼斯手机要求实名登记,所以很好做对应。调用工信部的数据库,将所有官员的电话号码和3年内通话记录调取出来,统计通话记录超过20次的号码提取出来,并匹配出来姓名名字和身份信息对应的数据输出得到一份"官员密切联系人列表.xlsx"
c1. 将联系人到工商局的数据库查询,如果联系人为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或股东,则有很大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得到”突尼斯疑似官员利益输送链.xlsx“
c2. 将官员的直系亲属从联系人中先排除,并提取出异性联系人,排除比官员大5岁的人,将剩下的人员标红,为官员情人的可能性比较大,再次调取公安局数据库,将该联系人照片输出保存到表格里,得到”突尼斯疑似官员情人一览表(有图有真相版).xlsx“
D. 用官员数据库,与公安局酒店登记数据进行比对,将与官员同一天在同一家酒店入住超过2次的导出数据库,并将超过5次标记为官员情妇重大嫌疑人,同时按次数进行排序,得到”突尼斯官员情妇开房次数排行榜.xlsx“
E. 通过银监会的数据,可以得到官员账户里财富的流入流出状况,将超过3万元的金额、转账人信息提取出来,可以得到有”官员受贿与行贿者信息一览表.xls“
F. 前面的数据,只是用官员的数据库跑了一遍,用同样的方法将官员的亲戚数据库按上面的方法跑一遍,得到一个更全面丰富的数据库。
布瓦吉吉有点紧张了,知道这其中有风险,尤其是得到的数据远远超越他们能想象的极限,但他必须继续下去,他太受不了这个压抑的国度了。
他把数据库多重加密上传到国外的服务器,并在全球多个节点进行备份。
第二天布瓦吉吉向公司辞职,并为全家办理了前往美国30天的旅游签证,签证通过到手之后,处理了全家在当地的财产,并全部兑换成了比特币。 之所以兑换成比特币,因为出境会禁止携带大量现金,而如果到境外事发后有可能会被冻结银行账户。
到了美国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数据上传了一份完整数据到维基解密,同时向美国移民局申请政治避难并获得成功。将部分数据发送给了NYT、CNN、BBC、NHK等几家媒体,第二天全世界每天头版头条都是关于布瓦吉吉的消息。
突尼斯贪腐的详情在国内国外全面公开了,国内民众知道在如此繁重的税负下,居然养着这样一群极其骄奢淫逸的腐朽官员,他们愤而上街,举着他们的英雄布瓦吉吉的画像,要求国家体制改革,问责问题官员,引入媒体监督、人民监督,在权利体制中进行民选,同时三权分立保持公正。
国际上不少民主国家也举行多次游行,声援支持突尼斯民众和布瓦吉吉的民主行动。
由此并引发阿拉伯世界一个叫“Tunisia's Jasmine Revolution“的活动,从而推动了一个“Arab Spring”的历史进程,阿拉伯世界的反腐、民主和世界和平推进了一大步。(详情请谷歌”Tunisia's Jasmine Revolution““Arab Spring”,注意不是百度哦~)


挪威诺贝尔正在将其提名为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和颁奖音乐都想好了:
“布瓦吉吉,用科技的力量,不费一兵一卒推进了一个国家50年的社会进步,他是极客的骄傲!”
颁奖背景音乐是John Lennon的《imagine》: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不知道这样的传奇故事,作为程序员的你,或者你的程序员朋友看了会怎么想?
地板
发表于 2016-10-6 19:17 | 只看该作者
移民故事 | 移民加拿大后,终于不用为了生存而战战兢兢啦!


为什么要移民?每个移民的人都有他的理由和无奈。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位无权无钱的普通人通过技术移民加拿大的故事吧。
我是学电子的,毕业后自己钻研钻研电脑编程,在国内一家国营单位写写程序。国营单位嘛,我就这么混了快十年。有一年,领导和一个IT工程师突然过不去,互相热吵加冷战折腾了几个月,领导暗中找人想把那个工程师的工作接下来。等到领导确认那个工程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就叫他回家了。虽然这场争斗我是局外人,但是,我也像个看杀鸡的猴,想着自己到四十岁的时候,面对满街“三十五岁以下”的 IT人员招聘启示,我还能有饭吃吗?后来领导又和其他人有矛盾,他无意中对我说:“对人就是要狠,才能做的了工作!”我的心里越来越凉,越来越有一个强烈的思想冒出来-----将来十年,自己在国内的环境里不知道哪一天会被怎么对待 -----趁着年轻,出---国---吧!
办理技术移民
自己有技术,但是资金不充裕,所以当时权衡了很久,找了中介办加拿大技术移民。心想,不论如何也要为自己的将来留条后路!  然后我从国企单位离职了,虽然中途闹的非常不愉快,但是最终拿回档案,恢复自由身。之后在办理移民的过程中,我也没闲着,又去找外资IT公司工作。一家美国独资公司,薪水很高,我在里面混的还算轻松。可是,过一阵公司宣告破产了。发了几千元遣散费,员工哭了一场。而我,签证却很快下来了。
出国前的趣事
出国前那段日子,我也感受到自己突然变成了很吃香的人 --怎么说呢,有一次去办出国相关事宜,门口就一位老阿姨拦住了我---“你还没有女朋友吧?这是我女儿的名片;--“我,我已经成家了”我脱口而出。那位阿姨反应也很快“哦,如果你有出国的朋友,也请介绍给我女儿。这个名片上有联系电话。”我感觉出国的滋味真是让人飘飘然。  妻子遇到的事情更让人哭笑不得:她打电话去社区询问:“我出国了以后,万一以后要回来定居,各项社保还能不能恢复啊?”打电话给公安局:“我出国了,是不是要注销户口啊?我万一以后在海外住不惯,要回国定居,户口还给不给我恢复啊?”社保的地方和公安局的人都是首先很奇怪的问我妻子“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好像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询问,遇到了一个不可能的话题。我妻子也被问傻了,还是耐心的再重复一遍问题,他们才回答她的问题,并且告诉她,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至少他们自己没有遇到过。
终于出国了
终于出国了,举目无亲。租间房间住下来,找了一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有了基本稳定的收入。  
最早两年,以前做白领的影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加拿大的白领专业工作又没有这么好找,不是不承认工作经历,就是遇到说听不懂我的英语。我时常懊丧地捶桌子,想着为什么不早几年就过来,觉得现在这样做蓝领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我也知道我不想再回到国内那种环境中去。因为我在国内所担忧的,已经在准备出国的时候就想清楚了。  
这期间,加拿大一位华人请我业余为他做一个小项目,和另一位华人博士合作。那位博士也是中国大陆来的,在加拿大读了很多年书,后来找了一家IT公司工作,前一阵刚刚被裁掉。我想,我现在这份工作虽然是蓝领,但不大容易被裁,我全家的稳定生活需要它。当然了,我这样想可能也是带有自我安慰成分,因为我本来就还没找到白领工作呢。  
就这样,我不断衡量着现实,认清了我这份蓝领工作的意义。  
我和妻子决定,我工作,她在家带孩子。几年下来,在加拿大渐渐习惯了。一家子守在一起,其实是很温暖、很容易过日子的。而我在这家工厂逐渐升到了机器操作员,工资也升到了十几块一小时。
加拿大的好逐渐体现
逐渐的,我也品味出加拿大的好来。只要心平的过日子,就会知道老实人不吃亏,会慢慢返出淡淡的甘甜。  
比如,在国内,认为人人要苦拼苦斗做精英来换取某种生活保障,但是就是难以接受在加拿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的普通劳工,一个人就能实现全家这种生活保障。在国内,认为女的也要在各种证书班和公司不断打拼才行。在加拿大,女的却可以只做家庭主妇。在国内,认为孩子要处处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行。在加拿大,孩子不那么紧张,照样前途光明。加拿大环境好,就不用担心国内一个流行感冒,孩子就发烧到40度,深更半夜跑医院打青霉素,大人折腾孩子吃苦。至少,孩子在海外发烧次数比国内少的多(两年才赶上一次),而且来势也没有这么凶猛,基本几滴退烧剂就解决问题了。  
孩子上学很快乐,也不花钱。绿化好,不用买门票,等于到处是公园。就凭这两点,所以孩子不爱闹近视也不爱咳嗽。孩子在户外公共绿地奔跑,我看了都感觉很好。妻子在家带孩子,据她说,老师从来不责骂家长,孩子和家长之间也不攀比成绩和物质生活。  
看个病也不用太担心经济问题,不用像在国内似的:揣摩着这个病那个药我们单位属不属于报销范围,给报销多少,实在病的难受还是捱过一晚上明早打个电话给单位,问清楚了再去看病。另外,来了加拿大后,病也少了很多。  我在海外打工几年,攒了些钱,但本人因为国内实在没啥钱,所以还是不怎么买得起房子。一咬牙把国内唯一的房子卖了,钱拿过来凑上,马马虎虎买个便宜的公寓,也算是在加拿大有了自己的房子了。
移民反倒成了向父母尽孝的方式
有时候问妻子,跟我出国苦不苦,她倒是觉得比起在国内工作难找,找到工作又干的那么辛苦,现在居然能在家当家庭主妇,或者即使偶尔打个半职工也容易找,还不用像国内似的让加班就加班还老爱赖掉加班费来,好了不知道多少了。  说到老人惦记不惦记我们,老人说,有时候会想念,但是我们在国内的时候,他们时常提心吊胆我们的工作竞争激烈、或者单位人际情况复杂,工作不好保。听着亲戚之间谁谁没有工作了,就想到自己孩子的工作能不能长久。现在呢,至少对我这家没有担心了。而且连孙子孙女他们都不担心了。对孙子孙女的教育学费不担心,而且对将来他们的生活保障也不担心。照我妈的话说:有能力尽可以去奋斗做人上人,没有能力也不怕饿死啦,有国家(加拿大福利)保着他们哪。这些孩子们也没有给爹妈养老的压力,你们的养老都是国家(福利)包了。对你们全家,我真正是一百个放心了。  没想到爹妈以前平时是如此牵挂我们的生存问题,现在才知道我们让他们一百个放心了。一时竟觉得这也是向爹妈尽孝的方式 -----让他们不用为我们家担心了。
所以呢,对我们这家老实巴交的,在国内属于无权无钱的人来说,来到加拿大就不用为生存而战战兢兢啦。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