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长沙那座奇怪的桥开放了,没错就是我们设计的

[复制链接] 0
回复
7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0-4 0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梅溪湖步行桥(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长沙梅溪湖中国结步行桥于9月22日全面建成,已通过预验收,预计年内将正式向市民开放。
此桥由NEXT 建筑事务所建筑师蒋晓飞、约翰·范德沃特(John Van de Water)联手设计,灵感源于“莫比乌斯环”和“中国结”,曾被美国CNN评选为世界十大最性感建筑之一。步行桥全长183.95米,由直线形“散步道”和2条拱形“登山道”交叉组成。
有人夸赞设计,也有人质疑其实用性。建筑师蒋晓飞讲述了一个国际化建筑设计团队是如何适应中国国情的,以下根据其口述整理



讲文化

CNN说这是最性感建筑,“性感”这词不够高大上,也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讲“意境”。有句诗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们想表达这种感觉,桥上行人与船上的人以及行人之间的擦肩而过。

但建筑就是建筑,它有自己的语言。你有什么感觉,那是你的体会。可能个别敏感的人会想到擦肩而过,但其他人,你在这样一个地方思绪波动了一下,觉得有点意思,就可以了。


NEXT建筑事务所北京工作室合伙人蒋晓飞(右)和John van de Water(左)
步行桥的项目方案设计权由我们和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竞争。对手很强,他们的结构顾问公司参与过鸟巢、CCTV大楼等著名项目的结构设计。他们擅长呈现建筑的结构美,强调力量,受力清晰,以曲线造型和直线型受力构件对桥梁进行描述。我们要做出跟它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当时提了一个词——意境。这是中国独有的词,跟力量反向。意境要表现出南方城市柔美、婉约、偏女性化的状态,找到这个感觉,桥就成功了。

甲方(梅溪湖投资有限公司)要求让六个基本人行交汇点连起来,从山上走到山下,跨过马路走到河边,走到对面河边,跨过对面马路走到对面公园。像扯一根复杂的线。怎么扯?扯到最后我们发现现在这种形式是最完善的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团队有七八个人,我们把方案需要表达的设计概念分成很多层次。第一层次要表达意境,第二层次可能是形态上的。灵感的东西是一拍即合的。John先生当时说到西方的“莫比乌斯环”概念:从正面走到背面,无穷无尽。我突然想到它和中国结有共通之处。大家很兴奋,很快做出草图。第三个层次包括整体上龙的曲线感、龙的鳞片机理、月亮门的隐喻和中国红的运用。再往下可能是路灯、扶手、排水怎么解决。整个设计不是分步骤简单地螺旋上升,而是不停糅合,像和面一样,把各种思绪最柔和的关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方向。

向甲方阐释时,我们告诉它“莫比乌斯环”是一种国际理念,而且有哲学思考,可以走向世界。但它是纯中性的词,中国人讲寓意,得让人感觉很美好。而中国结是红色的,寓意吉祥、如意,无限连续。当提到“中国结”这三个字的时候,能观察到甲方立马情绪热烈了一点,脸上发红。你一旦引导,他们就进入状态了。

我们还做过北京月季花博物馆,当时做完的方案就是一个金属镂空的月季花在上面。如果不去给甲方讲这概念,可能方案还不会被认可,可是我讲了一句话——月季花回家了,所有人都认可了。我用钢表达丝绸,丝绸是中国的,月季花印在古代丝绸上,这就是“月季花回家”的概念。包括使用的灰色,也是北京的色彩。北京主色调是红色,故宫是红的。平民都是灰的,四合院是灰的,二环、三环、四环都是灰的。


月季花博物馆

月季花博物馆设计理念

事务所刚开始建立时思路比较模糊,后来发现按照用国际理念和中国文化结合这种方式去做,建筑形态上会比较特别,而且很多项目的确因此很快成功。比如IBM中国总部,我们设计了4个椭圆的形态,跟美国人汇报时,我们告诉他这是四合院,我们做了四个院子。美国人说,太好了。当然,他们也喜欢办公中有可以交流的院落空间。概念是概念,我最终会延伸到对建筑空间和品质的一种改善。

中国有文化的人不多,但讲文化的人很多。甲方讲究象征、隐喻、风水等等。风水这个东西你觉得很无聊,但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客户都会在风水上或多或少提要求,有些客户背后还有风水大师或西藏活佛。比如我们做过一个大公司的项目,所有的方案都得通过他们大师看。大师提出调整意见,我们觉得不合适,想跟大师沟通。大师说,我是非理性的,你们是理性的,怎么沟通?你不用跟我讲道理。


更灵活的荷兰人
我们团队特殊,虽然公司在北京,但有老外可以装门面。比如之前一些人在做集群设计,想突出国际范儿怎么办?总得找两个国际公司。他们就把我们喊去。

我跟John先生关系怎么说呢,就像一个人被从中间劈了一半,少了另一半就不完整。我俩在每个项目的分工都差不多,国内项目我主导话语权,有分歧我说了算。通常我提出设计思路、判断和改进的方向,具体设计以John先生为主。

刚开始John先生并不是那么认可建筑里需要增加中国元素的概念,他觉得西方的现代建筑理念是最前沿的。他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非常好。那时他很坚持,他做他的,我做我的。后来发现我的方案受认可,而每个甲方都告诉他,不错,真不错,但没人用他的方案。设计画在图纸上没有落地,就只是一种研究。可能他的方案形态上漂亮,但是人家有很多需求,比如经济性,他达不到。而中国人出于礼貌,对什么都说好。

他慢慢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我平时跟他讲老子、庄子、陶渊明,让他了解中国人喜欢什么生活状态。但他在中国待了十几年,还是很难非常深入的进入中国文化的状态。比如我要跟他讲偶遇的感觉,擦肩而过的感觉,一首英文歌大意是一个站台上的男人在等公交,前面一辆公交过来,上面一个漂亮女人看着他,车没停就过去。那男人就一直记得那个女人看了他那一眼,不知道那女人是不是还记得当时她在看他。讲完这个,John就懂了。


梅溪湖步行桥

我跟荷兰人接触很多,荷兰人属于欧洲人里头比较狡猾或者灵活的。而John是他们里头更灵活的人。他到中国之前还专门去培训待人接物的礼仪。虽然语言不通,但所有的事他都做的很得体,一两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能一个人很礼貌地坐在那儿。

随着我们项目越做越多,他找对了路子,游走于中国与西方之间,状态十分舒适。最近我要批评John,我说你不能降低自己的评价标准,什么都可以被中国改变,但对质量的容忍度不能改变。他已经过于被中国改变了,或者说很多次的无奈之后,觉得中国建筑建成这样也就差不多了。
独门暗器
步行桥这个项目其实甲方最初的要求很简单,一是有创造性,二要体现出长沙的特点。对于这种标志性建筑,甲方知道它要什么,但是它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具体要求它说不上来。

我最擅长的是把握甲方的思路。领导说什么这必须要记,他们讲的每一句话,我都会有揣摩性的判断。John对这套也很熟:一个会场里十几个人,先找那个带头的,带头的说什么就认真记。其他人说什么画图就行了,不重要,别人的意见都不是意见。但你得画着,这是表示对人家的尊重。

长沙这个项目的决策者敢干,思路开阔,所以我们当时把设计方向提得稍微激进一点,这是对他度的把握。度是很微妙的,要超越他想象一点点。如果超太多,他觉得这个东西跟他所想不是一回事了,不会选择。如果在他眼界之下,他觉得你没有水平。


梅溪湖步行桥设计方案
我们事务所有独门暗器——把非理性的东西通过理性的方式说出来。所有的设计都必须预定轨道,否则就会很痛苦,拿出方案后领导总会说再换种想法。

我们会去设定一个概念,让他觉得这是对的。领导会提有没有别的想法。可以,没问题。但以他的能力提不出我们预想之外的其他方案,他会发现方案已经被我们通过条件设定给枪毙掉了。

但要尊重决策人。我永远不只做一个方案,最终我们会提交2到3个方案,问他,你觉得哪个好呢?他说哪个就是哪个。这几个方案我都可以接受。决策者爱做选择题,是他在选择这个方案怎么做。选择题更容易,如果你只提一个,问可不可行,他可能会犹豫。

这次我们共提交了3个方案。一个是给自行车服务的,通过盘旋的状态,从山顶可以骑车到河边,也可以到对面。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书记说,我就不喜欢自行车跑来跑去,把人撞了怎么办?中国项目都是谁是最终决策者谁说了算,不是完全的专家评议。另一个是多拱桥串联的方案,也不错,但是跟中国结步行桥相比,它的形态创造性上还是远远低上一个格调。

我们当时判断多拱桥串联方案受认可的概率是60%,因为形态跟中国古代拱桥呼应。而中国结方案受认可的概率是40%,设计过于超前,造价相对高,而且全部是三维曲线,甲方得考虑可行性。梅溪湖以前可能是城乡结合部,但现在应该是长沙房价最高的地方,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还设计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政府希望把这块变成中南区域最闪亮的城区,所以愿意承担风险。

如果他们选了另一个方案,我们也没有机会争取。因为领导可能关注项目的时间就是方案汇报会、评标会,过后他签完字,你再也没机会见到他,不会有对话。虽然我做几十万、几百万的项目,但对领导而言,那根本不是个事。


建筑师的意义
这个项目的完成度还算好的,我给它打80分。2014年6月开工,耗时两年多,比预期完工时间晚了一年多。地方领导的更换使区域战略规划改变,施工单位有些方面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会有对峙或者冷战的局面。比如外装修的一些墙板,如果工厂机器折出来会非常漂亮,但为了控制成本,现场他们就让工人自己去折,也可以完成,但精确度会差很多。很多中国的设计,方案很炫,建成后很普通,实际上这里头有很多因素,真的不是因为建筑师。

建筑师很重要,但在中国很不重要。鸟巢开幕式时,设计者雅克·赫尔佐格竟然没被邀请出场。而在瑞士巴塞尔,他所在的城市,连扫地的人都知道他的事务所在哪儿。



商业用途和文化用途的项目我们接手比例一半一半。我们做过很多国外高科技公司的项目,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员工文化,一切以员工为主,比如要解决餐厅、会议、下午茶等员工的需求,风格可以朴素大方。而接手的中国公司最大的特点是老板文化,老板办公室放在哪,老板怎么接待谁,重要的领导来了哪儿下车哪儿进去,大楼形象能告诉别人我有多辉煌。

跟各行业一样,建筑师项目有维持生活的“产品”,有展示才华的“作品”,有可以炫耀的“精品”,还有让人夸赞的“神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批我们管叫“天外飞仙”。至于长沙步行桥,我们自诩已经神乎其神了。

有一个外国人告诉过我,他因为CCTV大楼而来北京。他以前认为北京只有黄屋顶、红瓦的故宫和中心对称的城市规划,是封建的,或者共产主义的。他妈甚至还认为中国人仍然梳辫子。北京竟然能包容这样的建筑,他心想,中国的开放度有多高。他觉得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北京有施展拳脚的可能性,就来了。建筑传达给他城市性格和状态。

我认为我们的桥也可以作为长沙性格的一个符号。长沙的性格是什么呢?仔细想来很难定义,很混沌,很模糊。用具像的语言可以概括描述,长沙这座城市更女性化,像一个姑娘,所有的韵味都铸进人的骨子里,并且用热辣的性格掩盖着。我们的桥也是是而非的表达着这种感觉。这也是设计本身的美妙之处。
我最近很关注网上对这桥的评论。有反对者说,纳税人的钱花来做这个?政府不能拿这钱做义务教育吗?很无聊。争论是需要的,但我唯一不能接受大家认为这是低俗的,甚至说它丑也没有问题。艺术的东西跟丑没关系,审丑也是一种美。我反对低俗,比如河北的福禄寿酒店、昆明手机楼,就是把一个东西无限放大,一种媚俗的非建筑语言设计。

建筑得有时代性、永恒性。这个桥一百年之后还在这,人家可能把外立面改了别的材料,但大形态不变。在地球上留点痕迹,这就是建筑师的意义。


口述丨蒋晓飞
实习记者|郑莹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2493-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