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杂项] 跨越千年的中国红,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复制链接] 0
回复
43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5 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Y, P! @! \2 }. D& f
元代 剔红花卉盘7 G- |; ]. P. Q
什么是你眼中的奢侈品?. \: J& |- x9 V6 v
是动辄上万的爱马仕,6 b2 l+ @- [5 P9 A& G0 {. \
还是拍卖行的古董?
' Q, ?" L9 u, s) b- H8 ?世界上最奢侈的是时间,; F, x! B- t, W% @
最难得的是才华,
" z, q, _$ c/ ?+ z  @6 E( H4 _如果有一件物品,, U& U9 m) a* z5 S3 \$ ?+ D! O
从选材到成型,
' X. O7 T, n6 ^# Q人们都愿意耗费大量的' Z# n" c5 b, D: a. o& o" ~7 T
时间和才华去成就它,
$ |' b; n" `& y! B. Q9 P% u0 ~: J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奢侈品。, R$ Y, j# z; z3 t3 F- j: G& O/ U' ]$ U

' E) o: I" U. G; l5 l2 A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汉族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7 ?& A- c1 F, {% f' E" X6 [& y1 M0 J  c/ M8 w
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以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朱红色为主的颜色,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 x/ C4 u5 O2 ~) a! q# T1 H8 y
, R6 o& Z1 ~2 e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xiū]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
7 E- N& G/ s! R' g+ [
& b8 }: o  d9 s" L# v5 g3 o- s" r# v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因此大型剔红漆雕工艺品,价格也是相当昂贵。  n0 u$ I& y! ^0 F+ u
百里千刀一两漆
; c) Y# E  c  q9 q  W3 B  @5 |/ I* L# G6 e; Q$ A0 E4 \. _( J+ n: F
剔红器奢侈,贵在大漆难得。中国是漆树的原生地,天然大漆取自漆树,要使用特定的刀子划开树皮,用容器一滴一滴地接,一棵生长16年的漆树,一年的产漆量却只有250克,这来之不易的大漆,注定了剔红器的珍贵。/ v* V) Z# V' A5 |
% C: s  R3 z9 {- |* n
取好漆后才能开始在胎身上层层上漆,这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的步骤,要等一层漆干透后才能上下一层,而且不能急进,需要慢慢阴干,不能在阳光下直接暴晒。这道工序,是熟练的技术功夫、苛刻的存放环境与漫长的时间三者合一的共同结果。
# B) |; R& V0 l' |6 H! O' X* H7 }$ |' v! P
行内的师傅都说漆是与人共生的,在“剔”这一个步骤就体现得淋漓尽致。马未都曾经这样解释“剔”──以硬碰硬为雕,以硬碰软为剔。这是中国字的奇妙,一个“剔”字道出了剔红的不易。
9 [% e  X: ]2 Y& \7 H1 H3 W漆干则脆,一剔就裂;漆湿则粘,沾刀无型。剔红需要在漆将干未干呈牛皮糖的状态时进行雕剔,一批工匠髹一层漆后,一批工匠必须紧跟着进行雕剔,这并不充裕的时间非常考验工匠下刀前的设计构图和刀功,因此剔红行内一直流传“出刀无悔”的说法。
" G/ h/ S+ D5 m' z: V% j, \
( j) r  B2 F, U0 V4 [4 T一件剔红作品,刚做成时红艳明亮得略显俗气,此时,并不是剔红作品完成的最后状态。只有经过使用者双手的摩挲,时间的打磨,漆才能呈现出成熟温婉的红,精心剔出的纹样才能活灵活现。4 s% F2 q; f- o( i! P9 E7 A' p9 Y$ \

: k' L4 t# g4 U, L时间和才华凝聚的奢侈
: `+ p; o: {! \/ a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剔红,大多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年代。富饶不仅仅指物质的丰富,更多的意义在于人们精神的富足和对待时间的态度。从取漆到一层层上漆到一点点雕剔,人们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一刻迸发了人关于美的所有才华,成就了剔红独一无二的奢侈。% \  _2 g7 Z' m* r' f+ j7 K
8 i  d. f# o; \5 r/ N2 X0 ~
一眼识别“剔红”真伪
6 v) Z4 t. d8 [$ }/ K- u# K一看包浆:一件剔红器作旧的手法无论多么高明,漆皮入手的感觉绝对不同:真品即使保养再好,几百、上千年的空气氧化以及烟熏火燎依然会在表面留下一层包浆;而用草酸作出的包浆触手轻滑浮躁,放大镜下观察甚至能看到鲜艳的红漆。+ F, |( e- r, U" _; p
2 [4 J5 u9 W( z: ~1 m5 O+ s8 i+ ]
二看底胎:时下伪剔红绝大部分使用聚酯乙烯之类的塑料为胎,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 F- U" T  V% }
* x* m' R" U3 ]* Y, [: X+ s三看款识:事实上,绝大部分剔红都无款,包括清宫造办处“油漆作”的真品。有款识的分两类,明代宣德年以前是在剔红器底部用针划出款识,这叫“针划款”;宣德之后采用刀刻楷书年号,然后填金,叫“填金款”。
4 `' g9 z" |6 T. q更多剔红作品欣赏:
5 d( M# I$ l7 c! T1 ~0 y4 d
; T! a6 `" s5 A8 f( _( y" j! V# s4 C9 C3 b" a+ ^8 d% T( Z6 M( j

, j8 ]  R) n# M1 p
- v0 m' x0 i/ @3 r! w' ]2 f$ n9 j5 K: x% r8 \

" U# p- x* r" w: ?0 \
1 {. O" I: R/ P
/ t7 u; l( G; u
7 v8 g( ]9 ?+ |/ X0 y7 y* P3 h/ b; l
% S; b1 M2 V. ?& c- \+ E& [) s7 ~7 q& x. s& d

# r7 s: h6 ]2 N0 G7 B( o3 i
0 [" n; @, a. J# J7 r+ ^/ w; P& ]* j! s/ h5 B6 S1 S3 q
  J. E2 ?2 g- ?$ L4 c# |
因为剔红,
! f' Q/ ^) {" Q8 R! [% b* G2 f因为1000年无数工匠的才华付出,: J7 K' @, x3 p+ M% r: B
我们才可以骄傲地拿出它证明9 b7 f% m+ m0 ^, d
谁说中国没有奢侈品?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200-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