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B2 C o1 n5 |" f5 f有一种美丽! {8 R8 A0 t' ~ X" C0 B" A
纯净到极致
# o& I' L# b1 e1 k浑然天成
1 P" L7 H/ F: Z. y素雅淡净9 @2 e o& ]+ y0 v k
与其相比% j% g$ c. W8 J+ }' N6 z" ~
青花的蓝白相映
& W0 k5 ]- ?7 I彩瓷的繁复缤纷7 n( y$ S# R0 k
都黯然失色
) C7 G; A3 G( Q8 W单色釉,是单一的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 [* n# ^' g7 S4 `4 B9 E![]()
# l) D/ p. U6 w+ Z' d# \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5 t- E$ w8 _( W5 K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单色釉的烧制工艺一般。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尤盛于康雍乾三朝。+ |: n1 w9 N) @
4 r+ w; x& M# X, Y) y# {
清康熙苹果青釉瓶' u1 s. X6 U- @
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3 K% r) b. z6 f! Q( k3 U% u$ V
白釉
9 h9 n' f6 a. h) K- i+ y白如梨花6 `# {" X# Y9 m. Z7 I& p" s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釉内含铁少。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 h1 c! D; i8 {/ K8 G5 \, @- B, X! h 8 A+ J3 S# z' @
清乾隆白釉锦背纹花盆
* i8 g3 v" G4 B* M$ ^0 H在所有的釉色中,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可谓“单色釉中的单色釉”。其中,“永乐甜白”十分有名,这与永乐皇帝有很大关系。永乐皇帝对白色情有独钟,当朝的陶瓷工匠们或许是为了迎合他,一直在努力做减法——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提纯,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程度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釉瓷。
* L9 d& m! f- ~$ ]* e1 q: `! p![]()
, I2 Y% H- t% g: b( X; ?- B A# C2 d宋代 白釉瓶
$ A/ T! E) @# s6 _; j% I![]()
0 j3 c9 i) V9 K( H宋代 白釉瓜棱罐
) Q8 e5 b5 o9 h& H O: a永乐朝创烧的这种白瓷,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到了明朝末年,白砂糖进入中国后,国人见之尝之,其甜美之感让人恍然想起永乐白瓷,遂以“甜白”命名。在明永乐甜白釉瓷中,僧帽壶是别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器型。
$ j+ ~' }! y# f. @5 O. T; X![]()
4 m6 j) x/ k9 S宋代 白釉瓜棱执壶
, w Y- x9 a3 E3 C8 b ; W& r9 Z; E% @3 Y4 ]
宋代 白釉香炉
2 q8 G, w4 O6 ~历史演变; m* G- E) p# k& {
北朝:白釉出现于北朝。2 |. J: \. v# J; Y: c' i8 ^* v) E6 @
宋代: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南有景德镇青白瓷。
+ S- c" k& \6 I( E7 k2 T: k. ^5 ~元代:元代景德镇异军突起,烧制成卵白釉,也称枢府釉,为甜白釉的前身。
Z* H G3 M3 s4 p9 x明代:白釉烧制更成功,如永乐甜白釉。) Z! {8 e. K4 C' B
清代:清代白釉烧制进一步发展,且为粉彩瓷等提供了上好的白胎瓷器。6 p5 [6 I w$ _5 N2 A% g# b
![]()
3 w' y; S" C0 l; z: a/ v! ?, w宋代 白釉菊瓣纹钵& I, E) T0 c) @) Z: T4 K+ }
# X* g6 G/ |1 d$ v6 X' @
金代 白釉出筋碟; s1 z6 ~ v7 w+ m% v+ }" v
蓝釉# E- U/ G. Y8 L4 C
蓝比深海* x8 j% k, o8 ?+ H1 G
以氧化钴为主要呈色剂,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5 u* D: G/ R; b5 ^& W
![]()
% i) a2 p) p9 `/ \, ?
8 _( e, V! a* H, x* {5 m5 L明代 洒蓝釉钵' o0 C* e% |$ E) z- u, ]" c1 G$ u
2 a: h# |. F5 V; l1 C3 S蓝釉的烧造技术和色彩种类随着历史发展不停进步。唐代的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至明代,霁蓝与霁红、甜白并列,被推为宣德单色釉瓷的三大“上品”。清代的洒蓝、天蓝等新品种更是蓝釉之最。4 l' _! G4 _8 ~9 N
![]()
0 x8 N$ R# v- S+ o& P: K
" H$ y+ }: n4 f" n' d9 A& w清雍正霁蓝釉菊瓣形花壶6 @6 B$ S! s1 D% H b7 G. V
+ A- h$ i& u* D/ U k Z7 ~) h5 }& y9 _ f, t
清雍正蓝釉花觚' B3 Z, P5 y) I, h& y9 Z) e$ x: c
. d, I: \, h* h- u6 F( _( L3 ~& b
清乾隆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 }# J, h+ I D
历史演变0 y! Y5 G h- S6 ~: V1 Y' u8 l
唐代:低温蓝釉已经运用在唐三彩上。$ A( K8 P4 d: e- {
元代:高温蓝釉为元代景德镇窑所创烧,后人称其为“祭蓝”。
( [6 m4 r6 _; S" w) X* I明代:明代特别在宣德时期,蓝釉器物多而质美。
7 Y3 ]6 o: }; i7 A清代:清代康熙、雍正时期蓝釉烧造技术有所提高,釉色光泽匀润。
: R+ M4 m" o; y4 G8 j![]()
- n4 F: m; F3 d: ~清乾隆天蓝釉暗花花觚
. \) ^9 J' v( m3 Y& V' c![]()
. t5 U, l1 B9 @4 U/ B4 ^/ d h% x清康熙天蓝釉刻龙纹小缸
. V) o! d" W2 \$ D8 j红釉' u8 _& Q& _7 d) l! P2 B! U
红似朝霞
* j, N7 t/ s" O' R6 U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等。' n) e4 x: h0 G( G
![]()
8 m! I4 C4 x7 O; ^$ V5 e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9 S B% r- T% T" e- `
红釉的烧制工艺难度很高。古代官窑一直重视红釉的烧制,但是费工费料仍然难以烧造完美。不管晴天雨天,陶瓷工匠们精心劳作,无奈烧出的红色却总是深浅不一,难臻完美。有诗为证:
* d6 G) O0 s) Q/ A1 L& ]' m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 z8 G5 @) c; N* Q# r
$ c) f! X( ^5 g
清康熙郎窑红蒜头瓶; u" K6 V. ]( E2 ~. ?3 p* N
/ |8 h, @- l6 J; o3 E: [6 R
豇豆红暗刻夔龙太白尊
6 N0 B0 j4 Q' d0 K5 j# v% g历史演变
( t6 D, Y% t* n5 R6 v" X3 v/ K元代:红釉始烧于元代。
' r3 a, g# }3 B1 L明代:明永乐、宣德年间,红釉烧制至臻成熟。1 q( m) Y3 |+ v, a' g& F
清康熙时期:创烧新品种如豇豆红、霁红等。
1 B8 W' D# r5 Y) n. s清雍正时期:开始发扬胭脂红釉。
3 R# h! q* i+ o2 ? Z# t* v# R - k* I0 N8 s7 G& b$ e3 k
明宣德红釉瓷盘
' H( {, z' p) }: ]+ q& E3 q; T" y0 K) \ 0 W& T0 x; I: T5 H. [
明宣德红釉碗8 b& V* H" C: J2 ]0 K
黄釉# i0 W4 C/ J+ k6 ?5 N5 F
黄承天德
: b* ]# M q% L9 T0 I9 _以适量的氧化铁为呈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 ?. J% W: X! N1 c 5 m9 O6 Q; ]) P
康熙款黄釉大碗! K! S& k2 O9 S7 n3 U5 ~0 T: X
黄釉,因其谐音“皇”,历来是皇家的专属。或用于宫廷器皿,或用于祭祀地神(黄色接近土地的颜色),是被严格控制的色釉,象征权力与尊贵,严禁民间使用。
5 E7 k% x9 P9 }3 |- B8 _6 L黄釉传世不多,尤其是宣德署款的黄釉瓷器,当初烧成的数量本来就不多,流传至今的更是屈指可数。台北故宫典藏宣德御瓷约2000件,其中也只有2件“宣黄”。
( J* j* M5 f( G- j9 u2 p![]()
" b/ ^3 S7 @! }4 k康熙黄釉暗刻龙纹盏台
5 n2 {5 E. p- ?+ g6 J+ h. Z![]()
) Y) | f8 p- k P8 Q2 K清康熙黄釉万寿齐天花口盘
; q4 l( I1 s4 O% { ' W' N. g+ s' ^( q, _& v
辽代 黄釉穿带扁壶
* b! M4 V' _" s" s, e3 e3 J![]()
0 E) y% X$ h3 Y* w9 T) s. o& B辽代 黄釉香插
2 {! ]1 m1 k6 F `% p- H" L0 L历史演变
4 L3 w" d# V/ T3 J( z' y; R唐代:黄釉最早出现于唐代。
6 N3 F; m E* q% `6 p. ^: c! l明洪武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黄釉创烧于明洪武时期。! }% t, m- W% w8 q ]' r' f* C
明宣德时期:明宣德御窑厂在甜白釉面上施釉,以甜白釉映衬黄釉之妍丽,开启弘治黄釉之先声。6 R7 O* j0 x8 m! d2 }0 V
明弘治时期:明弘治朝,黄釉烧制采用浇釉方法施釉,故弘治黄釉也被称为“浇黄”或“娇黄”。
9 M( |3 r4 y* M q* \: i/ J清代:柠檬黄釉最为名贵。
! ~) w! w# [ `. F! j+ S![]()
- _0 \2 s- n/ o# }元代 黄釉双系瓶
" G4 v1 z3 d; Y( |& F$ j( o0 x青釉4 A3 g5 P9 h4 [( X9 V* h
青如碧玉
& i& g- b, x, _9 C3 l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就已出现。
1 L' F9 v. O1 A4 W! T, g' T - `/ G w/ X' X0 r& @/ |+ l: q* w
明代 梅子青釉大碗5 o0 G6 c, R4 w5 x1 K
如冰类玉的粉青釉色,曾深得乾隆皇帝的钟爱。不过他还要标新立异,也许因此促使瓷艺穷工极变。即使物材釉色未变,却能巧以重新组合,技法更加精湛,创制出当朝风尚。所以乾隆朝的青釉极具特色。# w7 X% _0 h- V+ w" M. u" o& |1 \
![]()
: a6 @% ], l1 Z1 X/ e道光冬青釉盘* _& t# m Y* F+ G# r& d
![]()
8 f, ]' i( N5 v! S. R明代 青釉碗
& y8 r2 f2 O5 C- r% t' G9 z; k4 \ 7 K, r. [' {$ H
明代 青釉碟
; Z* V( Y4 ~- ~& ~; d历史演变6 L$ V( ]6 ?# w, l* K
商代:商代中期青釉以青绿色为主。
8 p1 A) v9 x. ^* V# W0 ~; R东周:原始青瓷的釉为青绿、黄绿和灰绿。5 ~9 O. @! k- h3 i2 |! ]
三国:青釉釉层均匀,胎釉结合紧密,色泽清澈。( w( p; ^: k6 ?2 O
宋金:青釉在宋、金之际达到了历史高峰,如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耀州窑的月白青。6 C+ ^! k! F, Q% ^' Y) E/ P, c' {& s
明清:明清时青釉虽不是主流,但也烧造精美,如明永乐朝的翠青、冬青,清雍正的粉青、豆青等。# P# Y# n5 h6 r0 X' O
6 V& B% Y* j R( u0 F/ `
明代 青釉三足炉
0 u" r5 u1 {( R3 x6 N4 w3 h![]()
, o7 f. @' l- A& h( L7 v2 Y明代 青釉双环罐' B. ]" _+ L @8 u$ _, o+ d5 w
4 Z3 S0 v1 y2 a: q% K e
明代 青釉盖罐) x8 t+ v6 V1 D0 d8 D
黑釉7 J" a+ F0 [% \; h3 D0 ~
黑如漆墨
4 s8 J/ j3 z5 n# y( f% c+ e; c主要色剂为氧化铁和少量的锰、钴、铜,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 、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 n% u) [/ d) |
唐代 黑釉行炉
4 n# g+ `) n) p9 H7 L$ H历史上,烧造黑釉瓷的窑口众多且时间长久,绵延千年。其中最具代表性当属宋金时期,而该时期出产黑釉瓷最出名的窑口有定窑、建窑、磁州窑和吉州窑。 }5 a. E* K/ I# ~6 N" q. B
定窑产黑釉瓷细密坚韧,瓷胎洁白无瑕,釉面均匀细润,釉色黑亮如漆,玻璃质感较强,光可照人。建窑黑釉瓷釉层肥厚莹润,瓷胎较厚,保温作用很好。磁州窑产黑釉瓷,瓷胎呈浅灰色,釉面细腻程度不及定窑。吉州窑产黑釉瓷,釉层存在细小开片,并有乳浊现象,玻璃质感较强。
% c, M1 \9 n0 f6 g/ b" q , R$ K2 M$ h) K) g8 S
宋代 玳瑁釉碗 j1 ?9 Y0 ^3 K5 }( A" ^
+ ?( u! k$ o o- j8 W7 x
宋代 黑釉长颈觚
# d4 z9 s- M9 p( E " b7 l; ?7 M) A/ d) ~2 E m
元代 黑釉罐- o. a- a# n/ `
历史演变
1 y4 q w/ s* b- x1 `( @: d东汉:已经掌握了烧制黑釉的技术。% W+ y% V7 H' W8 V! G* a
东晋:德清窑较为有名,其釉面光泽,色黑如漆。1 X3 ^( ], j4 ~
唐代:唐代黑釉较为盛行。
! J4 {" ~1 X5 v- u& h$ K; \( O1 c宋代:宋代是黑釉的高峰时期。
, V' l% e' Y; D! M, H- P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r+ u7 U# e6 V/ o1 T1 e
7 J) [- P7 y6 F2 Z( ^. b
元代 黑釉豆8 j$ d* |4 T. O Y p7 [
# m& x W3 _- p7 Z
元代 黑釉三足炉& h4 ]7 }7 Q/ D2 k5 x; V
元代 黑釉高足杯6 F& K7 x8 X8 V; t
单色釉纯净、素雅,如瓷器中的大家闺秀。但单色釉又仅仅是颜色釉的一种。颜色釉是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施在瓷器的胚胎上,再将胚胎高温焙烧,烧成后呈现不同颜色的瓷器。由于窑变的不确定性,每件颜色釉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 J& y( h" T( g ?) S
除单色釉外,颜色釉又可以分为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8 q5 n0 n/ j& l6 T; h & \6 b) J/ x+ c: _7 h! H4 I( h
唐代 花釉执壶5 c/ V/ \$ `+ U1 T% f0 H# d
8 U0 q5 M0 K$ e& @: a9 |6 n
清雍正炉钧釉7 y7 j9 q/ q5 K# K/ j
复色釉,瓷器的一种多彩装饰釉。作法是:或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入窑复烧;或一火即成;或数火乃成。
: M& D6 _0 V: v/ }! q) ]' i: D) ^![]()
, j w2 {; N7 ^; i+ m: K, x宋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6 p0 M1 ~$ O2 E5 L% u8 M9 p% f4 N![]()
- O8 n, O/ V7 d: ^/ @- J" N宋哥窑青釉鱼耳炉
0 w% n& s- m+ L3 T8 K![]()
+ A$ V8 v1 t! {7 n0 B& \. ]/ Q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 O+ V6 B8 W9 ], N裂纹釉是瓷器釉面有小裂纹,有疏有密,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曲有直,形似龟裂、蟹爪或冰裂,可以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1 u, ^3 j# L* A4 h9 M; ^( @+ G" p. s
无光釉是指呈丝光或玉石状光泽而无强烈反射光的釉。无光釉在中国古代最经典的范例就是哥窑,有米白、粉青、灰绿、奶酪黄等色。
+ B& V3 s- I8 l' s6 ]+ l5 [9 r* i![]()
( ?7 p' ^1 ?5 q3 E$ u% m8 D宋代 曜变天目茶碗
: @- B- @; y) R. v |/ k1 ~$ _ + z% z: l. C; s, m; s0 |8 M8 A
宋代 曜变天目茶碗(残片)* [$ s! G2 k7 B% Q
结晶釉是指釉内出现明显粗大结晶的釉。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其区别于普通釉的根本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 ?0 j& j! @4 N
: f& l) U6 S; `; ]
乾隆时期茄紫皮釉爵
3 T/ F6 B) a: ~; s后记
$ L! f" \# f# a: `& @4 K单色釉以纯美取胜。没有缤纷之色,没有彩绘加点,单色釉瓷在观者面前一览无遗,不但不容有半点瑕疵,更需要直射出内在之美,不浮不嚣、不靡不媚。大美至简,却并不简单啊!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205-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