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古语今说] 智慧读曾国藩“六戒”人生,离成功更近一步!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4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5 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F) p' H& @8 B' k8 l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
2 F3 g9 f+ s, F  N今天为大家整理出曾国藩做人办事的6条准则,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领悟做人做事之道。) k3 n+ z' r3 Z7 O% k" x0 q
第一戒:戒久利,戒众争
$ C+ @* G7 h! t) C( j( `9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Y9 ^8 Q. ?: d2 p5 N
5 l+ V' x- {  A( O9 R5 g
前半句说: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这种都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一定要保持头脑清。后半句是说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
9 L. \. B! d3 i$ A( W) |人生没有一本万利的事情,更没有能长久获利的事,凡事见好就收。久利只是一种幌子,引发人们的贪心,使其步入陷阱,万劫不复。
# E. o3 j" A$ l6 H5 u, W孔子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众争之地其实充满危险与祸乱,易招是非。况且众争之下,得到的利益也不过是琐碎。4 e+ m6 F6 @* _" X2 Q- i) ^- _
第二戒:戒弃美,戒忘恩
* i1 o2 [9 B$ q#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A& K, v8 ?( Y& j( g

0 r- S! v9 T( f9 X  ?/ A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k3 m  w1 E: Z. K5 L
《礼记》上说,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 X/ v9 F  W+ a/ Z
对于恩怨,我们不能因小怨忘大恩。滴水之恩,尚能涌泉相报,一点小怨,更应用宽容之心去忘怀。" Q: n  C: D2 M; M5 \3 U0 r' o
第三戒:戒说短,戒夸长7 I9 ~( p( c  U3 q, Z9 b( h- F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 s/ i* D2 B7 }1 x
! P% W* }9 \& {! f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 W1 @3 s: V- _/ V3 F; q  A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韩信后来被杀,不能说与他这种性格无关。$ Q0 r( ]$ o& s2 J
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真正的智者总是从自身寻找问题根源,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而非贬低他人来寻求对自我的安慰。& x7 f0 c; z; g! {
第四戒:戒独利,戒众谋. `  \8 t' g) q  \. F; d  B5 M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i( r8 L$ Y) w, c
8 {/ K7 S( g1 V% T9 d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利益是人之向往。但独占利益者通常会成为众矢之的。谋划事情则贵在迅速做出决策,商议的人太多,既会动摇决策的诞生,也有泄露秘密的担忧。6 v, I; t1 q! e' g
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 ^* t: ]# \# H7 D7 I+ U- W《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众人商量。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 i- c, |- _. ^- e. D+ X8 [% ~
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 S1 f6 w% B3 r7 W9 j1 P第五戒:戒懒惰,戒狂傲
( c8 C' M2 C: m0 i* A/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t9 W/ m. ~# z7 H4 V. j- G. w
; E9 `0 [/ a4 b' V5 i" l, V4 k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k) F" `& t# D; \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W; ^$ O, ~- z
曾国藩是勤劳的好例子,他其实并不聪明,但是却能以“勤”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可以说正是普通人的榜样。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因为骄傲而败亡。
! D- M, i4 s1 K4 H- r第六戒:戒恃才,戒逆势
- F; l- x0 f) C( S% m' x“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S+ E% Q8 a# Z( G; ]
6 o3 x; P+ l  s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7 P/ p- U- J+ B' d4 X$ N( w正如刘邦,自称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却能高瞻远瞩,并网罗他们为自己所用,从而成就一番霸业。: y9 q8 g" U* t8 x
曾国藩明确告诉我们,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4 ]7 k2 B0 R& j  _9 Q3 r& l而成就大事,除却人谋,还看天意。我们尽最大的努力,顺应时势而为,即使失败,也别怨天尤人。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140-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