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蜂鸟选读] 照相馆审美的滥觞与流变 大师带你收藏老照片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4 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发源于西方,带着深深的西方文化的烙印。当这种艺术形式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人积淀了几千年的视觉经验开始碰撞、互动、融合,一种中国特质的摄影审美开始滥觞与流变。这在中国早期照相馆的摄影实践中表现最为明显,正因为不同学养的照相师和形形色色的顾客群共同参与协作,谱写了一曲独有的照相馆时代的摄影变奏曲,从而对中国传统视觉经验格局,乃至近代视觉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3 F% B# |$ n* G- E  I摄影术发明之际,其发源地欧洲正在工业化的社会已经为接纳摄影做好了充分准备。从文艺复兴开始,更逼真描绘现实世界的绘画作品开始为世俗化的社会所接受,15 世纪画家还发明了光学仪器─“镜箱”,以更精确地呈现物体和人物的外貌及空间关系,16 世纪出现的科学研究之风进一步激发并推动了视觉艺术领域的写实手法,到19 世纪初期,欧洲绘画的表现方式趋于自然主义转变,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能够准确表现自然的摄影术的出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 }6 w) o5 `8 u# `; g5 H反观摄影术传入之前的中国,人们积累了几千年的视觉经验,总体上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重文轻物、重精神理性而轻物质感性乃是其主流审美倾向,这主要是以社会上流群体士大夫文人的人生理想和思维表意方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其趣味的核心着重于精神意念性的达意抒情,而非物质感官性的视觉享受。摄影术传入之前,先行一步进入的西方写实油画,开始带给中国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但这个体验仅仅局限在教民、皇室和贵族,广州、香港等专业从事外销油画生产的画工群体中。广大民众的二维视觉经验依然停留在“笔墨之妙”造就的传统中国绘画中。当摄影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枪炮来到东方的时候,没有相伴的摄影图册,更没有摄影美学的教科书,舰船上装载的就是照相的器械和药料。第一批中国人学会摄影术,并在本土开办照相馆后,留给他们的是一个未知的审美探索空间。! g6 r9 N0 ]( m/ H, H
最初的照相馆开设,大部分是画铺的画师转行之作。此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创作正处于历史的低潮时期,而民间画师们所从事的肖像绘画,随着城市中手工业和国内、国际商业贸易开始发达,新的市民阶层诞生,却有蓬勃发展之势。摄影术的强势传入,以及更快、更廉、更肖的“写真”人像的特性,凭空遏制了画像业的发展势头,甚至画铺开始出现生存危机。因此,最先一批创办照相馆的,是一批不得不面对现实而安身立命的画师们,中国摄影审美的滥觞毫无疑问地从画师对摄影术的理解中迈开了蹒跚的第一步。* `+ k7 C7 c4 I! Q6 i! _3 b- O
“自从照相术输入中国以来,第一个时代是神像。”这批“神像”,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祖宗像”的代称,很多是老年人到照相馆拍摄的,期望百年之后,作为祖宗画的替代品被子孙纪念,或者给未来画师作画像之蓝本。如欧美摄影室开办者最初从古典写实绘画中汲取营养一样,移植传统的肖像画范式自然是中国照相馆师傅和顾客们不二的选择。
1 k5 u( X# U" ^' J4 f: _9 O0 T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经过六朝开启配景肖像、隋唐五代确立基本法则、宋代开始作为独立画科出现、元代写就第一部完整肖像画专著、明代探索写意性与写实性结合等几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到晚清摄影术传入时,其功能正从原来庙堂的“成教化、助人伦”,向平民家堂的纪念性转变。大量祖宗和先贤画像悬挂在私宅中,甚至开始出现仅供欣赏、娱乐的生者写实风格肖像。肖像画的对象也从原来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高僧大德、名儒雅士向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转行的画师们正式开始了照相馆的商业运营,从而开启了一个与肖像画一脉相承的中国照相馆肖像时代。- O* y2 T: @: z' t" [6 }5 Y
% n- r8 c) m/ U$ C+ v
全身像9 q% M# I/ K# b/ J
男子全身肖像:北京宝记照相馆,卡纸21.2×28 厘米,照片14.5×19.5 厘米,1910 年前后。作者收藏。
0 `! @. F) v# n" p6 D2 r- k, l& \- W. E7 s( L: {
正面像: ?# Z7 V8 o6 l# @5 ~
男子正面立像:上海镜中天照相馆,卡纸13.5×18.5 厘米,照片10×14 厘米,1906 年。作者收藏。
  K+ i8 r, H, W+ S# V
# a) r: M: v4 J3 E" U1 Z! V3 t平光像
% W! U; v& H& {- B8 k% K) g, k商务印书馆同仁旅行团合影:上海三民芳记照相馆,银盐纸基,卡纸37×30 厘米,照片26×20 厘米,1932 年前后。私人收藏。' S4 A3 p+ i# g4 ^* ]' p$ g
' T: _2 ^) p4 Q9 T1 _/ X
图式像
+ T/ T! s& m' _9 @. y, z香港美璋照相馆,蛋白纸基,19.5×13.5 厘米,1880 年前后。作者收藏。& T* N; D( b+ E3 R
此照为摆拍的外销商品,还被制作成明信片广泛对外销售。不但雇用模特的气质与表现主题不符,整个构图也无甚美感,显得拥挤和匠气。/ J' G4 Y" E) O  o7 @: P
可以说,全身像、正面像、平光像、图式像成为中国照相馆审美滥觞时期最重要的四个法则,而欧美同时期照相馆则侧重以光影、造型来呈现人物的个性,中外最初的摄影审美产生都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传承。在沿海口岸城市,从摄影术传入一直到19 世纪末,照相馆基本遵循这些法则摄制肖像。在一些内陆边远小城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限制和信息的闭塞,直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照相馆风格还一直没有改观。+ E- z+ v- }" Y/ l
美术照相的兴起. w' U3 e- L" S) o8 c  _& {
当历史跨入20 世纪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转型和过渡时期。辛亥鼎革、军阀割据、列强欺侮、日本侵华等动荡巨变之中,其中尤为令人注目的是,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乃至西方人士参与中国生活的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更多留洋归国的专业人士开始开设照相馆,国外各种照片册、画册也不断运来中国进行商业销售,照相馆开设者和顾客的眼界不断拓宽。对新秩序的憧憬、新文化运动启蒙,以及轰轰烈烈的洋派和新潮,使得各路观念和各色理想纷纷打开禁闭之门,社会各界,尤其是女影星、女艺人、名门闺秀、女学生、军政要员和文化巨匠也开始参与,极大丰富了照相馆的客户群体。/ {7 o  a  O5 X/ a, L
- ]4 D; f5 i1 p: ]
胡蝶肖像* Z/ M4 L6 O5 T6 a6 u$ U: W9 I
上海沪江照相馆,银盐纸基,照片明信片,1930 年前后。作者收藏。
6 H4 N7 G) }4 f9 T$ V  L2 Y5 p正是在此大变局的影响下,拍照从最初的记录性的实用功能,开始向时尚转变,照相术也开始被认为是艺术之一。照相馆滥觞时期的基本审美范式,逐步被打破。在大中城市的照相馆中,美术照相全面兴起。在灯光运用、背景道具、人物造型等一系列变化中,以“精英摄影”为代表的民国“雅集图”造型范式开始确立,一个深层次的庄重、内敛、隐逸的中国照相馆表情范式也开始形成。
2 W! a) N+ w$ I$ `7 j# `5 {5 z“照相为艺术之一,所照之相,应有美术观念,具美术化,此乃理之当也。”20 世纪20年代起,随着东西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照相业追求美术化、艺术化逐步成为共识:“照相器是机械的,虽有精粗之判,而可以改换。技师是活动的,不可拘于成法而不变,必须心灵意会,刻刻以研究艺术为本怀,以能美术化照相为乐事,则工作之兴趣可增,营业之发达可期,而照相人多满意之好感矣。此之谓职业的艺术化,幸业是业者之存见于此也。”传统照相馆的范式开始受到挑战,甚至成为人们的不屑:“椅必旁几,几上必有茗杯之属,而尤必供盆花,几下蹲狗兔二三,或捉之膝上,此而外,则山石数迭,疏木几枝,不知其果为园,柳为室也。而求得像者,坐必端庄,置两手于膝,身不敢稍欹侧。于是像像皆成木偶。”为了迎合社会对美术照相的需求,各照相馆首先从灯光、造型、布景等形式上进行全面改革和探索。6 k1 t: |/ Q9 t1 s& Q# `
1926 年2 月6 日,北京同生照相馆在王府井大街南路东开设同生美术照相部,全面推出美术照相业务。相比以前依靠自然光拍摄“日光循一定之轨道,升降有常,以有限制之日光。每苦不能应美术摄影之需要。”同生美术照相推出最新式的弧光美术摄影法:“根据光学原理,特备各种最新式之器械,以发射种种之光线。对于上下左右方向,可以随意调发,射力可以自由缩放,能如照相诸君所欲。光线集于何点,黑白施于何处,而色容柔丽,过化存神,尤巨涌美术观感。”正是灯光摄影的多样化,使得同生开华北美术摄影之先河,紧随其后,北京的大北、长安、山本等照相馆都专门推出美术照相。
: `4 }8 z: @$ s5 k+ R在上海,从1923 年起,宝记照相馆就推出了“最新欧美式之美术电光照相”,到1926 年,宝记照相馆“另辟优雅美术摄影室,专摄美术照相,并由德国定来美术照相电灯多盏。”留美学生郭叔良与欧炎廷合作创办的中华照相馆西号,从一开始“拍照玻璃棚之装置,及摄影机之设配,均表现美术之观念。”雪怀照相室也认为,照相业“尤需赖摩登化与美术化,得以使顾客之满意。”宝德、心心、万象等上海的照相馆都把美术照相作为自己的业务主打,带动了上海滩美术照相的空前繁荣。
1 f" d% ]/ ^, D+ l9 Q从电光运用开始的美术照相,解决了照相馆阴天、夜晚拍摄的技术瓶颈,因为灯光可以“随意增灭”,还可以随意移动、变换,因此,原来拍摄过程中的单一的平光运用得到了彻底改善,“阴阳光”“三角光”“半逆光”“全逆光”等各式各样灯光造型手段开始进入照相馆中,人物立体感和面部的质感得到呈现。依托光线的变化,高调、低调照片也出现在普通人拍摄的肖像照中。当然,照相馆这种灯光的变化,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但一开始并不能适应全部顾客的欣赏习惯,很多照相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仍然采用顺光,但巧妙地加入了轮廓光,尤其是加入了从人背后而来的一束轮廓光,这样拍出的人物照片,光线既柔和又有立体感。(本文节选自由仝冰雪撰写、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照相馆史》) 3 Y0 M8 d: d( D& w; T& O
蜂鸟网微信公众号:fengniaoweixin
3 N7 b$ I/ B: B5 \5 m, Q- Y% h4 Z% ?+ U
! r, R6 g7 f4 y* T9 y* e" x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 ~& P/ N9 E/ h: ]4 q

% v* A0 ]  n, D4 L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77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