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走进老伦敦的书店,触摸不列颠之魂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1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3 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段充满人情味、长达二十年的雁去鱼来,就此开启。(图/头条)
1949年10月5日,纽约作家海莲·汉芙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一则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专营绝版书”的广告,这个对书本有着“古老”胃口却总买不到想读之书的穷作家,抱持期待写了一封信寄往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街84号,随信附上一份自己想读而遍寻不得的书目清单。
一段充满人情味、长达二十年的雁去鱼来,就此开启。英国这个自带性冷淡风的古板国家,因一个书店而温暖浪漫起来。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女士和弗兰克先生的姻缘之地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图theatrepeople)
海莲·汉芙小姐不是一流的作家,却是一流的爱书之人。她屡次想去英国,却一直未能成行。多年以后,海莲·汉芙诞生100周年之时,小九站在这个让鲁莽的美国老小姐与拘谨的英国绅士荡起友谊小船的门牌前。浪漫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即使84号已变成酒吧也无法阻挡前来朝圣的千万书迷。
实际上,查令十字街作为一条书店街而闻名,远远早于84号旧书店发生的浪漫;书迷慕名前往,也不真的仅因84号书店的牵引。早在十八世纪,查令十字街沿途已有栉比鳞次的书店、出版社,并与艳名远播的苏豪区和餐馆林立的唐人街相邻,是伦敦人长期的文娱重镇。虽然,今时今日的查令十字街古旧书业荣景不复;但是,这里依然是前往伦敦淘书的首选之地。

查令十字街不愧是读书人的乐土。(图/sohu)
爱德华·纽顿在《藏书之乐》里说得好:“虽然每个人的藏书生涯未必都从伦敦起步,但迟早还是都得上那儿去,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好,但未必最便宜的书籍市场。”在查令十字街,算不上宽敞的街道两旁,走几步就是一家书店,拐角的小巷里,旧书摊几乎一个连着一个。
衣着精致的伦敦人站在雨棚下,在手推车或移动书架前专心挑拣心头所好。小九喜欢在这里见到的每一个嗜书成瘾的人,他们让最风雅的浪漫留存在书店里,坚不可摧,让我感受到唐诺所言:有这一道街,它比整个世界还要大。
● ● ●
老伦敦的蜉蝣,查令十字街的骄傲
名声赫赫的“查令十字街84号”早已不在,钟芳玲在《书店风景》百般赞赏的银月女性书店也消失不见,还好,我没有错过董桥和朱自清笔下的蜉蝣书店。
蜉蝣新店就建在马奈特街的对面,干净舒适,亮堂简洁,但这并非小九心中的蜉蝣。最原汁原味的蜉蝣书店,还是在离新大楼数步之遥的老店里。霓虹灯招牌、残旧的外墙、老蜉蝣的外观并不出彩;一旦走进内部,你就会感觉到百年老店的豪放不羁和与众不同——这里是用书垒成的巨型迷宫,混乱的空间结构让人迷失,却甚是亲切。

蜉蝣新店就建在马奈特街的对面,干净舒适,亮堂简洁。(图/yinglunka, foyles)
越是杂乱无章,越显风情万种。地下室或许最能代表蜉蝣——书架上、地上堆满了泛黄的旧书,屋里空气并不新鲜,光线也不足,但翻阅书籍的风雅之士人实在不少。一个多世纪前,卡夫卡和格雷厄姆·格林也像他们那样,双眼发光地奔向蜉蝣浩瀚的书海,流连忘返。
第二代继承者克里斯蒂娜将她的鬼才和不羁深深融入蜉蝣——免费开放的艺术厅,定期举行的文学午餐会,萧伯纳、威尔斯与詹姆斯·马修·巴利都曾是座上客,他们在此朗诵畅谈,天马行空。

最原汁原味的蜉蝣书店,还是在离新大楼数步之遥的老店里。(图/mono-blog)
耳边是名隽的谈吐,指尖是泛黄纸张的温度,鼻腔里是英式红茶的芬芳,就像莎拉•沃特斯形容的那样:“一百年来,Foyles一直是伦敦的文学景观,这是作家和读者在情感上一致给予好评的特殊书店。”
尽管今天的蜉蝣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书店”,但它的傲气依旧,在每个堆满二手书的角落里,在包装纸袋那句“the world's greatest bookshop”上,在那些忠诚的老伦敦人的口口相传中,经受着时间的考验。

1955年的蜉蝣书店。(图/www.theguardian.com)
● ● ●
打开沙乐伦之门,触摸不列颠之魂
诗人萨松写道:“我认为皮卡迪里43号是伦敦极少数不被潮流创新所毁坏的事物之一。”皮卡迪里43号,指的就是亨利·沙乐伦(Henry Sotheran)的旧址。沙乐伦也是“书店滥情者”钟芳玲的最爱之一,“因为书、因为店、更因为人”。
今天的沙乐伦书店已经迁到了伦敦萨克维尔街,一栋红砖小平房。悬挂的椭圆挂钟、独特的花体字招牌、灰色大理石柱以及墨绿色玻璃推门,散发着迷人的老派典雅风格。宽敞的橱窗里陈列着伦敦的老地图、印刷画、海报和羊皮烫金珍本藏书,以及一座狄更斯石膏雕像。

主营贩卖古董书籍的亨利·沙乐伦书店。(图/bookmania.me)
店内大堂方正,昏黄的吊灯将一切镀上金铜光泽。环绕着四面墙壁的立顶书柜整齐摆放西洋珍版书,山羊皮封面色泽柔和,华贵而庄重。书柜上方嵌着标明书籍种类的铜牌,而近代小说的初版本被摆放在长桌上。
一旁的黑色立柱和木制玻璃柜里展示着狄更斯和艾略特的亲笔信函、老照片、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大开本、带着作者题记签名的书页、手抄羊皮纸等等,角落的压书器铺满灰尘。沙乐伦书店就像一个小型展览馆,收藏着撼动人心的不列颠之魂。

亨利·沙乐伦书店,连店员都一副绅士模样。(图/flickr)
接待的先生文质彬彬,说话轻声细语,典型绅士模样。他耐心地为我介绍店内古董书,每一本都品相干净,有着清晰的来源和身世说明。尽管囊中羞涩,但光是欣赏那风情万种的“考斯威装帧”和它们的故事,已是心花怒放。
整整250年的漫长时光,沙乐伦有着无法比拟的辉煌时光。然而这位“老绅士”向来只以“任何人都能够自由进入”的待客之道为傲。
● ● ●
有一种不变的浪漫,发生在巴特书屋里
巴黎书店文艺,美国书店小资,英国书店则满足你的怀旧癖。
去年冬天,小九从伦敦乘坐火车去阿尼克镇,到达时已是日落黄昏。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老火车站,巴特书屋(Barter Books)仿佛沉静在19世纪的时光里。

巴特书屋坐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老火车站里。(图/barterbooks.co)
推开大门,眼前是一幅绘着莎士比亚、珍·奥斯汀、马克·吐温、乔治·奥韦尔等数十位文豪的巨大壁画。数百平方米的大堂向远延伸,头顶是拱形天花板。无论从宽敞度来说还是藏书量来说,巴特书屋俨然一座小型图书馆。
书店休憩区里,我坐在火焰熊熊的古老壁炉旁。咖啡香气弥漫,人们或惬意阅读,或小声交流。爱书人大抵是惺惺相惜的,在这样的冬夜,屋内奶黄色灯光和散不开的书香,让嗜书者不舍离去。小九在这里感受了一回以物易物——在巴特书屋,任何人都可以带着旧书去等价交换其他商品。

尽头的小红沙发上,几位书迷全神贯注地在书中与作者神交。(图/messynessychic)
在独立书店势微之时,这样的独特体验,是这座“二手书店中的大英图书馆”给与所有爱书之人的最好回馈。
书物的交换和产生的浪漫,发生在从前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也发生在如今的巴特书屋。

分享一件事,
关于查令十字街还有一个秘密的地方,
那就是《哈利·波特》书中的破釜酒吧所在地,
从这里就可以进入魔法世界的对角巷。
九 行 | 《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没有旅游攻略,没有穷游指南,
没有奥特莱斯,没有必去胜地,
我们拒绝一切low游,
只有一颗孤独的好奇心对远方敞开。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68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