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在生活的意义上,成都是中国第一城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3 0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冯柒
大城市的床,还是小城市的房?一线的欲望,还是二线的愿望?这是当代中国人一时半会儿无法消除的时代痛点。
它轻易就能击中人的软肋,因此也容易被商业捕获——7月8日,“30张机票、4小时逃离北上广”的微信公号营销活动刷爆了朋友圈。然而,逃离了北上广,然后呢?匆匆去逛一下宽窄巷子,能找到“成都”吗?

《新周刊》创刊20周年文化沙龙成都站。左至右:杨畅,周可,蒋方舟,易丹,王承云,陈艳涛,宁远。
六年前,《新周刊》以“给我生活,地方随便”为封面专题,深入讨论过“逃离北上广”的N个理由。将此作为当代人的生存课题来剖析,严肃而黑色幽默。因为这不是说走就走的问题,而是你要追寻怎样的生活。
7月9日,《新周刊》飞到了成都,创刊20周年文化沙龙成都站在太古里方所书店开讲。《新周刊》执行总编陈艳涛、副主编周可、青年作家兼副主编蒋方舟以及新周刊的老朋友们——四川大学教授易丹、艺术家王承云、作家宁远,齐聚一堂,与现场将近500位观众叨叨“逃离北上广”,以及成都这座慢生活城市。

讲座开始前,《新周刊》执行主编陈艳涛说:新周刊16年前把成都定位为“第四城”,不是讲它的地位和排名,而是讲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从“第四城”到“第一城”
《新周刊》与成都渊源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新周刊》做了一期封面专题,以“第四城”来重新界定成都。这个选题的诞生,有着“成都式”的来历。周可回忆,在杂志创刊四周年的时候做了四场交流会,前执行主编封新城从成都的一个“小酒馆”酒吧喝了酒之后直接登机到北京,到达北京后醉醺醺地给他打了个电话:“你记住三个字,‘第四城’,明天赶紧组织人去成都采访,我要大做成都,封面专题!”
此后的杂志专题策划,几次出现过成都话题,《新周刊》对成都总是充满了爱意。比如每年都会来成都的蒋方舟,对她而言,成都像是谈恋爱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个讲究生活品质的城市。说是“第四城”,可能很多城市不服气,但《新周刊》讨论的并不是城市的排名,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个观察思考城市的新视角。
与拼命追逐GDP的发展型城市相比,成都闲适,经常懒洋洋,偶尔醉醺醺。如周可所言:“相对于北上广而言,成都不是第四个城市,而是另外一种城市。成都可能给我们示范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评选,成都不是第四城,它应该是第一城”。

副主编周可在讲述《新周刊》和成都的缘由。左边是四川卫视主持人杨畅。

昨晚很多读者赶到方所成都店。
外地人的“恋人”,本地人的“老公”
这座城,是外地人的恋人,符合你所有的浪漫想象;却是本地人的老公,他们对成都一定爱恨交织。
作为长期生活在成都的人,易丹教授热爱这座城市,同时对一切赞美保持警惕。他最怕看到成都媒体自我吹捧的文字,比如“国际化”、“高大上”:“我真不觉得成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哪怕它修了很多看起来很现代很高大上的高楼,把很多小巷全都拆掉修了一个‘假古董’的宽窄巷子。如果真的特别国际化就不可爱了,它的可爱在于想国际化但又国际化不了。”

四川大学教授易丹(左)与艺术家王承云。
一个1982年出国读书的老海归,见过很多城市,但只有成都与易丹自己内心契合:“在这里,自己的状态相对放松,自己跟别人关系的状态也相对放松”。在这个城市,开奥拓的和开兰博基尼的,可以都坐在街边破小凳子上吃一碗脆绍面。
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没有那么明显,因为成都更关注生活的当下感。从成都私奔去北京的宁远说,“北京是未来的城市,你不是生活在今天,而是活在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中”。最后她还是回到成都,“这里可能不适合私奔,不适合搞婚外情,还是应该好好过日子。”
有些爱只想私藏,就像小情人关系;有些爱需要广而告之,也不怕自黑。就像陈艳涛所言:“幽默感很重要的源头是你能够拿自己开涮,而且痛点很少,这样才会更从容更有魅力。”

蒋方舟。
“逃”的意义不在于去哪里
今天讲逃离北上广,似乎有点过时了,六年前《新周刊》曾做过一期专题叫“给我生活,地方随便”。永远不过时的是,我们一直想“逃”,去哪里反倒不重要。
这个标题出自蒋方舟当时随口一说的话,原话来自法国女作家萨冈的“给我生活,寿命随便”。蒋方舟欣赏潇洒的态度,却最喜欢“逃走”。因为逃避与同龄女孩的美貌竞争和成为列成员的无趣人生,她找到写作的世界,并逐渐成为职业化的写作者:“我发现,‘逃’这个字没有那么负面,‘逃’也是人生很有趣的选择。”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有千万个梦想,却只有同一个梦中情人——大都市。人人都想成为一线城市的体面人,扎下根来,从此与幸福、尊严和美好未来相伴。但大城市的闪闪发光,不一定为你而备。身边尽是创客的梦想,大部分却是破灭的结局。

现场观众提问。
于是你想逃离北上广。事实上,无论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向北上广,最终只是为了寻找生活。
年轻的蒋方舟寻找一种“陌生的生活经验”,她谈到去日本交流的生活经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体验生活的陌生感,这件事永远值得你去做。”
而老成都王承云在逃离成都18年之后,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用成都话发言,离不开成都话背后的一切。即使时光摧枯拉朽,旧时人事翻新,他却能在与年轻人打交道之中,找回探索的乐趣:“生活就是不断开发,不断挖掘,不断创造,只有理解新事物,才会觉得生活刚刚开始”。
现场有喜欢写作的年轻读者提问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寻找生活的问题。在蒋方舟看来,写作,每天都会面对一堵白墙:“你要每天想办法去撞那道墙,而不是等待灵感的到来”。
陈艳涛则用《新周刊》的选题标准来回答这个问题:“新闻每天浩浩荡荡而来,关键是你要做什么?这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

● ● ●
下一站,今晚重庆见

【主讲嘉宾】
陈艳涛
《新周刊》执行总编
周可
《新周刊》副主编
李元胜
诗人, 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杨宇振
城市研究学者,博士后,TED演讲教授
六神磊磊
专栏作家,重庆人,微信大号运营者
陈诺
《火锅英雄》七哥扮演者兼制片人
韩国辉
旅游卫视总裁
本次活动将于新周刊微博(@新周刊)全程直播。
你还可以通过“一直播”平台关注“新周刊”,我们的美女主播将会带你直观感受活动现场,蒋方舟和六神磊磊也将做客“一直播”,敬请关注。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680-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