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艺术品扫盲] 中国传统工艺·留青竹刻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27 1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留 青
liuqing
; x' }( [  A/ L8 k# x刻竹之一种。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因留青,是留其表皮一层,所以又名“皮雕”。

9 I% B4 V5 |5 h3 g9 X3 J(图)留青竹刻8 Z7 p" z2 J- j' h" H/ i
3 ?3 V4 g9 t8 Y0 F3 q
(图)邵风丰留青竹刻《清趣雅秀》; M* e4 C; A6 W1 y( F# ]. w
竹材选用深山冬竹,经防霉防蛀工艺处理,成品底面光润。竹筠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黄;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留青竹刻,宜充分利用这种质地和色泽变化差异,采取青筠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分出层次,形成色彩从深到浅,自然退晕效果。明晦浓淡,因景而施。
' ^7 }$ h7 ?$ h4 G! N4 n5 Q) ?2 I3 F: j) p! ^
(图)留青扇骨1 S' A( Q  ]* Z: V9 P. Y

6 V, H9 `; B! R& G(图)留青臂搁7 I! w, C" E1 \- l0 ]  @
“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妙造自然,不类刻画”; u9 \) x4 q' n
——清 李葆恂 《旧学庵笔记》
3 D# m( o# o" R* x& l8 M5 {
4 S0 |1 S6 @7 ](图)留青竹刻茶具) ^) U" d8 a# j2 m; Z5 A& _% Q! L+ J
留青竹刻集书画、雕刻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起源于唐代,而竹刻与书画艺术结缘,则始于明代常州府的张希黄和清代周之礼。史称:“清末,江苏常州的留青竹刻独占鳌头”
  o8 q9 Y+ k/ t4 O
  w$ Y/ B3 }& ^" G4 s留青取材于竹,随形做物,多用作笔筒、扇骨、臂搁、挂牌、匣盒等竹制工艺品装饰。
/ t- i, T1 T6 R( O
! f4 z6 Y. S2 j. {* ^! v" [1 J8 V
7 e. H; S. t' x4 ~! b# e4 a( ]2 D. A2 c% N4 ~

1 m, W$ r6 ]: S' @3 s
, x8 f& g& |9 K7 N
5 [; c# M* p' H2 X
2 f' ]/ M4 s  A2 @7 Q9 y. C
8 X. }& r( r# j# T4 A% {$ y* C. C7 N8 [( A5 r- ?1 Y; O" G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平台:珠玉在侧0 g0 L7 p3 _+ i
联系小编请添加微信:1254779457) b( [7 _6 @) n1 f& w# B: i1 |$ k

- x$ M& J. J; ~8 e2 L
- H5 }- |- e5 L$ s- ?# s$ X) i" n  ]& _1 j
内容采编自微信头条珠玉在侧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25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