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跟着莎士比亚去梦游

[复制链接] 0
回复
17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4-24 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K7 s/ r. ]+ Q2 l" {

: a! }" b4 E" i% |% r

' N+ T3 W# {8 N5 N# c0 K8 l" F
▲“如同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图/huffingtonpost)

: h  P2 @+ e! F5 `* c4 c% p$ ^: u
                                                                                                                                            2:00                                      shakespeare in love                     来自新周刊                                                        
! r( B% z! i( G9 G1 @
作为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的自耕农之子,很多人并不相信莎士比亚真的能够在他所出产的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2首叙述长诗中,塑造出那些背景横跨皇室、乡野、欧洲大陆的鲜活人物。
: ], g' [0 [6 t' e
跟他同时代的剧作家罗伯特·格林曾经毫不客气地认定莎士比亚有代笔,还把他比喻成“风头十足的乌鸦”。对此,写出了《发条橙》的八卦王安东尼·伯吉斯认为,尽管莎士比亚不属于培根学派描述的那种“受过大学教育、精于法律和科学、毕业前曾去欧洲大陆作广泛见习旅行的人”,但“任何一个农民都可以自学写作,还可以写得很出色。任何一个农民作家只要阅读适当的书籍,随时细心体察周围的事物,就可以给人以博学多才的假象。”
5 [% [  l0 ?& q' v
尽管莎士比亚笔下那些即可乱真的戏剧人物基本承包了整个欧洲大陆,但莎士比亚到底是不是一个周游列国的旅行狂人,400年后的我们基本只能靠猜。不过,他老人家可是在《维罗纳二绅士》中实打实的写下了这句话:“足不出户的年轻人永远只有平庸的脑瓜”。甭管诗和远方了,常出门走走不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诗人,但绝对可以让你不那么愚蠢。
. b# D/ u- R5 N6 Z7 n7 G

$ ^8 V' Y# W+ r' Z( q' h# s1 q莎士比亚说:“足不出户的年轻人永远只有平庸的脑瓜。”
8 n8 r: S3 y' I5 I
/ M; ]- c7 t- ~
● ● ●
“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喜欢莎士比亚的青年人,一定会把丹麦作为自己行程的首选——哈姆雷特王子说了,“世界是一所很大的牢狱,里面有很多监房、囚室、地牢;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这种稍带点自虐感的嘲讽,最戳文艺青年的痛点。

9 h3 L; S* _0 x
众所周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郊区,现存一座“哈姆雷特城堡”:克伦堡宫。这座将童话风与哥特风相结合的城堡坐落在北西兰岛(North Zealand)的赫耳辛格镇(Helsinore),拥有高耸的尖塔、宽敞的宴会厅和森严的炮塔。但它的功用可不像戏剧那么崇高、童话那么浪漫——头衔挺大、兜里却没多少钱的丹麦国王埃里克七世,为了集资在哥本哈根修建宏伟王宫,特意建起克伦堡专门向过往商船强征“海峡税”。

; k. h# ]2 Q$ Q) K! Z; ?
. t0 Y3 O) D% E9 c
▲ 克伦堡宫的宫外院墙面上有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据说当年莎士比亚就是以这座宫殿作为背景写下悲剧《哈姆雷特》的(图/huffingtonpost)

9 X" x  J- h( K$ V0 w* a( E! g* E
埃里克七世“任性”的做法,惹怒了早已经想找茬的瑞典贵族。于是,两国打了整整七年“北方战争”,最后双方都觉得累了,这个最初引起争端的厄勒海峡又成了两国缔结和约的和平线。“哈姆雷特城堡”由收税站变成了军事要塞,新增了一架架大炮,直对海峡对面的赫尔辛堡。
7 O* |; I) `) U/ K* D
不久后,弗雷德里克二世决定将这座城堡改建成行宫,并请来由荷兰人彻底翻新它——于是它有了花岗岩石、红砖砌筑,以及气势巍峨的城堡尖顶。1584年,日后属于“哈姆雷特”王子的克伦堡建成,成为了当时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艺术标杆”,被北欧人民冠名为“皇冠之宫”。

/ L/ S* W3 [. a0 n
据传,400年前的穷演员莎士比亚并没有来过这里。来过这里的是好莱坞的《王子复仇记》剧组、莎士比亚剧团、数位扮演过哈姆雷特的一线演员比如裘德·洛,以及将要出发的你。

& b$ f: o0 U+ t& A  `9 l: q* C! h6 v/ \  `2 \# z4 b$ c! _1 y" m
● ● ●

1 E8 {" x9 V) b. N& x
莎士比亚生花妙笔下的神秘意大利

9 d' K& W( x( O! C8 l2 s
莎士比亚特别爱意大利。意大利莎学家厄内斯特·格列罗就认为,莎士比亚肯定去过意大利,而且必定走访了米兰、维罗纳、威尼斯、帕多瓦和曼图阿:“对具有莎士比亚这样教养和智慧的人来说,意大利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因为对当时的文艺界来说,意大利无异于孕育古典文学和知识的母体。”穆雷·列维瑟也在《莎士比亚的意大利场景和戏剧》中这样写:“几乎在每个发生在意大利的故事里,教育和知识都成了主题。”

  \/ o9 T7 T) J& |
莎士比亚到底有多爱意大利?在莎翁出产的38部戏剧中,有10部的背景都被设定在了意大利——能与意大利抗衡的背景地,只有莎士比亚的老家英国。

1 B3 M( T/ c* {$ i8 o( q& Q% O

$ ~/ e# x% K3 P+ e& c$ B/ D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爱上元老女儿的奥赛罗就是威尼斯公国的勇将(图/pinterest)

% M( z$ ?% g$ B! o0 ~
如果按照莎士比亚戏剧中所提到的地名,由北向南横穿意大利,路线应该是这样的:米兰—贝尔伽莫—帕多瓦—威尼斯—福西纳—马尔肯腾塔—维罗纳—维拉弗兰卡—曼图阿—萨比昂内塔—比萨—里尔沃诺—佛罗伦萨—锡耶纳—那不勒斯—瓦尔卡诺—墨西拿—帕勒莫—塞杰斯塔。

  j, i/ H! l: S
在维罗纳,罗密欧遇到了他的朱丽叶;在米兰,两位世家绅士瓦伦丁与普罗图斯进行了一场奇遇。
7 H4 w- n. |' \, b
▲ 维罗纳,朱丽叶之家,据说抚摸楼下的朱丽叶雕像的右胸能得到桃花运(图/wordpress)
8 B6 J2 K/ J3 n* u; Q( L5 P
在比萨与帕多瓦,几个性格各异的年轻人在追求巴普蒂斯塔·米诺拉的两个女儿时,闹出了不少趣事,缔结了幸福姻缘;在威尼斯,奥赛罗受到了威尼斯“元老院”的重视、商人们进行了一场关乎道义的交易。
7 P  p' D4 K# B) ]  K" w  B  n
在萨比昂内塔,有一场美丽的仲夏夜之梦;在佛罗伦萨,《终成眷属》的男女主人公翻新了《十日谈》的第九个故事。
- ^9 `/ E) u/ X! Z3 O0 K
在墨西拿,克劳狄奥和希罗漫步于当地独有的“青藤巷子”;在西西里,《冬天的故事》化解了一场由恨至爱的转变。
$ p; G- i. ?1 G( H: [  R

4 S" ^8 n! W# a: M+ E8 Q8 T
● ● ●
! K$ g1 c4 Q  u" N5 I
伦敦,莎士比亚的大本营
# s* s) D2 Y4 b" l' a5 O1 i
最后,让我们回到伦敦, 回到演员与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大本营:莎士比亚环球剧场。
% q7 k6 e* ]) e/ v
1599年,伦敦唯一一位剧场的拥有者卡思伯特·伯比奇为了扩大规模,将老剧院拆下来的砖瓦木头运到泰晤士河边,建了一个更大的环形剧场,并找来当时正红的莎士比亚作为合伙人。

9 m1 C* Z" }2 Q' d
这座剧院命运多舛。在莎士比亚去世前三年,整个剧场因一枚引燃的舞台效果炮弹而付之一炬。在经历重建之后的三十年,清教徒们以戏剧有伤风化为由将环球剧场拆除,在原地盖起了几栋公寓楼。现在的这座环球剧场,是在美国导演和演员山姆·沃纳梅克的发起下重建起来的。

4 h8 @- j0 n; U( b* ]
9 `& ?* J' I6 c# e+ M
▲据说当年莎翁自己写了一出点火戏;却没料到剧院是木制结构,炮弹瞬间将剧场点燃(图/double-barrelledtravel)
+ k) [6 [9 \0 z; x$ x
当环球剧场在1997年首次拉开帷幕时,迎接它的是震耳欲聋的嘘声。评论家们前赴后继地将这里定义为“带着护栏的游客景点与古怪学者的聚集地”。而谢天谢地的是,这种景象并没有出现——观众席中的海外游客只占到20%。

1 [+ x) S7 s* w
从环球剧场走上正轨到慢慢稳定,对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质疑都没有间断过;然而,后来的事实让这些唱衰者失望了。在第一任艺术总监马克·里朗斯任期内,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就已成为最卖座的地方。1999年,环球剧场的票卖掉了300万张。十年后,这个数字涨到了600万张。

6 u" S- K3 i, w7 a* |
! p) G1 D0 D' d
▲现在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构造,连人造光源都尽量减少,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电灯(图/tietuku)

7 u* m# s$ T, g7 `  Z2 c# n
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这个曾被他写进独白之中的“圆形木栏”(wooden O)——这个在质疑声中被重建、在轻蔑的目光下被忆起、在每一个伟大的纪念日中尽职尽责地重现哈姆雷特、哈尔王子、奥赛罗与麦克白的“老英国剧场”,也依旧在兢兢业业地延续着莎士比亚早已逝去的戏剧之灵。

) ^6 u" D2 b" h0 T; W) }! T* S+ I
尽管莎士比亚早已借麦克白之口,将人生定义为“如同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他也依然借《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穆之口,为背负着“旅游景点”与“观熊场”帽子的古老剧场,赋予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决心:“我们将会再度相见。在那里,我们将会更加热情而无畏地排演人生。记住,接纳痛苦,并力求完美——让我们后会有期。”
% ?, T( B: z  z; ~& r7 Z) L" C* G  y
% t) W6 r  n3 O0 V! I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延续着“圆形木栏”的职责,兢兢业业地延续着莎士比亚早已逝去的戏剧之灵(图/tietuku)

+ X: [$ A* [& Q9 s, a' _  i) d- S9 J! @( f* ?
博尔赫斯说:“上帝梦见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亚梦见了他的戏剧。”莎翁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地,无论莎翁本人在作品中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是否是套听途说,但都不妨碍与我们怀着追慕文艺复兴时代的激情,追踪他的文学之路的迂回小径,去发现那些真真假假。

$ t  `  S, ?, E! }- G: V4 J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765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