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东风] 清中剔红人物花瓶MPH-1701

[复制链接] 0
回复
56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2 19: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剔红就是在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u( Y7 z1 U9 N& x. V+ H& O$ ~) J/ M% j: X4 [& K8 m% m- E: W
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元代雕漆共有剔红、剔黑和剔犀3个品种,其中以剔红为最多;形制有圆盒、长方盒、圆盘、八、葵瓣盘、樽等,以盘、盒居多;装饰图案有花卉、山水、人物和花鸟等。(

8 ~' J3 m* R6 s: @t8 A. \' w/ M* M6 \
' X- m/ z% C" b6 d% d
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均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直接雕刻花卉,一般是在盘内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一般刻有3种不同形式的锦纹,以突出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天空以窄而细长的单线刻画,类似并联的回纹,犹如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水纹由流畅弯曲的线条组成,似流动不息的滚滚波浪;陆地由方格或斜方格作轮廓,格内刻八瓣形小花朵,似繁花遍地。这3种锦纹又分别简称为天锦、地锦、水锦,
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雕刻出楼阁、人物,以表现洒脱、超凡的文人形象为主2 v-/ c- @9 Y6 A  e1 x0 g
9 E8 b* v) ~7 z# a
剔红在北京通称雕漆(含义比剔红更广,剔黄、剔黑、剔彩等也都包括在内),即用笼罩调银朱,在漆器眙骨上层层积累,到一个相当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花纹的做法。从剔红花纹刀口的断面,有时可以看出施漆的道数,但不容易数得精确。明清时期,剔红有肉薄道数较少的,也有多到五六十道乃至百道以上的。另一方而每道漆层的厚薄,各器也有出入,因而古代剔红实物,厚薄很不一致。明代雕漆,尤其是明早期的雕漆,花纹尚肥腴饱满,漆层薄了是刻不出来的。漆层厚,费工又费料,速成求售的制品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自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至于刀工的精粗优劣,出入就更大了。
8 k" s% m( g7 o! u
, b2 a  a1 z1 W! h6 ^
6 O+ L5 Q. E4 O  U/ a5 g2 x. ?% g
& M6 z- N# N$ a/ L$ Q# s
$ `% G. l9 x2 @& P; w& b
+ T6 @* W8 {3 D
1 \6 D, _! V3 e- {
6 X' u6 o+ d$ x2 W1 M& o( P; j

0 b' `, P) e% I( V2 x' Q* a
0 E1 k0 c1 f0 m; q. f' H
2 G2 l1 l5 c( A: a# [8 e! B9 c0 ^8 Z" F2 s$ _5 u* ?: K, N$ T
9 d7 s) {$ X' e

% V3 i& n6 @% H0 z. s
: k; f& [: }, z0 A4 u- ]/ C& o& z
7 X: `5 {. w' `; X- i6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3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