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北美留学生日报] 在海外遭遇歧视,你该这样怼回去,中国人可不好欺负!

[复制链接] 0
回复
26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6 0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人在海外,如果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别人总觉得你是好欺负的病猫”


前几天日报报道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下简称UTA)的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事件,文章发出后引发小伙伴们的广泛热议。海外生活时遇到的一些针对中国人的歧视再次受到关注。

这些对华歧视究竟是不是外国人的一句“无心玩笑”?

我们的反应是否过于敏感

我们又该如何合理合法地回应,强硬又不失风度地怼回去呢


(图片来源:Scott Thornley)




在美华人遇歧视仍然普遍


本周早些时候,UTA校园内出现一张特意针对中国人的贴图。传单上大意是让所有中国学生去上“道德课”,并反复强调抄袭、剽窃行为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是坏事


(图片来源:UTA CSSA)

当这张照片通过朋友圈流传之后,让整个中国留学圈都为之震怒。为什么抄袭行为就直接与中国文化划上等号?为什么将“剽窃盗取”的污名直接扣在了整个中国学生群体上?


(图片来源:wyreforestdc.gov.uk)

在UTA CSSA以及广大中国留学生的积极应对和强烈要求下,UTA校方也公开声明,称校园内张贴这样的传单更像是个人行为,与学校的多元化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相悖,在学校内是坚决不被允许的。同时,学校也会进一步调查此事,对张贴海报的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根据UTA校长Greg Fenves的最新推特消息,校方已经基本锁定嫌疑人身份,并根据学校Hate&Bias Policy进行处理。


(图片来源:Twitter)

UTA校园歧视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海外生活的中国人们曾遭遇过的歧视性行为远不止于此。在超过1万读者参与的日报投票中,有46%的人说自己曾有被歧视的经历。



还有很多读者留言分享了他们自己的个人经历







对华歧视有渊源,绝非调侃玩笑


在众多留言中,其中有一条特别的留言吸引了小编。



就像这位读者的爸爸一样,其实更多中国人在遭遇到针对华人的歧视性语言和行为时,都多少带有“自我安慰性质”。他们觉得外国人之所以这么说、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带有玩笑性质,或者只是并不了解事态的严重性。

甚至有人还为他们“开脱”,说“确实有中国学生抄袭”、“确实中国人眼睛就是小”这样的事实情况,外国人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Ching Chong”就是取笑中文发音、对中国人侮辱性极大的词汇
图片来源:Funnycaptions.com

但是,一味地沉默忍让会演化成变本加厉的纵容。


(图片来源:YouTube)


为什么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这些针对中国人的侮辱性词语历史来由

在18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淘金热,大批华工涌入美国,并且凭借低廉的工资待遇、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在工作竞争中得到了雇主的青睐。

(早期华人劳工图,图片来源:CEO.CA)

但随着淘金热的竞争愈发激烈,美国社会对待华工的态度从勉强容忍变成了敌对排斥,人们将华工们形容成“黄祸”


(当时美国社会流传的反华海报,图片来源:Library of Congress)

这一反华情绪在时任美国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于1882年签订的《排华法案》达到了高峰。


(图片来源:Photobucket)

这项法案时效长达数十余年,特定针对大批华人移民、并将他们拒之门外。而在美国的华人群体也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社会底层,还不能回乡与家人团聚。


2015年,芝加哥一华人餐厅因为名字中带有“Chinaman”侮辱性词语,店主被捕。该词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挑衅色彩
图片来源:Reappropriate

这项《排华法案》直至1943年才被废除,但它的残余影响一直在生活各层面为在美华人群体带来痛苦。

2012年6月18日,奥巴马政府任期内美国国会通过正式决议,为《排华方案》以及其他相关歧视性条例向全美华人道歉。但迟到了超过一个世纪的道歉,并不能抚平华人群体心中深深的伤痕。


(图片来源:Apush)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类似于“Chink”、“China Man”、“ Oriental”、“Ching Chong”等词语也大量出现。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渊源下,他们不仅仅只是以“无知不懂”为借口,便遮掩住玩笑调侃下的恶意。


“Oriental”也是对亚洲人、中国人侮辱性词语。它一方面将人物品化、低贱化,另一方面也表达西方世界对东方女性的轻视。《蝴蝶夫人》便是其中代表。
图片来源:Quickmemes


当别人再次不怀好意地使用这些词语时,无疑是再利用整个华人群体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再次攻击,恶毒地撕开尚未愈合的伤疤,将整个民族的尊严狠狠地践踏蹂躏。

我们从小学习英语、接受出国培训时,老师、前辈都会告诉我们一些涉及到种族、国家、带有历史特殊意义的词语不要使用。而当外国人在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对我们的攻击和伤害简直不亚于以N打头的某词。


(图片来源:Pinterest)

之前日报总结了一份外国人都会使用的针对中国人的歧视性词语。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IwMjQzMA==&mid=2649811999&idx=1&sn=f1d36e412b8539862ec1daa45362dbf5&chksm=88a0358ebfd7bc986bdfaecb6a43567f0fbdab61a8c731ec593dcab450ff7ec8ab28b89aed20&scene=21#wechat_redirect 所以真是我们敏感多想了吗?我们究竟该如何有理有节有气场应对?




在象牙塔中遭遇歧视


美国大学很注重种族多样性,多样性的背景十分有利于活跃整个校园文化,且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多样性会给学生彼此之间很多启发,学校求之不得。于是,针对特定种族或群体的歧视不仅在道义上不可容忍,而且是一种犯罪。在美国大学这可以被称做雷区,一触即发,逢踩必亡。可是,这并不代表文化气息浓郁、聚集着高素质人才的美国校园没有种族歧视。

图片来源:Times Higher Education

有人说,当你出国留学踏上这个陌生国度那一天,似乎就要准备好成为这个国家本土人群中的一个尴尬存在,身为亚裔学生的我们似乎多多少少都曾遭受多不同程度的歧视,有无心的,也有恶意的。

小编随即登陆了一些美国大学的官网,发现很多大学都会有一个名为Division of 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的办公室。







这个机构不仅专为留学生设立,还会处理除了种族歧视之外的性别歧视,国界歧视,年龄歧视,残疾歧视其他的歧视问题。

其中一所大学负责国际生工作的教职员工表示,如果在学校里遇到种族歧视的行为或是恶劣的标语的话,建议收集证据,之后可以跟每个大学的diversity office举报并投诉。一般大学是不允许这种情况继续发生的,会采取行动马上给予阻止。

密苏里大学的校长没有适当处理校园里惯常发生的种族歧视事件,在学生抗议中被迫下课。图片来源:The Atlantic

此外,可以借助学生团体, 比如中国学生会,组织群体抗议活动,在学生聚集的地方进行抗议。美国的高校非常重视多样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基本上不会允许这种行为继续下去。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如果有在课堂上遇到种族歧视的老师的话,可以跟该校的Student Ombuds联系并投诉。

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校园里、教室里遭到种族歧视时可以采取录音的方式搜集证据,不妨质问对方,敢不敢把之前的话再重复一遍。估计看到你也不是好惹的,也会认怂。如果你身边也有其他朋友或同学不妨让他们帮你作证。

图片来源:ClipartFest

如果在课堂上,那就更好办了,感觉自己遭到冒犯了可以大声问他:You are insulting me just because I'm a Chinese?或者干脆一点问他:are you a racist?

记住racist和亚洲人/中国人这几个字可以大声点。让全班尤其是教授听见,到时候不用费力,舆论的压力就会淹没他。况且没有教授会坐视不理,除非他想丢了饭碗。

这招同样适用于在生活遇到歧视。




在工作生活中遭遇歧视



校园中遭遇歧视似乎更好解决,难的是走在大街上,总有些素质不高且嘴贱的人无缘无故的对你破口大骂,找你茬,动不动就感觉像刚在这撒了泼尿占了地盘似的让你滚回你的国家。

图片来源:Irish Central

首先切记不要硬碰硬的用武力解决,即便有时在人数上我们占优,否则到时候有理也变没理了。

图片来源:lady.163.com

如果在场的还有其他人,还是可以制造一些舆论压力。理直气壮不卑不亢地说:不好意思,请问您能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吗?请问您是个种族主义者吗?您是歧视亚裔/中国人吗?(重点词语请重读)。

种族歧视或种族主义者这个大帽子一定要先给他扣上,你也要相信普遍的民众还是极具正义感的,公共场合这种明目张胆的发表种族言论注定会被一些人声讨,基本上事情发展到这,他也会有自知之明。如果他仍旧不依不饶,你还可以报警,找警察来解决。

千万不要和他飙脏话,毕竟这是人家母语,你也骂不过他们,主要是脏话没有绝对的杀伤力。

图片来源:lady.163.com

有时候一些恶意或发疯似的找茬,也可以不必理会,依你心情而定。

比如,如果有时候走在街上,遇到满身骚臭或酒气熏天的行乞者对你骂骂咧咧地说让滚回你的国家时,真的也没必要理会他,保持心态很重要。毕竟无论在哪你都活得比他好,而他在哪都也就是个loser。或者说,他的“歧视”看起来极为讽刺和可笑。

面对这样一个可悲的人不妨潇洒的来一句:“You have a good day.” 因为和他浪费时间也真的是不值。

图片来源:Wale Oladipo

工作中的种族歧视似乎更加无形也更难被发现。就好比玻璃天花板永远只会是透明的,但又不得不正视它的存在。这里所说的歧视多指明目张胆,极具针对性的。报告给你的上司和HR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注意搜集证据也极为关键。




面对歧视,真的是我们想多了吗?


不少人会说,中国人的这根神经蹦的太紧了,有时一句无心的玩笑就会上纲上线,于是中国人承受“歧视”的底线越来越低。


Gigi拿着一个佛祖长相的饼干,眯起了眼睛,引起轩然大波,还有人为她开脱,称只是无心之过。

刚认识的同学得知你是中国人,脱口便说,你数学一定很好。你不悦,但会有人和你讲这只是stereotype,算不上歧视。

吉米·坎摩尔在深夜脱口秀节目“儿童圆桌会议”中,向4位小朋友问道美国如何偿还欠中国的1.3万亿美元国债时,一名男孩回答说可以用机关枪扫射杀死所有中国人。有人说,这是童言无忌。

美国电视台主播辱华视频激起民愤,华人上街抗议。图片来源:秒拍视频截图
的确,他们中有的人是无心、有的人是无知,或许暂且扣不上种族歧视的大帽子。但无心也好、无知也罢,歧视也好,刻板印象也罢,这都代表着对这一种族文化的忽视。

那就上纲上线也要上,矫枉过正也要矫。

很久以前华人对于歧视的定义还很模糊,总会本着大度开阔的胸怀来看待这些不公,为他人开脱。于是,在别人眼中我们不似非裔如膝跳反射般谈“歧”色变。我们自认为的高姿态和不屑与之为伍却成了他人眼中的懦弱好欺负,接着便是更加肆无忌惮。

被冒犯了,被歧视了,只是得到一句不走心的“I am sorry”,一笑而过。

在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忍气吞声一向不会被看成美德,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不合理地争取,不勇敢地发声,忍耐只会被视为懦弱。

我们吃过一味忍耐的苦头,也尝过合理争取的甜头。

图片来源:多维新闻网。

我们只想说,面对歧视,真的不是我们太敏感,玻璃心,也不是“开不起玩笑”和“没有幽默感”。

我们只是不接受你的恶意和无知。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628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