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民俗文化] 乐 | 尺八,失传近千年的中国乐器

[复制链接] 0
回复
296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8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I1 j3 V3 ~4 S5 _& _, X/ G8 Y

6 N  |, K( A1 }! o( @4 r+ J/ ^尺八,失传近千年的中国乐器文 | 听潮
- \" W9 i/ A  l. n: @$ W! s' U7 H
5 I. ^4 D7 H* i/ u6 v- G
4 ?6 r  M9 a# I3 @4 g, o; t( L; ]

, F8 ]$ n8 ^! F+ n# N+ ^# K0 r/ D; _5 `2 M! t
# t) S  H' p/ f6 {
某一夜百无聊赖之际,无意中听到一曲《子之星》,顿时惊为天音。
/ o! S* v/ Y5 X: r! W' c
以前我一直认为,吹奏类的乐器最动听,要属箫了。平静也好,欢愉也罢,即便悲伤之时,也总是不失温雅,处处都透着中国文化的况味。
/ h3 ]% M, m6 t4 g
然而,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竟还有一种声音,苍凉、旷远、辽阔、荒寒、孤峭、深邃,直指人心,甚至直接击中灵魂。
2 L% R( j$ S1 k* Z! J0 A2 F
奏出这种声音的乐器,是尺八。
. H+ N. a4 e0 Z) o  \6 e
佳翁易佳林吹奏尺八
6 d% B* ~- ]: H" ]
一、山城重庆的佳翁尺八

& h) B7 m. e8 v9 x, q# P
喜欢上了尺八,缘于山城重庆的一个人——易佳林。
/ G" X# k1 \0 u: ?/ f
! p" g% w# R( s  _5 l# x3 {) \
那一晚,我本在网络上寻一把合适的箫,但淘宝上货物素来良莠不齐,找了好一阵子都不是很满意,无聊之际也就往下乱翻。翻着翻着,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种似箫非箫的乐器,隐约知道此物在东瀛大为通行,但不知与神州有何渊源,只是每每看到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4 ^4 W  A' X$ f- |0 v4 Y
一时好奇之下,翻开页面一看知道了此物名为尺八,看店铺页面只有只言片语的介绍,于是便在网上搜索,这才了解到原来此物本为中国所有,在唐朝时流行的程度不亚于今日的箫,后来因蒙元统治中原之地,使得文化断层,以致于失传。再往下,便知道山城重庆有个吹尺八的人名叫易佳林。

* s+ A  ?; O* J: _: E8 ^9 a
易佳林原是山城重庆的一个大学老师,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日子似乎不坏但又老觉得缺了些什么。有一晚上,机缘凑巧听到了一首叫《子之星》的曲子,顿时觉得吹进了灵魂,那一刻忽然间明白自己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6 `( f* W7 N3 p- g, @
不久,他便辞去了教务,四处去找尺八来吹。但是跑遍山城,竟然没有一家乐器店有卖,店主们往往半嘲讽地说:“你找的是糍粑吧,建议你去菜市场。”
8 n0 X9 A6 A7 v6 B4 G! g
当时他想国内没有,就走海外代购的路吧,但上网一看,顿时咂舌。原来在日本买一支尺八,需要花费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两个月的工资,几十万的日元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好几万元了,但这还不过是普通规格的而已。
" w  b/ ^  x! L8 h" c/ }% z
彷徨无奈之际,他父亲一言惊醒梦中人:”你会做笛子,这个干脆也自己做一支得了。”
( P7 [  l# d: F% O4 b
于是,易佳林就去山林中找竹子,摸着石头过河。由于不得其法,不知失败了多少次。后来在网络偶遇了一国际友人,在他的帮助下,才寻到了制作之法,历经艰辛,终于勉强制成一根。

' N# t# c* e. F2 z1 ]# g$ M5 k9 }
此后他便踏上了尺八的制作和学习之路。当时国内连这样的乐器都没有,更别论教材了,艰难可想而知。只是他毕竟是挺过来了,后来还成为中国尺八第一人。
- n: b: P; u0 a; V
看着他的故事,心中不禁触动,便去寻了那首《子之星》来听,当乐音响起的刹那,我知道他所言不虚,这东西确实能吹进人的灵魂。
6 V( U9 z* {1 O0 S$ N
尺八祖庭,杭州护国仁王寺
8 K0 R# I' c( c9 M" b$ r
二、护国仁王寺大雪纷飞时的东瀛来客
7 X" j, ]) h1 _" k3 W; R) K3 P
因着喜爱,便作了更深的了解。当翻到一张与护国仁王寺有关的图片时,不禁怔住了。
7 \) W+ l& Y# s4 @5 x& a6 `& ?

; b7 W/ k* }7 F& @* n
这个地方在杭州曙光路“黄龙吐翠”景观的边上,离浙大图书馆也不太远,但无论是我从黄龙洞后山经过,还是到浙大图书馆借书,都极少在这里驻足。当时我只是搞不懂,为什么石碑会穿着一个乐器,而且似乎还非中土所有,此时我才恍然明白无数次我只是相见不相识。
4 x" E* k, ^/ a+ m% W8 v. c
也就是在此时,我在杭州日报上知道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故事。
% R* s: K1 B9 I% U
据说,当时全国很多省市外事部门,总是会收到一位叫斋藤孝介的老人的来信,在信中老人一直在询问尺八发源地护国仁王寺在什么地方。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本来一座寺庙不可能是查询不到的,但是文革以来,古代文物几乎摧毁殆尽,几十年间华夏大地早已经是物换星移。
7 z2 x% H" Y# E. I$ A$ U
后来,杭州的历史会长,通过多方查询,几经周折才找到了护国仁王寺的最后一位当家人释常明法师,通过法师才找到了早已不复存在的寺庙所在之地。

  _6 M' l( ?0 _; q% N
那位老人得知找到尺八祖庭后,专程赶来一观。

& v0 h2 w0 p: K6 Z' ?! A1 ]( p- e
当时是春节时分,大雪纷飞,这位老人竟虔诚跪在雪地上,从包中取出一支尺八,吹奏了一曲又一曲……

; P) @0 l, X* R+ ?+ a% t
吹禅

0 |2 @, g' Z8 r* m4 ?
三、七百年多年前心地觉心的吹禅
. W! Y* f0 n+ j5 R- j1 H7 r
往事如烟啊,那一刻,他的思绪想必飞到了七百多年前的那次听曲闻道。

! T' r% u2 V; D1 u
七百多年前,是南宋统治的时代。当时的宋庭虽然偏安于临安一隅,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乃至于三百六十行都十分繁荣。日本自唐朝时就有派遣使者求学的先例,到宋朝时依然仰慕华夏文化,不时有使者前来求学,其中一位叫心地觉心的人,就在其中之列。% Y9 ]) L5 ^0 P: N* C+ V$ H' F

# K, o' g- g" ]. V( q5 C
这位禅师佛学天赋极高,当时遍历日本,辩论佛法几乎无人是他对手。但他心中还是有个缺憾,因为始终不曾真正悟道。某一日心有所感,想到禅宗一脉是从中土传来,于是便只身前往中土求法。

) ?9 O! O8 D6 [
到得临安后,他进了护国寺,拜在当时闻名天下的慧开禅师门下。几年下虽然未能寸进,但始终坚持修行。
$ D( ]3 ~% K  j" k
也许佛学总是讲缘法的吧,时机不到,怎么着当头棒喝都不管用,时机到了,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都会成为开悟的灵机。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心地觉心在日复一日的苦修中,终于寻找了属于他的灵机。
4 Z3 r& G' u+ W7 F+ \& b
那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晨早,他听到了一种非笛非箫的旷远深邃的声音,似乎沉醉在万丈红尘中不可自拔,又似乎超尘绝俗遗世独立,心中忽然感受到了一种触及灵魂的静寂,大叹道:“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乐曲!”刹时间若有所悟。

6 Q8 N/ V" |5 k9 {% E* C% j/ S4 X
循声而往,找到了吹奏乐曲者。此人是居士张参,告诉他曲名为《虚铎》(后世又称《虚铃》),作曲者是河南府的张伯。
: A, X- t9 A" X. A4 ~# }
当时唐宣宗年间,有个普化禅师,佯狂简放,居无定所,时而悲号,时而欢喜,喜欢振铎唱偈(拿着铃铛唱着佛教开悟的诗句):“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张伯欲拜其为师被拒绝之后,便模范禅师的铎音,从而作了此曲。后来便传到了张参手里。
% k5 f* s: R2 |
心地觉心先听《虚铎》,又闻普化禅师的言行,如受醍醐灌顶,当下竟忽然间悟了道。

( d: `8 X/ U, T0 M; j
之后,便虔诚地向张参求教吹奏之法。在数年之后返回日本时,将吹奏尺八和佛法联系起来,召集门人兴建兴国寺,开了普化一宗。
- G2 m) `, o0 m) w& W
再而后若干年,尺八由僧侣的吹禅,走向民间大众,《虚铎》一曲,更衍生出无数曲目。终于,尺八,这个原本属于中国的乐器,在异国他乡百花齐放。
  R( I# x- q6 D: D
而在它的起源地——中国,由于蒙古灭宋,整个文化体系奔溃,这件乐器竟然慢慢消失,以至于湮没。

! h  S( y& ]( j7 Y4 m
尺八大师塚本竹仙

4 i9 `, ~4 |& D9 U
四、塚本竹仙与赵松庭间的承诺
0 i& f  c: H; i5 A5 X
然而历史,似乎总有那么一根幽微玄妙的琴弦,弹拨出让人悲欣交集的琴音。! v' c- v* W; d

3 r' Y: ~/ p( B) f  [  J, q
在斋藤孝介老人到来之后,另一位尺八传承者塚本竹仙又来了。
: ]/ S4 w: G+ d8 y
据闻这一位原本也是个中高手,当时斋藤回国,给尺八认祖归宗以后,他自然也知道了张参的故事。抑或是更早前他也曾知道这样一个人。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不重要了,关键在于他得知张参走在街上吹尺八,可以接连穿过几条街而声音不绝,于是激发了精益求精更上一层的念头。
4 O1 H/ f  W" Z, O+ B. ~1 Y( L* H
但是,艺术这东西,越往上进境越难,想达到张参的境界,谈何容易呢,虽然他日日苦练,却始终停步不前。这时候,大概是心地觉心的事情启发了他,想到尺八既然发源于中国,来中国就一定能够得到答案。于是他便也走上了七百多年前前辈走过的道路。

" y# Q2 Z2 _5 x# O+ ?
或许历史真的是存在巧合吧,机缘凑巧之下,他到杭州结实了当时名扬天下的赵松庭先生。老先生用竹笛吹奏了一段很长很长的乐曲,让他目瞪口呆,钦佩万分,以为张参在世。详谈之下,方才知道老先生能在如此长的时间保持乐音不断,是因其独创的循环换气法。当下虔诚地拜师学艺,当晚更是以老先生送的竹笛运用其法门,吹了一夜。

6 g" Q* q# f& x+ a1 S. W7 |8 _
数年之后,塚本竹仙终成一代大家,而赵松庭老先生已然仙去了。但是在老先生去世之后,塚本竹仙却每年都会再来中国,并住下一段时间,为喜欢尺八的人传授技艺。
7 @- N! o* X9 f8 i- Q
却原来,老先生当年一见塚本竹仙,知道其来意之时,想到国内尺八失传了近千年百无人为继,故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塚本竹仙日后能将失传的中国尺八回传中国。欣慰的是,所托已达。

4 X! _+ x# d% e7 H
除了报答师恩之外,后来塚本竹仙还曾说了另外一番话。他说:“古时候,中国人给了日本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应该一点一点地还礼,这是礼尚往来。”我不是凡事阴谋论者,我相信塚本竹仙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必定也是非常诚恳的,但不知道为何心里却有些难受。

8 R7 ~) D  c8 n. Q+ ~
我忽然想起日本人出品的《真三国无双7》的赤壁之战的视频中,关云长义释曹操之时说:“我放丞相,除了念及昔日之情,更重要的是因为自信,我相信此战之后,大哥有我等与军师辅佐,必能与你争雄天下。”
4 {  W& q* R9 \/ z1 K) z
自信?是的。一个说还礼的人,必定是心中是有底气的。

5 v( @$ j8 a- H; }* O
苏曼殊《白马投荒图》
, |6 u9 P* _' {. h* J
五、百年前苏曼殊的《本事诗》

' S% }+ X4 j, _3 r0 M! l
一时怅然之际,忽然想到了一首诗,竟然也与尺八有关。
7 Q5 t, E+ I$ i
1 e: Z" D2 a9 ?
这是苏曼殊的《本事诗》中的一首七言绝句:

# E' z/ ]5 X  X7 Q! L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又踏樱花第几桥?

4 n7 U' K% `" z
诗中的意思是:
6 a1 Y9 ?0 V" @6 d
在一个春雨迷蒙的日子,独自一人倚坐在东瀛民居的小楼上,忽然听到不知何处吹起了乐曲《春雨》,声音旷远深邃,似箫又非箫,听着听着,忽然想到了这竟然中国失传了许久的尺八,一时间情难自禁地想念远隔千里的故国,不知风起云涌的清末革命,以及家乡的故人们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一身芒鞋破钵的自己,走在异国他乡的路上,看到绚美的樱花一片片地洒下,想起自己的人生犹如断鸿零雁,心中尽是怅惘。
) H9 o( m6 a2 {9 u% C# {: Q
这是很久以前读到的一首诗了,当时虽不求甚解,但也能感受到一种惆怅之情。而等到略知民国年间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以及后来了解到失传千年的中国尺八,方才知道苏曼殊当时的心境是何等的凄惘了。

3 [$ o# |4 c+ x! p
百年光阴,转瞬就过去了。往事已矣,往事已矣!千言万语,何如无言?
0 P: A" W( |5 d; X5 e0 B
就好像尺八一曲中,见传承,见信仰,见开悟,见友谊,见文化,见历史,见兴衰,见天地,见众生,见人心……但此刻的我,却也只能以文字的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曾有这样一个东西存在而已。

; F. [# w) B% w. P0 o2 P
1 _9 Y& v$ `# O  d
+ j* Z& }" C/ d8 |$ I5 c
作者:听潮,公众号:听潮论剑
编辑:朝歌

( u, r6 Y- ?7 K+ Q9 y  \9 p) @
3 r1 Q# q( v1 @. B

( J' B6 E6 ]# |/ t; |" B
+ c9 _: a# g. _) h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5692-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