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 ^4 N: f9 G0 G: K3 A4 I" q收藏界凡是有话语权的,即经常在电视台、报纸刊物上发表言论的,说真话的少,说假话的多,要不收藏界不能这么乱。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或个人的私利,误导民众,重复谎言,制造真理,成为某些“专家”的职业。民众相信媒体播出的节目、迷信专家,深受其害而浑然不知。粗粗一列,竟达20条:
8 M9 M; q% Z" U% ?; S- i/ B+ X 4 G- v$ z. \7 [# {
![]()
& {3 A5 W6 R% t4 }' A, A* @, q: a7 u
一、 不知道“鉴宝”、“寻宝”、“砸宝”都是娱乐节目8 t/ s5 F' T0 m# u: V
7 o1 A$ R7 x4 \& l轰轰烈烈的全民收藏运动进行10年,电视节目影响最大。 “ 鉴宝 ” 节目 最大特点是哄抬古董物价;“ 寻宝 ”节目最大特点是寻不到宝;“ 砸宝 ”节目特点把真品当赝品砸(节目组以为从地摊买来的瓷器都是赝品) 。 不管是“引导”还是“误导”,藏家都不必太认真,骨子里只是个追求收视率的娱乐节目。
& A: }& n# c& D j% F
* n0 T% D# @# `0 b/ @二、 不知道 绝 大部分专家无鉴定资质- ~+ Q$ S$ v. l2 d# A* V& M
$ E0 Q! M5 ?9 ?5 M; }教师上岗要有资质,医生看病要有资质······唯独古董鉴定不用资质 。瓷器专家x xx 是什么资质?佛像专家xx x是什么资质? 书画专家xxx什么资质?故宫博物院或研究院的技术职称与鉴定资质无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杨伯达这么大牌,但无鉴定资质,卷进了金缕玉衣事件丑闻。 % j1 e4 ^+ \0 q+ x& m% d) F
三、不知道专家大部分古董看不懂
0 g# g' O1 T: H) u2 ~9 O. E# L7 v) u9 Q. w0 B' J
中国古董浩如烟海,门类繁多,各个时代都在发展变化,任何一个专家哪怕一生都在研究古董,但只能研究到很小很小一部分。绝大部分古董没见过,更谈不上研究。没见过,没研究,那能懂多少。2 y8 J! c) A3 N2 t9 f/ l
$ n& C4 @4 R1 J9 U( y四、 不知道 几乎 没有一个专家愿意研究你的藏品' o4 |! I/ _8 P- r
! S) I3 @; s& x4 z$ I- o, p6 s1 D
很多藏家希望专家来研究自己的藏品,这是大错特错。业内专家对民间收藏的麻木是众所周知的 。你能给多少研究经费?你说这是“国宝”但跟专家有何关系?无名无利的事当今社会几人愿做?研究古董主要靠自己,靠藏友间切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 K+ \& ~- B$ a7 }/ j8 F 7 y' J; Y6 U! \
五、 不知道鉴定一件古董应有三种说法% O9 W+ s V. t
4 S* |6 k; G1 @一件古董拿给专家鉴定,一般来说应有三种说法:一是“对 ” ,二是“不对”,三是“不懂”。但现在往往只出现前两种情况,因为专家说“对”你要付钱,说“不对”你也要付钱,他说“不懂”你会给钱吗?于是为了钱,专家什么都“懂”了。; `3 O1 W! E, F; F" J0 J2 b
$ W0 F- h! h! H# ]0 P - p: h' P0 l, |# a$ p1 @
六、 不知道古董即便被专家鉴定为假,也应索要证书(只要收 过 钱)
9 U: z1 Y" d6 N6 M, z+ I* S1 L5 Q: F9 T' N5 \
到医院看病,只要花钱挂过号,有病没病医生都会在病历簿上写下诊断意见。 如误诊这就是患者与医院打官司的证据。而藏家很不善于保护自己的权益,专家说这东西对时出了证书,说错时往往不知道索取证书。这就给假专家横行开了绿灯。3 u& G) t0 e( R3 j5 N Z, [# U
. [4 P; @; }1 x8 e( O" T七、 不知道专家为何拼命否定民间藏品/ L4 z; S4 |' _7 _
+ W- s" U, l2 L% e, [专家看民间藏品,99%被否定。可能当年他帮人卖件元青花瓷器,为得到回扣或分成,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胡说世上只有两件 。物以稀为贵,结果买者果真高价购之,后来出现的一万件元青花他敢承认吗?如果他是某博物馆负责征集文物的专家,曾用国家资金高价采购古董,自己得到巨额好处,他会承认民间廉价就能购买的同类古董是真品吗? & t+ n) p8 n/ ?! q
八、 不知道别人说你收的全假时,你可能已获得巨大成功
( f* j( H* L" R* Q, S! Q. C6 o. }# A/ X2 z$ i3 z
收藏家往往不自信,买了几千几万件古董后 ,还要找专家来看。专家往往给 一句 评价 : “ 一屋子假货。 ” 出了门再给你一句, “ 没有一件真的。 ”正当你极度沮丧时,他会悄悄地告诉你,以后再买东西,我帮你掌眼,我那有好货。殊不知,你那一屋子古董,可能都是真的。% A1 V8 z! T( h( {4 x3 l' G0 S/ j
+ w. |% `* l' Z( L九、 不知道专家与专家之间、专家与藏家之间、藏家与藏家之间为何 相互倾轧、贬低
9 I8 n6 J. D6 l; @9 L, G6 s& A
/ S/ J1 n+ u3 O+ a9 q为了掌控话语权、鉴定权、定价权 ,古董界乱作一团,一切为了利益,为利益的最大化,为树立自己的权威,为把自己的破烂藏品卖出天价,昧着良心说假话,撕破脸互相贬低。" q/ M2 U a% z7 o
' U& g4 |9 w% ~. r" d# M
十、 不知道 民间所谓的“ 高仿 ”其实都是“低仿”) O+ T& I- U8 g! F& N/ r0 e4 B1 {
/ J: a k; {1 O( Y- u“高仿”至今只是一个被误导的一个词 ,它与“以假乱真”等同。景德镇没有高仿品,黄云鹏不是高仿者,他做的仿古瓷,学过一年瓷器收藏的人都能看出差距;江窑的珐琅彩与清三代的珐琅彩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千万不要再用“高仿者”赞美自己 了。河南、蚌埠以此类推。你们的产品给不懂的人、给老外看,的确是“高仿”、“以假乱真”,给懂的人看,只能叫“低仿”。) t% N& _2 j1 _3 q9 `' h
6 l5 Q+ x2 |& n) }# X, x
十一、不知道一万个想收藏的人,只有一个人能成为收藏家 H/ o7 S1 ^/ C: y! `2 n& r
7 r3 G+ s H2 m0 |% l3 _
许多企业家、有钱者想当收藏家,但理念不对,或跟错人,或怕吃亏,往往刚进入收藏便退出了。比如买第一件古董,花了1万元,找了5个人掌眼,5个人说出了5种看法,结果他觉得自己上当了。虽然钱不多,但感觉亏得不值,收藏水太深,不玩了。只有不听邪,善琢磨的人坚持下来,这人数不超过万分之一。性格决定收藏。7 R* K$ W! x) T& ^5 t
; E7 \5 _$ F1 v+ F& h+ U3 i
十二、不知道家人提的要求让你做不到# j7 f) _4 q7 B. X
' d+ s0 J7 q- i1 U
收藏者初始阶段家人可能还支持,时间一长,家人看你没完没了,无止境地收、收、收,只进不出,于是家人提出,真假弄不清,如果拍卖公司卖出一件,让我见到钱,我就让你继续收。收藏者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到处给拍卖公司送藏品,结果到处碰壁。收藏者并不知道大拍卖公司需要的是买货的,而不是送货的。- |5 z6 ^4 i! Y3 q0 q) `2 \7 R
, E$ o' k/ ]8 Q/ \& ~5 `十三、不知道“捡漏”只对有经验的藏家
# Y2 a" u0 I, ?/ n! W- P! o* |" z9 ]9 k1 W+ \/ x+ Y/ z
太多的人在宣传“捡漏”,给人一夜暴富的希望。事实上,“捡漏”的概率只相当于“守株待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地摊上一件好古董,不懂的人,哪怕一万人路过,都不会弯腰,东西是留给懂的人。但“捡漏”也绝不是收藏家的常态,没有一个收藏家是靠捡漏炼成的。靠“捡漏”,10年中也许你能捡到几件东西,但漏掉的是宝贵的时间。; D* R f% N. z2 O5 R6 M
8 C* Z; v. c6 L0 p
十四、不知道凡是被恶炒的都是“朦朦胧胧”的* O5 K- `/ k: J# ], v* W: \
( R6 f% z9 [# e0 I$ a
字画被恶炒了,叫到4个多亿;翡翠被恶炒了,叫到10个亿;瓷器被恶炒了,叫到5.5亿;玉石被恶炒了,叫到1克1万元。总结其规律,凡藏家看不大懂的,卖家能信河开口、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朦朦胧胧的东西就会被恶炒,蒙一个是一个,骗一对是一对。
5 A, N z) B+ [! L . ~. _( f) X8 l4 c
十五、不知道“流传有序”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编出来的
& ^* d/ X: |5 e0 C6 K( N- U" ~% T& y9 J" l, c5 b+ b
有人动员收藏家到拍卖会去买古董,因为那儿的东西“流传有序”。这件瓷器做过台灯;那件东西的藏者的祖上是英法联军,与圆明园有关;这张字画是赠 “主席”,就是“蒋介石”。有的拍卖公司拿到一件东西,第一任务就是编故事。扪心设想,有几个人能说得清自己父亲的经历,更不要说爷爷的了。
3 A* K+ k Y0 _9 i- x, }1 G4 s & s4 G% ^$ ~6 ^
![]()
. [+ I/ ]+ I6 q6 `0 F q/ l3 {1 B. Q) O# M8 B
十六、 不知道巨额成交都是在拉高出货
7 u! [! f' o, c; [2 h
' D) r. C3 X$ {( ^当一张纸卖到4个多亿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艺术疯了还是买者疯了。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果不出所料,一批几百万的同类字画登场了。快买吧,仅是1%的价啊。2.5亿的葫芦瓶、2.3亿的鬼谷子下山、1.5个亿的杏林春燕碗都是幌子。
& @; l" z" t( l( ^) g7 m十七、不知道从大拍上买的艺术品基本上是最后一棒& o; h8 B, v: F( y8 {
% v. ^( c4 l1 r6 V F2 \7 t* R. R
确实有些初学收藏的有钱人几千万买了一张后人说不清真假的字画,或者花800万买一只小小的成化鸡缸杯,现在还在做“增值”梦。你再送回去拍卖试试,“博傻”游戏到你为止。
) j& @8 K9 q+ l# a& M0 o " E# i5 t+ B3 [4 J/ D: S
十八、不知道古董真品远多于赝品
- G7 d1 ~( ?7 b6 Z2 M+ A: D! a( J5 p3 Q) S0 n4 j) O6 X1 m: m: F
古董真品多还是赝品多?地上的古董多还是地下的多?这些 问题已被所谓的专家严重误导。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每年数千万数亿劳动者创造大量财富和艺术品,即便当年的实用器,今天也成古物古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改革开放才三十年,有多少人在做仿品?古人死后入土为安,再穷的也得修个坟,5000年中死了多少人?有多少墓?古董中真品多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古物与古董不同,古董是古物中的精华,古物有研究价值,但未必有收藏价值。. U9 \& d2 O4 `4 y7 h2 E
% \1 _9 y: `- d4 U! @ t& ?十九、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赝品多
, S9 g) n4 x, E( d5 B: _
5 A6 l, ]/ A2 p9 Q多年来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一直在告诉大家真品极少,且价很高;专家、博物馆人员一般根本不承认民间藏品;有“资格”鉴定者为高价卖自己的东西,拼命否定民间藏品;收藏者之间相互贬低,张三说李四藏品全假,李四反击张三亦说全假,结果双方真品都成“赝品”;有的不知古董普品多,精品少,以为质量差的普品就是今人的仿品;不知道古玩市场里一到货,真品很快卖出,赝品不断沉淀;不知道许多现代工艺品生产出来后,也放在古玩市场卖。
: m/ J, x( V- Z, w! u$ N二十、不知道“95%的收藏者在赔钱”是句谎言3 S3 E: i/ b! l# r
f$ Y$ Y7 r, b
有人无知的向世人宣布:“95%的收藏者在赔钱。”真正的收藏者不属于“今天买,明天卖”的那个群体。现在民间收藏群体基本属于“底部”进入,当然要感谢“专家”的“打假”行为。收藏是做长线,如需“以藏养藏”,过段时间加个10%、20%出手是很容易的。比如10年前进入股市的人现在已是摩托车进去,自 行车出来,而进入收藏者财富已增值10倍,甚至更多。只有事先不调查,盲目听忽悠,高价从拍卖公司购买艺术品,接了最后一棒,或收错门类,那么赔钱的概率会达到95%。
$ v( W1 x. L. v, s u8 Z* f- J! E: X( M
; J* j5 W, B* Y: k0 p* e5 b4 b
1、永远不要想着捡漏,没有免费的午餐 收藏,一般一旦成交是不退不换不承担责任的,除非你事先已与卖家进行了约定。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自有它的道理。收藏玩的就是眼力和魄力,当然还有财力。买到假货,就是打掉牙和血吞。输不起,是被人看不起的。即使你要回钱,那你在整个圈内恐怕也被进入黑名单。
1 V0 |" i( ], `4 P F+ ~ 那怎么防止或减少买到赝品呢?事实上,防止是不可能的,每个爱好收藏的人都交了不少学费,只能是努力学习减少犯错误的机会;自己懒得学习又喜欢这个怎么办,那就是付钱请你信任的高水平专家或朋友帮你把关,那你请的专家或朋友又走眼了或蒙了你怎么办,只能自认自己倒霉识错人了。
2 f/ [9 _: p; [" D 这个行规在很多人看来,不合情理,给了一些人卖赝品的护身符,但这正是这行的魅力所在。话说过来,谁让你只想捡便宜不想付出辛勤的学习呢?怪只能怪自己想捡便宜、学识不够、智慧不足……所以,特别强调的是,为了适应这残酷的一条,一定要事先多研究,多学习,自己搞不定就要花钱请高明。不要想免费请高明,除非跟你哥们,世间万物价格和价值一般都是对应的。 - x7 Q& L' E+ q
2、一定要按时付款 答应买的东西,又不按时付款,是没信用的。这在任何行业都是不受欢迎的。
6 h) z9 {& ^( r0 w/ d' ]3、不要打听卖家成本 一般来说,这行买东西不要去打探人家买的成本,认准合适就买。你问人家买的成本,表明你还没入行,人家也懒得回答你,或者随便应付你一句也没意义。当然,十分熟的朋友之间无妨。
- r2 |7 s# c6 U7 {4、还价意味着出价,出价意味着买下 还价了就意味着你看好决定了,对方同意的话你要以这价格买下,这在其他行业也如此,还价了不买通常都不受欢迎,不过这点在收藏这行看得更重。因为收藏的大都是高素质或精英人士,不是一般的平苦百姓,期望和要求就要更高一些。身份很重要,钱财只是身份的一个方面,一个人的信誉、真诚、道德品质才是身份的核心。举个例子,你有100个亿,买一个100元的东西,你每次还价了不是挑剔就是这那反正就是不买,而另一个人就100元钱,每次买时都爽快。很显然,前者的身份只是金钱身份,是虚的,因为金钱并没有让他得到尊重和欢迎,而后者的身份是实实在在的。 8 L& w2 E& D; u" j5 C
5、不要乱砍价 这对任何行业都如此,谁也不喜欢捣蛋和没诚意的人,白浪费时间和精力。胡乱报价和还价了不买,都把自己人品降低了,你后面即使真想买人也不愿搭理你了。
. [; f, p7 o9 l( o; v; | 在收藏行业,有的人可能胡乱报天价,有的人可能报价就比较实一些。你如果对行情懂就不用说了,不懂的话就参考下相类似器物的拍卖价按一定比例还价;或者找懂的人咨询,或者在网上查看类似器物的均价;或者按你真想买能出的最高价浮动10%问价,大部分还是可商量的。关键是是否诚心想买,不是真想买,还的价就是胡乱还价。还价是门学问,精品你当普品还价,人肯定认为你不懂行懒得理你;真品你当赝品还价,摆明了胡扯;赝品你当真品还价,那自己就成冤大头。 ) U6 f! Y4 b' T A6 \. b' }5 i
小编曾经就听一个销售美女说过,当时一块20万的玉牌,不管是玉质还是雕工绝对是精品,就有不懂行的买家上来就乱砍价,直接喊个2000的价位。像这样的乱砍价在收藏界肯定是不受待见的。
/ ]7 X+ J. d* c( a; |6、非买勿询价 其他行业也如此,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别人时间。如果是为了了解圈子里的一个价格区间的话,可以通过相熟的人进行询问。 1 Y$ [* M0 D2 z' m4 H) e
7、自已觉得有疑问的,切勿乱开口 & Q0 J) x) \" j; S0 \9 K/ F1 ^
8、别人在交易时,不管你认为对还是不对,学会保持沉默 收藏的知识深厚博大,宽广无边,可能你是对的,更有可能是你不懂的,谦虚一点对自己没坏处。 1 W' p2 M" Y7 d7 S
9、要尊重行业中间人 (经纪人) 通过中间人交易时,不要去打探卖家的任何信息和直接与卖家交易,否则没有人格,就没人再为你服务了,成为行内极不受欢迎的人,毕竟中间人的信息通道比一个买家要大很多,你自认为赚了,失去的却是整个人与未来的收藏之路。与中间人约定的服务费用在成交时要足额支付。
6 I8 E7 E/ ^* k& Q8 h10、要相信行业中间人,除非您不选择中间人交易 信任并善用优秀中间人的经验与智慧,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把关能力、评价能力,往往能大大降低你的信息成本、交易成本、价格,花小钱得到的是巨大…… , y0 w& E1 {5 ^- |
11、自己要有担当能力 作为买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己要有担当、有决策能力,犹豫、稀里糊涂、含糊、听故事都不好,要不买错了怪朋友怪专家,买高了怪卖家,没买又后悔。钱是自己装兜里的,别人都是参考,所以一切在自己。收藏或购买的过程,也是自己性格、学识、能力、品德等各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 T/ k. E1 M; B12、要摆正心态,一分钱一分货必有其道理 . t1 ?5 Y" x$ G
13、不要总是疑心太重 价格低了怀疑东西不好,价格高了担心自己受骗.买到的东西怀疑买贵了,没买到的东西又说自己有多喜欢。任何行业皆如此,要赢得别人友好对待、尊敬和更优质服务,有利于自己,都要严守行规,诚信为人。
# t t; h1 s; w2 J
总之,“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收藏也有风险,但多学多问就能降低风险。 . j$ L# e! [0 a9 P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由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如涉及到版权及时沟通,同行转载请署名古玩元素网编辑!
2 t; C; s/ x1 ^; n: n1 j+ S7 _4 U% ?, _6 l; _
% q, d% b. h; H4 B
8 p4 Z Q5 D6 M$ Q, K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506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