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假装在纽约|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看红楼梦了,这还了得?!

[复制链接] 0
回复
283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13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咖啡沾衣 于 2017-3-13 18:58 编辑

最近《红楼梦》突然变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就连豆瓣的音频栏目“豆瓣时间”,都推出了一个专栏,由作家白先勇讲解这本名著。



白先勇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被称为“最后的贵族”;他是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台北人》、《纽约客》和《孽子》是20世纪中文小说的名作;他的性取向也常常被反复提及,写王国祥的小说《树犹如此》感人至深。


但我佩服的,除了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还有他的学贯中西,以及在海外普及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白先勇一直大力推广昆曲,影响波及海内外。几年前他曾经到哥大做过一个讲座,内容是“我的昆曲之旅”,当时我也有幸去了现场。



照片拍得不好,你们担待点




但未必有很多人知道,他同样在致力推广《红楼梦》,从加州推广到台湾、大陆,而且不止对中国人推广,也在外国人里推广。


他年轻时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了将近三十年的书,教的内容就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而他讲的《红楼梦》是当年最受欢迎的一门课之一。


白先勇一生研读《红楼梦》,对这本书推崇备至。他曾经说,“如果说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最深刻的投射,那么《红楼梦》在我们民族的心灵构成中,应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白先勇出生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从小因为时局和家庭的关系辗转迁徙广西、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地方,一直到15岁那年去台湾和父母团聚,动荡漂泊的生活才停了下来。


中学时他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对未来的人生却曾做过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迷梦:水利工程师。


所以,本来可以保送台湾大学的他,去了成功大学,因为那里有水利系。去台南读了一年,他才发现自己对工程学提不起兴趣,同学们做着实验,他就在一边读文学书,最后自感没学工科的潜质,还是决定顺从自己的天分去成为一名作家。


在《树犹如此》里,他这么写道:


高中毕业,本来我有保送台大的机会,因为要念水利,梦想日后到长江三峡去筑水坝,而且又等不及要离开家,追寻自由,于是便申请保送成大才有水利系。王国祥也有这个念头,他是他们班上的高材生,考台大,应该不成问题,他跟我商量好便也投考成大电机系。”





经过这番折腾,他重新考入台大的外文系,才走向文学之路。当时他的父亲白崇禧还对此不以为然,说“文人自古多饿饭”。


从台大毕业以后,白先勇决定赴美求学。离开前,母亲马佩璋去世,让他悲痛万分。白先勇是回族,在母亲下葬后,他按照回教仪式守了四十天的坟。翌日,他就要飞往美国,父亲白崇禧前来送别,不料这却是父子最后一次相见。在白先勇尚未学成归来时,父亲就已经去世。


这次出国是他人生的一道分水岭。


到了美国,白先勇没多少外出留学的兴奋,而是沉浸在丧母的悲伤中,身在异国心里茫然和苍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纽约看到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纪录片,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到内战,半个世纪的变化在眼前展开,突然他心底涌出强烈的时代断裂感,不由悲从中来。


想起自己经历的一切,他决心写下这些,于是就开始了《纽约客》和《台北人》的创作。


1965年,在爱荷华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就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教中国文学。


2、


美国大学里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白先勇能够以硕士学位获得教职,执教将近三十年并且稳步晋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讲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他的学生里,有很多都在毕业后开始从事和中国有关的工作,有些还成了英文著名媒体的驻华记者。


他教的《红楼梦》,有两种教法。一种教法是用英文教,因为外国学生没有太多的中国文化背景,所以他就用翻译得比较好的一个英文译本,教的内容也都比较浅显,主要是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


后来,有很多从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学生也慕名去听这门课,于是他专门用中文给这些中国学生教,原本的《红楼梦》简介也变成了更深入的《红楼梦》导读。


在加州,他仍然保留着对中国文化深深的热爱。他把家安置在一个叫“Hidden Valley”的小城市,他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中国式的译名,“隐谷”。


据探访过他家的人说,虽然那是一个美国式的庭院,但屋子里却布置得充满中国古风,进门就高挂着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送给白崇禧的手书对联,“文治武功从所好,和风时雨与人同”。


1994年,白先勇从加州大学退休后回到国内。


因为感慨“五四以来,我们的教育政策一向重理工轻人文,尤其偏废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造成了学生文化认同的混淆,人文素养低落,后遗症很大”,他决定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开设昆曲讲座,希望这些龙头大学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欣赏到昆曲之美,重新亲近传统文化。


2014年,台湾大学邀请他开课讲《红楼梦》,他本来有些犹豫。全程授课毕竟和讲座不一样,对于这个年纪的他来说已经非常吃力,意味着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放进去。


台湾大学的张淑香教授劝他说,还是应该讲讲《红楼梦》,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读不进这本书了。


他一听急了,“这可不行,大学生不看《红楼梦》还了得?一定要《红楼梦》,这是我们最了不起的文化成就,这么了不得一本书。


讲课的事,就这么敲定了下来。


3、


在台湾大学,白先勇的红楼梦导读课,越讲越深入,讲了一个学期才讲到第40回。


于是他又讲了一个学期,这一次讲到了第80回。


最后,讲了三个学期100个小时,一年半的时间才把120回的红楼梦讲完。有幸听了这门课的上千名台大学生,等于是跟着白先勇教授把这本巨著通读了一遍。


真是羡慕这些年轻人,这是何等的福气。


白先勇说,《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和探索不完的秘密。全中国、全世界,无数的人、无数的专家在研究和考据这本书,各个角度、各个流派。


但是,作为一个同样写小说的作家,白先勇的导读课,完全是把这本书当成一本伟大的小说来教, 完全从作家的眼光来看,为什么这本书写这么好?为什么这个书这么了不得?


人物塑造是《红楼梦》小说艺术最成功的地方,无论主要、次要人物,无一不个性鲜明,举止言谈莫不恰如其分。


今年2月,白先勇在台北书展的一个活动上曾经这么说:


“曹雪芹是天才,他生长在乾隆时代,那个时候是中国的盛世,乾隆的时候大清帝国的领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大的,而且它的GDP算起来那个时候是最高的,人口也最多,那个时候是中国的盛世。


可是在盛世之间,在乾隆时代已经埋下了整个文化、社会,还有国力衰落的因子。我想曹雪芹以他这种艺术家的灵感,已经冥冥中感受到我们的文化正在最高领域往下落。


所以《红楼梦》可以说是在心目中对一个大时代、一个大的传统的兴衰,对人世间枯荣无常,对于人生命运变幻莫测的感受。这种情况他写下了史诗式的一曲挽歌。我想在某种意义上,《红楼梦》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一首“天鹅之歌”,是对过去的繁荣无限的哀悼。


我前面提到的豆瓣上那个“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的音频节目,其实就是根据白先勇在台大那门课的视频制作而成,得到了白先勇本人的授权。


原本讲课的视频,因为是原始的上课材料,难免有很多冗繁重复的地方。为了便于收听,音频版本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剪,并且加以延伸注解和查漏补缺。此外,白先勇还会针对听众的问题不定期的做语音答疑。


梁文道也推荐了这个节目。

我向豆瓣要了每人30元的优惠券,扫码或者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都可以领取。






中国的文化传统具有广阔深邃的含义,无法被简单继承,需要通过辛苦的努力才能获得。学着、说着汉语,在课本上读过古诗古文,这不足以让我们明白传统。认真的态度和勤奋的阅读以及思考,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面对传统时常常会有一种沉重感,容易望而却步。但如果在经典和大众之间能有一座座桥梁或是一条条有标记的路,或许我们就能更轻松地找到一条走进传统文化宝山的路。


白先勇这几十年一直在做的,其实就是这件事。


https://m.douban.com/campaign/time_promotion/the_story_of_the_stone?dt_time_source=wechat-jjzny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5074-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