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n* ?2 f6 D3 p8 H! x! F1 P
刘德 | 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活动: 根据2016年12月湖畔大学线上课程《湖畔三板斧》,刘德发表“小米生态链Part 1:小米的产品故事”为主题的内部分享,经湖畔大学出品、喜马拉雅平台上线的《湖畔三板斧》授权整理首发笔记版。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 " x7 h! Z. P- Y g
今日笔记侠客:笔记侠月芽 深度好文:3137字 | 5分钟阅读
" d' H& F% ^9 _5 l% E春节每周三、周日,在笔记侠遇见湖畔大学
& u# G* {2 B [: k) c笔记之前,请先思考:
5 X% B1 ^0 ]2 ?
关于紫米科技、插线板、小米手环等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与教训。
0 Q% [6 B: K% t7 w$ S& `1 C- @精简笔记·产品运营
- P* U& @: e3 E( j& r/ }9 y; P; z+ i4 ?2 W
这是我们的战地笔记,我们愿意把第一手资料分享给大家。
}) u+ U9 M0 @$ ~/ J8 p- T一、世界上坪效比最高的是苹果, 其次是米家
: l( b$ Y6 Z2 |8 a( s6 V) d6 v当小米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会出现品牌的稀释,大家认为我们把小米的品牌稀释了,小米手机不专注了。其实说句实话,我们的压力来自哪里?其实并不来自于生态链的产品越来越多,而是来自于手机,不如原来那么强了,因此舆论就会有一个声音:
7 a( |3 v! w, F' T“你们今天干净化器明天干路由器,有没有花点时间把手机干好了?” 所以外界就会抱怨我们不专注,那是那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压力。 # H6 ?% U: K% X. z7 L( U. h
7 m6 j/ |/ e/ n8 O* f) I* P出于这个压力,我们今年(2016年)3月份的时候发了一个新品牌——米家。我们把小米和米家这两个品牌切分开,小米就专注于手机以及非常严谨的手机周边,比如说手机电视、路由器、笔记本。把其他所有的小米产品都用在米家品牌里。米家完全是为了把小米的其他产品跟小米的品牌区分开来。 - v+ J$ i5 q2 M: M8 O' e) }
我们就是一家百货公司,是一家科技百货公司。
7 Z) A, e* f' r8 P5 k6 p0 n说到米家,我分享几个数字。 ! u' l. i6 |6 y% S$ o1 G+ D
我们现在到2016年年底应该有60家店了,目前是7天开一家。在未来的两年内,我们还是要迅速地把它扩到1000家。目前的60家店大一点的,就是位置好一点的,差不多年收入在一个亿左右,大概200~260平米左右。
" k3 q9 ~( X9 @3 T' y# b% x4 s4 F( C) ]2 z6 D! T2 O6 i
这样的店坪效比是什么概念?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坪效比,第一是苹果店,第二名的是Tiffany。因为只有卖钻石和白金,才可能有这么高的坪效。现在小米的店就排在他们俩之间,只要我们保持住这个状态,有1000家店的时候,我们线下渠道基本就畅通一些,到时候就是第一名叫苹果,第二名叫小米,第三名叫Tiffany。
$ g6 O$ ^, B+ F$ p% X& E5 T1 P二、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成与败 手机和其他东西不一样,是把技术端蕴藏在整个供应链体系里。小米把技术端都藏在所有的生态链公司里,每一家生产公司,都要求它是一家技术公司,它可以不是一个渠道公司,甚至不是一家产品公司,但它必须是一家技术公司,能够把我们对产品的定义给搞定,做出来。
% q3 s/ n* v/ f5 ?# ^2 x+ c8 N0 U
9 C3 W; A! e7 ^7 Y& k) W小米的生态链公司,我们要保什么呢? _9 n v# y& J7 a8 f A. I
1、保增长:没有增长,什么都没有了; 2、保用户的质量和数量:这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属性; 3、保技术的制高点; 4、保品牌。
) z/ A2 a3 W2 O# w9 f$ N案例一、紫米科技(移动电源公司) 7 D% n6 G( M6 o/ v) p. X k
——“不明白行业本质,你就做不赢” 1 ?! Y( V% N) p6 Y9 U* l8 d+ a
2013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兄弟是设计师,他自己做了个移动电源来找我,便宜点让我们帮他卖,而且说是苹果电芯。这个兄弟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提醒,就是说任何行业,都有个行业本质。这个产业的本质是什么,你不能明白,你就做不赢。
4 {8 M2 M- S9 Y+ y5 n / t: }) E6 f+ X' x
他给我的巨大提醒是,移动电源的产业本质是个尾货生意。电芯厂给各个手机厂商提供电池,到了年底这个型号富余20万支,那个型号富余30万只,它有库存,苹果也是有库存的。有了库存以后怎么办呢?他做一个壳,把他扣上,起个名字,这就出现了移动电源这个生意,所以它本质上是尾货生意。
}' _7 l2 s* ^9 X1 t$ a到了2013年4月份的时候,联想出了一条消息,说联想今天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供应商了。
% F A( v1 x6 Q9 \% ?7 z商业是一个信号学的世界,就是信号很重要,因为2013年是笔记本受到iPad的冲击最严重的一年,所以笔记本在减产。当然今天又不是这个局面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从时间轴上, 2013年上半年笔记本整个萎缩,它的18650电芯出现大量的尾货。 - L# k4 i+ Y$ Q' ^( B' O
问题来了,如果说移动电源本质是个尾货生意,忽然有一天,全球最大的尾货出现了,我们可不可以干?当然可以干,非常符合小米的单品海量的逻辑。 1 F6 R3 Y2 N" K, O, m7 \8 _
做移动电源吧,可能有巨大的机会。
- N; v$ G1 v( D6 P我们去找了三星和LG,把18650标准的电芯尾货,用给联想的价格全给我们。所以,我们2013年的12月4号推出了小米的移动电源。 / }' @9 ^# r/ a# E$ y& W" g* c
* ~1 A _8 M+ s/ e! p那个时候,1万毫安的移动电源,大概在市场的价格应该是150到250之间,我们当时做到69元零售,且是金属壳。实际当时的保本成本比69元还要贵,我精算过,到了200万只以后,它的平衡点就回来了。第一年我们就卖了大概一千多万只了。过去三年,我们卖了5800万只。
7 W$ E' c1 N, y3 g# m当一年卖2000万只移动电源的时候,我们迅速就成为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电芯采购商。我们现在每年买一支电芯,全球一共产7只电芯,有1/7都是我们买的。
3 D( B7 \5 Z# _8 \6 U0 a5 h总结:
: k1 {2 A' I, Y* Y; d8 v0 k第一,你要知道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本质; * f& W. B7 U0 B( u0 {( X
第二、在对的时间点,用对的策略去打一仗; , q6 S1 Y1 i$ h( \. ~9 [
找到对的时间、对的方法,看清本质,它就会高速增长,否则就会很痛苦地徘徊。如果一家公司有高速增长,是非常美妙的。
) V1 Z1 Z) ~5 Y& a6 Q8 y$ I第三、任何企业都是有时间轴的。 8 [& _9 I% k' K/ Y6 @/ e
案例二、插线板(青米科技) 0 V9 g. s) S% \* l
——“过度追求极致带来的教训” 8 e" H) g6 [# k) }1 G
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就是需要很多USB的充电器。那时我们觉得插线板是个机会,应该可以做强电和弱电在一起的充电线。我们是第一个把它做在一起的。我们用3C产品的精度做了一款普普通通的插线板,从技术上和工艺上降维攻击。 }/ [6 u% N* D
教训: ! o0 W' u% T7 }2 \( k6 z; n. h! D
第一,我们对体积的追求过于极致了,导致成本比较高; 7 {8 S& i8 t% A3 M7 ]; o
这款产品要是再宽两毫米,成本能下降30%。我们当时有个误区,就是我们要追求极致,所以把它做的一点缝隙都没有,它的难度在哪呢?连组装的工人装起来都很慢,装不进去。其实极致永远是相对的。
c" a- M! L3 z8 ?. D第二、定价也过于极致。 z6 j/ a# @7 U* h1 U& S6 @
我们定价是不是能稍微宽松一点?我们原来定价49,我们能不能订59呢?多10块钱也没问题了,因为你多了这10块钱,这 空间稍微高一点,你可以到各个渠道去卖也没问题。订价太极致就没有流出来,放到其他的渠道去,走不动,只能在我们自己的渠道走。 6 w- `3 G% r/ C! `1 t- `8 b
案例三:小米手环(华米科技)
# Z. N" Z7 _( [& R: x5 }——“我们只满足80%人的80%的需求” 9 a6 |4 Y& Z# q
/ I7 i% O7 _! F5 p( s; o
我们的手环第一年卖了1200万只,排第二名,用了一年的时间占中国市场的80%。到现在为止,手环大概卖了两千多万,差不多卖了两年的时间。现在已经迭代做第二代了。
/ P- V }( _0 w4 A( o2 Y& N- x6 e! A& x* Z8 F, n4 f3 u" C
为什么手环我们能打赢,而那么多做手环的公司打不赢?
& U8 A7 B( R3 m9 o& }小米做手环在79元,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这有机会。第一个机会就是手环徘徊在一个小众市场里;第二个机会是有巨大的价格差,国外的手环要1500;第三是有巨大的需求,因为智能硬件的兴起,年轻人开始想尝试新东西。 . S v3 H8 {8 |
当你做一个产业之前,你要先把大逻辑定好,我们定了两个逻辑:
/ j* g) a! C8 B第一,我们要用一个大众产品的逻辑做这个小众产品,手环在我们做之前一定是个小众产品; ; c0 b/ B0 D+ O" \# z- [
第二,一定要把它做到100元以内,极大程度上降低它的尝试门槛,让每个年轻人,让一个出租车司机都愿意试一试。
0 R' K. R, l/ y; F3 {第一,把成本降下来(过去手环要1000多块); . p% r: f1 T* O8 h2 U+ N! j
第二,要有粘性(传统的手环没粘性);
. n3 ~% H3 v# H* _; ^6 P- H8 |" _第三,把功能限制到非常狭窄的定义的功能范围,因为这样你才能把成本控制好。我们就留了几个功能:计步、计睡眠、算卡路里、叫醒你、自动解锁,其他的功能全干掉,因为任何一个产品8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只有20%的功能承载了80%的需求。
, n- _- S2 s' ~" N0 n! W0 \3 Z, I! n- M9 B! F9 Z' z! v: e3 K! b
所以小米做产品的逻辑是,我们要针对80%用户的需来做产品,我只满足80%人的80%的需求。这样看就很简单了,我要做非常大众的产品。 * H/ Z* \! `. Y
小米走的是“产品先行”的路子。当你产品足够好的时候,你的品牌也就成为世界一流品牌,剩下的就是时间的问题了。5 Z% [# |( o+ g) \) q8 p; T
; a% E- G* j0 g3 U' y
5 r: X$ d" ]4 v1 B9 U" x互联网是一个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一定要做那些广普刚需的产品,要做大市场,哪里人多往哪去。过去你可以花上5亿、10亿砸广告,把广告拿出来,说我这个品牌多么知名,然后卖东西。但今天不是了,今天只要你东西好,它在互联网上就可以自传。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2497-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