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薇薇风尚] 风尚话题:《你还相信童话吗?》朗诵 红军

[复制链接] 0
回复
25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14 15: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薇电台    薇微风尚) v8 x& E: m: @- A& \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 F* {$ I3 Q! W  e3 _
3 l! E: E9 _# {1 z! n  P: e
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选取你关注的话题,讲述你喜爱的故事
薇电台,薇微风尚
有温度的人文风尚
— 风尚话题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1 o, Y) |7 }5 E. A6 i  C  ~' Q
1 J8 x/ o) s3 i) A( E0 ^! B

朋友你好,这里是薇电台薇微风尚的风尚话题节目。我是主播红军。这次的话题让我们来聊聊童话。

7 v1 r5 S* T0 p" `0 P

这个话题的缘起,来自薇电台美文美声节目播出的散文《当童话划过童心》,作家川妮的这篇散文播出后引起了好一通争议。


+ P! R+ i* p* ^( X

有的说那些传统童话滋养了几代人,在儿童读物匮乏的年代,给了50、60、70年代出生的人很大的心理慰藉;有的说,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童话都是经典,但并不全都适合幼儿来读;也有的观点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挫折教育,没有机会认识到人性的复杂,长大了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更有听众认为好的文学作品都有大量的意义空白,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这篇作品只能作为作者个人的心得体会,不能以此来否定千古童话。

4 P$ g- r1 ]8 X) D' a$ {

/ Q4 f& X$ R) _! M5 b


1 X- X8 s$ }) t. f( O

一篇散文引来这么多的关注和热议,只能说明“童话”这个话题在大家心里都有个设定,有个想法,一有机会,就想说出来,一吐为快。


+ n* }! R' M7 I5 O2 H

说到童话,我们往往第一个反应是“从此以后,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白雪公主的故事是这样,睡美人的故事是这样,灰姑娘的故事还是这样。但就是这些美丽的童话故事却在当今时代屡屡遭受质疑,说这些鸡汤童话,面对复杂的现实,不仅一点效力都没有,还是一种麻醉剂,无益还起着反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3 I1 @$ C3 k: Y5 n" F. J6 q+ j$ }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作家川妮的文章里是怎样写的。


* R7 j1 ^, ?7 H: Q. v; o6 p- }

“冷静地翻检了一下给儿子买回和讲过的童话,发现童话中的残酷和血腥触目惊心。灰姑娘虽然最后和王子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遇到王子之前,受尽了后妈和姐姐们的虐待;白雪公主也遇到了王子,但是遇到王子之前,遭受了后妈的遗弃和追杀,差不多九死一生……这些童话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人生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失掉的东西,不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就能补偿的。”

9 Q* t8 t2 x! o

“海的女儿根本是一个悲剧,一条执着于爱情的美人鱼,最后心碎而死,化成了海里的泡沫,她的死很彻底,很干净,可这样的死,到底是说明爱的意义还是无意义,我其实一直没有搞明白。要是儿子再大一点,追问我美人鱼的死有没有意义,我还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

5 P0 D, j& ]2 D: z' \6 z6 D  C7 b

9 f( t# F; a0 z3 O  q0 ]


% g6 B' h6 q* X5 w' |

“还有,阿里巴巴一下子就杀死了四十个强盗,难道仅仅因为他的智慧超过强盗,他就可以随便结束四十个人的生命吗?还是用油烫,那么残忍,既没有审判又没有定罪,法律精神在这个故事里遭到了最完全的质疑。”

; m. W9 f- ^3 \; p- }" O

“丑小鸭最后从湖面上腾飞而起的一瞬间,我真的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可在这之前,她的丑竟然遭到了亲妈的嫌弃和遗弃,这无论如何是她心里最深的阴影,即使变了天鹅,这等惨痛的童年经历,难道不影响她人生的快乐吗?我真替她担心,她的人生苦难和童年伤痛,不是腾空一飞变成天鹅就可以忘却和治愈的吧?……等等等等,童话世界有着这么多需要认真清理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是人生的大问题。”


) D0 E  Y* d7 U4 Q& ~/ C1 n& C+ b5 f

川妮列举的这几篇童话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我问了一下身边的六零后、七零后,他们大多是在上中学、大学期间读到的。我自己也是。那些童话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善良与美好。


9 s! X- Y( J4 b; W4 H, H5 m( n


6 ~1 z, L* L* F- X- ]) m


& ?! A0 x4 i8 `; R6 \6 H( s

我们小时候,能读到这些童话的小孩子,或者说能受到这些外来文学作品熏陶的中国孩子,在城市中都算不上大多数,大部分人是成年以后才接触到这些作品。成年以后读这些童话故事,对里面的恶与美好应该有了分辨能力。或者说,成年人是在欣赏童话故事里的文学美、意境美。即使是当年的小孩子读了,在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背景下,那些童话故事也只会给他们留下“文字优美、故事美丽”的印象。在那个年代,童话与现实是割裂的,属于精神范畴。留下美好的人自然为那些经典童话点赞。

! Q0 O% ~0 P  p  c( B* D% @

是在什么时候,童话开始受到质疑呢?


' G: H) e+ t! t" a5 K

一位台湾的社会学者描述过一个亲历的场景。他在德国童话之路的旅游点,一间叫做“睡美人城堡”的酒店里,听到几句亲子对话,孩子问:“如果王子总找不到路,不来唤醒公主,那可怎么办?”妈妈答:“那她只好等着,等到永远”。学者说,这是何等残酷的答案。

' ~4 |- \. Z8 Z# i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那位睡着的公主,你将怎样应对?

. I5 X# L+ q% r) P* e3 L, P3 i

是的,童话故事特别怕代入感。恰恰,面对还没有太多社会和人性想象力的孩子,有的时候就要用代入感来给他们讲明白某一个童话故事。而给孩子读童话的操作者一般都是妈妈。经历过无以言说的阵痛把孩子生下来,哪一位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细致入微的,唯恐孩子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她们不能接受“公主和王子从此以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之前所经历的那一番伤痛。公主和王子纵使有好的结局,但过程的艰辛和扭曲吓住了她们。只能说,现在的妈妈们,看重结局也十分在意过程。这也就是作家川妮文章里所写的焦虑的来由。

6 l9 Z4 x  [' E; y: N5 j) G4 ~

我赞同一位听众的观点,同样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 S# S3 ]' f# v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经典的童话其实都是成人读物。那里面体现的价值观和复杂的人性,有时候甚至是扭曲的人性,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哪里能够分辨呢!

  v- t7 d, j9 S" V" o- ^3 w

更有女性研究学者指出,那些经典童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女性最终都通过依附男性,才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当有一部美国童话故事,给前述所有的经典童话来了个剧情反转,立刻风靡世界。这就是《纸袋公主》。当纸袋公主用智慧救出了被火龙困住的王子,王子却嫌弃她满身污垢,让纸袋公主穿得像个公主的样子再来见他,纸袋公主绝尘而去。这部童话让很多人认为是一个特别好的两性教育素材,也是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

% j2 u% ^+ c0 x4 ^

童话是用一个故事,讲述人与世界的联系。如果是讲给一岁的孩子听,就要用一岁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出来,讲给两岁的孩子听,就要用两岁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这是科学。

' F& Y& B" p, |' g$ _* J0 `- p

既然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接触的是善良和美好,那么家长要知道哪些是适合幼儿读的作品,哪个年龄段适合读什么,要有所选择。说回川妮的文章,童话本身没有过错,是有些家长选择失当。

# I5 Z) H  a/ ^5 c2 J% o  V" p

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犹如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一粒爱的种子,让他学着触摸世界,学着体会人间冷暖。至于这颗种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干旱还是冰霜,都是一种历练而已,不必反应过度。


  B8 J; m; @+ b7 Z1 t; s

当下,年轻的受过一定教育的妈妈们愿意给孩子读的童话,更接近于童话的本义——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开发多元智能,培养情商。这样的出发点,是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的科学认识。顺应科学规律,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给幼儿读的读物。孩子在六个月大的时候,有一个认知的敏感期,能读懂简单的图画,1到2岁的时候是另一个敏感期,都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时机。当然,错过这个阶段,上小学开始认字的时候,还有培养阅读兴趣的机会。

; p% S$ Z+ E( s, `

这些认知是一位很有心得的妈妈讲给我的,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她以前每天给孩子伴睡读的都是绘本,直到现在她的孩子还不时翻看绘本,兴致不减。据她了解,她周围自己带孩子的妈妈很少有给孩子讲前面那些童话故事的,一部分人跟她一样读绘本,还有一部分人读她们自己认为可以给孩子读的童话书。

# ?% r$ v& W" Y& I7 s$ A+ [


  W' A5 k& [4 S2 ]% b) N1 o

倒是有很多成年人,说起他们读过的童话故事,滔滔不绝。那些充满温情和奋斗的童话,陪伴在他们人生晦涩的时期,给他们温暖和前行的力量。宫崎骏大师的作品受到那么多年龄段的人推崇,就是一个经典例子吧。


/ w6 I9 V8 f  K( D

岁时更替,时代在前行,童话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几进几出,有些变了,有些从未改变。所以说,童话故事不管你相信与否,它都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世界里存在着。它的出现与解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它慰藉精神、温暖童心、开发童趣的力量一直都在,而且不分成人、孩子,不分你我,我们都需要童话,童话也在时刻映照我们。


* F' G& J: G% `  j. }; g4 T8 Y* `

听众朋友,这次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您有什么感受可以给我们留言。感谢您的收听。下次节目再会。

9 v- G( g& w% `. ?; a

9 U5 o! w, h; r4 y* A9 x

7 R) G% d# m. f; C9 u  E9 x; r

◆ ◆ ◆
* S: x% j; m  W0 f9 |
主  播
+ X) I) r7 P  a, e1 S
$ o' A6 ~2 f! b. [
红    军

1 ?# k8 D; y5 L* C4 j. t! E" Z5 G

天津日报编辑记者5 ~# P! \* e0 R9 h

4 O: ^( b5 y% _

& h) z2 u: X! e! H: o4 r0 B5 s, E
* f* A2 I# t+ k! [6 O  g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U5 {) R4 I6 i7 H1 i# \3 @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4 {" v& Z. r/ C  T
" G5 f. f  u1 _$ o% i9 k, }, h! U/ d& A5 ^1 o- k9 a
总编辑 / 危羚
9 a; Z, E. m8 M, B: J# J" t
责任编辑 / 杨娟

# J) H; b4 Z" R1 w$ T; l; y
投稿邮箱:mailto:wdtmwms@qq.com
(薇电台美文美声首字母)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856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