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薇电台 薇微风尚0 J q; {' y0 G# h6 D, ~- y1 [0 i2 w3 o0 O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 _; q8 M4 _# K/ q
) h' Y2 i$ Z: A5 a
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攫取岁月的精华,讲述动人的故事 薇电台 薇微风尚 有故事的人文风尚 —风尚故事 & }5 R) c5 K/ o' k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 i# y/ z) F) M: D* [
" r" q- \) A) }8 P欢迎朋友们收听风尚故事,我是主播继禹,今天的故事是寻找仓央嘉措。 : p# K2 m- D2 S E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的心上。
$ D, g' n% M( @, M2 B* ~刚才您听到的是仓央嘉措的诗作,在关于他的几部诗集中,这首诗都排在了第一首。诗中的玛吉阿米,有学者认为是仓央嘉措的情人,也有人认为不过是诗人憧憬爱情的一种诗化的符号。仓央嘉措是西藏最著名的诗人,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风靡世界诗坛。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了多种汉文译本,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转译;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海内外出版的各种仓央嘉措情诗集有几十种,那些篇幅不长、语言质朴无华、语句优美而深情款款的诗句,在三百多年以后,仍然能够拨动现代人的心弦,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审美认同,不能不说是诗界的一个奇迹。 , j' p0 c& P. o9 O8 F$ ^/ a' f+ Y
仓央嘉措是一位传奇诗人。他曾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地位最高的宗教领袖第六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曾经曾经给他封过很吓人的头衔“西天大善自在佛掌领天下释教菩提瓦赤拉旦拉达赖喇嘛”;但是作为藏传佛教最高宗教领袖,仓央嘉措却生逢乱世,在背后政治势力的争斗中并没有实际权力,最终并成还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大约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自由的游走于市井阡陌,感受世俗爱情和百姓生活,从而创作出大量的优美诗歌。
8 @& |& w) S0 ]8 i! p是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是谁,吻我之眸,慰我半世哀伤; 是谁,抚我之面,遮我半世流离; 是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0 w y1 h7 |: h& W* u- S1 v
, B7 T' p% Y! O9 x" a7 M% |仓央嘉措是藏族的一个分支——门巴人,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历1683年生于藏南的农奴家庭,五世达赖圆寂以后,老达赖的经师桑结嘉措指定为他为转世灵童,这位经师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并没有对外公布,直到康熙皇帝正式过问之后,并且派出大将军、皇十四子胤褆率领清军专程护送到拉萨,举行了坐床典礼,这才正式册封为六世达赖,时年只有十四岁。成为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在严格的监督下学经修道。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是抑郁的,于是他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据记载,仓央嘉措白天是活佛,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居然“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政治上的逆境和生活中的放浪,激发了仓央嘉措创作激情,他大量的情歌就创作于这个时期。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很久,蒙古汗庭和西藏地方官员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他们向康熙皇帝奏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转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将仓央嘉措解往北京。 1706年,在押解途中,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畔打坐时突然圆寂,时年23岁。当然,关于他的去向,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传说。近代学者的考证倾向于这样一个结果:当时西藏地方官员和清政府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置这位深受藏民爱戴的达赖喇嘛,很有可能故意放他离开。还有传说,仓央嘉措离开后,周游了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流落到阿拉善草原定才定居下来,直到去世,终年64岁。 ' V( {" c3 k# _, u9 n
我送她情愫一缕, 愿你我终生相依 姑娘对我低语 宁可死别,绝不生离! 遵随她的心意, 就要与佛法绝离, 我要去云游空寂的庙宇, 却又违背了她的情谊 $ B+ u- _8 Y: w1 o- u2 U
14年的乡村生活,使仓央嘉措有了大量尘世间的生活经历,还有对自然的热爱,这些都在后来激发他诗的灵感,还有遗世独立的思想意志,他留下的诗歌有66首,除了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遇挫折时的哀怨。 仓央嘉措经历了备受争议的一生,作为最高宗教领袖,不守清规戒律,沉溺于男欢女爱,并且写出了大量的情诗,从布达拉宫解送北京的过程中甚至被称做“假达赖”,当然也会受到一些僧侣的责难;但是,更多的平民喜欢这位英俊、洒脱、才华横溢的达赖喇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顶礼膜拜的信徒。还有学者认为,仓央嘉措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高僧大德,三十年代,学者曾缄以汉文古诗的风格翻译了仓央嘉措的刚才的那首情诗:只恐多情捐梵行,入山又恐负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真挚细腻的描绘了诗人徘徊于宗教信仰和尘世间男女之情的困惑,曾先生认为,佛教作为人本主义的宗教,“如来”和“卿”在本质上或者更高层次上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世上本有两全法,只是未到境界时。荷花的干净不仅仅在于出污泥而不染,更在于染污泥而自清。有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要消灭人的情感,其实学佛是为了将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引向更加牢固不破的境界。那不是情感的泯灭,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升华。 一位热爱仓央嘉措诗作的读者曾经这样写道,在这个寒冬的深夜里,我捧着仓央嘉措的诗集,在他的情海里徜徉(长阳)。透过泪眼,穿透时光,我仿佛飞到了千里之外的高原,飞向了三百年前的布达拉宫。白宫拥抱着红墙,冬夜大雪纷飞,一个清瘦的孤影,默默地伫立一个俊朗的青年,炯炯有神的目光正凝神注目着窗外。初读仓央嘉措,文字是那样的平静、淡然和惆怅,却又令人心痛,心痛得令人窒息。在遐思中,我仿佛看到了这位无限温柔的年轻僧人站在菩提树下,平静地等候爱人的到来,目光中满是温柔与爱意,正如恋爱中的大男孩。 ' C" M0 `8 {5 a" O/ t
在冯小刚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第二集中,剧中人李香山去世后,他的女儿朗诵了一首“见与不见”,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诗作,一时间广泛传播,后来证实这首诗是2007年发表于网络,作者署名为“扎西拉姆 多多”。这首诗之所以被讹传为仓央嘉措的诗作,也是因为它的风格太贴近仓央嘉措了,我觉得,在这期风尚故事的结尾,用这首诗来怀念这位三百多年前的天才诗人,也是十分贴切的。
9 K7 M6 p4 V( y8 O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 b# @9 A1 h) Q* e$ M感谢收听本期的风尚故事,我是钟鹏,下期节目再会。 ; g9 n9 @/ H! o" k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1 K# @( @* v/ |) n+ q4 B2 e4 p# F2 Y( j/ x# Z5 ^7 K
5 j q; s; k6 y% ~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z6 w1 z+ I7 ?+ {8 @
. b, b8 y+ m' [3 ]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E3NTU5MA==&mid=501529154&idx=1&sn=e8ec492f2fdbcca105d97c2b5aa2e9eb&scene=19#wechat_redirect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5300-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