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美国知名博客Lifehacker特约作者Tessa Miller,和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在美国高校任职同时兼为文学翻译家的南桥。" a% D; D4 p+ \- ?5 |2 n8 z
5 i& @; p! P% K) A3 q
}7 v! Q4 Q! \. a( ?有些话,乍一听很有建设性,其实却极为有害;而有些话,听起来轻描淡写,孩子却极为期待。
" ^7 @: f: A2 x" @; a# b
+ B7 T/ t/ l$ c+ J! F/ O
/ m% I7 @# J8 R, @1 R2 {今天分享20句话——前半部分,是美国父母几乎从不对孩子说的十句话,因为它们只是迎合了外界,而没有使孩子遵从内在本能的意愿;后半部分,则是用心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十句话,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它们让孩子懂得了情绪管理,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善了亲子关系。7 n! W* ]# I% K v3 S4 ^. g" F
. J/ V5 c* \3 l+ m
. K& f7 C, G$ G
2 h% J. O7 j# M9 h
美国家长从不对孩子说的十句话
; Q. N6 T; v* g: x9 {
6 {! ^- z4 \' _6 W+ ]+ K
5 }# ~0 D! w0 @; A
; Y0 H% V( _( H& z3 ?$ M. Q' L c5 L6 k1、“做得好”
" B. q: k, J: S8 Q, Z8 b& Q6 }4 v8 |
% z0 h' k- @3 F1 o1 d+ k' o( W) T8 S2 a6 Z% g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常常被多次使用,以及用于孩子实际上没怎么努力的时候。于是孩子们深信当爸爸和妈妈这么表扬时,那么不管何时都是“做得好”的时候(而且只能是当爸爸妈妈这么说时)。
+ U- B% G. T- E Q$ M& f
6 O( G4 p2 V, N( Y" m s# u, b8 j! j' r9 T. H0 P
取而代之,对孩子说“你很努力哦”。关注于孩子“努力”这件事,由此教会他们努力本身远比结果重要的多。于是,当孩子在挑战难度大的事情时,会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变得更加坚韧。
0 \4 f" x( S* ^: H9 a2 h, M- i d# x* H
v$ s7 s, E/ \& G+ @/ K n
2、“好孩子”& S; j/ |6 u% W% r" R
. G2 w: X6 I8 i! }" Q" q) d6 W+ G# x/ y( k. B
, N# U: j- A" v! i虽然出于好意而使用,但却得到与期望相反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想由此树立孩子的自尊心。然而,遗憾的是它所带来的却是不同的影响。# y3 c% r' P) g$ t( V
S. B1 C# U! A9 Y* L- e' s
) ~! \7 \/ E9 p7 v6 n- W5 W; J如果你在孩子做完你交给他的事情之后说“好孩子”,那么孩子会认为你只是因为他帮你做了事情所以才是“好”。从此,孩子会害怕失去“好孩子”的称呼,丧失了以往主动帮助的意愿,进而转变为为得到肯定的反馈而帮助。% H U( @5 ?1 B
' F/ U. E6 r! }) m
/ @& e8 J( I/ z0 o: g4 B$ ]4 e对孩子说“你来帮忙,我真高兴”吧。这一句话向孩子真实地传达了他的帮助对你来说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完全不提及你的心情,“我看见你把你的玩具让给朋友玩了哦”,这样的说法也是可行的。于是,孩子逐渐能够自己判断和朋友分享玩具是不是“好”,进而主动地重复这一行为,而不是因为获得了你的夸奖。
9 v! J2 J4 e. F5 \3 Z7 @1 |/ D+ B4 E1 r' J: M1 Q
8 n6 ~6 ~% _3 _3 N1 x+ C- U# ~0 s
3、“好漂亮的画”0 k! ~/ i! w( H H3 R! s! f( h
1 O9 I+ g6 Y" N4 B* h2 \9 v. _1 k' i* B- c/ w9 ^) r
) ]6 V! k3 {) m# a3 h2 z8 d& q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判断和评价,那就剥夺了孩子判断、评价自己作品的机会。
( E- \/ N; N8 z3 y }- s& N0 U* E g) x, d7 r8 i, }3 P
$ Y1 z. U5 R- _2 ]* k
改用“用的是红色、蓝色和黄色吧,能告诉我这画的是什么吗“的说法吧。不是给予评价,只是观察,而是不是一幅好看的画则由孩子来判断。作品是在表达孩子本身,通过你的提问,孩子开始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画意图和技巧。这样的对话有益于提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艺术才能和培养其创造性。6 X! O/ _2 X* F! P, H
* Y* K1 m9 \% o& R8 l
4 `& M# q0 V3 H( @+ k" ]4、“停停停,给我停!”" Y M9 A0 T* `- Z5 \" U; M1 u3 `
+ ?& u2 [: M. t" h- `2 f9 A, o( S. Z, s" [ U
威胁孩子几乎没有好事。第一,通过这一方式,你正在教孩子你绝不希望他拥有的行为。即,当你希望得到违背对方愿望的事物时,可以使用暴力和歪理。第二,对孩子发火并惩罚他,不管是坚持执行,还是选择放弃、告诉孩子你的威胁是没有意义的,结果都只是将自己置于尴尬的立场。总之,你没有得到你希望的结果,还损伤了和孩子的关系。4 o5 O2 E" d9 e. }# }& U
$ A% ~6 p; s' y& R3 f
; v/ K' X5 w* w
虽然要抑制住威胁的冲动很难,但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合适的事物吧。比如对孩子说,“不能打弟弟。要是受伤了就不好了。有可能弟弟还会报复下次打你呢。如果想要打什么东西,就去打枕头、沙发和床吧”。即使你已告知这种行为本身是不好的,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就表示了对孩子感情的认同。于是,孩子会拥有更强的自制力以及更加稳定的情绪。! Q* p& G3 _/ q+ `7 s
8 N% y4 T3 N( ^9 N+ X6 H
2 Q: q, s" P; `6 Y% K# t5、“如果你做……,我就给你……”
2 T. q! M& X6 Q% r2 [4 c% a7 V& e7 f$ o4 t5 L. f' J M) U
; K( l6 r1 [+ }' l7 ]# c; b" t4 H/ [4 ` Z5 _
用物品和孩子做交换是有害的。因为这使孩子不再仅因快乐和友好而帮忙。这种交易可能永无止境。如果频繁使用,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情形发生——孩子边哭边闹“不行,要是不给买玩具我就不打扫房间”。, J1 K7 W a: q/ I, J
4 S7 o9 N: |2 S, m& z' ~5 A2 [% T
) ?4 F0 ^# T9 X改为“谢谢你帮我打扫哦”。传达内心的感谢之情,孩子就会更加主动地帮忙。如果孩子逐渐不帮忙了,就让他想起来吧。“你记得吗,几个月前,你帮我扔了垃圾。那个时候真是多亏了你,谢谢啊”,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帮忙本质上是快乐且富有意义的。" c l) f/ E' }# L* n2 ?8 b
' O/ q( d. D7 S6 _2 q/ `5 p% ^' p9 W5 w
6、“真聪明”
) F! u! C' u4 d! u( M# H* O4 [; s& n; i4 B6 ^ t
8 {, y* X" }6 ?“真聪明”容易让人以为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及自尊心。但是很遗憾,这一夸奖的方式实际上会招致相反的效果。在取得好成绩、达到目的、以及取得理想结果的时候,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啊”,这会无意识中让孩子以为仅在这些情况下才是聪明的。如果没有满足父母的期望,则会形成巨大的压力。
d# [, c2 h+ [9 {- l$ W& o$ O: M. |# N3 e
7 `( B, l4 Z) {9 b7 G% e% r根据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解开字谜后被夸奖头脑聪明的孩子们,在那之后倾向于不向更难的字谜挑战。这是因为抱有“如果没有表现好就不是‘聪明’”的不安造成的。
2 s; C- l7 d; ~% \: [! M0 i
: o' d4 ]; S3 t' r7 i$ {' G
1 A+ o. U' O& _' Z q" P取而代之,向孩子表达对他努力的评价吧。通过关注努力而不是结果,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解开字谜是令人高兴的,挑战更难的字谜本身也是同样令人开心的。对孩子说“哇,你好努力哦”,在上述研究的关注努力一组中,更多的孩子解开了难度更高的字谜。. @ P* W4 z0 C9 E- d
) ~4 Q: _+ h4 f# c* T& y
& U% ?+ w9 b( ~! ]
7、“不许哭”: A9 _. `+ }8 O' c/ ^6 H
& @* s; d" h$ w+ Z) L. g# ~, I6 a0 @
孩子哭了,这是一个难题。但是,叫孩子“不要哭’则是不认同孩子的情绪,如同在宣告“你哭泣是不被接受的”。由此,孩子学会了压抑感情的方法,最终常常会导致更强烈的感情爆发。
. j$ _7 m! w9 z) L2 z
! l. O% N% A8 m* p* A( V% m0 l3 R1 y0 e
当孩子哭泣时,与他保持一段距离。对他说,“哭也可以哦。谁都会有想哭的时候。我就在这儿,你要想说话时随时可以找我”或者“现在不能马上去公园真遗憾啊”,将孩子怀有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孩子可能会更早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用语言来表达。促进情绪表达将有助于学习如何调节情绪。这于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 `) {. k, h5 L8 W5 ^5 B% f
9 l5 D k5 z6 a0 g
' g* n% B7 _9 S/ `6 o4 N8、“我们约好做…”
4 ?5 _5 K$ K+ L2 O! h
) b) [* k& k! |( Z" n, Y/ |/ m: x* Y7 ?5 f! v. [- _: g
+ C% U- _- w, z9 q失约时孩子会感到很受伤。前面说的几点不知读者们会不会照着做,但强烈建议今后不要再使用这一句话。
6 H/ p. d; D' |/ K+ t# G- o" A6 ^* Z- F6 Q) t# x
, O" o4 B* t: U4 B5 \3 W* t7 h对孩子诚实吧。“我知道你这个这周末真的很想和萨拉一起玩,那我们就为此努力吧。但是,也要记住不是想要就能够做到的。所以,我不能保证这周末肯定可以”。另外,说过“做”那就要尽全力去做,不要忘记了。遵守约定会产生更多的信任,破坏约定则会损害感情。要三思而后行,尽自己的努力去遵守约定。还有一点注意事项。如果没有办法守约时,一定要果断地承认并向孩子道歉。不要忘记你也同时是在教育孩子在不能守约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 O" F" H' w0 `8 t: y' g% w
" K Q% ^% K* a/ y
- L e2 i' U, ]* m, t* F: l2 H$ M3 ^当然,因为一些情况也有不得不失约的时候。对于你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非常重大。所以为了做好正直的表率,就要尽到最大的努力,无法做到时,则应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1 [1 U* o/ S1 h# R
* Q; U0 p, \0 O- j+ X, R
, _# X, V/ P9 Q) {9、“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 u- z3 u, q1 K* R, x. Y5 O x0 \. G2 j5 f' ] q' }
% p* z4 O6 q6 [; c) n
5 y' p) Z2 A7 p. [, f: W大人总是以各种形式最大程度去轻描淡写地评价孩子的感情,这一点需要注意。从大人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有价值的。因此,请尽量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即使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或者拒绝孩子的要求时,也要去理解他们的“感情”。
8 K5 [4 S: V+ Y+ t* J- D3 o' O: c$ ]# x% l
* ^& O# v# {: n与其说服孩子你的希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如说“虽然知道你很想去,但是今天真的不行”或者“让你失望了不好意思,但真的不行”。这是更加尊重孩子的说法。
1 i# o- c/ t# o3 o% K: ?: w! O) _. Y- g2 m( \) P4 M
- f' d9 v L; _. P! t
10、“你怎么会那样做呢”/ d! C/ h: `, [; j0 k7 } W' ^+ B
3 l; `1 R$ i) y& \
4 T8 C) t% {$ T7 U+ a/ ^) y6 h
9 S- u9 V4 w0 }% }3 D如果孩子做了你觉得不好的事,那就应该和孩子谈谈。但是,正在气头上没法冷静判断时,则不要以“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好的”来教育孩子。另外,问“为什么”,希望孩子可以思考并分析自己的行为。可这是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很多面对这一提问的孩子就会陷入沉默以保护自己。
9 d0 D/ g1 m: Z. B* x+ _( y! r" q- e
0 a. e$ Q z2 \: {
2 _, c0 S& m. _" S w取而代之,试着推测孩子的感受和根本需要,然后制造谈话的契机。比如,“因为朋友完全没问你的想法,所以不开心吗?”。请努力地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需求,于是也会发现自己的怒火也在消减了吧(作者:Tessa Miller)。9 h! A! f& J$ o* a2 I
9 Q/ X( O! Q: ~1 T% A9 b8 M: j& C6 P8 k5 @* \# J0 K6 K
![]()
5 e7 }1 }1 N' @% e5 J$ W# d: p7 P
$ d ]# g o9 G7 T* P6 J+ c( J$ z
, R6 G; ]1 c( T5 ?美国家长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 7 k' q1 v$ j, J/ X6 P
; m. f+ H b$ M% |9 h) l" y; n9 F& Y
( d" p+ O, k- a( g' q" }& {' U2 X1、“I care.” (我在乎。)
* ^9 P8 Y: {$ @) _9 e, _' t4 J8 D& ~7 q- _$ h
1 N6 Y5 v" a$ t) R& ~8 I( Z+ q }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I don’t care.) 可能是很危险的事。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让对方摔跟头。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各顾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纽带,让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集体。4 F: L; w/ V3 p) B+ }, j
6 }6 E# O' l5 Q/ @7 i' U* C
, u: d2 E% o5 j$ [8 N: ?. R
2、“You can have your space. ”(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
% q" L* f2 n, E5 r% [# f4 }1 b' v( E+ p# E) N4 `+ v4 M2 T) p( c/ r( N
2 }% V: L, I3 s/ Q9 L- U, k; R/ L2 t8 A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时环绕立体声包围。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时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有些话,没有必要一再唠叨。给他人一点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点空间。有“安全的距离”,反而会让关系更亲密。就好比树一圈篱笆,反而能让邻里相处更和谐一样。(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 Q& @& r+ D0 h7 A; C
: r* \; l0 }; [9 k- X( `0 v, K, l3 x! G% ~3 T
3、“Let’s talk.” (我们聊聊。)
% \) }$ Z' I& @5 n* V- e5 F
7 j* r. l& x& X" |% m, m0 ^4 O! v: V% F- c; ?" ]
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不如找个双方都很放松的场合,比如咖啡馆,茶楼,用“我们来谈谈”开始,推心置腹谈谈。话闷在心里,误会了他人看不见,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见 。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会长脚跑。回避是不行的,因为一转角,问题接着又和你撞见。不如直面问题,面对真相,那真相让你自由。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过着“捂着耳朵吃炒米 —— 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与其在背后论他人的短长,使得话传来传去传走样,不如直接和对方说。这很难,可是谁许诺过关系的经营容易呢?
' L/ S; o, C: L
% `6 Z9 t/ B! L! S
0 A6 P: u. ~: p! s1 E. {4、“Let's forget and forgive. ”(尽量忘记并原谅。)
$ ^: }# ^$ b/ U' J! a. T" ?% {
! z$ s s) ?8 q7 k9 W5 t, {3 n' `
: a& @( Z" ^. z# Y宽宏大量的大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就难了。家庭内部,相互之间有所得罪,要是计较下去,一环套一环,错误和冒犯相互纠结,没有理得清的时候。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办呢?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只能是忘却和原谅。记仇可耻,原谅高贵 —— 这种品质,违反我们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们摆脱关系困境的唯一办法。1 F' j6 d* R- P5 [8 r3 b
8 S$ o0 ]) D" f0 G- N4 E# x* ?# h# o# {8 x$ {0 d6 n, P
5、“You've got an anger issue.”(你好像总是容易动怒。). p& h3 E- l$ t/ I* A0 ]8 [
, m+ j% w! c8 l9 f
3 Z- @, I1 p3 T* L6 L很多家长忽略青少年发怒这些性格上的因素。当今社会戾气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愤怒。有时候,表现出义愤,使得我们显得富有正义感。美国人往往把愤怒看成是一个不好的品质。常发怒的人,被视作有怒气问题(anger issue), 严重的被视作心理疾病。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的愤怒,甚至将它管制住,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孩子童年时代所需培育的修养。
. \ q; a) r8 r( U% E9 p' }+ J9 M' u& e( P0 F/ t1 ^
$ Z; d% v) V6 Y
6、“We are all dysfunctional.”(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5 j* s2 Y8 V+ N: U/ j) V$ W( u3 G6 W
8 w r. N7 u+ {/ B2 \$ y. D0 L
在视野狭隘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并因此难为情。“跟人一样”是不少家长鼓励、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个说法。问题是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接纳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学着接纳以后势必也不完美的单位、婚姻和他们自己的孩子,以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我们也不能过早给孩子们灌输宿命感,让孩子认为自己生在某样的家庭里,结果就一定先天决定。不要告诉他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 h3 ^: a* g: ]% a% \ u1 D0 O8 f% P. {- G( Z# K
$ e1 @% {9 E8 C; }5 X- e+ V( _7 W
7、“My kids are probably just average. ”(对自己说的:我的孩子或许很普通。) d8 y B) [# F5 ]2 O
, h2 E* X) m, B, p' a2 x+ k
- b: Y. V1 c5 u* l9 g我们常听美国小孩夸孩子特别、出色,等。为了这样的出色, 美国一些中产家庭对孩子推得很厉害,不亚于虎妈(回复177查看少年商学院微信文章《和孩子谈“远大前程”》),只不过可能他们是在体育方面推,而不像我们在文化课和音乐方面。据说美国小孩打棒球的时候,那些儿童棒球联赛(Little League Baseball)能激发出孩子身上最优秀的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和队友之间的关爱,同样也能激发出家长身上最坏的东西,因为家长求成心切,会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或者对方球队话语粗鲁。但我也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对他们的平凡非常包容。不要做势利的爸爸妈妈,孩子有出息了才去关注他们。5 s5 g- p: C; R; C1 E
/ i2 U. q7 n( k: G+ f4 f z8 x+ \$ G2 A
6 w8 r' K' [) a9 ?' S. y8 U
8、“Let's create some memories.” (我们制造一些回忆吧。)1 H+ f0 r% x$ h; a+ a2 P9 }
, i0 p' A; s. f: R6 H! F: F6 M
5 ~1 c* O! Z$ w7 s) Q美国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创造一些未来能回忆的事件。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规,去别的地方度假。但这未必要花钱。一些蓄意制造的亲子机会,作用不比花钱度假小。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比较“顺其自然”,但美国人强调一些有结构的活动。比如我记得我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安排Doughnuts with Dad(和爸爸一起吃甜甜圈)、Muffins with Moms(和妈妈一起吃松饼)、Mom and Son Day(妈妈和儿子亲子日), Dad and Daughter Party(爸爸和女儿亲子日)这些活动。有些活动还是颇有必要的,我发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时候父母一方可能会和孩子疏远,比如青春期的女儿,有时候会跟爸爸疏远。这些刻意安排的活动,有助于让这些关系更亲密,也能创造留给未来的记忆。
) t# ~4 o8 m- z
, {) J1 d3 ]! b- q9 N' ~6 O( k# k; j3 k% g
9、“I'll be there for you.”(我会永远做你靠山。)
6 q$ ~9 \* k6 h1 M5 d
. c' h: \; [' }9 @3 c& K# j- F1 R
' ?2 V J* e8 x$ A当小孩有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父母亲都不在、不管更无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时候都得在孩子身边围绕着转,有时候他们只需要没油的时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样,等在他们的下一个出口。幼子在,不远游,能守护在孩子身边,非常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离开,说成是生活所逼的“无奈”。这样的无奈其实比我们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个人选择,我们归结给外部原因,以求内心安宁而已。你真有心,总是有办法。
& X% R" u/ F# H4 G/ h' _! z" c8 M5 Q n3 m: N2 x3 A1 t2 |
2 q& c* L8 x( i/ C9 P2 m; l
10、“The particulars get us.” (细节定成败。)* H8 n8 Z6 v' ? |" a7 {
1 Q0 h; Y/ N: w, G3 _2 k$ E8 ^
/ x+ ^3 m3 c) @1 U3 l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给孩子讲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可是你要告诉他们:魔鬼在细节中。任何一件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细节上,我们如果先别急着顺着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来想一想再说,再做,可能会好很多。孩子们也一样,不要让他们赢在道理,输在实践的细节上(作者:南桥)。
3 y0 j/ p1 o6 G' _8 k! u4 n
$ k2 f" J, d) d( D
7 @1 T. Z* C1 I/ U3 t带孩子长大不易,但对我们做父母的来说,确实也是一番修行的经历。有朝一日,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已经长大了,离开了,我们想影响他们,再无机会。上述10句不适合对孩子讲的话,和10句应该常说的十句话,哪一句你感触最深呢?欢迎在右下“写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d2 F8 K* B% p" A' |
( l2 Y: G' f( d7 f% V& T7 {3 }) X
<img data-type="gif" data-ratio="1.46484375" data-w="1280" width="auto">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0274-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