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历代草书大家,领略畅快淋漓之美!

[复制链接] 0
回复
638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4 0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J9 }" {$ C1 I4 V3 Z6 J6 I王羲之草书《小园帖》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本+ _# S! x5 v  N
草书始于汉初,有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等特点。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于狂乱之中现优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历代草书大家作品中领略畅快淋漓之美吧!
7 Y9 n0 P! f# f- z" ]# d( _小贴士
( u- N+ E: T; j  R9 i1 B: @+ o章草,是早期的草书,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 V! `$ S- R7 ?# n+ Q今草,又称“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6 N& F2 k/ s* R4 p" E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4 W+ O2 D/ e  {1 X6 W1 p* B) v$ |汉 张芝 最早今草书家
( `  S% V* g8 U5 r5 Q1 W0 z$ c6 [! b6 X5 }$ m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从而创造了 “今草” 这种书法体。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连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但也有说法是王献之创作的“一笔草”。
) E/ B, U1 e  g) _" Y
. E* o, S/ a7 k0 X8 ~( ?$ V, O( g" s0 Z/ z$ U  }

. P- c1 x- m8 u" s1 d2 }8 p* M" n& @6 S3 J
1 }% E  i4 T1 J* P7 S! G
晋 王羲之创作最丰富的书家
; B9 h5 }$ o, O: k9 O3 f
  r% P# K1 i- W! X$ G王羲之在草书方面的建树,并不是旧体的章草,而是新兴的今草。是在扬弃张芝章草书的过程中生成的,与张芝的章草相比,王羲之的今草使转灵动,点画放纵,笔势流畅遒逸。在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上,都达到了极致。用笔以方折为主,斩钉截铁,干净简捷,从容不迫。‘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点画的‘形’与‘势’,有偃有仰,有正有斜,或长或短,或方或圆,近乎绝技,自然天成。 " k3 j; t/ h& o- j5 C- e

& K5 P/ [- p; H2 L王羲之草书《小园帖》
9 I7 b5 e2 T- G
& X) S5 h4 A0 p- L6 \- v2 s0 n局部
) V3 _% r; f+ h; u3 w! ^7 a9 r' x; d1 }9 j3 k1 y
局部* V& e0 J  [$ ~9 H: q
1 a" M- _. V( x$ [0 j& ~- P3 d
局部. a; x% n; t+ M4 J
* c# Z5 N6 K5 ]7 A  y
局部4 h! @7 R) z+ d* F
晋 王献之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8 a$ s; B0 f* ?& z  P
; I. @# D; x8 k, m+ D: U5 A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 ^9 O! y7 j/ g+ v
* k' R% [* _( ?, A' I# O
草书九帖(大观帖)
+ @# g6 S, q+ \8 X" m- @+ Q$ _9 k* L( C9 X; P

& a  E! Z- u0 ~4 |" ~) Q. ^: J! C- c8 E! P9 [  }5 H

0 _9 @1 z: Q; z& _1 t隋 智永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
0 `4 H, G8 v* d9 v  b0 W; x
* P- j2 `: I2 a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唐张怀瓘《书断》: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宋苏轼《东坡题跋》: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之诗,初若散缓不及,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j2 j, T: g! {
! Q6 }% Z: G/ i- a5 C/ {. ~
# t. W4 w! P9 D$ b1 f
" S2 G$ G4 k( \' P5 T% c6 z

0 v$ v8 I2 v3 k5 {* i唐 张旭 狂草创始人
+ p* g* i- N) I" M, ^" O& d' V% r& S; @* C2 H* ?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来传授给了崔邈、颜真卿。看见公主与挑夫争著过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
5 h( a/ @* K. U2 @" S; s1 Y. I. E- N" ^7 u8 p+ G
草书《古诗四帖》全帖4 A1 y' v9 R5 O( S
$ p7 K6 o( n. ?" U2 @6 Y
局部
  s! W0 U5 ^$ p: B, o. b, {
4 C. x* k# ~  ]8 e' U+ m! X局部# t- D  z7 W' u% {* k

4 ]& l& C( C: ^0 X$ A局部
9 Z4 C6 @- S0 |9 v0 H
* r. I) ]- \2 u局部
. ?. v0 ^7 Q# M: Y) ?( c: ^* {+ G: L- I
局部
, {& U4 R: A. d8 J* R唐 怀素最具影响狂草书家/ M5 D% i/ X! U: U( Z

) P! _, Y6 m3 _& |- k' J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 c/ E: J# ?* N- s. A6 t
+ G, r& e# C% j# }" }怀素草书《千字文》6 d  a) P* s( \& L) _9 _
/ ~8 W, ], Y! M& F& E# x0 q

: w8 w+ P' X/ q4 z% h. c9 g
8 h+ f& {% q7 N5 d! l: B# n1 Y. m! |& T
唐 孙过庭最有书卷气
4 ^7 a2 }6 E" H' _( v; k( y6 q% t6 o2 u
孙过庭(646~691),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是“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
3 ^5 Y3 ]' q1 b6 h
' z3 t0 G' y3 u0 M# O8 M4 n3 K2 B* r! K2 D# W5 d" @

* M% F5 O6 w, o$ e" h! U. t草书长卷《书谱卷》
6 ?# P* u6 W$ M: B, f4 F9 _, y1 g
5 p. ^/ C" q% c6 a5 X/ h" h局部
+ z2 K7 _- }/ H+ \/ O; D4 ~: [
% J, t5 Y/ b: q2 ~
: U! N- R. N  @宋 黄庭坚
/ k; N: C8 v/ g' h风格创新第一人5 y1 [+ U# z8 z2 t

6 r# s' p1 n, _& H黄庭坚曾有一段学习草书的概括性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其草书独自面日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 ]2 Z. p9 s# F. g0 f
$ `9 e) q4 |) O0 U1 T' d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5 ?3 O0 Z; k# V! S
" E! m0 Q$ A+ q' q# e5 E

9 c$ C7 f% j- v3 ^& y) M# Q( [4 a9 E* Q. e6 c3 ]

2 d; D2 L+ m! Y2 G+ ~% x明 祝允明 写意草书. j* m6 K! X# G$ ]; B) h. d

! f8 D% S; ?4 G- j" \8 s/ }祝允明草书学怀素、黄庭坚,晚年的草书,更显笔势雄强、纵横秀逸,为当世所重。他将草书的表现力推上了一个高度,增强了气度和内涵,从而成为明代浪漫书风的成功者。 虽看到怀素的成就,但对于草书的学习仍然是主张学晋人的。他在黄庭坚和怀素的作品中看重的是其中的“晋韵”。 ; w. g1 m' A2 M' |4 I2 `0 M' ]
  v; n* Z* [. `! Q- W
: z! y  K0 x9 L/ ^; @( }

: E  Y4 E/ j" {9 `) E+ N' t6 D5 r: |  c
" n/ b& o7 x  ?

( l8 P. p, i5 I3 x: z' f明末清初 王铎墨色变化最丰富4 @7 C) n: _( A& m# F; a, b) |
8 O+ i# L% _/ k( [! `( O) n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身逢乱世,仕途多变。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5 o: f3 Z5 L; y% R
- t* y. a; j2 _1 F& y5 Y% ~  r7 n2 z; n' j' p# K3 T3 L
" R& Y* a2 R' ?* @/ N
4 X: k3 d" D& m$ Q1 I( G! C
$ }; f) V" E! b& l/ N, l' N9 D# p% G

/ l3 |& @' E5 }, h, r" z( ]明末清初 傅山 作字先做人,人寄字亦古% A0 P1 L; w4 ^& y8 C2 F% C1 K) ^- `
) J0 h/ U6 J' p2 m) c
傅山(1605-1684),字青主,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法家。他常常把作字与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说:“作字先做人,人寄字亦古。”其书法雄厚豪放,富有浪漫色彩。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他的行草书。从其行草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笔势雄浑,如排山倒海,一发不可收;其线条婉转飘逸,如枯藤绕树,缠绵起伏;其点画顿失传抑扬,如乱石铺街,险峻跌宕,因而显得大气磅礴,生机盎然。3 \: _4 p. r" T1 L
6 B# X- l) Z" ?' o" O8 c0 k
草书《千字文》# _+ E. D0 c+ P8 S( `, `
1 u. ~, P  W: x' |  z) r4 k

% u3 Q  A$ J4 s5 D  C/ x
: V7 t: ^+ N4 g清末 林散之 1 n8 S1 ]9 z& m
大器晚成,林体书圣: k) j. X3 j& u$ \. Y
3 T  `: D( d4 M: ~7 @" |
近现代草书首推林散之,有“草圣”之美名,“以大王为宗,释怀素 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而能出神入化,得古师所谓“屋漏痕”、“锥画沙”,那根劲挺而有蠕力的“屋漏痕”线条,基本还是怀素的。自作诗云:“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这种曲中还直,圆极便方的效果,是他草书的一大特色。: b# |6 s* s: e

  U( t9 r& Y# x/ j0 F4 H2 Q5 m0 ~, G) {6 m3 O/ o% {
林散之 草书毛泽东词二首 手卷
1 h1 U" }2 ]8 b1 H% |( t, C$ W* A
所谓“百家争鸣”,历代草书的演变,在每个时期必然有属于每个时期的特点,在不同的人笔下就有着不同的气息。求同存异,取精剔糟。
' ]2 }8 P5 u. s  N$ D附:草书结构要领(仅供参考)* {- z5 X5 g& b1 }& L
1、动态平衡:写草书字不能写成四平八稳,要打破平衡,让字的某一部分欹侧,另一部分要通过处理,使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以增加强草书的动态姿势。6 H5 }9 J( O+ g3 w
2、呼应顾盼:呼应是指笔势前后承接关系,顾盼是指一个字的某一部分之间的朝楫迎让。也就是不要顾及偏向压制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要坦然和平共处。
7 o6 R# x) ?; @% _2 o5 h3 W3、欹侧取势:草书在结构上可以大胆地取侧势、取险势,力求观赏的艺术性效果。要追求动的感势很要紧。8 Y3 }; y+ f1 t
4、参差错落:左右结构的字要有意伸缩,一放一敛,打破均衡的死板局面,使字变得参差错落,奇趣横生。+ s5 D8 G% ~- K
5、疏密对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行草书中的空间布局更加如此。但不一定要注意,笔法熟练,用笔得当,要“极贵自然”不要刻意强求做作。要使的部分提得起,放的下。. |% ~0 w8 c; b' n& Z
6、上下开合:开与合用于左右结构的字,所以开合与欹侧是有联系的。通过开合可以使字呈现趣味。& y! u2 ^/ P3 Z9 B8 O6 e5 w+ V2 T; A
7、迎让穿插:如果字的一部分较宽,另一部分要以笔画适当穿插其中,使得两部分组合在一起,以朝辑迎让、为不侵占对方的和谐状态。
$ A$ b$ t& ~, D/ h, r; d4 j2 X3 C8、简洁洗练:草书可化多为少,删繁就简,结构要变化,简洁洗练。减少书写强度。: _' R  W, y# A1 s" Q* o
9、变化多姿:艺术最忌讳雷同模仿,要讲究变化。同一笔画要有轻重长短、曲折、俯仰之变化。同一偏旁部首重复时,笔画要各具姿态,这样才能显示出艺术效果。
5 }' f6 D8 B$ I$ c  r1 Y( W10、收敛有度:收即把笔画缩短或者要有变细,放则反之。这与“呼应顾盼”、“迎让穿插”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目的主要就是形成对比、差异效果。
, o; _4 j3 j" F5 V3 j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H$ V0 r9 o$ z' E- j0 n0 \1 ^
客服☞ 微信号/QQ:250955904, g. X6 {; @8 i& P7 H

1 ]) [/ J. ~% V8 F* D《梁思成珍贵建筑手稿,每一张都是艺术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873-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