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不容错过的画坛“夫妻档”,愿作鸳鸯不羡仙!

[复制链接] 0
回复
260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4 0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z8 p3 D2 L# a
书画圈里可从不缺浪漫!历史上夫妻书画家不在少数,这些神仙眷侣们因笔墨丹青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故事,连同艺术家本人的作品一起,被追随者津津乐道。要说起圈内的那些最佳“夫妻档”,那可就大有文章了!
) f8 L+ W: D4 M+ V+ N$ M8 p) t$ x赵孟頫和管道昇天下第一伉俪+ L8 L8 z! P0 b; {" F) O* B

- S' d+ x, H  n1 X赵孟頫和管道昇是元代非常著名的丹青伉俪。即使按现在的眼光,管道升也是一个剩女了,在二十八岁才嫁与大书画家赵孟頫。但爱情不在乎来的早晚,两人婚后意趣相投,心心相印。
7 Q* i% y* i# `: g8 B7 y$ I: l! B* k赵孟頫是元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大家,而管道升也能诗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魏国夫人。: e5 Q  X4 O9 ?& r
6 @8 i9 A1 }3 c* {* I) Y8 [: v
赵孟頫 自画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5 z) l+ s, ~& m2 e) M0 F! [
当然,赵孟頫虽然是才情盖世,可还是免不了普通男人的嗜好,在地位高升后想纳妾,但又不敢之言,便试探妻子。管道升冰雪聪明又立场坚定,回了一首词:“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赵孟頫看后十分感动,于是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 k: }5 Z) k) y: b+ m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对这两位的婚姻深表羡慕之情,写诗道:“亦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谁继。”
$ s# s4 w0 S, O& ?4 O+ J& O3 y" J8 J
赵孟頫 吹萧仕女图' a+ r9 B2 Y+ g, w8 n( |7 J$ s

, Z! E0 Q# C* u% g, x& I/ t) e$ C/ J8 ]管道昇 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 u" M" H7 E$ w7 C' E3 `9 h+ J" x; J) T1 c2 g0 Y
管道昇 梅花
- L$ j- b. O1 p+ J5 p- e- |; q' u, ]6 f
管道昇 花鸟 立轴 设色绢本* ~0 n6 U# F; l0 ~/ \* ^2 ]  {) _
; ]- f3 }' r) j8 H- ~. o' I
管道昇(款) 墨竹 立轴
$ v) ?; F& V2 x3 E! u- F9 I
0 M( }. R2 x6 Q  v管道昇 竹石图5 A9 B9 W5 Z  \0 m. c" [
齐白石与胡宝珠大师身后竟藏着一位临画高手
( X# G1 g3 B+ @5 n
1 A% P* E, T: D6 ]) E胡宝珠18岁嫁到齐家,齐白石作画时她便站在旁边理纸磨墨,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也不时习作。她天资聪颖,画艺日增,她临摹丈夫的画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 X- w" n' e3 V8 V( `一次,齐白石看到画桌上一幅《群鹅图》,竟以为是自己所作,挥笔署款“三存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并连钤三印。过了一天再仔细品味才发觉是夫人的临摹之作,于是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
8 `7 f* z. c7 D/ o. E0 n+ O
" W" `( {4 A4 n3 V- ^齐白石与胡宝珠
" l9 O1 t8 p/ @6 c* M6 H- t后来,宝珠又作了一幅《群虾图》,拿与丈夫品评。白石老人欣赏之余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构图着色无不酷似自己的亲笔;忧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有夫人代笔,连借山馆出来的画也不可靠了。
) a/ p1 _+ _7 e, e6 w2 P宝珠作画原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后,从此搁下了画笔。这对相差近40岁的忘年夫妻恩爱可见一斑。齐白石怀着既感激又内疚的心情在《群虾图》上题跋:“此幅乃内人宝珠画,可与予乱真……”题毕觉意犹未尽又加题:“予使宝珠弃画,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时年82岁的齐白石还郑重地写上“当语儿辈珍藏”。
8 w- W3 ?( E$ _% _
% m% D$ g5 I6 G2 X胡宝珠 虾蟹图 本幅齐白石题:此幅乃宝珠初学时作,求予书数字,即可令儿女笑存,老夫应之。丙子四月,白石记。钤印:齐大 4 [: W0 B! u' t: K4 g

8 o# z, o+ G- O8 h胡宝珠 十七雏图
# j/ X2 P/ }' g' t
7 y) q( a) s' N; C. h7 o胡宝珠 佛手双鼠图 齐白石题:此幅乃予继(屋)室宝珠所画,惜志不坚,未成而弃,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岁题记,白石。 钤印:白石翁、痴思长绳系日 齐良迟题签条:母亲画佛手樱桃鼠子,父亲题字。四儿良迟藏。
& U/ G$ ?: H: n( Z% y$ n1 g: j
% g5 c% q2 G9 A; Y5 \胡宝珠 齐白石 老鼠偷书 本幅齐白石(1864~1957)题:宝珠画于成都。白石题。5 ~, _: N9 r/ W$ G5 y
张大千与雯波夫人厮守半生,相爱到老$ L) e9 b* k6 J$ b) L+ g
- p* V8 {! y6 s& A% c, ^
1943年的—天,张大千在家中“大风堂”发闷,却迎来了一位俏佳人。俏佳人是张大千的大女儿心瑞的女同学,名为徐雯波,喜绘画,一直对才华卓绝的张大千仰慕不已。心仪之余,一直要拜师学画,但是张大师却一次次地拒绝了。% s0 J1 O  W2 {+ ~
据大千解释:“我收门生的规矩十分严格,定了师生名分就不能涉及其他,我没有收她作学生,倒乐意她做我贤慧的太太。我太太有时候想起来了,还时常翻出老话来埋怨我,说我看不起人,不收她这个门生,其实呀!实在是因为我太看得起她了,才不收她作门生的!”1949年,48岁的张大千与18岁的徐雯波正式结婚。
. x3 r/ R7 [4 a. T  f. H3 {
3 e& {6 s$ L; y& y; [) I" R. }6 d徐雯波为张大千理须6 q" ?- x  j# L6 H, p& W1 N. I$ t" O
徐雯波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中,天南地北,一直追随在他左右,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由内地到台湾,由台湾到香港,由香港到印度大吉岭,再到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环荜庵”,最后定居台湾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克尽相夫持家的责任。
% U: o- G( T; s5 a/ Q' I* o3 g! }可以说张大千后半生的成就,就是徐雯波一手促成的!徐雯波多年后对早年伴着大千旅游欧陆的这段岁月,一直怀念不已,认为是他们40年夫妻生活中最亲近甜蜜的一段日子。2 |* e! B8 u3 r0 [! h8 |* v

0 A3 h8 `3 U2 _! B徐雯波 兰花 镜心 水墨纸本 张大千题跋
, T! `+ A4 n+ [9 C, `9 e谢稚柳和陈佩秋艺坛里难得一见的神仙眷侣
8 Q' G- D1 B+ g# P3 H
* U6 Z) r0 W/ k+ o# S% \  ]8 |谢稚柳与陈佩秋在笔会上3 i" }' ?( N% x7 o0 Q% Z* D
谢稚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之一。谢稚柳的绘画在近现代画坛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毫无疑问代表了近现代画坛重现宋元乃至晋唐绘画辉煌的思潮。而在画师唐宋、水墨与丹青并重上与张大千、谢稚柳一脉相承,并将此一道继续发扬光大的乃是谢家夫人陈佩秋。/ j( \/ N' Q; f/ O4 O! i3 e) t* L
陈佩秋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初学山水从清初六家及石涛等大家入手,然后上溯明四家、董其昌,进而学习宋元山水。她学花鸟则是由宋元开始顺流而下,崔白、吕纪、青藤、白阳、八大、恽南田、金冬心等人的范本她都无所不学。% ?7 M% |$ Y; O

4 L$ ]; r6 W  B. ]" S1970年代,苏庚春(右一)与谢稚柳夫妇留影
0 h" w% J) R" L$ n' o) q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的兴趣主要在宋人花鸟画方面,所以,凡是能借到的古人(多为宋人)册页、纨扇、手卷真迹,都一一用心加以临摹,这股热情使得陈佩秋对宋代双钩花鸟画技法有了扎实基础。同时,她对生活深入观察,进行大量写生,将宋人画法融入自己的创作。
. G  `0 W. E  t: H" m谢稚柳与夫人陈佩秋,俱为书画大家。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著的却十分罕见。谢稚柳与陈佩秋可以说是艺坛里的难得的天作之合,他们俩的合绘作品,在拍卖场上也十分抢手!0 C4 |* L" R3 F- x0 c) F* Z3 b# F

# H# i" E5 j, F5 C, ^- l谢稚柳 陈佩秋 合作《鸳鸯嘉藕图》 保利2013春拍 成交价437万元1 u' S- c3 a& q" w. Q* X+ V, J
, x. }) H0 Q: p4 r% k9 a
陈佩秋 垂柳鸳鸯
; {, E. H4 K2 f) \- Z9 o
4 D. f; N8 c+ R' `( t& j7 ^陈佩秋 金秋' B; w- Q+ C+ j/ o2 @; O

% }/ E! S3 c- u& d- Q" z陈佩秋 山泉幽鸟
( X& C& g" @8 A0 u
6 s5 [, R& \% g4 }; @% h; ?3 T5 @陈佩秋 独立枝头
+ S2 b0 D9 u" ^1 o6 c+ @" z3 V
& R" {  A: v; ~6 b9 G9 {7 Y; `陈佩秋 鹅憩
9 h% v4 ^7 B$ L3 }9 I  e) {3 E- F( z9 g: ]3 E# O- Q
陈佩秋 柳树白鹭图' P2 i! ?+ K, B. H
吴作人和萧淑芳大画家与名媛佳丽的爱情* `/ ^$ J. s1 R
4 |0 h6 @, ~! Q4 F& ~: u4 n
吴作人(1908~1997),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萧淑芳(1911~2005),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其作高迈行云,渐至化境。
. J6 k# ^2 \1 T9 u( B. r  F+ X
+ M3 e, ?  j' ?- N3 w' }吴作人1956年作品《萧淑芳像》
0 x6 ?1 |( }; _3 a" n$ P- Y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时,吴作人才华出众,锋芒初露。北平女孩萧淑芳,作为一名旁听生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和素描。吴作人被这十八岁眉清目秀,身材窈窕,举手投足间都是淑女范的女孩儿深深地吸引住了,陷入了暗恋之中……
3 h; H8 `- B4 c+ K
# s' d6 s4 t+ N( v少女时代的萧淑芳溜冰不忘画画(1932年摄于北海公园)
6 M& t( ^; k" d  Z1 Z- K# i, G# h一天,萧淑芳拿着习作《一筐鸡蛋》向徐悲鸿先生请教,吴作人正好在旁边,便凑了上去看,无数次设想过与她相对说话的机会,这一回终于来了,可说出来的话竟是:你画的这些鸡蛋是买来的吗?
% A3 Q" ]; I9 o萧淑芳白了他一眼,没有答理他。在同窗半年的时光里,他与萧淑芳再没有交往。此后,他们各自读书、学画、留学、结婚。
5 E5 M; p6 O4 S5 U: A7 v) V4 v0 I5 I# m" Z; |' Q% @
萧淑芳1929年作品《一筐鸡蛋》' n& N7 p! o- e% w
二十年后,此时两人都因为种种变故成了单身,吴作人在一个沪上画展偶遇萧淑芳后,春心萌动,特地作了一首表白诗:
! J6 A6 L5 Q, r# u“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
( F2 M8 z* C$ w- J# [1 t4 ]4 D——《胜利重见沪上》( n/ P- [7 {: ^$ ~+ G: @

2 j1 B& m5 [) q* b& U4 V1946年吴作人与萧淑芳新婚留念( j# t: x- |) k, V' R
这浓得化不开的情思慰藉了萧淑芳的心灵之创。1948年6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北平,在两人共同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见证下,吴作人与萧淑芳喜结良缘。那年,吴作人四十岁,萧淑芳三十七岁。/ W) j  W; N3 Q  H' ]

. ^  W3 H7 Y, }3 V萧淑芳 花卉* J8 l5 |8 W9 }( l0 V
( J  M  |. i/ M+ l  I) Y
萧淑芳 花卉
/ t& t) i) j1 `4 ~4 ~' A) |1 l
) @  N$ n, P+ c萧淑芳 花卉5 j) _( e9 V  l* u' a6 R
% |+ w: e3 d' a; X
萧淑芳 花卉! e' K. o8 K/ X4 c7 @# J$ B( D) b
& ]( t( t: V7 R5 m
萧淑芳 花卉( y! _/ R" f' }. E2 d3 y2 [0 h
3 a/ D7 s" R% }+ ]( s. y
萧淑芳 花卉
+ [. p3 b( [2 _+ x
9 i& f- m, P3 K- f3 |6 j萧淑芳 花卉
% Q! M3 G( ?( }6 \3 ]5 e
/ ~- ?9 c& x6 b, D) ^$ B0 R萧淑芳 花卉
, ~2 j, a4 M) g; K* P$ n+ |8 Z' Y9 t
, h1 C* u/ _6 i& d" a, ?( ?萧淑芳 花卉: E& c  G, `7 I+ l

/ [! a" d- Y: ]. J: ?4 J- w
  k9 Q5 x! }& o- r5 s( L/ O萧淑芳 供养菩萨(临摹麦积山004洞)1953年
  l1 \5 m6 [" ~
. K# g0 S! c" X萧淑芳 花卉:仙人球,1954年* T3 k! _% ^) q5 c7 k8 Z* ?
吴湖帆和潘静淑情人眼里出西施- M- C$ D8 W" j7 W, |
2 C1 }+ |2 O+ Q, l( ?' z+ r
吴湖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重要画家,书画鉴定家。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书达理。! f6 ^' H' Y* a7 X# J
潘静淑是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
+ n( n% }' d6 n! e& V$ H* B1 {6 ^& q* y& ~
吴湖帆与夫人潘静淑8 q0 O7 O( B0 ~0 E
吴氏夫妇是包办婚姻,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就定下的娃娃亲。情人眼里出西施,潘虽长得并不出色,但她却是吴湖帆的一生挚爱。步入婚姻殿堂后,俩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潘静淑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k% `1 u; Z, e/ O' x3 A
1 T) u1 _! j2 K, d7 M- u! d$ g
吴湖帆 人物画
7 f* \# B( U. m" I+ Y% N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把它看作两人爱情的表徵;有时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静淑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静淑宁愿舍去一般妇女宝爱的首饰。$ B: o* A1 K9 R4 l
自潘静淑死后,为了悼念亡妻,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表达了对亡妻寄托了无尽哀思。
2 z5 o6 x4 g, D! N
8 r- H  t: F1 e  O4 J潘静淑 花卉
* T. D$ `, m3 m# g/ V. f; k! \2 A% }9 U4 u# r
潘静淑 花卉, Z0 O8 p. f- B2 C  s: V6 f' C

1 B5 k/ _5 }" \8 I潘静淑 花卉( J, b. a& D& N  Q
/ P. O, r/ s' J4 W/ O
潘静淑 花卉7 D3 {, k8 \" n/ ~4 W+ G

4 n0 U' g  y* o) S" W5 ^0 f' V潘静淑 花卉
$ E  K- f) r; w
. N/ {2 I3 ^/ \' W/ E4 H( Q潘静淑 花卉
9 h9 d, N, f2 I' a+ s
$ l" t6 p2 w+ ~5 B潘静淑 花卉
/ i0 A5 W. o0 G( Z0 b! r
  D  }* N- T! s3 k, m: p& f, ~潘静淑 花卉
$ o: q* r$ F7 D3 ?, b1 D; O; I( p2 ~
潘静淑 花卉
3 Z2 c( I& o3 z" F% E6 r$ F5 F看遍了画坛的夫妻恩爱,( {9 d7 i: K% @& |
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
" b& ~6 l  P2 w+ Y/ D+ g/ F! u. s那温婉绵长、举案齐眉的素淡爱情  j, m' F  p9 l  ~
他们画苑中相携游艺,; S& E) m, m5 Z: i0 P$ L' ^
给世人留下了感人佳话,
# e. n9 I$ g" F; T6 N7 }直至今日也叫人为之感动惊羡!5 i% Q7 f- _! s! C+ d4 [8 t% a4 M
5 C9 ]4 v7 j' i, C. C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了
0 g: u6 Y- K# N/ g6 b; B( G真正的爱情是:
$ t& e& q# |# t0 H% E  m  k& g时光静好,与君语的如胶似漆;
: H% S% @" Y/ {( m8 X细水长流,与君同的相知相守;; e2 l) M5 H) l# K$ S" I) d
繁华落尽,与君老的不离不弃。
# L) F$ e8 h2 E( {9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6 V- z, w: Q. r6 ?4 B* S! i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r+ j$ ^! [; R. E+ s
客服☞ 微信号/QQ:2509559044 x2 S. W$ b5 j2 S, _$ {

1 T/ D) Y* Z3 t" N《雍正皇帝手迹,朕知道了!》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84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