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一代 “妖后” 刘晓庆

[复制链接] 0
回复
14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2 0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何三畏
编辑|翁倩
我已经两次向朋友推荐了《人生不怕从头再来》。这是刘晓庆新的自传。它不是一本女人书。我觉得这本书适合年轻人读,上了年纪的恐怕不合适。不是有一种说法,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么,这本书太冲了,不再年轻的人还像刘晓庆书中的观点那样想问题和处理事情就不合适了,如果你不是像刘晓庆那样永不服输的话。而在我看来,一般人确实没必要像她那样强大!
书名就有点不可思议。我从来没听说过“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只听说“年轻才不怕从头再来”。但如书中所述,刘晓庆讲她那一次输——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是一次完败,如果不出现奇迹,是不知道如何翻身了。可事实是,后来,刘晓庆“浴火重生”,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她又成功了,更成功了。

刘晓庆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后,直言最佳女演员奖也该是她的。左为当年最佳女主角奖得主陈冲,图/周雁鸣
当然我绝不会为了看炫耀成功去读一个人的故事。我也没有心情和时间去看艺人讲聚光灯下的得意。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小看刘晓庆。我觉得她不是寻常人。要是知道我口口声声称她“艺人”,她会不高兴的,按她年轻时候的性格,她会纠正你,现在,她也可能会微笑地说不。应该怎么说她呢?你要说刘晓庆是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你要说她是伟大的女人,她才觉得合适。她在书中就是这么称自己的,她说自己从来没有谦逊和含蓄过。
她年轻时就对自己有这份期许,她有天才,并且幸运地没被浪费。但就算是一个伟大的电影艺术家,我也没有兴趣去看她。我有兴趣看刘晓庆的自述,是因为两点:一,我觉得她是个传奇人物;二,我觉得她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很明显,她自己也有这种感觉,据编辑介绍,她写这本书的时候,坚决拒绝了出版社对名人的体贴——口述、记录、整理。她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她要掌控她的思维,直到看到它一点一点固定成文字,才放心。

1983年,刘晓庆已是红遍全国的大明星,图/周雁鸣
我是当学生时记住她的。当时《我的路》走红,我在某一本杂志上看了一段节选,哇塞那语感,比我看到那些天天忙写作、准备当作家当批评家的同学好多了。有什么办法呢,她又天生那么漂亮、会表演,所以她只是个业余作家。后来,她一直不断给娱乐世界贡献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再以后,我虽然不是随时注意她,但已经把她作为那代人中独一无二的个案来观察了,这是我要读她传记的原因。
刘晓庆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是不同流俗的,这应该是她传奇的根源。她惹的好多事情我觉得不好理解。她的绯闻和处理绯闻的方式,这个就不说了吧,她并不在意这些。她的官司,这可不是人生正能量,不会是主动找来的,大案要案,一度是全国舆论焦点。我觉得一个缺乏意志和能力的人,仅仅这些麻烦就能拖垮了,但刘晓庆就拖着它们走。当时恰遇中国市民媒体初兴,这既是刘晓庆的跑道也是刘晓庆的陷阱,上面充斥着不可思议的刘晓庆,红得发紫,臭不可闻。

日本电影访问团首次来中国交流。左四为栗原小卷,右二为刘晓庆。刘晓庆的衣服是剧装,当日大雨,衣服严重掉色
那是社会解冻不久的一个需要大众偶像而偶像还在摸索感觉的时代。如果我没记错,刘晓庆是随时可以上《南方周末》第一版的。那时的娱乐明星比现在引人注目的原因,可能是大众生活的单调和苍白。而刘晓庆不仅一出道就抢占了中国银幕的大半江山,生活话题也不断挑战公众的接受度。她的青春容颜特别漫长的一个明证是,直到80年代后期,我在一个中等师范学校教书,晚上去男生寝室巡察偷听到男生的夜谈,还把刘阿姨作为性幻想的对象!
刘晓庆的故事既多,内容又出奇。这本书在叙述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税案中展现了她非凡的人生经历。这个事情毕竟太过沉重了。事过十来年,她没有释怀,否则不会赶着写出来(她没有大把时间,坐飞机的片断时间都在铺开稿纸写)。似乎该写的都写了,但为什么搞得那么厉害,那浩浩荡荡天外来风的声势是为什么?我觉得书中给出的理由不够!

1998年,刘晓庆在电台接受采访,图/周雁鸣
我觉得当前中纪委搞一个省部级都没她那时隆重。专案组几乎住满了一个酒店,天上地面,住家外出,日日夜夜跟踪,出一次家门,后面尾随,左右带夹道,几辆车尾随。公司账本全收走,管理人员全抓走,说是为税吧,可主动交出房产抵押税款,人家税务部门不接!最后关进秦城,关了四百多天,出来了,什么事都没有……,但没有读懂为什么是她。她没有回应当时就广泛流传于世的传闻,给的理由不足以否定传闻。
但这本书非常好看。这又说到刘晓庆的写作才能了。它是第一人称的纪实体,但有小说的结构——侦探悬疑破案小说。直想往后看,一口气可以看完。刘晓庆的语感好,有时也有点用语言逞强,铺排句式。还有一个感觉,毕竟是以表演为天职的人,不仅用形象思考,而且经常有语言跳出自己,以观众的角度来观照自己(当然,主要是欣赏自己,表扬自己,因为这是刘晓庆嘛)。
回想刘晓庆和四川媒体的交恶。我作为四川人,曾经很奇怪当时四川的报纸电视上几乎没有刘晓庆的好话。成都的报纸写刘晓庆如何跟娱乐记者干仗,据说刘晓庆说了“我永远不回四川”!这句话放在报纸上做成文章,是会产生超出娱乐性质的效果的。不信你用四川话,用不同的语气,重音落在不同的字节上试试。从那时起,刘晓庆在四川家乡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复杂,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报纸什么时候有过说一不二的操守呢?

1999年,在沈阳某卡拉OK厅的聚会。左起:岳红、姜文、刘晓庆、马晓晴,图/周雁鸣
这是为什么,我猜想,原因之一是刘晓庆的语言方式,当时的报纸电视很不习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都是要低调含蓄迂回隐晦,像刘晓庆这样高调真诚直接表扬自己,记者都写不来稿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准确地传达她的性格,而娱乐新闻又流行夹叙夹议,记者直接在消息中插科打诨,最后,在家乡的报纸和电视上,形成了四川话特有的损人小语种报道刘晓庆的风格。
这本书中,刘晓庆非常生动、也不无夸张地写到她倒霉时向记者服软的可怜巴巴的样子,我真是没忍住笑。这是她吃尽媒体苦头多年以后的事情。想当年不觉跟记者吵架和打架呢。当然,现在这个情况也改变了,娱乐界早已醒悟过来,用“红包”或称“车马费”改写了媒介关系。而刘晓庆红得太早,她当时大概用了在达县山区和山民打交道的率真去打发媒体。

刘晓庆在《寻龙诀》中
不能跟媒体耍脾气,你又不是领导,这是必须记住的。媒体乱写你了,你也不能乱说它,你要危机公关,但那时没有这词。直到有一天,事情搞得太离谱,影响太大,成都媒体连续上网民版“十大年度假新闻”,有关方面还真处理过一回,为刘晓庆掰回了永久性的一局。从此以后,家乡的报纸虽仍然不会说刘晓庆什么好话,但坏话也不怎么说了。
实际情况可能是这样,由于刘晓庆红得久,期间,家乡的娱记换了好几拔,过去的传统在继承中不能不走样。刘晓庆,这个传奇般的话题女人,当然也已经到了作为艺术家该退场的年龄,但她不仅艺术和生意不退场,人生也不退场(还要忙着结一次婚呢)。

刘晓庆出席某发布会
好了,看到本文的良家妇女请警惕,现在抄几句书里关于女人、情感和婚姻的论调,看看如花似玉时感叹“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的女人,迟暮之年是怎么交待自己的,这可能是与你不相宜的内容——
“长期以来,我是不婚主义者。一直认为世界上最不人性的事情之一就是婚姻。同时认为,50年之后,婚姻这种形式会面临消亡。
“我不仅有‘恐婚症’,我还有‘反婚症’。
“很多人可能觉得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让富豪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还能嫁入豪门,多幸运的女人啊,不能再得色了!
“什么叫嫁入豪门?我经济上不依靠别人,精神上不依赖别人,事业上不仰仗别人,我这里才是豪门。而且我还能创造豪门!
“弄一纸婚书来保障我什么?桎梏!
“我是个不羁的家伙,喜欢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我不想承担责任。”
“确实,好久都没有结过婚了。”
……
四川人骂人或表扬人有时是同一个词,而且通常是在两个极端的意义上使用同一个词。例如,狠狠地咒骂一个女人和深刻地赞许一个女人,都可以用——妖精。还可以在这个词前加修饰,例如,小妖精、老妖婆。刘晓庆从一个非同凡响的小妖精修炼成一个传奇的老妖婆,因为她在电影和舞台上,所以应该称为“妖后”,完整句是,“一代妖后刘晓庆”。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45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