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Q) }9 b* d7 N
4 k& j8 C* q, R& |* w5 v9 m; a生活中人们谈癌色变,其实有些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大肠癌,因为在大肠癌发生前,肠道常常有存在很长时间的结肠息肉,这是一种有可能转变成癌症的病变。一般来讲,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个阶段,我们可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即使息肉部分癌变,如果癌细胞尚处于大肠内最表浅的一层(即粘膜层),也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那我们就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大肠息肉做一定的了解。 1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来说结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约为10%。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就息肉性质来讲,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分类: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此种息肉癌变几率较大,尤以绒毛状腺瘤,被称为癌前病变。特别是大于50px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高。 (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缺血性肠病和肠结核等炎症肠道疾病所致息肉。 (3)错构性病: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J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比较常见。 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知道了大肠息肉的分类,那我们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它们并用怎样的处理方法呢?下面继续谈一谈。 2 如何早期发现和处理大肠息肉 (1)随着内镜的发展与普及,加上能清楚的发现并能通过活组织检查,因此通过内镜发现是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的手段。但由于即使在同一个腺瘤当中,不同部位的增生程度均有不同,所以要对一个腺瘤的不同部位进行多点取材。 (2)对于直径小于50px的大肠息肉,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 是目前大肠息肉治疗的“金标准”,对于大小不同的息肉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有蒂较大的息肉,可采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单发小息肉可采取活检钳除法;对于无蒂扁平息肉或很早期癌可采取粘膜切除法;对于息肉较大怀疑良性多发的息肉,无法一次性切除的,可采取定期分次电切治疗;对于不排除恶性较大的息肉应果断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该类患者建议切除后1年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情况稳定,以后每2~3年随访1次。 上面谈到的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息肉的处理方法,有没有其他情况呢?下面就要谈到的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 (1) 分类:该类疾病是因APC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根据伴发的的不同肠外表现,分为经典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又叫多发性息肉病,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发,有很高的癌变率,男女发病相同;患者12~15岁可出现腺瘤性息肉,20岁息肉已布满大肠,如不及时处理,40岁以后几乎不可避免出现癌变。癌变发生的部位与一般大肠癌规律类似,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来自息肉病的腺癌发病早、发展快、易扩散,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也较低。);P-J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特征是特定部位有多发性黑色素沉着斑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该类息肉极少恶变,皮肤黑斑是该类患者最显著的特征,发病年龄在20~25岁);J-P综合征(又称青少年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胃肠道上皮具有恶变倾向综合征。发病率1/100000,10岁前儿童便血是青少年息肉病典型的临床症状)。Gardner综合征(是指大肠多发息肉伴有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往往骨瘤和上皮样囊肿在小儿期即先于大肠病变存在,发病年龄比家族性腺瘤发病晚,多在30~40岁,男女发病率相同,大肠内散发,小肠也可以有,癌变率达45~50%);Turcot综合征(指息肉病伴中枢性神经系统髓母细胞肿瘤,多发生在25岁以下,特点有大肠息肉数目相对较少,在20~100枚左右,息肉较大,直径多大于75px,癌变时间较早);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特征是胃肠道息肉病伴有色素沉着、脱毛、指甲萎缩,该类息肉不一定全属腺瘤性,也可以是错构瘤,与儿童息肉相似,很少癌变,多在50~60岁);Cowden病(息肉可波及口腔、胃、小肠等除食道外的全部消化道,皮肤及口腔部位的疣状丘疹是此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伴多发性先天性畸形、甲状腺肿瘤等,息肉极少恶变);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APC,肠道息肉数目少,大肠癌发生晚,息肉好发于近段结肠,癌变年龄较FAP晚12~15年,比散发性癌早10年,此外,上消化道的息肉反而)、遗传性扁平息肉综合征(肠道息肉数目少,息肉呈扁平状)、遗传性侵袭性腺瘤病(又称遗传性硬纤维瘤病、遗传性韧带样纤维瘤,以顽固性、侵袭性局部生长为特征,多见于前腹壁、腹部手术切口处、小肠系膜与后腹膜,肿瘤不转移,但边界不清呈浸润性、扩张性生长,局部表现为恶性,切除后易复发并压迫邻近结构与脏器,组织病理为纤维母细胞与胶质纤维增生。患者结直肠息肉和骨瘤少见,常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结直肠癌的家族史)等疾病,这类大肠癌大约占大肠癌总的1~2%。 (2) 治疗:手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首选,且最有效的方式。但治疗的时机目前尚存争议,鉴于该种息肉的恶变率在35~40岁左右几乎100%,有人认为预防性手术应在20岁之前进行,但应个体化对待,对于息肉数量估计大于1000个,单个息肉大于25px或已怀疑有恶变者,应在诊断后立即手术。对暂不愿手术,应内镜下密切随访,治疗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岁;手术方式包括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离回肠储袋肛门吻合术、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钢管吻合术、全结肠切除回肠造瘘术。手术方式应个体化,原则是切除所有息肉,尽最大可能保留器官功能。 谈到这里,我们对大肠息肉有了基本认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息肉的发病特点,就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持拥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大肠啦!
4 o4 C/ p# o5 U. p1 ~: c+ a& p L% h(结直肠肿瘤外科 丁磊) * G/ o( M5 @; J) N; ^: |: ^
来源:[size=18.018px]北京世纪坛医院 ) c9 x: B% c/ Y& B: v* T! q( Y
- m) j# c& P0 j- a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7861-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