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移民故事] 一个华人和他在西方世界创造的“上流社会”

[复制链接] 0
回复
19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6-15 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伦敦、纽约、贝弗利山庄、迈阿密海滩与马里布,有一家名流和艺术家流连聚会的高档中餐厅——“MR.CHOW”(周先生)。餐厅的主人,是中国京剧大师、麒派创始人周信芳之子周英华。

1、十三岁出国,天生的艺术家

说起周先生的父亲周信芳,现在很多人还比较陌生,当年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1952年,周先生13岁,父亲把他送往英国留学,此后父子两人再没见面,一个在英国辛苦求学,一个在文革中被折磨至死。由于消息蔽塞,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周先生才得知了父亲的遭遇。

说起那段英国求学岁月,周先生仍然感叹,当时的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排斥让他充满了焦虑和恐惧。

到了英国后,周英华改名为Michael Chow,孤单无助并努力融入异乡世界的“Michael”在1956年及1957年,分别在圣马丁艺术学院和汉墨史密斯房屋及建筑学院学习,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欣喜地发现,艺术是一种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儿时作艺术家的梦想也从戏剧转向绘画。1957年,Michael Chow参加了由英国伦敦R.B.A.画廊举办的《年轻当代艺术家展》,在随后的几年里,他陆续参加了近十个展览,并举办了自己的个展。

1965年,他为伦敦斯隆大道上的一家发廊做室内设计,以当时罕见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引起英国设计界的关注。周英华在伦敦红极一时的时候,地铁站里全是他的设计作品海报,他的名字也频频被英国设计界提及。

但这样的风光没有维持多久。虽然Michael一心想成为艺术家,但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他备尝被拒绝和排斥的滋味,一度处境艰难,甚至食不果腹。为了生存,Michael于是决定稍作间歇。1968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他在英国富人聚集的奈特布里奇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中餐厅“Mr. CHOW”。餐厅名字除指明餐厅主人外,“chow”在英文俚语里还可以解释为食物,“我想让西方了解东方,……中国菜很了不起,我要让中国菜来担当文化的使者。”

2、让“廉价”的中餐馆成为时尚帝国

如今的“Mr.Chow”,成为了一个城市品味的象征。被《纽约》杂志称为“时尚到极致的帝国”。事实上“Mr.Chow”更象一个文化沙龙、一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俱乐部、一个全球时尚人物都会前去光顾的大舞台。看一看曾经光顾过Mr. Chow饭店的名人榜,你一定会眼花缭乱,他们中包括了好莱坞几代巨星们——英格丽·褒曼、马琳·黛德丽、奥逊·威尔斯、艾娃·加德纳、碧姬·芭铎、伊丽 莎白·泰勒、麦当娜、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和大导演费里尼。

除了演艺明星外,Mr.Chow饭店的客人名单上也包括了像甘地和比尔·克林顿那样的政坛显要。如此的明星阵容有时不免也让饭店主人感到应接不暇。周英华的太太Eva Chun回忆道:“有一次当我们走进饭店,一名服务生悄悄对我们说,‘汤姆来吃饭了。’我问是哪个汤姆?后来发现好莱坞的两个汤姆——汤姆·汉克斯和汤 姆·克鲁斯居然那天晚上都来了!”

据说,约翰·列农在遇刺身亡的前一天晚上,就去了纽约Mr. Chow吃饭;甲壳虫乐队的另一名成员保罗·麦卡特尼曾坐在伦敦Mr. Chow里面,一边敲打着桌子,一边哼着出了著名的《回到苏联》(Back to U.S.S.R.)这首曲子;英格丽·褒曼每次去贝弗利山庄的Mr. Chow,都要求饭店里最糟糕的一张桌子,因为靠近厨房可以令她避开其他客人的目光。

3、为中国餐饮正名

在海外,同样是来自亚洲的饮食,日本菜和韩国菜非常受到欢迎。特别是日本菜,外国人对日本餐厅表现出一种尊重,日本寿司的制作被当成一种“道”,整个品尝的过程非常有仪式感。而中国餐厅,往往沦为廉价的象征。

对于这些观念,也是周先生最痛恨的。他说中国美食最为博大精深,是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饮食,都不能比肩的。因此,他一定要把中国美食中最精华的部份,以最美的方式,介绍给世界,这是他毕生都在作的事情。

所以,他开的餐厅,跟国外大部分的中餐厅都不一样:“Mr.Chow”用的是最好的瓷器作餐具;请的最英俊的意大利侍者;铺的是浆得挺括的雪白桌布;布置的是最考究的灯光;满墙挂的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

周先生饭店的招牌菜:ma mignon(脆壳菲力牛排)、乔安娜鸡(油炸面包屑裹鸡胸肉)、秘制沙爹鸡肉、跟菠菜同煮而略带青色的虾(吉斯·哈林画过一幅肖像《作为一碗面里的青虾的周先生》)、多汁的小笼包……它们大多是装在镶有银饰的美丽瓷盘中端上来的。

作为一个旧式上海人,周英华的审美毫无问题。1980年代,大哥周少麟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完麒派经典《四进士》《追韩信》《乌龙院》,得意地告诉弟弟,自己的水袖比父亲的要干净—水袖抖上来若不整齐,他会去整理。周英华道:父亲扔掉的东西,就不要再捡起来了。他对兄长说:艺术应该有自然美;不要为美而美。

在周先生饭店,从门童拉开莱俪卡风格的水晶门,侍者换桌布、为客人拉开椅子、上水、上菜,一直到为北京烤鸭剔骨,每个动作都经过悉心培训,而周英华是总导演。他对精致、完美的讲求,比方侍者上盘时,被要求用三个指头帮助平衡,这样既不会倾溢出汤汁,又能让餐盘轻盈地落在客人面前,“有了这个动作,你完全可以在定价时多加2美元。”周说。再比方店里的柠檬水,柠檬片是精心雕刻过的,水温够热又不太烫刚好适合啜饮;盛器精美高档,亚麻质地的柔软餐巾像是在膝上加了条小毯子。

Giorgio.Armani有次在纽约的MR.CHOW吃饭,离开前说:在此用餐,给了我许多设计方面的灵感,我很高兴。周英华回忆,Armani后来主动赠送给他80套男士夜礼服,以示友好。十年后,二人在意大利米兰见面,交换了设计理念。Armani委托周英华设计位于贝弗利山和拉斯维加斯赌城的两家分店,《Giorgio Armani: Empire of the Senses》一书引用周英华的话形容贝弗利山那家店是“经典的现代主义”,“(这里)没一样东西是廉价的。”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624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