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时尚综合] 补刀 | 时尚与战争:战争如何改变了时尚?

[复制链接] 0
回复
88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5-13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L" a7 l" z0 N' l+ p, x$ s

  

$ a B, e- [1 T5 @7 O1 x

  1943年7月20日,当战争的乌云依然笼罩在欧洲的上空时,纽约的广场酒店(The Plaza Hotel)正在举办一场名为“时装媒体周(Fashion Press Week)”的盛宴。酒店的房间里,坐满了来自美国本土的媒体、设计师与商场买家。一个个身着真丝礼服的模特儿则穿梭于人群密布的观众席中,展示着最新一季美国设计师的作品。而这个媒体周,便是如今诸多时尚之都每年都会举办两次的时装周前身。该媒体周于1993年更名为“纽约时装周”。

) a; [5 Q' C$ L1 U5 R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时尚代表着热闹、繁华与美丽;而时装周却诞生于冰冷与残酷的战争期间。而1943年的这场活动,不仅创造了时尚界最重要的盛事;同时,也从此改变了美国时尚的命运。

1 k9 c+ Z6 [ m/ b1 K

  

! C& `$ p" P+ v0 a! X; g F- A

  ▲1943年第一届时装媒体周,由Vogue拍摄。图片来源:Onthisday Fashion

1 ]/ H* y( ` \ T; k

  改变整个时尚界命运的主人公,是至今仍被视为美国时尚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人物——伊莲娜·兰柏(Eleanor Lambert)。对于中国的时尚爱好者来说,这肯定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她为美国时尚产业创造了多个第一: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时尚界专业公关;第一位将美国设计师推向全球的人;《名利场》每年度的“最佳穿着名单”的创始人;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CFDA)的创始人。伊莲娜同时也是第一位系统整理出成衣生产相关技术标准的人物。在此之前,已发布的生产技术流程以及相关标准都是以法国的高级定制为范本。但是当大规模的成衣加工开始流行,以个人定制为主的法国高定中一些裁剪及制作工艺已无法适应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总之,在美国时尚界,伊莲娜是个无人不知的人物,而且颇受敬仰。她的一生,正如她青年时期所碰到的一位算命者所说的:“不会很富有;但会很有名。从事与美相关的工作,而且非常长寿。”伊莲娜活了整整100岁,直到2003年去世。

! N: b* O$ v5 v

  

- u' C5 Q7 ~# K

  ▲伊莲娜·兰柏(Eleanor Lambert),她是美国时尚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人物。

, l& D( I: M/ b4 S* D5 J

  就和今天依然生活在欧美设计师阴影下的中国设计师一样,二战前的美国设计师一直生活在法国设计师的阴影下——虽然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有能力与法国高定起家的设计师一决高低。他们的全球化梦想始于19世纪末。19世纪中期开始,大量欧洲难民涌入纽约市,他们主要来自于意大利及东欧的犹太人。和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一样,这些移民为纽约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存在与艰苦付出,使得纽约很快成为当时欧洲及全美的服装制造中心。纽约著名的服装区(Garment District)即诞生于此背景。几乎美国最有名的设计师品牌都诞生于这个巴掌大的区域(大致为第7大道到第9大道;第35西街区到第41西街区范围内):Oscar DeLa Renta; Calvin Klein; Raulph Laurent; Donna Karen…在这个不大的区域里。这个区域集中了服装所有相关的原料供应链:从辅料、面料到各类服装加工厂。这种集中性的生产加工链使得美国设计师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很方便的交通内,完成自己的设计与品牌创立。

( r. h+ A; T' {8 k3 P7 w$ P

  

- B! L% k2 S. ^6 T! e1 u3 `, e/ r

  ▲纽约著名的服装区(Garment District),几乎美国最有名的设计师品牌都诞生于这个巴掌大的区域。

( V5 G1 h* p- u# c! F* `* D& C

  然而,虽然客观上美国设计师作品的品质已经具备和法国设计师抗衡的条件,但是二战前,无论是美国的时尚媒体,包括Vogue, 芭莎(Harper’s Bazaar), 女装日报(WWD)这样的明星级杂志;还是美国的高端百货商场以及本土的消费者,只认识也只欣赏法国品牌。在他们看来,美国是没有设计师的;美国就是个服装加工厂而已。甚至当时美国产的服装标签上,标注的不是设计师名字,而是加工厂名字。所以,外界对美国设计师几乎一无所知。这一切,让美国本土设计师很无助,也无奈。不仅仅是美国设计师,美国政府也一直希望借助于设计,提升美国在软实力方面的地位。但很明显,在二战来临之前,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美国设计师,面临不被认可的局面,只有叹息的份。

$ z9 S2 u, X- q& G" X, V5 a; d* A

  

% T5 V5 Y; r# x9 i* ?( c" J% a

  ▲Vogue Patterns1937年9月1日封面,当时的美国时尚媒体只欣赏法国品牌。

+ ^( L' k+ W' Y

  不过,连美国设计师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们的命运会在二战时被战争而改变。二战期间,由于法国被德军所占领,许多高定时装屋被迫关闭,世界各地的媒体与零售商家与名流无法继续光顾巴黎这个当时全世界唯一的时装之都。伊莲娜,在同行们的支持下,组织了第一届“时装媒体周”。此时,连美国政界,从时任总统夫人的伊莲娜·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到纽约市市长都迫不及待地来推广自己本土的设计师。这个媒体周,意在将全球媒体邀请到纽约,并将美国最优秀的设计师集中起来,由模特儿们统一展演他们的作品。这便是如今时装周的前身。而此时,巴黎的时装周尚未正式诞生。他们只有私人沙龙秀,并没有这种在一个统一的时间与空间里,集中展演设计师作品的模式。而伦敦和米兰那时都还扮演着巴黎的后方加工厂角色。

) c: C) [- \/ Z* P& C( V; E

  

$ t. P* Q! j1 X( ?) h3 p7 x% ?% _

  ▲ 美国设计师Claire McCardell是1930到1950年代美国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她也是参加美国第一届媒体周的设计师。图为Claire荣登《时代》1955年5月2日封面。

' v* l5 O6 R' m) \

  

- A g4 Z4 S+ v* B+ [

  ▲ Claire McCardell设计了这款Popover裙子,之后Diana Von Furstenburg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著名的包裹裙,该款裙子也成为她品牌的标志性设计。图片来源:MET museum.org

$ t. c6 K& S* T" A8 V

  

2 _+ L& e9 O9 m0 {

  ▲ Claire McCardell身着Monastic裙装。图片来源:wnyc.org

3 x- i2 ~4 ]) R4 z' P: U5 o. Y

  传记作者约翰·蒂夫尼(John Tiffany)在其著作《伊莲娜·兰柏:依然在此》(Eleanor Lambert: Still Here)描述了当时伊莲娜组织该活动的整个经过。第一届时装媒体周开始前,伊莲娜发出了150份邀请,但是只有53位媒体接受了邀请。而且,这个数字是在伊莲娜承诺支付所有相关差旅费的前提下得到的结果。最终,伊莲娜不得不找美国当地一些生活类杂志与报刊来充数。接下来的一幕可能也会让中国设计师感同身受。伊莲娜在参加一位美国设计师的秀展的路上,在电梯里,听到媒体记者们如此称呼美国设计师们:“你会去那个谁谁谁的秀吗?”。很明显,连美国本土的媒体也搞不清楚自己设计师的名字。美国设计师们就是在这样一个窘境下,突然之间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6 D' s. ~4 B/ _- r& }5 ^7 t9 N

  

; _2 B$ o5 K' I3 J' [- f/ _: Z

  ▲1940年代美国女性的流行款式。图片来源:glamourdaze.com

: f4 Q* S/ Z* ]8 o/ t- T

  

" s/ W5 P! u. `9 c) q

  ▲二战期间美国女性的时装。图片来源:Tia Craig

3 g' ]6 a# u' \( m3 P/ O

  时装媒体周是第一次有那么多媒体在同一时刻,将焦点对准美国设计师。而在此之前,时尚媒体们只对法国设计师感兴趣。也因此,成为美国设计师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事件。不过,突破法国设计师的阴影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二战后,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推出了那惊艳世界的New Look有将世界的时尚焦点重新带回巴黎的趋势。总之,美国设计师奋斗的过程,即使从二战算起,到美国设计师最终被时尚主流界认可,也差不多花费了30余年。再次扭转美国设计师命运的事件发生在1973年。在多方的运营下,美国派出了当时最好的5位设计师——Bill Blass, Stephen Burrows, Halston, Anne Klein 与Oscar de la Renta,与法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5位设计师在巴黎凡尔赛宫同一舞台一决雌雄。这个被美国知名时尚评论人,2006年普利策奖获奖人罗宾·纪凡(Robin Givhan)称为“凡尔赛之战”的盛会,吸引了当时欧美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名媛、商人与明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终,美国设计师以其令人亮眼的务实、休闲及简约风格,战胜了法国一贯的华丽与奢侈风格。从此,美国设计师真正开始得到时尚界的认可与垂青。

! y$ @: H$ |$ J; a: H2 N# b. n

  

; j6 w* ], b( S# T4 f, P

  ▲1973年,传奇超模Pat Cleveland以及Oscar de la Renta在被称为“凡尔赛之战”盛会的时装秀上。

& O+ s) [. z/ \% r2 r U D

  对于中国设计师们来说,美国时尚的这段历史发展道路一定令人倍感亲切:同样以制造中心起家;同样长期生活在其他国家设计师的阴影下;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都曾不遗余力地推动自己的设计师走向世界,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所以,今天的美国设计师,便是明天的中国设计师。唯一希望的是,改变中国设计师命运的,不会是战争。

5 z0 q, T' W f$ v3 k

  冷芸,独立时尚撰稿人及商业顾问。其撰稿媒体包括《周末画报》,搜狐时尚,及《BoF时装商业评论》。2013-14年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访问学者;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奖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获得者;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时装营销管理硕士。曾就职于耐克、百丽及利丰集团。所从事的工作包括零售、销售、运营、产品开发、商品管理、市场拓展及总经理等职务。 主要著作《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时装买手实用手册》。冷芸也在康泰纳仕时尚培训中心及唯品会授课。

; ?- S; o: m( ^/ J2 x

  冷芸也为企业及创业者提供咨询与培训。如果你在服装界创业、或者你的企业在买手、商品管理、零售运营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私信联络。请务必自我介绍,本人不答复任何没有自我介绍,上来就直接要答案的私信。联系方式:微博:冷芸时尚;微信:冷芸。

$ j) b5 e) p5 ~- n- m- h- c. \

  申明:本人不做义务咨询与培训。伸手党者请勿联系。

https://www.beimeilife.com/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0014-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