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综合] 浅谈元明清官窑中的龙纹

[复制链接] 0
回复
37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14 02: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龙”的起源
龙是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其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直接关系。传说龙是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随后,演变成为皇权象征,以致于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
二:“龙”在元明清瓷中的分类
关于龙的传说很多,《尔雅.翼》云∶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除此之外,随着历史变迁,演义出不少龙的造型。总之,龙在世人心中神秘、朦胧。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景德镇建立御厂烧制宫内日用瓷,设计了大量宫廷纹饰,其中所用代表皇家身份的龙纹至少分为角龙、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等数种。
三:角龙
角龙,即头上长角的龙,通常称为“虬龙”、“蛟龙”,是景德镇御厂最常使用的龙纹造型。体型可用上文“九似”来形容,如“角似鹿,眼似虾,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等。明清时期,五爪龙纹被官方垄断,代表帝王,民窑不可使用。
元朝制品中的角龙凶猛生动,基本为三爪(图1)、四爪与五爪(图2)。明初洪武永乐朝的角龙造型仍与元代大致相仿(图3),至宣德时期,龙纹显得更加粗犷威武(图4),明中期又趋于精细纤秀,明末则大多显得草率羸弱。清代龙纹整体发展与明代整体类似(图5),甚至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走势有不少瓜葛。总体看,历代角龙造型各有其时代特点,根据鳞片、爪形以及头部等诸多细节,基本可以判断出大致制作时期。
图1.元青花牡丹双龙纹罐。高28厘米,口径23.3厘米,足径18厘米,北京故宫藏。
图2.元青花龙纹围棋罐。1988年出土于景德镇珠山北麓风景路。
图3.永乐青花龙纹盖罐。通高31.5厘米,1994年出土于景德镇珠山。
图4.宣德青花云龙波涛纹圆钵。高1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5.雍正青花云龙纹尊 高58.3cm,北京故宫藏。
四:应龙
“应龙”指有翼的龙,俗称“翼龙”、“飞龙”。汉代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后:“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 。”《吴志·吾粲传》中也曾提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随着对应龙不断的神化,清康熙年间东轩主人又在《述异记》中渲染:“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
应龙的图案纹饰较早就出现在古代铜、玉、漆器以及石雕、绘画当中。南宋时期,浙江龙泉窑制作中曾出现过它。官窑瓷中应龙的出现略有些晚,明初永宣御厂瓷迅速发展阶段,应龙纹才与其它绘画素材一起纳入御厂瓷纹饰中。明代著名史学家焦竑在《玉堂丛语·文学》中记载:“景陵(宣德葬于景陵,所以此处代宣德)一日禁中阅书,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遣问之阁中,三杨辈皆不能对,上顾诸史官曰:‘有能知之者否?'陈继时在下列,出对曰:‘龙有翅而能飞,曰应龙。'问所在,曰:‘见《尔雅》。'命取《尔雅》视之,信然。”由此可以推测,应龙纹应是该事发生后才出现在宣德官窑瓷纹饰中。
宣德、成化时期,应龙纹使用较多,虽然成化朝继承延续了宣德朝纹饰(图6),但也带有自己的风格(图7)。根据当时双足与飞翼特点,应龙纹可以进一步分为“双足三爪羽翼类”、“鳍足羽翼类”、“双足龙爪蝙蝠翼类”、以及“鳍足蝙蝠翼类”等多个种类。清朝建立后,应龙纹制品不多(图8),御厂多仿制明代宣德、成化名品,较少创新制作本朝特色的应龙器物。
图6.明初无款青花应龙纹罐。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品,高:24.4cm。
图7.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罐。1987年出土于景德镇珠山。
图8.康熙矾红彩应龙纹天鸡高足盖碗。北京故宫藏品。
五:夔龙
战国初年至汉代初年成书的《山海经·大荒东经》中介绍过一种神兽:“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还有古代文献说夔是蛇状怪物,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夔,神魅也,如龙一足。”总之,“夔”因似龙而被称为“夔龙”。
夔龙纹在宋、元、洪武、永乐官窑中也都没有发现,最早绘画夔龙纹的御厂瓷仍是宣德制品(图9)。从器物纹饰看,当时的夔纹造型清晰,无鳞、有兽状双足。为区别其它夔纹,可称其为“兽足夔龙”。宣德夔龙具备猪嘴、双足、有翼、卷草尾等,非常接近当时的应龙纹,仅是龙身较短、无鱼状鳞片、口吐番莲而已。因为明清时期的夔龙经常口吐蕃莲,所以俗称“含花龙”。成化朝的夔龙纹除“兽足夔龙”外,还有“三爪夔龙”(即双足绘为龙状三爪)。器物种类发展到当时各种造型、釉色(图10)。清朝雍正时期,御厂还制作出“五爪夔龙”(图11、即双足绘为龙状五爪),应是由成化“三爪夔龙”纹演变而来。清朝进入鼎盛时期,曾为主图案的夔龙纹锐减,辅助纹饰的夔龙纹(图12)骤然增多,那些源自青铜、珐琅中的“拐子龙”随处可见,与各类彩釉、纹饰相互搭配,产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图9.宣德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口径13.8cm。北京故宫藏品。器中以夔龙纹为主图案纹饰。
图10.成化斗彩夔龙纹杯。1987年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11.拍卖会中出现的雍正黑地绿彩夔龙纹罐。
图12.乾隆粉彩天蓝釉开光大套瓶。北京故宫藏品。器中既有夔龙耳,也有局部夔纹。
六:螭龙
现代资料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无角曰螭”。但从明清官窑瓷看,器中所绘螭龙多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情况。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建筑以及青铜、玉、陶瓷等工艺品中经常出现。《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描述了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纽制作宝玺。
虽然明清官窑瓷中经常使用螭龙纹饰,但洪武、永乐御厂中并没有发现,其使用上限暂时推断为宣德朝,与应龙、夔龙纹的始用时间大致相仿。宣德时期的螭龙皆为四足,爪数可细分为三、四(图2)、五只三大类。总体看,强悍雄健的体型与当时流行的龙纹极为相似,特点是身上缺少鳞片组织、头部独角、尾部呈卷草形状。当时的螭龙还经常口叼灵芝,可能是借鉴夔龙口含蕃莲花的结果。
宣德御厂的螭龙形象(图13)确立后较长时间没有太大变化,成化(图14)、正德以及万历等各朝螭龙纹基本保持了宣德时期的造型特征,仅是不同时期青料与彩釉略有差异。到了清代,官窑瓷中出现唇上带龙须的螭龙以及兽足螭龙。雍正青花釉里红天球瓶(图15)中绘画了各种不同造型的螭纹,既有兽足,也有龙爪,侧面展现出当时御厂所用螭龙的多样性。另外,乾嘉时期经常出现足攒花、灵芝等螭龙纹(图16),都能说明螭龙纹在不断变化与发展。
图13.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中国名陶展 P85》。
图14.成化斗彩螭龙纹天字罐。高13.0cm,口径8.7cm,底径11.2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15.雍正青花釉里红螭穿灵芝天球瓶。北京故宫藏品。
图16.嘉庆粉彩绿地螭龙纹勾莲如意耳瓶。北京故宫藏品。
七:秃尾龙
清代官窑瓷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尾巴呈秃顶状的龙纹,简称“秃尾龙”(图17)。该龙除缺少扫帚形尾部,再无异样特征。明清两朝,仅清代御厂独有,尤以康熙朝制作最盛。清朝袁枚所著《子不语》中曾记载一传说:天上有一龙,被罚至人间,投胎于山东文登县毕氏妇腹中,产后化为小龙,其父刀断其尾部,于是成为秃尾龙。断尾后飞至东北,落户白龙江,化名黑龙。成人后与江内危害百姓的白龙苦斗几番,最终获胜,成为江中主宰,从此沿岸风调雨顺,黑龙也被尊称为“秃尾巴李龙爷”。为纪念其功绩,当地人们将“白龙江”改为“黑龙江”,使用至今。
黑龙江流域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极为特殊,一直被清政府视为“龙兴之地”。出于对故乡的依恋,入关统治者在官窑上使用本族家喻户晓的秃尾龙,饱含满族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秃尾龙在官窑瓷中的大量使用还是清朝统治者炫耀朝政变革的有力宣传工具,意味着改朝换代。
康熙朝是清代秃尾龙应用最广泛时期,按当时秃尾龙的爪数可将其分为三爪、四爪、五爪三大类,当中五爪类使用最多。通过使用习惯看,内府基本把它做为以往的普通龙纹处理,例如明后期御厂的捧寿龙纹在清代也常被秃尾龙取代(图18)。康熙秃尾龙造型不多,却带有浓厚的本朝风格。随着世代更替,秃尾龙也逐渐被旗人淡忘,乾隆之后的秃尾龙制品(图19)越来越少,慢慢又回归到角龙造型。  
图17.康熙青花釉里红海水秃尾龙纹缸。北京故宫藏品。
图18.乾隆黄地青花捧寿龙纹六角瓶。徐氏艺术馆藏品。
图19.同治黄地绿紫龙纹盘。徐氏艺术馆藏品。
八:龙凤呈祥
“凤”又称“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四灵之一。《诗·大雅·卷阿》中记载“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用来祝福夫妻和谐美满。《孔丛子·记问》中记载:“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因此世间多以龙凤纹相互搭配,既可以代表皇权至尊,也暗喻吉庆,即“龙凤呈祥”。
明清时期,龙代表帝王,凤也就相应映射皇后。随着御厂应龙、夔龙、螭龙以及秃尾龙纹的逐渐出现,与之相应的龙凤搭配也产生面世。从较早定型的角龙凤纹(图20)至后来的应龙凤纹(图21)、螭龙凤纹(图22)等,布局多为凤居左,头朝下;龙居右,首向上,侧面反映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识。
图20.宣德青花团龙凤纹葵式洗。高4.8厘米,台北故宫藏。
图21.雍正斗彩龙凤纹大盘。绘画了成化官窑中出现的“四足五爪蝙蝠翼类”应龙。北京故宫藏品。
图22.乾隆珐琅彩龙凤纹双联瓶。上海博物馆藏。
九:各种龙纹特征比较
表:角、螭、夔、应、秃尾龙特征对比
名称角数量足形足数/ c" H' J, p3 ]: x# l
爪数有无鳞有无翼3 F# m2 x) l) x. m$ ^  |. B
有无须(唇上)口部特征
角龙双角鹰爪四足三、四、五有须——扫帚尾
螭龙独角或双角鹰爪或兽足四足三、四、五明代无须、清代或有或无有时口含灵芝卷草尾
夔龙独角鹰爪或兽足双足三、四、五双翼基本无须、偶有短须多为猪鼻、口含蕃莲卷草尾
应龙双角鹰爪或鳍足双足、四足无爪(即鳍足时)或三、四、五双翼宣德无须、成化后多有须或猪鼻、口中无物卷草尾、扫帚尾
秃尾龙双角鹰爪四足三、四、五有须——秃尾
将元明清御厂常用五种龙纹造型列表对比总结,可知螭、夔龙皆无鳞、各有兽足造型,这很可能与传说中的二者皆为兽有关。根据螭、夔、应龙三者各自异同点,可以简单归结:四足、无鳞、无翼者为螭龙;双足、无鳞、有翼者为夔龙;足可有可无、可二可四,有鳞有翼者为应龙。秃尾龙除尾巴光秃外,其它特征与角龙无异。
从三朝龙纹造型使用看,明朝宣德年间同时出现螭龙、应龙、夔龙三种新颖造型,说明当时御厂制瓷创新、变革力度之大。虽然后朝御厂制瓷业几度繁荣,但造型主要以宣朝为基础,继承并延续发展。所以,宣朝制瓷在明清御厂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并为后代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意义。另外,多种不同龙纹造型的先后出现,也反映出御厂纹饰设计在吸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时,还在不断演变、创新。
5 w5 J/ |! k: k& L! A+ F

' R5 @% j  a/ C) ?$ Z2 D0 S3 F
  B# t+ q( T- I, `; v) |
----摘自萱草园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90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