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B( k* ?* y: T' H! z7 B; s麦子导读: ) `+ O8 Y1 W$ e d
在许多“低学历老板”、辍学创业事迹涌现的时代,上大学的意义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上四年大学、甚至读研读博,到底能让我们多挣多少钱? 文 | 子非鱼 授权发布 3 r- p7 _! T& i1 ?3 [
曾有一篇文章,是清华大学教授李宏斌的演讲稿——《从投资回报率看中国教育》。
6 e% d1 \2 Z4 Q( x3 [5 z! X5 \* ^文中提到了中国的大学回报率,指出中国教育的真实回报率被高估了。
' O+ I- N; u, p4 J所以,目前人们在受完所有教育后获得的经济回报、职业地位中,只有1/3真正来自校内校外的教育,而2/3是由家庭背景和先天能力带来的。
% i, _# i# c$ Y2 v# h U! R/ z因此,李宏斌教授说,在剔除掉学生的先天能力、家庭背景因素以后,中国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是10%,而高中教育回报率几乎是0。 . k* S. t* }$ Z, X% L
看到这个结论,可能有的人会很吃惊。都说读大学是帮助一部分人实现地位提升、社会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如果连大学回报率都要依靠家庭背景,那么背景不强的孩子,是不是就真的没得选择了? # J* O* s& k) l+ x6 U( p: I
别急,等读完我们的文章,你就会知道,除了家庭背景,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大学回报率。如果背景不强,还有其他方面可以努力。 3 l6 x8 h6 T' D6 f7 z8 X; s: s
而且,即便是家庭背景对大学回报率的影响,有些令人沮丧,但倘若因此就去鼓吹读书无用论,那就太过无脑了。 K# C+ z& V2 t0 [
因为众多人的经验,以及科学研究都证明,不读大学,会让人在一生中少赚很多钱、少获得很多资源、少结识很多人脉,除非有人天赋异禀、能力超人,或者拥有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头脑和家庭。 7 o5 ^# A+ H q5 K2 ], I
废话不多说,带你了解大学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还有读大学与不读大学在收入、事业前景上的区别。
* d7 L" J4 ?3 B) [; m(长文预警,非战斗人员可以先收藏。请允许写文到眼瞎的我,对看文到眼花的你说声sorry (◐_◑) " d- K' a/ O3 M- u9 @0 r1 T0 N0 }
. O' x6 _( S! F0 ]7 N- W+ e4 T0 j
; ^! ~* c6 \* G: v了解教育回报率
w0 r: C c" j6 k% m
* X. _- \5 N; [( r) w. q: m8 G# a; Z; P
1、什么是教育回报率? Q+ X* h% X8 R0 Z- u# I% _5 P
, M2 f6 y1 ]4 W; G+ I
毫无疑问,教育是一场长期、高额的投资。投资就要期待回报,因此所谓“教育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 of education),就是一个人多受一年的教育,在工作以后能收回多少回报。 . F6 t- t7 T4 `8 ]1 E
这个回报,可以是经济收入这样的显性收益,也可以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提高带来的精神满足,以及社会地位晋升、人脉资源增加等隐性收益。
i# ?# w2 V1 s如果算上上学时遇到未来的人生伴侣,那么这个回报可能还包括“婚姻回报”,和为下一代改善基因的“基因回报”。 : B' k4 q/ I, h, Z( q
因为这些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都是通过一个人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才得以体现,所以在探讨“教育回报率”时,我们会着重于“大学回报率”。
1 s: F. _9 H( r- q! t资源、人脉、社会地位提升等隐性收益,很难将其量化比较,而金钱收入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所以,经济回报仍是学生和家长在做决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经济学家也会以收入水平来衡量“大学回报率”。
* `% A2 w' x+ e7 [- R6 w" L/ q# i+ T' [ V% y) t" w
2、大学回报率平均有多少? - W% K! R: T( ?8 J8 b( j C
- Z) [1 B/ T4 `: f* w9 g r
历年来有很多研究算出,中国城市教育回报率大多在6-10%,意思是多一年教育,收入就增加6-10%,而农村的教育回报率则在4%左右。
) v- F4 T! Q7 X0 U: C& \' ~% [8 K" Q这就意味着,高中毕业后有没有再读至少四年的大学,将会造成两种学历的巨大收入差异。 # }) b2 f3 l" U
美国联邦储蓄银行经济学家们,将人们读大学的成本,与大学毕业后直到65岁退休的收入进行了核算,得出本科学历的平均回报率在14-15%,比一般银行储蓄率的6%还要高出一倍多。
7 f6 S0 i& w: r/ m+ X相信有过投资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何种水平的回报率。 & S: @& B( o, ^ P" z; h( L
0 V0 L0 q+ M! T1 C: X3 c
& o8 ?; K- q4 b; J9 \: Z
3、大学回报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 L- U* ~/ i* K& E3 v6 g. r9 F& K" {* |' R' {6 x+ S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 * z3 e9 N( g, z* M6 O) g( U
大学回报率看起来并不赖,但为什么有人读了大学从此海阔凭鱼跃,而有人即使拿了毕业证也只能蜗居地下室呢?
, N2 J- @9 i3 _
$ L% m! j8 j& \9 {( E研究人员也发现,即使平均的大学回报率很高,但并非意味着每一个人享受相同的回报率。有人能得到51-91%的回报,可以说是通过大学获得地位飞跃;而有人却收获-32%的负回报,生活质量还不如高中毕业。 % n; k3 l$ Y \9 B- D( y
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异呢?
/ E* n& Z5 n( f c u7 F f7 {这就要看,每个人受教育的回报率,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
7 `3 r) M( C" o/ b" t0 o" |(1)个人能力
" I& m' i, L4 y. ~) @$ D在中国,高校扩招导致的普通大学教学质量下降广为诟病,从中导致的学生能力不足、浑水摸鱼拿文凭,更是屡见不鲜。 + V* y2 \1 b; K/ C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从大学宿舍直接搬入蜗居床位。 , @/ P6 i" e: _% r2 p1 a* E# j. L1 D
他们花了四年时间和数万元学费、生活费,最后得到什么?
; v+ J# B' |$ X: r8 {3 m+ @在一项关于“职业技能”的权威研究中,学者发现有五项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 Y( R3 i% ]( |0 n+ g- e* x
这五项能力就是“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为人亲和、做事尽责”,其中,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和做事尽责是最重要的三项。
\$ o/ m+ q! L E4 x有的人读了四年名校,甚至再加上2-3年研究生,都不一定学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能力,因此更容易在职场上频频受挫、加薪无力,让人产生“白读书”的感觉。
, W0 y( w4 w9 S6 n/ `6 Q" T0 _而有的人只读三流大学,甚至没有大学文凭,却因为能力出众而走得更高更远,成为“读书无用论”者广为推崇的传奇典范。
* A( l: p$ e$ B6 J7 _: z) l8 d其中的差距,就在于职业能力,而非学历高低。而这些能力,其实要看你究竟怎样利用时间和学校资源,充分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 t% _5 u, Q0 l$ S9 y: ?7 V
学历出众、能力超群,就可能全面向好、所向披靡;学历了了,能力一般,则只能接受命运的调戏。 5 B9 w" H T( m2 F' a$ H5 p% _5 y
所以,如果你没有进入一所很好的大学,或者一流的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以上几方面能力,帮助自己弥补学历不高的遗憾。
' X6 L& M7 u% g+ B- r. b5 U/ A+ S: I! _3 v$ v/ \
(2)学校质量 ' X. B2 `8 `( a) X" v6 f! Y
一般说来,名校学生的大学回报率,会高于普通大学的回报率。
, z; O, S7 J( i; c李宏斌教授测算出,毕业于名牌大学、211大学,比普通高校的回报高28%,而985大学的回报率,是211大学的1倍,所以在中国读好大学是有回报的,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挤破头进入好大学的原因。
( d' a+ C4 u4 d5 c7 d6 m& w这一点也无可置疑,名校不仅教学质量高、硬件条件佳、社会声誉高,而且校友资源广,也会在精神境界、人脉广度、社会软资源等方面上,给予学生很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机会、走得更远。
! c8 w) w5 h! f$ f(3)所选专业 ! ?( m! j+ L) T- q1 c) X
总的来说,工程类、计算机类和数学专业,将会比文科类专业的回报率更高。
0 {7 m, g' E: M1 Z2 m1 T; v在美国,即便同在一所名校,计算机、工程科、数学专业,也要高于商科专业,而商科又高于人文社科类专业。 4 B8 r9 j6 B, @# f/ r: f% h. W. ]
从下图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哥伦毕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T以及哈佛大学,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居回报率榜首,而同样是名校的大牛专业,斯坦福的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回报率,就要稍逊于计算机科学专业。 2 K8 I" b, `5 J7 i ^
/ y- I! w* S9 T% o如果孩子实在对文科类专业感兴趣,那么名校的文科专业回报率,一定要比普通大学文科专业回报率高。 ! c2 W' {* g2 B4 [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本科各专业中,数学和计算机的大学回报率高达18%,高于平均水平的10%。接下来是工商管理(17%)、社会科学(15%)和其他文科类专业(12%)。另外,教育学专业的回报率最低,是9%。 3 {! T. O: w, g
在中国,各专业的回报率排名也基本相似。 8 p2 L( R9 y0 l
根据2016年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的数据,中国大学十大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如下,依然显示出理工科>商科>文科类的趋势: / a$ ^' {9 A; ]+ v: r
3 a8 V, V9 _6 M5 l6 l
中国十大本科专业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如下:
7 N4 {* Z# ~& |% | N
) g7 w8 L1 f: e& ?除了“理工科类的大学回报率较高”这个事实,相比于文科类毕业生,理工类毕业生还比较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5 I- m! W/ x V7 E2 }( L4 c1 H美国的Pew研究机构,专门对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做了调查,其中有60%的理工科学生表示,他们找到了与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只有43%文科类学生的职业与专业对口。 1 ^- }8 C: ?8 x+ C. P
在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是医学(95%),其次是工学和教育学(均为71%)。 2 ~: T: n9 k% S& E* W1 Z/ R+ a8 E
因为满意度不高一般都会离职转行,而文学和农学半年内离职率,是各专业中最高(31%),医学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则只有12%。依旧说明,理工科类最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对自己工作满意度较高,也较少在短期内做出转行决定。
0 @5 R7 @! C i如果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有较大差异,这就意味着,工作中有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很多的思维定式需要打破,这势必会给毕业生较大的工作压力,也会付出更高的时间、金钱等转换成本。 % W8 G+ h' {9 K2 E" [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你想最大化自己的大学回报率,而且想减少转行几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人力、金钱损失,不妨选择数学、工程类、计算机类的理工科专业。
8 ]( b+ m- Y) \, ]8 V3 E% l/ V而如果实在喜欢文科和商科专业,就最好努力一把考入名校,在校期间保持好成绩、训练职业技能,就会获得较高的大学回报率。 1 _* ~' p& t& j
不是有一句话说, / x" g5 v2 `6 b. t" Y! q
“我们这一代读金融和理科,就是为了下一代有能力读艺术和哲学,还不用为前途和生活发愁。”5 a9 K7 ]5 k O; y# G
$ F# _6 M6 `. Q/ A2 j上一代读了回报率更高的专业,爬到人生更高的层次,自然也能为保证下一代生活无虞,让孩子得以依照爱好,选择看起来回报率不高的专业。
4 w$ B @1 Q, y& z% I p& a/ E+ Y. ^, P0 y( _' y! V' T
(4)家庭背景 % G# U$ N& E6 O2 [/ Q
根据文章开头李宏斌教授的结论,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未来的决定力量,包括大学毕业后的工资收入与发展前景。比如,出生于城市、富裕家庭,父母是公务员,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更高。
5 E+ p: {/ L% E4 H而家庭背景对未来成就的决定作用,在一项研究社会阶层流动性的英国研究中,亦有所体现。 & T$ d- M7 O0 E2 M# P
这项研究发现,那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即使能力不佳,也会因为家庭背景优越,而不至于掉下已有阶层。 4 ^- k C& W7 v% j. P- m
其中原因在于,家境优越的中产父母,为了防止自己孩子阶层下滑,利用金钱优势、社会资源、人脉关系,为孩子有效创造了一个“玻璃屏障”(glass floor)。 * ^+ v5 r6 a5 l) w0 }' e+ q. I
这个“玻璃屏障”,就是由足够金钱、知识和资源拓展开来的丰富的学习机会,让经济优越的孩子学到足够的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自律、沟通、坚持、坚毅等非认知能力。 , R2 m: v" d7 ^; n( o3 T
这就导致,哪怕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绩差,也比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等生,进入好大学、成为高收入者的可能性,要高出35%。 & T# {& P7 `; R" c% q5 a/ h1 Q
那么,贫困家庭的优等生读了大学,会不会就可以和富裕家庭的差等生抗衡呢?
5 {$ p& u$ c. M7 \5 u! z/ U
& W7 R9 d4 H! g8 a; K/ ]& B+ `沮丧的事实:家庭背景的力量难以撼动
, [. C S* h7 X w4 P
- H, v# j# Y. g! n1 z中外学者的研究,通过已有的大量数据得到结论:
, g% I; X$ y' j1 p% v4 m2 s5 X
* J* ^1 _, _, e f. D也就是说,家庭条件不佳的大学生,即使拿到大学文凭,其刚毕业时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速度和幅度、职场收入和职业天花板高度方面,也很难敌得过家庭条件富裕的大学生。
* y$ j6 x. e( L9 l/ z: ~$ q8 t1 x' G4 W0 S' [2 O
1、刚毕业时收入 + Z# U1 P5 \: h+ ?+ \
: J9 `8 I+ ]7 K0 g. R3 T; ?-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孩子,就连大学刚毕业时的收入,都可能比富裕家庭的同学低,这在中美两国都是通用的法则。
N& ~* O' P7 m) g$ G4 |: u' J美国的数据来自最大的收入数据网站Payscale,结果从下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家庭财富越多,刚毕业时收入就越高。
4 e, |, ^% k9 C) F
; [5 J; f; p/ j1 K9 W2 r9 t在中国,情况亦如此。
/ v3 w3 l( F4 M( y根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城镇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年收入增加1万元,相应学生的初次就业收入就会增加33%,而农村生源中,父母年收入的影响则不明显,这被认为是因为农村父母给不了孩子太多帮助。
$ S: x$ L# S. M5 i并且,对于父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孩子来说,其父母平均教育年限在9年以上,则这个孩子大学毕业时的初次收入,则明显高于父母在非政府部门工作的毕业生。
# f, t' h" `+ p6 q l e6 J) @这也许是因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位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而职位高的政府人员,可利用的资源更多,投入给子女的就更多。
) Q. \6 g# H8 [1 C3 s国外Heckman和James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父母学历每提高一年,就能使子女收入增长3-5%。
* M9 j, o9 U" `6 g/ D总的来说,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父母学历越高,孩子在大学刚毕业时收入就越高。
8 n% [/ t- P* ~. ?3 ~, V
5 e3 D$ q) x7 V' c4 r3 b
( r. ~- Q6 f( X' X) u+ O+ D2、整个职业生涯收入 - l( Z1 a0 r. J; E: I
9 q4 X* K0 Q5 f' e& H# |
Payscale还发现,美国只有18%低收入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会在职业生涯中期时进入收入前25%收入梯级。 9 U7 j1 q3 X. k6 |
也就是说,只有18%的人,会通过大学教育,完成底层到上层的逆袭。
3 ?9 j" G; @! L而家庭收入本来就在全国前25%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当中就有39%的人,会在职业生涯中期时,凭个人资产进入前25%的收入梯级。
9 P6 K3 q" l0 o2 I而毕业10年后,有1/3家庭收入在全国最低25%的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仍在最低25%,也就是说,1/3依旧留在底层。
$ w) E- |0 }; N/ ?可以这样理解,哪怕毕业十年,也依然有近33%来自底层阶级的大学生,仍旧摆脱不了底层的命运,无法获得社会阶层的流动。
k$ V; A/ ]4 C7 d# y- |* k就整体来看,无论出身贫困还是富裕,大学教育都会增加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但是,增加幅度依然有很大差异(如下图)。 0 ]: Y, I2 F) r0 m/ _ Q
来自最富裕家庭的孩子,到了职业生涯中期时,其收入增幅最多。 " |% x7 A5 j+ `: s' }/ j& D
4 p$ _; `' R4 E8 W7 B+ C" v6 C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推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与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逐渐拉大的。 & j* r8 u& I9 J; C5 o
大学刚毕业时,低收入背景学生的工资,是高收入背景学生的2/3。但到了职业生涯的中期,也就是刚进入他们的中年时期,这个数据是1/2。从2/3到1/2,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收入差距是越来越大的。 4 _* [" `0 n" Z- x
也有中国学者得出,父母的教育水平,能解释收入差异的5.58%。又由于在中国,户籍制度也是一个影响职业和收入的重要因素,因此户籍类型也能解释收入差异的7.08%。
2 I: g6 i. V- H% ?" A4 O如果再算上性别、健康水平和父母职业地位,在中国,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这一项,就能解释人与人收入差异的13.78%,这是一个不小的数据。
0 {, j: R' r/ G- D富者越富、穷者愈穷,或者干脆原地踏步,马太效应持续生效。 $ G) E, I$ v% X
一个人除了毕业初期的收入,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也是会受家庭背景影响的。家庭后备资源越多、财富水平越高,一个人在事业中就越有后劲,获得的资源和支持也就越多,所以收入上升速度和幅度越大。
' Q" ~& k/ |/ J- m) W! n' i' m! x9 d
3、事业晋升空间
* b( R& F: H, R9 l2 h: S: z9 i+ I$ x5 z- i* V9 x
除了收入,家庭收入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一个大学生在职业阶梯上能爬多高、走多远。 ! L0 q% V( z* l8 E2 h! Z- w
家庭收入在全国前25%的大学毕业生,有18%的人成为了高级管理者,而家庭收入在最后25%的大学生,则有33%止步于中低层管理者,成为高级管理者的人更少。
& M2 H: f' ~( E2 n9 f& q* y0 A3 a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
; h1 o+ ?8 p* [富裕家庭的父母,会不遗余力地在家庭资源、社会关系方面,对孩子的事业的给予支持。
4 I8 p) g# S) `) F0 q! n2 A1 ]他们正如《欢乐颂》中的曲筱绡,在职业生涯早期,不需太费力就可以在各种资源的加持下迅速成长,所以称为高级管理者的几率更大。 3 R: m- H3 @& K9 V
而家庭资源并不强大的大学生,其家庭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就好比邱莹莹、樊胜美一样,需要全凭自己的个人力量,从职场小白开始打拼。
& G9 A3 |! D- ^4 K; I即使最后也能与家庭禀赋雄厚的同辈平起平坐,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时间。 - L' f0 F2 G# c/ I2 e8 V: z: E' s
T( J. v6 s/ j2 k& Q7 o5 N$ x6 H
7 {# y5 Z7 y1 \( m+ W! h- r2 O& G; Q3、为什么一张大学文凭,依旧敌不过家庭出身?" f: R3 B7 w# O
! i) B0 {7 d1 {% `" @- d* m) p看到这些事实,也许你会开始产生疑问:家庭财富水平和父母教育程度,会影响孩子从小受到教育的质量,这一点很好理解。 * o' @6 X8 g4 C0 a) H! f
但是为什么,即使贫困的孩子上了大学,他们依然无法在收入上匹敌家庭富有的同辈人呢?难道出身就是一生的宿命,摆脱不掉了吗? g6 l u q/ b. b- i- B8 v8 `
对于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从小的成长环境、父母教育理念,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并不相同,即使同样的家庭背景,其价值观、事业观和财富观也会不同,孩子的走向自然也会有差异。所以,我们只能跟随经济学家做出猜想。 研究此课题的经济学家认为,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 X5 [! O( G, \- r$ w
童年时期的家庭资源 % d# Z/ i$ y D0 u
1 m; G+ f. f: a9 O N4 S
我们曾有多篇文章都提到,家庭经济水平高的父母,会在孩子教育中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经济资本),主动快速地给予孩子帮助,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职业感觉”、社交能力和其他软实力。
9 x$ o2 t/ h4 u他们所采取的“协同培养“策略会使孩子在进入职场前,就获得足够多的能力、气质和毅力,持有更高的理想抱负(文化资本),从而更容易好的发展。
, G) k# g: x& Z在孩子进入职场的时候,背景强的家长,还能够通过广泛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帮助孩子更好地实现求职和晋升。
: p- ~! o; u; C2 F: k- y如此一来,家庭背景就通过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途径,产生对下一代的影响。
3 W* h( u7 u+ {7 R. e而家庭比较贫困的父母,会过于依赖学校和公共机构,在教育中通常所采取的“放养散养”、“快乐教育”策略虽然保护了孩子的天性,但也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从而无法获得有利于职场发展的足够技能。 " f& a9 s# _- m7 `$ a
这些孩子进入职场后,很多职业技能和素养,都需要靠自己的试错和碰壁去习得,所以其职业发展之路,会比从小就获得职业感觉的同龄人要更缓慢、更坎坷。 9 ?) }8 g/ w) ?8 y
+ U* \! e- r$ Q6 h' ^. ]. h8 \贫困学生所读的大学质量 - V: v1 \& b/ J. g8 l( g0 Q8 o9 u
; Z) {, ^1 E& z0 c/ P. q4 P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顶尖大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中产或以上阶层。在中国如此,在美国这个阶层分化明显、大学学费昂贵的国家,更是如此。
# C0 B+ r8 b( Y0 I6 S. j N2 v其中原因,有贫困家庭孩子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较落后,从而导致的“被动考不上”,也有优秀的贫困孩子因自卑造成的“主动不敢考”。
& e6 N5 _: i4 b8 C: K7 Z, T+ q+ V美国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贫困学生数学成绩拔尖,而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占据数学高分成绩的48%。
$ F; S* |1 ]+ _在这样的成绩差距之下,两种家庭的孩子,在高中后所去的大学,自然也会完全不同。 ( S$ H, V+ p1 v( I) N/ Q, q
越是精英大学,越是集中了家庭背景好的学生。
4 b% p; `3 M5 d8 R4 }. }在哈佛、耶鲁法学院这样的精英大学,有60%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前10%的家庭,而只有5%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后50%的家庭。而且,基于同时,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进入精英大学的几率要比贫困家庭孩子高4倍。 % J( w8 G* R8 D" x4 p0 ~* k+ h' Q
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清华大学的学生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 a- W* x5 J5 x8 F% ]6 g/ z经济学家也发现,很多成绩不错的贫困家庭孩子,都不敢报考精英大学。尽管这些学校有很好的补助政策,也可能提供非常有用的学业、职业能力培训支持,但这些孩子在高考之前就低估自己的能力。 ; |8 e$ ^4 U. G! I; E+ k0 {/ g
并且,有的贫困孩子即使进入精英大学,也会因为“绝对的少数派”而被校方忽略。
. c& c/ j g' A/ ?1 h5 B; o3 L+ _在一本专门描述名校贫困学生的书《Paying for the party》中,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很多孩子感到迷失、沮丧, 或产生心理问题,或承受不了压力选择退学。 ( i/ w& Y I p) d* s
我们已经知道,大学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只能去普通大学、专科学校,这也就造成他们很难在毕业后找到收入丰厚的工作。
, h7 |; {- g; m: M$ Z9 J$ P$ c
% W1 W7 Q: o5 Z( d$ {! X/ o8 \- \! T贫穷带来的稀缺感,束缚了努力的脚步
. z# b3 A" a% }6 r# L7 V 4 \9 e1 P% E- d6 |- q
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即使没有人提醒你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智力和自控力。
! R. Y; l1 A# p9 r" w而且长期的稀缺感,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使人即使拥有了足够的钱,也会无法彻底摆脱紧张感。 ! S) c; o( D' J- A7 U
比如,挨过饿的人,会长期过于关注食物,买菜做饭时也很容易准备过量,或饱受暴食症的困扰;小时候被严格限制零用钱的孩子,等自己有能力赚钱以后,依然会由于内心挥之不去的匮乏感,要么不敢花钱、永远感觉缺钱,要么挥霍无度,缺乏必要的理财理念。 0 a8 D% `* Z1 f0 a3 L; O+ o
这都是稀缺感造成的内心感官失调。
7 d0 I+ ^: b( D9 E( A& x# Q) E另外,神经科学家发现,长期处于贫穷状态下的孩子,其智商发展会存在一定的滞缓,这也是稀缺感对智力限制的证据。 7 x; t/ x w, e, [+ |
稀缺会导致“管窥”,也就是说,内心的稀缺感一旦占了上风,人就会忽略了诗和远方,而只看到眼前的苟且。同一个人,哪怕他本来就拥有高智商,也会在稀缺状态下表现出比自身更低的智商。
4 U+ K' z3 f, g: ]如果一名学生整天为钱的事发愁,那么他对金钱的稀缺感,就会让他过度专注于缺钱这件事,自然无法专心学习和发展能力。
& Q0 g* [. M$ N9 }& F ` E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容易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能力发展贡献极小的兼职中,从而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真正有用的事,更舍不得投资自己。
# J' L, @- q2 U) |哪怕工作以后,也会因为家庭负担、未来生计而对金钱关注过多,忽视了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
& v9 y! _: P" A相比于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发愁,从而可以专注于自身能力发展的同龄人,这些低收入背景的人,就可能更缺乏进步和提升的后劲。 / ~5 I) [5 D0 o& ]2 s* ?
由此看来,彼此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也是情理之中。 0 T- a8 w% n1 Y5 R3 Q) J" T
' S( m+ o% S2 P
2 s$ w1 F |! a' [. C- Q4、回报率低,就不读大学了吗?
1 @0 R" \5 _4 V6 f- O# ~5 i
& u {1 S7 R& A& b- Y上一部分中呈现的悲观事实,也许会让很多家庭背景不占优的人开始沮丧:既然大学文凭都无力与家庭背景匹敌,那么读大学还有什么用呢?
k8 A7 p2 @" B/ g也许你听过几个“仅凭初中学历就跻身百万富翁行列、大学辍学却成为亿万富豪”的故事,很多中国底层少年,更是将“读书无用论”奉为圣经,期待自己也能不读书就赚到大钱。 ' Q0 D' z3 S% I) ]7 S" b3 Z* {
然而,这样的传奇故事只是少数中的极品,这些人成功的关键,也绝对不是“辍学”这一项。
7 o' X3 w( e" L, x; f2 E& }7 p正如无数被修枝剪叶、添油加醋的成功学案例,太多“没文凭的逆袭故事”,去掉了不符合逻辑的细节,成为忽悠底层大众的障眼法。 . E; s1 m1 l8 N; F5 l6 P2 p- G
也许,的确有些人凭借绝佳运气或超人能力成为了佼佼者,但更多的人,则会在盲目跟风和冲动效仿后,重重跌倒、成为炮灰,继续苟延残喘于底层,被社会所忘记。
) t! x$ R9 W3 ?. D x- g0 E你只知道,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从大学辍学后创办了传奇企业,而你不知道的是,他们早已就有了专注的领域,辍学以后也针对性的专业持续学习,并没有扔掉知识和书本睡大觉。 7 v1 _% m! O9 s% `/ f0 ]$ |
更不要提比尔·盖茨的父母给了他最初的资金,促成了第一笔生意,以及从小就有的知识、技能的熏陶。 % J( i/ `) R# Z5 n
如果你还认为,没有学历也一样可以成为资本大鳄,那就让数据告诉你: : T, Y+ ^" G5 A6 z- b3 [& _* G
大学文凭也许并非阶层流动的通行证,但根据李宏斌教授的说法,在中国,如果没有剔除先天能力和家庭背景,中国大学回报率有16.3%,高中回报率非常低,只有4.5%。) {0 q. x0 E0 I1 l, v
) E* F2 @' t) z b9 K
; q3 o" v9 z/ Y4 o( i) x* q
而且,多读一年大学能增加16%的收入,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相比,收入要高出64%。
9 B4 |, p" n: j; L) T, j1 z% b
7 g' h/ k8 |* \7 U. K8 F而在美国依然如此,没有这一纸文凭,会让你整个职业生涯少赚100万美元。 % W2 ]; B! ^6 Q9 |/ d+ }5 o
大学与高中文凭的收入差距 / Q& C& v9 f ]1 S
# A) ^, h: @( i- U1 aPew研究中心发现,尽管从2001年到2013年,美国经济危机导致本科学历工资下降10%,高中学历者工资下降8%,但大学学历仍比高中学历多赚75%。
. m7 f: n3 b) _9 C) b+ \# E/ E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拿到大学文凭的人,会比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多赚100万美元,而且不同专业最高薪资及最低薪资差距或将达340万。
9 ]1 B! o8 @; z( [例如,一名石油工程本科学位的毕业生一生收入约480万美元,而一名幼儿教育本科学位毕业生收入仅140万美元。建筑学和工程学专业平均年收入为83000美元,而教育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是60000美元。 , }; y2 O M8 F% T9 S) b
也许你会发现,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其实并不高,甚至可能还不如已工作几年的高中毕业生。但Pew的数据是“整个职业生涯”,说明高中学历者收入增长的幅度和速度,是越来越慢的。
p4 \) u3 q4 ]8 v& Z而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即使起步收入不高,但他们在大学中积累的知识、能力、资源、人脉,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使收入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从而拉开与高中毕业生的差距。
- H0 t7 l$ C$ J6 B5 p: w
/ \: U# T _% ~6 t+ M% P" t) F学历差距的时代特色:高中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 X4 f; e( d# T
2 K' H" c8 v/ L7 J$ h& i正在读文章的你,或许会认为,过去年代的高中文凭就很值钱,与大学文凭的差距也并不是很大。但Pew的研究会告诉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学历的含金量将会越来越低,高中文凭也将越来越不值钱。 ; s+ a5 r' ~6 C8 j
Pew发现,1979年,高中学历者收入,是大学学历者的77%。而如今这一代,也就是2013年正处于25-32岁的年轻人中,这个百分比成了62%。两种学历之间的收入差,正在越拉越大。
+ p3 d' @" G9 f5 ~9 N7 F/ j3 b再看学历与贫困的关系。在今天这一代的年轻人中,就有22%只有高中文凭的人处于贫困中,而1979年时的年轻人中,只有7%的高中学历者处于贫困。 可以看出,如今只有高中学历,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好过。 0 ] \9 q D$ _2 o: F
现如今,如果仅仅止步于高中文凭,就很难在社会中维持生活。倘若不去读大学,那么一场大学教育可能带给你的各种“软资源”,就会与你失之交臂,更不要说获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 w% x* @% d, P2 F0 }社会习惯于将”没读书的大老板“和”高学历的小职员“相比较,以论证”读书无用论“的有道理,却忽略了时代的变迁和成功要素的变化。
( M6 m& t9 b$ W9 }1 U# y0 a正如有篇文章中所说: / t9 A1 m9 Q4 J* j
不需要科技含量的小五金创业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没有读书”的人要想再创业成功,已近痴人说梦。: o* Y- P: V$ B. O; Y: n
( _% @2 K$ f# ?5 Y. S
没读过书的农民企业家,因为缺乏发展企业必须的技术,已经很难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抗衡。低技术行业已经形成了垄断,在这些领域很难有零起点、无技术的创业成功者。
* G0 Y9 A3 m& B. u" h3 y( p也就是说,中国以后的发展,很难再出现”没读书的大老板“,而更多的将是”读过书的大老板“,而且他们将出现在科技含量更高的行业。 . {( n4 w4 P% ~5 r& H+ T$ n
因此,从收入水平、事业空间和工作满意度来说,读了大学的人,都完胜没读大学的人。 . g5 |. r$ s$ `; q% {" @
* H% a6 H! q3 e" h: c% Z! b
" B4 A" o7 i7 |! K% F3 M4、结语9 B) g ]2 o! g6 {5 {3 c+ s
0 C5 Q% S% g. r$ c0 ?/ z- S
今天的文章中,科学研究很多、数据不少,也许阅读过程并不会那么美好。但我们通过大量的证据,就是想帮助大家看清:
6 b& D# p4 ?$ [要算清教育回报,并非一个简单的话题,如果你想弄清楚“读大学究竟会如何影响人一生的收入,以及贫困家庭的孩子要不要读大学”诸如此类的问题,势必需要坚实的论据和数据。
% w4 M+ R4 `8 h如果仅凭一味的说教和个人案例,是很难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的。 ) W- Q. ^7 P6 ^: `# L
在这些证据中,有比较残酷的现实,比如“家庭背景的确会影响初次就业收入,和毕生的收入水平”,但依然有鼓舞人心的信息,就像“高中学历将越来越贬值,大学学历总能比高中学历多赚75%”。
7 I+ D) p$ c# @+ ]3 u4 O1 x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家长来说,让孩子读大学是一件不需要犹疑的事。
4 l8 y7 h' m0 Z6 i U5 z L& V他们考虑的更多是“能不能读名校”,以及“读什么专业”。这篇文章中“理工科大学回报率高于文科类专业“,以及“名校文科类专业,其大学回报率高于普通大学”,这些信息可能会对他们更有用。
+ f2 J3 e# D K3 e( d1 G而对于条件不是很好,且掏出孩子学费都要费很大力气的家庭来说,尽管让孩子读大学未必能在这一代实现阶层的晋升,也或许无法与家庭禀赋优厚的孩子相匹敌。 $ l' n: G# w% E% p8 [
但如果与相似家庭背景、但没有读大学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会获得的经济收入和隐性资源,将是高中学历者远远比不上的。 7 ^& t. F" Q0 N' Y6 ]$ G8 ^! @: y
拼能力、拼学历,或者拼家庭,你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
3 Y8 Y; X- \3 Z7 w# T也许家庭是你无法改变的宿命,但能力可以加强,学历可以提升,担心普通大学回报低,就去考名校。 5 l( C4 ~8 i: r. B
或许总是有人劝告家贫学子不要费力费钱读大学,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选择都会有风险。 2 x! N2 H/ |, s
而如果这一代的贫困学生读了大学,那么他的下一代就很可能无需再被贫困束缚住了手脚,也不必为上不上得起大学而纠结。
* I8 ]6 \) Q) p6 S2 C8 x" {2 j7 O贫困,也许无法在一代中消除,但至少可以通过教育而逐渐淡化,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摆脱贫困。
D2 @! s2 v" Q3 \0 o( v, D一代人的微小努力,都会在下一代身上产生不小收益。 8 d2 S! d3 G% @" {3 A2 G5 M5 P
美国已经有研究证明,在了解过大学回报率,以及大学学历与高中学历的差距以后,学生会更倾向于追求更高的学历。所以我们也认为,对于那些曾对大学价值有过怀疑和犹豫的人,今天的数据和背后的理论,是值得一读的。
5 t" m. L# O. v* ?+ n, P8 v' c世界有诸多残酷的事实,我们希望把它们摆在你面前,帮你看清各种选择的利弊,总比永远在不自知中颓废落后强。
/ g; s7 h, {, T# F* W3 y9 N5 i( J6 U& M& ^7 A
*作者介绍:子非鱼,本文来自家长进化论(ID:parentsup),高冷、严肃、名校控。与你一起,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
' ?" X1 m9 v8 M! e( x' i* w( s! i7 z
— THE END —
- o3 M2 ~' t4 w% m| 麦 子 熟 了 | 文章百里挑一,不鸡汤不励志,遇见即改变 0 N" k7 }* i2 c+ a0 \(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856-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