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TED演讲 | 不去学校,在家接受教育是不是更好?

[复制链接] 0
回复
19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14 0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B; a+ z- ^/ }& A, d$ z4 D

& N6 T0 h( U3 o# @0 k" R7 K4 A1 p3 G& j; T& E5 a

$ K7 G( n: \  i, l, I3 F2 T4 I8 p, p6 }6 ]4 w: m4 t: [2 D
视频时长:11:14& `& s) c4 L$ _, @
TED演讲:用骇客思维学习使我快乐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1 [! Q: Q. `- T0 {
遇言姐的大女儿甜豆今年就要上小学了,我也像无数妈妈们一样,开始为孩子的择校而烦恼,为自己的无能而沮丧。不过我们今天的话题并不是学校教育,而是一个较为另类的话题:不去学校,在家接受教育是否可行?

  K9 |; f  Z2 D
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是指不进入学校系统,依靠家庭与社会资源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弹性较大,通常更具创造力,往往会在个性领域取得较高的成就,而对主流体制教育的学科考试不太擅长。在美国有230万的孩子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

4 p* H: d; ?7 N* z2 R! }9 C( f: X2 ^
▲上一期推送中的石头妹艾玛·斯通在家中完成了高中课程

5 p$ ~2 q6 ~) _. ^( x" d
联合国大会曾在一九四八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写道:父母对其子女所应受到的教育种类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6 R5 |4 r2 X4 k- u* l! ]! m
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在家教育”的相关法规。不仅如此,义务教育阶段,离校仍属违法,但“在家教育”这种形式已经在一些家庭中出现。
. S/ ^* w6 t4 i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既由父亲安排请老师来家中教习,就这样完成了中学课程。为了配合青春期孩子嗜睡的习性,课程还特地排在了下午。由于没有学校颁发的毕业证,郑亚旗的学历一栏至今填的“小学”。

' q( I6 r. J7 ]1 I  n8 c
▲郑渊洁说:因材施教,儿子不爱上学就在家里自学,女儿喜欢上学就供她读到博士
+ V" ~# [9 Z% o) C. v* E, Z
杨丽萍的外甥女小彩旗,三岁起跟随姨妈出访演出,没有进过学校,一直是在家中学习古文,舞蹈,英语。在《锵锵三人行》中,嘉宾谈到:小彩旗未受教育污染,性格十分质朴。

; D! J( x5 h: b7 k3 s# |. e; d
▲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彩旗
3 g7 c& x# g, k" l- R7 c
还有遇言姐十分喜爱的漫画家钱海燕,也谈到过自己的半在家式教育。她说自己中学时期只上了不到一半的学校课程,大多时间都是跟在一位老学究的身后,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旧城逛游。

- r6 s' X) D# h( q( I5 _
▲漫画家钱海燕,她的漫画和语录狡黠中透着温暖

5 `8 ?3 J) A9 W2 V. G) }
即便在美国,“在家教育”也是富有争议性的。不少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家长的要求极高,而且,不利于孩子发展社交和领导力。

) [& i4 ]. k/ m' r
事实上,郑渊洁在决定让儿子离开学校时也很犹豫,他至今后悔剥夺了儿子体验校园恋爱的机会。
1 H- u0 ], W# p0 C
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TED演讲十分特别,演讲者Logan LaPlante是一个13岁的男孩(虽然长相秀美,蓄长发,还戴了一顶粉红色的帽子,但他真的是个男孩)。

# f1 s& q9 D8 D2 I8 A# |) c3 j1 `
▲Logan LaPlante在TED演讲台上

  N1 i+ C+ f- Y
在关注Logan的演讲内容之前,遇言姐先被他落落大方的风采吸引住了。事实上,美国的孩子普遍有着优秀的表达能力。我曾经作为“点评人”参与过加拿大一所小学的实习活动。在一个地表总是积水的公园,孩子们被要求结组想出解决排水的办法。这些五年级的孩子奉上了用纸板,乐高,泡沫制作的各式模型,挨个讲解自己的方案还要回答大家的提问,条例之清晰,观点之精准真让我这个“专家”肃然起敬。
8 S% t, M, |: v
在Logan十分钟的演讲中,这位小男生并非像当年的韩少那样偏激抵抗传统教育体制;也没有像少女时的蒋方舟一样利用“未成年”身份谋求出位,打造一个与世界为敌的邪童;相反的,Logan以成熟的态度,深远的视角和严肃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思考。
" w! L# y8 O/ t& R( |
▲美国学生不用背书,默课文。做项目,做简报是他们的日常
9 Z% |9 S/ x. `6 E' f& L
如同Logan所言:我是一名TED演讲的粉丝,练习演讲是我在家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是流利自信的语言,逻辑周密的表述,还是偶尔穿插的幽默, Logan此篇演讲的完成度之高令我不吝喝彩。

9 w2 t6 o% K$ {# b$ ?
在演讲中,Logan首先提到了教育的核心。

+ R2 B, V* ^: D! p) q. S
当你问一个10岁的孩子,长大后想要做什么,他往往是茫然无知的。什么神经科学家,原子物理学家,这些高大上的名头不会出现在小孩子的脑海里。当成人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塑造一条通往罗马的大路时,往往忘记了儿童的需求是简单而直接的,那就是:快乐健康的成长。
$ A8 X  i0 g* O1 H( e3 ~% D% D9 |8 f
▲回想起在家教育的日子,令人意外的是,郑亚旗说:很辛苦。因为我是一个人上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必须很认真反应。但这种学习是快乐的,所以累也不会觉得厌倦。

" ~% r6 _6 q* A# Q
参考一位教育学博士的论述,Logan总结了教育的八个要点:
: e8 f- ?& i: D9 Z
练习基本功课、保持健康的饮食、领悟自然、参与社区服务、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享受娱乐、学会与压力为友、拥有宗教与信仰。
/ \' d. \8 m: r; O! J
Logan说,由于弹性的学习方式,自己得以获得更多有效知识,在常识性内容上大可寻找捷径,快速吸收。从而可以花上更多的精力去钻研自己真正关注的领域,找到一生志趣所在。

# }2 Z" b7 E, T6 }$ }% K
我的教室?大部分时间就像在星巴克,你尽可以放手去搜集贝壳或是毛毛虫的文献并书写一篇万字论文。
1 E4 B, i9 b/ r
▲Logan在收集资料撰写论文
▲Logan对滑雪极富兴趣,他采访运动员,自己缝纫滑雪服,制作滑雪板,并打算将来以此为业。
9 O+ F% ~$ p" ~" i3 v1 ?
除了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Logan每周会花一天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他参加了大量社区服务,学习使用工具,建造树屋,练习野外求生等技能。“感受自然非常重要,在野外观察动物比在动物园中走马观花有趣的多。”他说。
$ E. P6 l; Y; _" \$ @
▲Logan在野外露营

3 T4 E  m# ^1 ~! ~1 f
在谈到挑战传统教育制度时,郑渊洁曾说:“当年我让儿子退学,是因为我不满意那时的教育理念,将孩子的天性扼杀,把所有孩子都往一个模子里培养。”每天傍晚,他会带着儿子到河边散步,那是另外的课堂。郑渊洁会找出电视上或书里的话题和郑亚旗讨论,天南海北,无所不包。

: g$ u% _) R# a" K1 j; V, e
在演讲中,Logan提到了另一位TED演讲者Ken Robinson,后者在2006年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演说:学校教育扼杀了创造力。
* U8 e% ?5 c& L1 O1 I( P. Q4 j
▲儿童教育专家Ken Robinson

/ f! V0 v' d+ y. J7 K3 {
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相同的学科等级制度。 排在最前面的学科是数学和语言,接下去是人文学科,艺术则排在最后。 这个格局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

3 I, j/ m6 Y8 p6 J! y5 V
1、对工作实用的科目最重要
2、学术能力是衡量学生的标准

% g' w! ?+ j6 ^0 k+ C) L9 I* F1 T" b
无论哪个国家的公共教育都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最终目标是考入大学。这种体制的后果是令一些有天分的,有创造力的学生被钝化了。因为大家发现他们的特长在学校非但不受重视甚至还遭到歧视。

( x# w' _, p3 L2 o$ ]7 z0 z
遇言姐上初中时参加了合唱团,有一天,班主任怒气冲冲的找到我:“不要弄这些虚头滑脑的了,赶紧回来上自习!”虽然我并没有打算在音乐上有什么发展,但对这一段被强行掐断的经历还是耿耿于怀。

) Q$ m% X) u4 n$ C( ]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的内心都是抗拒的。

3 _) ]5 U9 V; H2 x& j7 L% z
培养人才有两个原则。
. V5 i$ O& W' _
第一,多样化和个性化。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有的从视觉角度,有的从听觉角度,有的从抽象的角度,有的则从动态的角度。

4 \' u7 v0 T; b! r7 u$ {
第二,调动活力。创新往往来自互动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常规模式。

; \7 r) ?, w* V( {9 T) k+ a
著名的百老汇舞蹈编剧Gillian Lynne有过《猫》、《歌剧魅影》等诸多作品。在她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患有学习障碍,也就是多动症。8岁时,母亲带她去看医生。医生打开录音机后离开了候诊室,他看到Gillian随着音乐跳起舞来。
/ u- }# w1 r9 Q# O8 n
“太太,您的孩子没有病,她是个舞蹈天才,你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 d" g- }  {1 k7 X: P+ Z
Gillian成名后说:“于是妈妈送我去了舞蹈学校。 我无法形容那里有多棒,有很多像我一样坐不住的人,我们必须在动态中才能思考。”

& a( ]5 j, v3 M) `2 Y- I1 h
▲Gillian Lynne在教学生,1926年出生的她现在是一位90岁的老人。我很敬佩30年代的医生以及Gillian的母亲能够发现并尊重孩子的特殊性

, A9 B8 f/ p; S7 l9 Q' B
无论是哪一种教育体制,我们都需提倡创造性思维,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
6 @# x+ w# ?) X; l+ e
郑亚旗在采访中谈到在家教育,他说:很多人问我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把孩子带回家教,从我的经历来看,最需要的一条就是家长对孩子要有无私的爱。在家上学父母付出的远远不是钱这么简单,家长要付出无比的耐心、时间、智慧和陪伴,同时还要受到亲戚朋友的非议。

8 v0 y8 ?4 f& E( S7 T' _, \" r. n$ }" \
郑亚旗18岁后自食其力,父亲不再供应一分钱。他本人乐观,直爽,参加婚宴时看到鱼翅会大怒跟主人追回份子钱。从这一点上看,郑渊洁实施的在家教育是成功的。

; J3 C. {% T' ^8 a6 W! `
▲2005年,泸州市一位父亲以“在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把女儿带回家教育并宣称:“我要把她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11年过去了,20岁的女儿无法完成初中试卷。

! L% ]& E( c9 ~0 G3 I5 B; u5 j
遇言姐在加拿大认识不少选择在家教育的家庭,其中一户父母都是专业人士,四个孩子们成绩出色又懂礼貌,他们自组了一支乐队,经常在社区表演。糖豆十分羡慕说:“妈妈,你也在家里教我吧。”我听到腿一软,妈妈真没有那个本事啊!
# C5 T7 A% Z8 b6 G  m+ \* F, s% k
在中国遇言姐也接触过一组“在家教育”的孩子,是我们小区几个家长发起的。由于批评式教育着实令人深恶痛绝,有人提议:“不如咱们自己请人教,失败了再送回学校。”于是5,6个孩子凑在一起,家长们都很用心,请老师,找教材,还安排了国学书法,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当然,这都是中产家庭,有点家底儿和精力折腾。饶是如此,这群孩子还是在三年级时转入学校了。在家教育在中国太新,缺乏经验,没人敢冒这个风险。

/ n6 _5 g, u- ^# {3 d: Q/ F
▲相信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得到最好最适合的教育,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这个想法很难实现

: o; ~; D: ?; i9 }
我周围朋友面对的最大的教育的困惑其实是:到底是选择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 ~) X/ X! N( w, Y
一方面怕把孩子放在公立学校学习的压力太大,失去童真;另外一方面又觉得在私立学校的成本太高,一年20多万的学费不说,还有各种名目的置装费、春游费、捐款。而且,据说中国节假日要放假、美国的节假日也要放假,一年有1/3以上的时间都在放假……

+ c/ g9 Z4 h3 L& m
是不是在家学习提供了第三条思路呢?今天早上我问老公:你觉得你在家里全职教育孩子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你可以一星期带她们上三天网球课,三天游泳课,然后其他时间学习一下四则运算就可以了。
" i1 }6 N' N/ O  Z
我听见屋子里乌云覆盖雪花凝结的声音,他回答:你确定你可以赚到面包和奶酪钱吗?
5 d5 t/ u" Q; p1 U" ]
教育真是一个有孩家庭最大的问题,看了这么多TED,我们依然在探索中。
+ S) B+ M( v) f  ?/ U3 Z4 _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9 d0 b4 i: p" `# t; @* H$ R8 A
-END-

* ^8 _1 n: L4 L5 h/ ^; f( i
+ l1 U& x4 l1 h! j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30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