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size=1em]在记忆中,如果小朋友不听话或耍小脾气,再甚者违抗爸爸妈妈的指令,一般来说,都会是被批评一通或挨一顿打,这也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中国式教育传统。但在美国,这种方法不但不可取,而且很多时候,家长还会因此而被贯上“虐童”的罪名,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触犯相关法律。 6 Y Q; M; o6 @ u, E% R
5 \1 J8 P! @! i o" G- H: y1 d2 i. H: L& P; n! `
那么,美国的家长们以何种方式来管教孩子?8 P3 Z3 R1 S2 {& R+ d9 @* V
" w1 {$ H/ U: f" Z" M' \' D3 p8 }- [size=1em]看过美国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的家长,都见过这一幕:孩子淘气、不讲理、发脾气,父母常对他们说“现在,回你的房间去!”
4 Y2 }* I7 _2 C- Q- d& S - [size=1em]孩子听到这句话,就算再不甘心、懊恼、气愤,也会终止自己的不良行为,去自己的房间里待着。
! x4 X" R- v( L1 e4 g C 看到这里,我们的家长可能不会理解:7 `6 ` P& h' b$ P+ T8 y% m
/ @/ ^0 ?2 s2 T! i! M9 L7 Z
- [size=1em]孩子犯了错,不惩罚,不教育,让他回自己的房间有什么用?1 N1 j" T, ^; k5 X( a2 Z! L7 X
- [size=1em]美国的小孩,为什么听到“回你的房间去”这句话,不管多生气,都会乖乖照做?
8 { h0 t4 E8 v- U 这就是美国家长“计时隔离”(Time Out)教育方式的独到之处。
# l( E. L5 F+ k$ Y一般来说,90%以上的美国家庭都会采取Time-Out(计时隔离)的方法。" e1 u$ N8 G t+ |
“计时隔离”,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比如发脾气、骂人、抢东西,家长会要求他暂停手上的活动,独自一人冷静一会儿,再寻找解决方案。, n# P0 K- l# A' B4 G6 ?' W
* m4 J, g6 ~: ?: [( d4 x7 l( C; O! _
4 ^. c/ r! E( S/ e5 L5 b5 I+ S在家庭里,父母会说“回你的房间去”;1 R8 J/ }% z( B/ p' Y. b% m
在学校里场地有限,老师就在教室里布置个角落,做为孩子们“计时隔离”的场所:( R. y' z( G R/ z: K
![]()
8 D% ` e/ F: K# a/ a/ a( H▵计时隔离椅椅子上写着:“现在,请想想你自己的行为。不过别忘了,我爱你。”
& E! ?2 r( w: {; ^5 v* ~! ?就算孩子因为不良行为被限制行动,也不忘提醒他自己仍是被爱的。
# O+ X$ l2 `1 C" O: ~0 C3 ~5 c! a7 n+ ^/ _% @, f; V# B% @
' Z; ~ C$ F" M) Z
这让孩子有时间冷静思考,也不会因大人的脾气感到恐惧。1 ?& J! ]+ F" W9 v
- z1 v) u* q+ J, q
3 O7 M) @2 y8 Z0 v Q% ^ % Z/ _& D! w7 E% u
+ M3 l m6 v+ Z5 M4 c) g* h& u关于神奇”Time Out”的教育方法详解
4 r8 I; ^3 T+ E5 L: ~, d4 K6 E% A/ C5 R5 i, I3 _
& I& K% ^* ], _- l4 B* d. l5 ^- 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 Z# |. s9 n0 w" l, a$ D. p4 T
Time-Out(计时隔离),看似是孤立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惩罚方式,但实际上Time-Out的真含义并不是惩罚,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让正在顽皮或耍脾气的小朋友冷静一下。# [2 |* K( o% w# \! n6 M- _* U
计时隔离虽说不是惩罚,但也是让孩子站墙角的一种方式,这关于墙角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学问的,一定是要在一个安静无聊的角落(没有电视、没有音乐),而且又要在爸爸或妈妈的视线范围之内;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关黑屋,或将孩子置于一个陌生的角落。
" [3 l& V1 e$ [: z. X3 C[size=1em]& F% I9 D9 J/ h. F2 a" F% d( |; g
- z; z2 n& S& p* M[size=1em]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和情绪,不但不利于他们冷静下来,而且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 u: k9 I j! o s( J3 P3 \( S; a0 X3 b: O6 s' W O Z! q; S
; C# d$ @, e$ q$ j! t4 y F( [- 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6 m' v0 G. j$ S( c$ x' r
计时隔离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而是根据孩子年龄不同、内心冷静和平静下来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几岁的孩子就隔离几分钟。2 `' g/ m- c' H) R L" E
, w' q1 s8 c! i* r/ [. J* l2 ^+ _
& }+ b6 C! V/ L' d4 s" q; Q) F比如,小朋友现在满两周岁了,那么对其的隔离就最好不要超过两分钟,当然也不要短于一分钟,否则是起不到效果的。/ X! |) t" z G/ @+ c0 J3 B
5 h0 {. C* D3 W. l" d: ?. y8 u/ F
. f8 e# A9 I6 C![]()
% g! {# @& G0 Y' U& {6 q$ ]% ?& ~" O1 d2 j
" a3 d% i" ]0 }
- “罚站”前先提出警告6 _+ x, n7 [" t3 \) [/ j, C
作为家长,在孩子“罚站”前一定要先对其提出警告,而且一定要告诉其为什么要“罚站”,比如说有一次小朋友哭哭闹闹地不想吃饭、只想玩,而且还不让爸爸吃饭,于是妈妈便告诉孩子,“你自己不吃饭可以,但爸爸妈妈要吃饭,你如果再不让爸爸吃饭,妈妈就要罚站啦!”这是对于孩子的一种警告,别说,不愿意“受罚”的小朋友还真听话,立马乖乖地自己一边玩去了。
}2 m" h7 x9 A0 g) m7 b. ~1 U5 T8 Y% ` M0 x; V' L
% I- q- {3 a- d/ V0 P% e/ W& W事先提出警告可以起到两个作用:6 y# \9 U% G7 H6 L0 O" l2 d* h
1.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将是什么
$ m O, Z% u6 \# k" z2.也可以制止孩子行为的继续进行
( P, V6 F( A9 o2 t
& F' |& n! y% l& u- 结束隔离后再讲道理6 i3 W8 ^0 D% ]5 A. X- S& p# ^
如前文所说到计时隔离是一种“让孩子冷静而非惩罚”的方式,因此先冷静下来,下一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今后应该如何改正。% W. v D7 w3 u& O6 F8 \( Q
3 O5 f' l( f- Q4 V% K1 g* |4 S
+ V! `, n5 V5 |8 q如果不给孩子先冷静下来的机会,这讲道理完全是白费功夫,他们是根本听不进去的。
6 R' g' Y$ b% P3 T7 W& H6 \. m9 ?
5 D' e3 d8 {0 `: B2 B8 N- 家长心态语气要平和
; J2 B$ @: T8 Y: A' N3 s& w" e4 z6 A 不管是“罚站”前还是“罚站”后,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平和,而不要对孩子大叫大嚷,因为家长的大叫大嚷会给孩子一种错觉,让他们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本末倒置地认为计时隔离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z; U$ k7 y( `$ R
# z ]% R" K, }- M! J- [5 o; [ |7 F6 ^# {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计时隔离时间一到,即使孩子不认错,也应该结束;而且如果孩子表现好,主动认错,那么家长还应该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或肯定,毕竟这计时隔离也不是对孩子的惩罚嘛!5 i( H3 }+ @, h- _' P: z
! V* |7 x. a" _8 b
- 频繁使用效果并不佳
5 S0 [8 u2 a/ q 有的家长认为,计时隔离的效果如此之好,那么孩子犯错误或不听话,就可以采取此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 w$ |+ e3 \7 r) K$ T
# X% h' {& m9 i6 r8 ~
% i5 A+ ^0 u* b3 j# O0 P; a7 [任何一种“惩罚”方式,如果对孩子频繁使用的话,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而且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有如此想法,“不就是Time-Out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频繁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家长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地采取计时隔离,让孩子真正明白和理解自己犯了错误或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7 m+ V" j6 ^9 f
% C+ r5 n0 w s% L x9 M. q3 s
- 坚持同一人开始结束
! o+ M, {- s5 z3 Y) U$ u 有的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正在气头上呢,孩子罚站,我不愿意理他,时间到了让爸爸去结束,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4 y# D c- S. Z, I
! K( }8 a9 t3 [( P
2 \9 H% d. R0 F- {- \! d在此用“一人做事一人当”应该不为过,如果是妈妈开始的计时隔离,那么一定要妈妈告诉孩子“时间到了,计时隔离结束了”,而不是中途换人,请爸爸来善后。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坚持同一人开始、同一人结束、中途不要换人。
* O3 V1 x2 F [: K1 i) C7 D " O- R- R& M$ C+ ]
: [- F) R$ H4 V1 Z, z; T' I; d: c9 y: o! O+ l, l
1 l" G7 K+ X& B0 A; }3 c2 X9 q这种”TimeOut”的教育方法,到底效果如何?2 R2 G1 J, c* M' s/ a% L
它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0 n6 w0 \/ i2 n
6 v$ f, R, _3 L- P9 S, c, I: o" f5 ]3 s; L; `
. q( O5 |% h/ ?* |( h0 [8 Z
一位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中国妈妈,被“计时隔离”的神奇效果震惊,听听她怎么说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 0 h5 B1 S6 I! r s6 }' H3 }
4 i/ B+ P" s6 I4 I( D$ U& S$ \
) e" W( o- e3 o9 g* r' J, w" D在美国,打骂孩子都属于违法。你一怒之下扇了孩子一巴掌或者狠打了孩子一通屁股被别人知道了,你就有可能在第二天失去了对孩子的监护权,孩子会被送到福利院收养,而你也可能会因虐童罪而被送进监狱。
, z. z& U7 x$ N4 `2 d/ Y; @/ v" \2 r7 L ]* g6 D
0 ?( k( ^2 q$ U8 l甚至你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随口说了一句“昨天我爸爸打我了”之类的话,警察也会马上找上门来。在中国的小巷里常常见到的父母拿着鸡毛扫打孩子的现象,在美国的公共场合是不可能见到的。1 X! r6 W! I4 \- S
: y2 k' `1 {* v9 X' K |8 g- W
, w' R8 p% k: G% C/ l. s中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似乎教育手段上离不开“打”字。& q& m1 k% I g) @7 e a
* G4 q! n2 \/ v. N$ [( Z$ c
$ S7 [: ]' v6 Q: E, M# U$ p的确,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让父母气愤难耐甚至束手无策的时候。
- ?. f9 a h# Y1 J+ a
5 R% f/ I' R- Q' B7 m. q' S4 J
! G& Q, B, e+ i X/ S教育孩子需要奖励与惩罚手段并行,惩罚也是教育过程中让孩子认识错误必须的一种手段。0 O4 I8 t/ K6 j* a2 U" H# R1 U
# r$ V6 ]# A2 |+ L8 J) A% O
( e) S: J' D! S+ @ T; J+ e( h那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们是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的?
+ O% \! u$ L- k1 p! D$ C- H在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美国家长和他们的教育方式,总结了他们的惩罚方法,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两点:“Time Out”和“TimeLimit”,也就是“独处”和“限时”。& W+ v+ `+ n5 M+ t# A3 z
. G+ ~% l, u$ U- Z1 T+ D' Y4 P v* L6 W8 h% J) J
* P: P0 }5 v6 \3 l, L! T/ _孩子打架时
; o! _: V6 t( T z4 Q" `: o
- O! S. R! s& @/ k- I) x0 H5 _& k3 j7 j1 Z9 E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宽宽到好友梅丽莎家里玩,梅丽莎有三个孩子,分别是4岁、两岁半和一岁。两岁半的女儿汉娜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叛逆期,在美国被称为“Terrible Two”(“糟糕的两岁”),常常会大发脾气乱扔东西,或者在争抢玩具时咬人。有一次大家一起玩的时候,汉娜把过来一起玩的妹妹推到了,还狠狠地在妹妹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妹妹痛得哇哇大哭。* G+ h1 u. _: E0 a
+ v' |% V! o: N% L! E
: N% W4 D) [" C- m" c" Z5 D梅丽莎闻讯从厨房出来,一看汉娜咬了妹妹,二话没说把她抱起来,把她放到楼梯上去并说:“You need to time out!”(你得独处了/你不能再玩了)。
; W& V2 \; I) d% M: e2 Q) I4 ~2 B
$ ^# b7 `. r" y1 Q# @( k4 v. C& G/ q# S- B' ^' B L, V o
汉娜在楼梯上坐着,也哇哇大哭。其实她可以自己下来继续玩,但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一直坐在那里哭,而梅丽莎则继续在厨房忙碌,并没有理会大哭的汉娜。哭了约十分钟,汉娜终于不哭了,这时候梅丽莎才走过来,问汉娜知不知道自己什么事做错了,汉娜点点头说不应该咬妹妹,梅丽莎表扬她勇于承认错误,然后给她讲了一通道理,便把她从楼梯上抱下来亲吻了一下,汉娜便又欢天喜地地跟妹妹玩去了。
3 D( c9 ?5 M# f) m/ H, _) ~! e8 m7 q# l! l; u9 [( ]
' G# N5 _) d- `: B4 z
+ f, [! y4 z5 p) s5 C; K( D
/ B- _ b& O' f/ s6 p, b) W
1 \1 ]% j# |& e- V ~) ?) N7 z孩子不遵守诺言时; {* U' f" Z5 r3 F
. Y5 c+ T% B( v# N' v( ^6 d
7 f( G# M; m. l" V! Z9 J
邻居家有一个10岁的男孩凯德,长得不但俊俏,且彬彬有礼十分懂事,对比他小的孩子也十分照顾,常常牵着宽宽的手带着宽宽玩。有时凯德想把宽宽抱起来,他会先跑过来问我是否允许他抱宽宽,征得我的同意后才去抱宽宽玩各种游戏。9 P( v. z0 A2 b4 I# h2 [
* e( H( B( E- ~+ \4 [; K" F, \; O" b$ D. u/ J& M3 ^; H
我非常喜欢凯德,一直想知道他的父母是如何把他教育得这么好的。有一次去小区游泳池游泳,刚好凯德的父母也在,我向凯德的妈妈征询她是如何培养凯德的,她说她对孩子向来是说一不二。
8 j0 I; _0 p/ D% t. j2 K7 C* @3 C0 t
- h+ Q% J, f% L0 }3 L
4 z" L$ L# K( @5 @5 k7 _; y其时正好凯德在与朋友玩水,兴奋起来他直接就从不允许跳水的区域往水里插进去。凯德的妈妈看见了,提醒了他一句,结果没几分钟凯德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凯德的妈妈把脸一黑,让凯德马上上岸来。凯德上岸后,妈妈指着旁边的一棵树,要求他坐在树下10分钟不允许再到水里去。凯德虽有不快,但也乖乖地坐在树下,等10分钟过去后,妈妈才允许他重新到水里去,且凯德也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7 M I/ l/ T9 W* J) y. D4 K
6 x1 G4 V" j2 t) b" {6 I7 q4 j
. X! h* V( {+ [) E2 X+ F! T, e) u4 v' T: A& K
9 @ l8 G7 _* ?! I+ m/ G; P
* |8 B7 x+ w# \0 }- V9 {5 K$ O) y, z& d2 L( b: C; a
) x0 Y8 a1 ]8 @& _ M$ z0 r0 f$ m孩子贪玩不回家时
; `* T5 Y0 r8 k/ s" k3 w( N' x
3 J! ?$ J% ?8 Z8 N+ V& @/ c( P; N+ y) e3 }; c9 A8 h
4 r! H X2 O/ t6 T+ V; r! b; X/ z- U& ?8 M, R1 R6 j
# R; Y/ e5 q& K
4 Z. W1 o5 Y3 w/ F) g0 }
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会玩得很高兴,该到回家的时间了也不愿意回家,无论家长怎样催促也不肯离开。美国妈妈大多不会不断地唠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们说:“孩子们,再玩五分钟就回家!”通常这时孩子们会赶紧找自己喜欢的项目玩,五分钟过后,妈妈一声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着回家了。
: C1 ]5 B2 J0 f7 g, j% ~! b8 H( A- B8 `1 S2 o4 r% J+ `/ r
4 I' J$ U% h3 Z1 M) H
我开始觉得很惊讶想知道这些妈妈是如何做到让孩子这么听话的,因为有时我让宽宽回家,他也会要求继续玩而不愿意离开。后来我也会跟宽宽商量说“再玩5分钟就回家好吗?”宽宽没有时间观念,通常会满口答应。但等5分钟过后,他就会耍赖说“还要玩”。我想要让孩子说话算数首先得自己说话算数,于是不管他如何哭闹扯着他就走,即便他乱踢乱蹬哭成泪人也不理会。结果就这样两三次后,以后我每次给宽宽做什么事情限时,如洗澡玩水限时,该去睡觉限时等,他都会乖乖地在我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从此不再用哭闹跟我对抗了。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7724-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