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o/ E3 A S2 K4 V. o1 h: K9 @( Z& z
! L0 j$ C6 J8 G4 N h" _+ a: h导读
. c/ a6 f8 d( p% z; u5 F* _$ M- f
( U5 _9 r! d. W- j! b) N1 y% A% E( ^2 z8 N" v
5 k# e4 D( Q6 ~! u; g1 d( \2 \. S6 o* j6 @6 @7 j; T1 o
对于人类而言,“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一种状态,甚至是一种绝对的常态。但就是因为这种正常,有了很多的异常。所谓人生百态,工作亦是如此。 9 y& F( u; h3 ~2 K7 e! Q( x3 A
谈及不同工作状态,其背后的工作动机与之密不可分。不论你是出自什么样的动机选择工作,是薪资、兴趣、安全感、亦或挑战性,总之,这些动机大致都能归为“工作内容”、“驱动力”以及“生活方式”这几种类别,也正是这些差异化的工作动机造成了当前职场中常态的三种工作状态:“等死”、“找死”以及“作死”。
+ e e' F' a0 R D9 O“等死”的悠闲 ( O3 R8 ]' k `% f! Z+ N5 f
对于工作而言,“等死”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
# r! o" I2 Q& O一句话,即被动、不思进取、坐等老板安排工作的状态。 4 {1 v% M& a) h, f7 W: K" c
环视你的周围,是否有一些人经常闲着无事可干?问及原因,简单明了:“安排的工作已经做完,没事了”。这是每个企业都会存在的一种过于安于现状的员工。
b4 I) W+ X( U2 F9 x他们的特征印记十分明显——执行、执行、再执行,就是一种绝对的“服从”与“听命”的状态。
9 D' g1 [. w2 |1 a这种状态在过去兴许是雇主比较欣赏与鼓励的做法,便于管理、便于平衡与区分。但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老板的要求更为苛刻,企业欣赏的绝对不是纯粹的服从与被动,而更多地希望员工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就自动自发去工作的人。
# L7 u- G: Q% q& i7 b. J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一旦危机到来,他就会成为第一个被淘汰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科学技术及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不能够根据时代以及企业的发展特征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的话,被企业甚至是市场所淘汰,这一定是情理之中。 - B- {! d- l. c. b% G j
“找死”的刺激 7 B( h1 P# E( G$ l3 K7 n
此处“找死”的状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寻死路,而是寻求涅槃重生。即在自己的岗位上主动、积极进取、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 r' y# E. T! {4 E" A9 s9 W工作中处于“找死”状态的人,他们不会抱怨自己没有好的项目可做,更不会认为缺少发展机会,因为他们主动要求参与更多的工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的到来。
7 x: }/ p) _. @& h" p; x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于1986年提出“彼得定律”:
0 V8 Q6 f. ?9 I# \在一个层级制度组织中,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而一旦晋升到不胜任的岗位,这个晋升过程就会终止,这样一个人在晋升的阶梯上最终停顿下来的地方,肯定是他不称职的地方。 , i6 H {4 D" x+ r! {& M; `: _
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架构都属于层级制,因此,要想在职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与进展就需要员工不断地提升自己,而“找死”就是这一种节奏,处于这种工作状态的员工无论是薪资水平还是晋升情况都强其他工作状态的员工。 # f# E; n$ F; x9 P! k
“作死”的无奈
d$ Q: s2 a4 z3 ]工作状态属于“作死”的话,有两种情况,一种显性张扬,一种隐性低调。
/ R6 w8 x, U1 c: i8 s. a0 W第一种情况通常是三天两头抱怨的人,没事儿自命不凡认为怀才不遇却不能脚踏实地的人,还有就是动不动就选择跳槽的人。面对这种“作死”的节奏,很多人还不是很明白,其实他们是因为不自信而抱怨;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焦虑而自鸣怀才不遇;更分不清是因为逃避痛苦还是追求幸福而离开。
6 B) w% F# h4 G0 ]" y1 Y“作死”另一中情况的表现是,有一类人,整天抱着一些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的人生没有明确可行的目标和方向,工作没有热情,不讲方法,不讲效率和效益,上班等着下班,工作盼着假日,一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怨声载道,常常为自己完不成任务找借口、找理由,他们的工作状态一直处于“等”的时间里,等指令,等下班,等工资…… 3 @8 t! Z D" e1 J5 J4 e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确实过去了。可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高绩效的人;每天都在加班的人,并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每天准时上下班、从不缺勤的人,不一定是按时交付、完成工作的人;每天都在埋头苦干的人,不一定是高敬业度的人。 ! q( [- X0 \" C! L
工作的状态有很多种,例如,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等死”,不断挑战自我、主动积极的“找死”,还有碌碌无为的“作死”…… ' N% q% _# c8 [ ?+ `
扪心自问,对号入座——你属于哪一种呢? 6 @ |3 ^( h, G8 P/ j! ` D" ?8 N2 y
j, U3 L, e+ V9 q. T& e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6 x& C F5 i; W5 s/ A
7 O9 ?% n+ C# q& }' z/ w8 r/ ]
. B" y. B. m) r: w' ^" ^& c s2 U
9 {7 i2 b$ |( r) ?6 |, s) U
' a; c& d9 F& H- Q8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6796-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