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p4 r& g: _8 O" Y4 V& Y ![]()
* @; b' S4 l( o) ]/ |8 q7 ? 本文配图选自电影《爱情与友谊》,改编自简奥斯丁的书信体小说《苏珊夫人》,对话非常精彩,爱情、友情的基本观点,几百年前与现在未必有多大变化。 3 J' G6 t2 Z& o; |6 i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Cynthia老师的温情朗读
% i( ]8 p( l' T# Q i% G5 s* \0 Z) b7 Z" ]; A
c# U' w2 B* E0 F6 n7 i9 v1 X
- E' s" s9 w% H
; A! L! F* r4 [, Q. e6 f9 W6 { |
9 R" A: L+ S, R: Z8 b
3 l; D( ]) a# L/ f# P
$ I) Y% ~: F& N9 B* e, u+ ~! n5 `5 {6 D; D; w! ^
" ?$ n/ ~$ X o# x6 i& D2 S4 z1 }. C% U2 ?0 g9 R5 O' c+ n/ y
2 Z# @) n4 ~ i! G( _
我们这一代人,一旦成年后,难免会回头品评上一代人的婚姻。
0 R3 O* f. b L2 F# A5 R6 m0 ] 看过一份网络问卷调查,里面说参与了调查的大部分年轻人,在评价自己成长环境时,半数以上认为自己父母其实 “缺乏共同语言”、“价值观有差异”、“不会好好说话”以及“总在争吵”。 9 w1 z% y# R2 x# Q
最后居然超过60%的 人认为自己父母过的是“将就的婚姻”。
. S1 g8 p$ _7 B" f; s, P 既然看不到原始数据来源,也就无从探知这份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一方面,老一辈婚姻在贯穿几十年的家庭生活中,往往展露出琐碎、庸俗、争执不断、横眉立目的一面;而另一方面,这种受诟病的婚姻组合之下却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稳固根基。 ; d7 e5 t" e; J1 h; M& z$ U$ T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这个稳固根基是所谓的“约束”,比如道德的约束、社会环境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约束。但或许我们轻视了约束之外,人性中最纯良、柔软和忠厚的一面。; V5 `. }6 r4 B: D
$ ?2 V9 Y( G" d1 X: `% I8 O
我有一个朋友,她父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 E2 e! `/ S$ \2 c7 R 父亲是大学本科出身的知识分子,搞设计的,母亲则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父亲知书达理,母亲则庸俗絮叨。母亲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娘家,下面十个弟弟妹妹,成天闹幺蛾子——今天这个要闹离婚,明天那个要分房产,再后天最小的又中风住院了,求照顾。一年四季没有消停时候。
6 g Y9 L6 d9 c* Q5 {9 K- }& h- ` 朋友母亲由于是大姐,一直是一家之主。嘴上对弟妹们杀伐决断,一旦家里有事,立马第一个到场,出钱出力,甚至拉上自己老公和女儿去帮忙。朋友不堪其扰,认为这种亲情已经明显超越了现代家庭的范畴、甚至触犯到了自己家庭的利益。 % T; ?* a# w% m. j! }0 ]
尽管她的父亲也认同她,可每当和母亲吵到不可开交时,父亲却又会替母亲讲话、打圆场,生怕母亲太生气。
% ~ O& X4 ?3 _ 朋友不止一次和爸爸抱怨:“您怎么反而向着我妈呀?” ! _' n5 T6 P0 T9 ~: ?
6 M0 _3 y2 }8 N
结果她爸只是曲线救国地回答道:“以前没结婚时,你妈是本地人,出身好,心眼儿也好;我就一个穷人,身体还差。每天她干一整天活,分两个馒头,自己舍不得,只吃半个,剩下的揣出来给我吃,怕我饿肚子。现在她整这些,还是因为心眼儿好,别让她太生气。” 1 U6 a- _ m$ L* ^" x& a' K2 x
要说匮乏时期的馒头滋养了最初的感情,令人信服。 2 W$ l$ Z2 X" C( X4 z# y6 H
但要说仅仅靠这每天一个半馒头维系的几十年在外人眼里并不般配的婚姻,就略显牵强了。
* E3 w4 u) N$ b" T6 \ 翻译家傅雷曾说过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为此做个注脚:“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 ( @/ S# Z5 k1 n, v1 O
因为凡事总有正反两面: 追你太迫切了,你觉得负担重;追得不紧了,又觉得不够热烈。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于专制; 幻想多了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9 T% d, I _. V) ~9 M9 T
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而且有了这三样,将来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风波也不致变成悲剧。” % S) L [) ]3 k; [( B9 b
![]()
4 D6 Y' @9 i4 y 以前我们公司也有个女强人咨询顾问。她成为全公司升迁最快的经理之一时,男朋友博士还没毕业,一天工作经验都没有过。 8 i$ J4 | L- @8 v: R
女强人一天到晚谋划着和男友分手,可不知是太忙、还是不忍下手,整整预谋了两三年,全公司都知道了,她也没分成。 1 ^( e/ `5 F1 P% x
后来真有一天分手了,刚分手没多久,女强人父亲偏巧就心脏病突发。她得知消息的时候人在新疆出差,忧心如焚,边买机票边硬着头皮给前男友打求助电话。本来已经做好准备被摔电话,结果对方只问了老头的情况后,就直奔医院。等她拖到第二天赶回北京的时候,一切都已料理妥当。 ! \5 d6 }6 ?8 m2 h/ k0 l; V
后来他俩自然而然又复合了。同事们总以为这俩人性格、阅历、人生视野差那么远,早晚还得分,谁知俩人反而就结婚了。再后来上街偶遇过他们一次,俨然已是幸福的三口之家了。 8 m" R; Q, J# @/ G
女强人还是在全世界东奔西跑地做她的女强人,她老公博士毕业后继续在研究中心做他的研究论文,两个人的收入几乎相差10倍!
& z' s2 j3 i5 ~% P' ], ? 萧伯纳曾说过: “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要后悔!”
; Q% T9 N' P7 n* w8 k- U 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对于那些最初都非常相爱的伴侣来说,最容易导致他们分手的并不是大的困难,而是生活的琐碎。婚姻的失落和不满, 往往来自于当我们满心欢喜的走进一段亲密关系,以为终于要开始享受更多的福利和权益时,对方却在期待你尽义务。2 Y* d& C& v7 k9 A* a I- e
: t- f# U( _" b
与恋爱不同,婚姻是一种更深刻的关系。 & u5 D( F1 o7 f# }
婚前你再怎么努力观察, 对一个人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因为你们经历的在一起的时光,纵然有量的积累,但绝大部分仅仅是模式上的重复。% T" M/ \& f/ q. N g L
而婚姻却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出新冲突的源头和矛盾的触发点:
: d3 Y, Y, W4 ?' F 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办婚礼?怎么买?怎么生孩子?怎么养大?…
/ p# r F- p" B 这些永远伴随着“我要不要和Ta离婚”“当初怎么瞎眼看上了他”“他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念头——
$ t3 H M6 g5 J. l; z# c 不断萌生新的怨念,不断被自己强行吞咽,然后化解掉。 ' T% v! L7 Y) ~& n: W% Q
而每次化解这些念头的原因,可能微乎其微到不值得一提: 9 ^9 ~; u. Q; X! l! @
可能是对方道歉了、可能是对方一个贴心的举动,可能你自己说服自己忍下去了,也可能是你在辗转反侧中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时光—— 仅仅存在于你内心深处最珍惜的、关于他的一点点好。
6 G ]2 ~: J7 ]2 _& ]- y 6 E5 J8 `0 V5 P) f* u# q
毛姆说, 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 T8 Y! \0 J2 R( D- Q9 Q# } 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局外人, 如果“理性”去分析判断别人婚姻家庭的时候,得出结论,往往会和家庭的真正走向南辕北辙。8 t8 n& F+ `6 X! e; | ]/ ~
任何一段婚姻中,夫妻双方都必须应对堆积如山的压力和琐碎,这些没有一刻不消磨和分散着曾经的共鸣和爱意。
; Z8 u* Y. I6 M 身边不止一位长辈,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俩没有吵过架,就不要结婚!”
+ U1 j: g; w6 x" r/ D 因为在他们看来, 只有双方在“交恶”的时候,才是人性暴露最彻底的时候——最初的善意是否还能在幽暗中发光,才是决定一段婚姻是否仍能继续维系的关键。. z9 j9 f- a: I- J( j# t; K5 j+ ^
每段婚姻到最后,其实考验的都是人性中最健全或忠厚的部分。两个人在不断的相处磨合中、不断的沟通拌嘴中,彼此加深了解、进一步成长。 & z9 Y B+ E0 p+ T* U+ ^8 x
那些真正能够一起过上很久的伴侣, 或许并不比其他人更追求爱的宏大。他们仅仅是在每个可能选择了转身分开的小瞬间里,最终选择了用善意和忠厚的一面去思考和对待。大部分相携一生的人,他们的感情生涯想必也都多次穿越过幽深荒凉的隧道,全凭轨道上行驶的惯性、和内心深处的一点幽光吧。
( S/ w3 {; E+ R0 O " s4 O. i; T5 G( }) s
● 电台配乐:古巨基《爱得太迟》 ●
5 D" @% S4 U% O4 o 筱懿的??拢?/strong>
3 l+ x. b/ }" }% G+ W2 L 嗨,晚上好。
9 o6 o' w. o; a: i" k8 x# W 前两天有编辑问我:微信是浅层阅读,你至于花那么大的劲儿讲故事找资料写比较深度的内容吗?坦率的说,我知道语言阅读的节奏与快感,也明白很多文章费力未必讨好,但是,做每件事情总有自己的诚意,任何一篇所谓浅层阅读的小稿件,专业的作者都应该拿出深层的认真来对待。
- K8 o6 s9 P, z) h' T7 Y 我一直觉得即便阅读方式有变化,但无论隔着书本、电脑还是手机,读者都能感觉到一个作者的诚意。
& ~( s, I! i' `* u* | 愿我们有幸善良忠厚,诚意满满地生活。
4 z. X7 T5 o+ v( |& v ![]()
D8 ^# n' J1 S6 u 温言,毕业于北京大学、LSE。公众号ID:温言(wenyanhello)。
- [' \/ Z& ?- e7 V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8 M5 H0 _0 n2 d( `: K Z# x( \3 w! y ![]()
# k' G3 s6 ?( [' a, [ " r4 ]8 F. b' Z' X' F8 m
! J0 s, G7 e5 Z7 @. |
4 Y$ F3 S% @$ O4 n0 v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3 M, i H; l1 H+ l4 [
/ }( P) \0 R( ]1 d3 z+ l,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9 @1 @; n; H0 [% G1 N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584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