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j/ q9 q/ R$ I/ z& o) d+ W ' g$ P* P: u" L' P
) J! H& r0 `+ E' G& ]# i- F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陈美龄这个名字很陌生了,这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火遍大陆、香港、日本的香港歌星,自从远嫁日本,退出歌坛之后,就淡出了公众视野。
! t" \$ v$ J7 Z/ V$ u
, b0 _. s* V7 u, I
/ u: f1 `4 H6 Q3 X4 `1 H8 _% N隐退后,陈美龄并没有像普通日本女性那样在家里做家庭妇女,而是又留学又工作,她的第一个孩子还在吃奶的时候,她就带着他去日本电视台上班,她的第二个儿子出生时,她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虽然很多日本人都认为陈美龄太贪心,工作、学业、家庭全部都要。但陈美龄对于事业和孩子教育的兼顾,都做得非常出色,特别是她的三个孩子,全部在她的培养之下进入了斯坦福大学。 ; ]; _7 ^; P4 E6 d
. V- Y" H, Z2 X1 q1 U5 c
她自己本身就是斯坦福的教育学博士,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总结成了一本书——《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8 w2 _* g9 r" p5 `- W
* y$ u* u! w4 o7 Z" F2 Y' W0 ?" H- F$ v$ Z+ i. I4 o3 N; x; w' a, f0 }
2 y# @& ]7 [/ J8 u
& G4 S4 G& j5 u0 y本书中陈美龄阐述了自己对于教育的8个观点
: o4 {: f5 [( Q + _/ _4 Y' q' t
6 x4 j% V$ `( l# f
1、关心教育的妈妈,不妨承认自己是“虎妈”
c8 o" t5 W- k9 ~" P: ^9 r, y) S2、教育大事件,要让爸爸参与进来
5 H, ?5 ~' C9 i. b3、孩子人格发展,家长要承担全部责任
3 g6 C/ t) U4 a# s1 y7 A4、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无限的爱 4 j3 V: l0 @" O1 Q4 j3 W- f
5、永远以孩子优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 A9 Y1 B% |0 l( p0 h U# [6、不斥责,要会正确表扬
. p2 ]0 v9 Y `( x6 V$ }, E. a' J7、绝对禁止体罚,深度谈心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 i4 _8 H9 p) U* _8、寻求亲密亲子关系,但不可以放任孩子不尊重父母 1 z& m4 h9 f" S, _, t: s
; s3 y5 F# C) w: {3 X* o2 V3 Y
! T' A$ L1 V# F( y6 C不妨承认自己是虎妈
$ w- w$ a- P# \% y/ g在日本,热衷于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督促其学业、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母亲,通常被叫做“教育妈妈”(有点类似我们这边说的“虎妈”)。这个叫法或含有贬义,一说认为其教育方针过度,是无视孩子意愿的一种家庭教育行为。 # b. x4 H" K) s+ \: P1 v' ^" b* g
为什么我会变成“教育妈妈”呢?我想这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很大关系。 g( y) `5 _ R* W, ]$ b
我父亲生于香港。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占领,战后又再次为英国统治,直到一九九七年回归中国。我母亲则生于中国内地。
/ b% F! J: \ |2 ]& l: I! H生活在那种状态下的父亲,有几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6 v, g% N2 I" H7 o& F
无论生活有多艰苦,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里六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对于教育,父亲始终抱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孩子们身上拥有着美好的未来。但有一个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 h( R3 r3 n/ P& i& `4 ^
之前我一度辞去偶像工作到加拿大留学,也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说服了我。当时实在太忙,连大学都上不了,朋友都交不上。眼见我如此糟糕的生活状态,父亲提出建议,希望我去留学。
& Q$ y5 |! M3 C2 c我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了两年时间。正是这段时光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不光是学习,关于唱歌的意义、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此,人生又迈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 B( Y4 t& J6 A7 X. `* _“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 T2 s I( G7 \3 w, |父亲的这句叮嘱有多重要,至今我在感谢的同时,也时常琢磨吟味。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教育。我曾在心里发过誓,有自己的孩子后,一定要赌上一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1 y. E- k) O6 G* {" l我对自己“教育妈妈”的身份很有自信。也许有人会说,“老是这样喊‘学习、学习’,孩子怪可怜的。”
! \0 d4 j7 z a$ p7 G3 K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并不等同于“学习”。 % w F8 \. I# F# p& ~+ r$ e0 q9 a
“教育”这个词,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因此,我对自己是“教育妈妈”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 Z4 G1 L3 I3 C$ J& p我在育儿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处于最好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接受着许多刺激,从而能够自发地学习。 1 a+ l( h9 A( x( _
为此,自认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结果我们家三个儿子全都实现梦想,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 x* \9 `3 d0 z9 C $ N- c9 N3 p) W8 b1 ]( r
陈美龄和自己的三个儿子
2 K$ f7 ^0 _) f/ U) N4 B& T; R9 K& ^' _& O4 f
* \; c4 R% K( {4 ?& o
教育大事件,要让爸爸参与进来 ) D/ {5 m# Y* p0 s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针,夫妻间必须达成一致。
/ u1 W: B v' \在我们家,丈夫对我表态,“即使我们之间有各种意见,关于教育方面,最后还是由你决定吧。”
0 f3 m. v: e0 m5 g+ ?: l( l虽然他经常说“是因为我不及你那么关心教育啦”,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见。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大部分也是采纳了丈夫提出的。
$ @9 o1 P( A ]- s# ?修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我回到日本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慢慢恢复工作。
' @5 |8 ]( i' [# c8 t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决定我家大儿子读哪所小学。我一直有在关注东京都内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学。这所学校可以自动升学晋级至大学,只要能入学,作为家长也就安枕无忧了。当时从“前辈”妈妈那里,获取了不少关于考试的建议等。 ) B0 D. j! H! Y
但是某日,丈夫参加完这所小学的说明会回来,突然对我说:“孩子他妈,我们还是放弃考试吧。”
; p7 U0 g! m z; r, f原来在说明会上,老师说了一段话:“由于应征者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那天孩子绝对不能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作为家长的责任,请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哦。” ) [5 j/ T0 n$ h. N
丈夫很是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
$ v* C \( f+ N8 f) W听他说完我才顿悟,想把孩子送进名校,也许只是父母的虚荣心作祟罢了。我为追随“世界名牌”而随波逐流的自己感到羞愧难当。 # A/ M, R3 j) C2 W
另外还有一家中意的国际学校,我觉得把孩子送进这里上学也挺好。可是呢,那所国际学校在当时没有得到文科省认证。也就是说,孩子即便在那儿毕业,也无法保证是否能进入日本国内的大学。
6 `1 \0 g7 O6 x9 m8 K5 s# a即便如此,我们夫妇俩还是一起去了说明会。
1 b. Q7 X( \ e( E, v, X6 J“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话,请立刻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状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这次,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这样的话。 8 \5 }7 X- l! `( s: C8 U# l
那一瞬间,我和丈夫互看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决定“就选这里了”。
1 \, O; a; y3 R2 ]! [' N/ \, t" \7 m4 c我们都觉得,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的学校比较好。这所学校就是“西町国际学校”。 8 {0 {+ g* ]/ t% S: Y
孩子进入西町国际学校之后,我嘱咐丈夫,希望他尽量参加所有的学校活动。而且,我有什么困难、迷惑,一定会和丈夫商量着解决。 8 d7 I: `# r0 f/ F* G/ f
在育儿、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夫妻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大儿子提出想去美国念高中的时候也好,决定选择斯坦福大学的时候也好,丈夫都给予了我和孩子们恰当的忠告。 ; j! d, X Q1 i6 l8 u
让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读书,这是件可以左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情。为此,必须预见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4 B! I+ K3 ~" Q5 ^ D0 S' W
有的朋友会说:“我家那位才不会这么帮忙呢”,但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即便两人意见不合,花些时间,慢慢地多交流沟通,这很重要。
- M) v( v/ I; d& i( r3 I教育方针和升学相关的问题,夫妻之间要经常商讨、达成共识,这是最最基本的。
6 u9 ?( L7 x& a0 { y " `3 n$ m' L( P# f
8 d* I) V6 O% U1 w
4 G/ e* b3 W9 P- v4 s
- e ^" W0 h' ^0 H/ u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完全是家长的责任 W3 D$ T# y9 o$ A- `: R: V' U8 A0 n% ]
即使选再好的学校,孩子人格形成这么重要的工作,也不能扔给学校就不管了。
5 }5 J$ R# T( a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9 w7 ]% G$ o8 ]8 Q; j
小学、初中教的是读写、算术,高中、大学教的是在社会上必需的专业知识。但是,老师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全部正确。其中,也有一些不希望孩子学习的部分。
: Q# F; T( }" U# @这是我去参加二儿子的小学参观日发生的事。某位老师以“人类都是卑鄙的”为题,让学生们讲一讲平时在家,觉得家里人或自己卑鄙的一些事例。
( O9 g% U+ K+ \. Y, C) ?& i当下我非常吃惊,但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 N2 W3 j& k4 r* W# b
轮到我家二儿子,他说道:“我觉得人类并不卑鄙。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和他好好交谈,帮助他改正。” ) Z4 h v" C" W8 F7 L* o
而老师听完之后竟说:“你好像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主题的意思。不管怎样你也努力做发表了,大家拍手鼓励吧。”
6 X. s; a) I9 [" O! k/ E$ c7 _听他的意思,似乎认定我儿子说的观点是错的。其他学生们演讲的内容,也净是在拼命挑别人的错一样。
7 |1 C* s9 Y2 S- ?/ o, J事后,我去找了那位老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并不认为人类都是卑鄙的……” / n$ g ]$ M+ K* S& Z) H
他解释道:“不不,我认为明白自己卑鄙的小孩,更能原谅他人。所以说,让孩子记住自己也是卑鄙之人比较好。”
, y0 f8 u! L. q& W# |! [反正那位老师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丝毫不肯让步。
8 ~; ^# h; q i$ }( l我回家后,重新和二儿子谈了一谈:“没这回事哦。你也好妈妈也好,都不卑鄙。”
* D+ w) u( k- [4 N4 L J+ a v! v“我就说是吧。”二儿子这才露出放心的表情。 6 w3 G i; S ^
有些老师的观点确实会像这样有失偏颇。在国际学校里,有歧视亚洲人的老师,也有只认规章制度、以自己的权威使学生服从的老师。而避免孩子受这些观点影响,就是家长的责任了。
* I3 `8 X$ G" n; O曾经有一年,有位无论如何也和我家孩子合不来的老师做了班主任。那时候,我安慰孩子:“尽可能多看到老师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实在对这位老师喜欢不起来,也就这一年嘛。” B6 _5 h0 {1 l
并且,为了不让孩子成绩因为老师的好恶有所下滑,我也更加谨慎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7 S" V+ s- f% X8 x
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这样一个狭小的世界里,被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通过学业成绩和体育表现来评测价值。
` i: K& S3 M8 J# t& Q- j% h真是残酷的环境啊。有的孩子能够顺利融入学校生活,乐在其中;有的孩子却在学校被彻底“击垮”。家长要非常清楚其中存在这样的风险。无论孩子被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责任让他们相信自我并拓展自己的潜力。 # A) }; Q- I4 _3 r3 O/ `( F( r4 V
对孩子教育承担责任的,绝对不是学校和老师。“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由家长承担。”家长必须得有这个觉悟。
! z# k {+ [8 }2 x
6 ^( T! C3 D5 A* g. @
: a1 T: D, F. x8 m8 B“说教”比体罚更有效 - I$ H; Z$ W, `9 N$ {
当我的孩子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我会一直和他们谈话,直到他们接受、认可为止。在我家,把这称为“说教”。
( D3 u* D" E& }" m: W我家的基本规则,首先就是“不说谎”。 , w9 C/ s' o. }/ N& D) H7 P& L
只要说了一次谎,为了掩盖这个谎言就得不断地继续说谎,这样下去只会导致亲子之间、兄弟之间产生嫌隙。因此,我坚持教导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绝对不能说谎”,直到嘴巴都讲得发酸。
4 j+ k ~9 `0 b2 W/ _! ]: P) F第一次发现大儿子说谎,是在他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因为之前看他为了汉字测验一直在复习,所以很在意他有没有考好。 6 {# v0 n( {5 M% v" ?" g
当我问他“考试成绩下来了吗”,儿子回答我“还没”。 ) H3 I& x9 C' j# u5 G
后来,偶然我在整理大儿子背包的时候,在书包最底下找到了考卷,纸都已经皱巴巴的了,上面写着七十分。
B! y6 k( b' a7 \$ m当我拿着卷子问“为什么要对妈妈说‘还没’呢”的时候,大儿子解释道,“因为我考得不好……”这句话让我的心像被突然戳了一下。 6 n* p6 d6 x l9 ?& d; G; x# |
原来大儿子一直觉得我希望他考出好成绩,而且认为考得不好很难为情……他大概是想只要不让我知道考得不好,我就会认定他是个好孩子。
7 c1 `/ Q, T4 [: E但是实际上,无论儿子考了几分,我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不会失望,也不会生气。但这样的心情并没有传达到大儿子那里。
+ |6 ^8 x( L& u( a/ ?; ?% S于是我给大儿子一个拥抱,同时问他:“为什么你不相信妈妈对你的爱呢?”
; C( u) w* Y6 h4 s! c: ^大儿子一开始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似乎完全不明白我在说什么。
& {3 }/ J; s1 w. N接着,我开始了我的“说教”:“妈妈真的很爱你,你知道吗?” ( a6 T5 f! W6 H" W3 @
“无论你是怎样的小孩,妈妈都最喜欢了,你完全没有必要隐藏自己。要相信妈妈的爱。为了隐藏一个谎言,就得撒第二个谎。这样下去,妈妈和你的心会越来越远……” 3 x; y2 `2 T- m8 F% R8 Y, K) D% }
我和大儿子聊了很长时间。过程中,抱一抱,哭一哭,还中场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上个洗手间什么的,整整谈了八个小时! 1 ?6 _" u2 ` F" ?( \
最后,我对孩子说:“把至今为止向妈妈撒过的谎,全部写出来吧。”于是大儿子动起笔,一桩一桩写了下来,写的字可爱极了。“有一次忘记交作业了”,“便当盒落在学校里了”等等,都是些很小的事情,两个人边笑边读。
8 H9 S) ?: b+ l! n; L) I从此以后,大儿子再也不对我隐瞒任何事了。我觉得他一定是理解了,妈妈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也许也是觉得,如果再让我给他说八个小时,就太不好意思了吧。 1 F. g0 n) _0 N
同样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二儿子和小儿子身上,他们都各自体验过我那“冗长”的说教。虽然过程总是充满笑与泪,但每次都能感觉母子之间的感情变深厚了,互相都有所成长。
+ E0 ]3 o: O1 Q% G: R# y如果能好好地和孩子交流,让他们从心底接受,那么这次教导就会一直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再不会忘却。
# V7 a. o7 N' t6 f体罚或者口头训斥,也许孩子会暂时向你道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孩子没有从心底接受你教育的证明。 3 L1 [" R3 T% U+ F8 H
不管花多少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他肯定会明白的。我始终相信这一点,花足时间并且仔细彻底地与孩子交谈。我坚信,这才是真正的母爱、真正的教育。
/ o9 l6 F2 E7 F: C
+ X& l* `* V# Y3 U2 _被爱,才会信任他人
" q2 w2 M- {5 n. k2 }) M' T9 Q# @: I7 e1 r p! X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才会信任他人。相信别人,也就会相信自己。为此,特别是在婴幼儿期,我给儿子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 & X# F4 v' q. o- h) Q
处于婴幼儿期的小孩,总是由固定的人来照顾、疼爱的话,会让他们信任别人。肚子饿了就会有吃的,哭了就会有人安慰,累了就会有人来抱。如此循环,孩子就能够安心成长。而这个人选,妈妈、爸爸都行。就算是托儿所老师或者奶奶也可以。 # t4 N' h3 y/ \- i, M8 ]( H: r
而相反地,据说孩子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被重视,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爱意,沟通交流能力就会变差,容易不信任他人。
# r- p5 C& S- a: ^ g/ ?$ w8 X$ j1 C; W1 y3 W7 a
关于如何表达爱意,我一直以来最重视肌肤之亲。我家三个儿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一岁零八个月为止。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经常抱抱、背背,使他们感受母亲的体温和气味,让他们安心。直到孩子自己提出来想独自睡觉,我都保持着和他们同睡一张床的习惯。 4 {5 u- }" N2 V2 q
( {( |9 d* A; G$ ^6 a- a( m+ u同时,我也有意识地表达出更纯粹、直接的母爱。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做这样的动作。紧紧抱着,说一句“下亲亲雨(kiss rain)咯”,从额头一路亲到脚底。孩子就算不怎么喜欢,也会咯哧咯哧开心地笑起来。 - X- r& p# y, Z6 I' M4 p( L: N6 B
" f7 D' K3 Z! M% k! N每天工作完回到家,我一定会把孩子们叫到一起,紧紧拥抱他们,“serotonin 1, serotonin, serotonin”地唱着我自己改换了歌词的歌曲,对他们说“快给妈妈幸福吧”。没错,serotonin就是幸福的荷尔蒙。和最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头脑中会分泌出这一物质,是一种可以让人开心的激素。 ; r4 T2 m+ k2 }& E
我觉得,我的儿子们从小就开始明白自己是“妈妈幸福的源泉”。 " d4 R2 Z# v% Y; B. K- t# W( p) R
“只要宝贝在我身边,妈妈就是最幸福的哦。”我从不害羞把这句话说出口。 - p9 f4 ~* X5 J }9 z, L9 @* f
当然了,像“好喜欢好喜欢”、“I love you”这样的话每天也都挂在嘴边。通电话的时候,最后我一定会和儿子们说“I love you”,而他们肯定会回一句“I love you too”。
$ d f; p+ F1 h+ t2 l( g3 T$ J( ~ t) F5 {6 R# h& \
由于我们家夫妻俩都要工作,因此得通力配合,努力不让儿子们觉得寂寞。像我的情况,工作时间又长又不规律,能和儿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所以能节约的时候,我就尽可能多腾出哪怕一点点空闲。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和儿子们一同度过。
; Y0 u2 C4 l/ v, }. g1 R
8 o$ j7 b1 k. h4 E! |: R' q4 v买东西的话,花时间出门去超市购物太浪费,我就利用可以把物品送到家里的消费合作社服务。买衣服的话,等孩子们入睡后通过网购购买。就算是去美容院,也只是剪个头发的程度,连吹头都不弄了。 7 n& e1 N) R: M1 j5 s9 E
1 v7 Y& E0 n! S o有了孩子之后,基本上就没再和朋友悠闲地喝过下午茶,或和丈夫出去过过二人世界。说得极端一些,连好好上个厕所、泡个澡、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的空闲都没有。我如饥似渴地渴望和儿子们待在一起。 ; @% {. X* [' M% F# K K
2 R/ _& N1 ^9 f
能与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时间,只是人生一瞬而已。等他们开始去上幼儿园、上学,一天之中只有几小时能待在一起。等变成初中生、高中生,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少。正因为此,我才认为在身体和大脑急速成长的婴幼儿期,尽可能多分一些时间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6 b4 I+ h$ `# b3 o9 n m
4 d/ [: K, `0 w* |) x& J当然,想要倾注充分的爱,并不光是长时间待在一起就OK了。如果只有一点点时间,那就提高时间的“浓度”吧。比如说,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一小时甚至短短半小时,也别担心!这段时间里好好开心地和孩子做些肌肤之亲,玩一玩,聊一聊。如果能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最开心!”那么时间或长或短根本不是问题。孩子们都很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地和他们交往,作为父母的这份爱意一定能充分传递到孩子那里。
/ d3 V! z/ b9 Q3 E; m
" N$ }" o" j) U现在,我的大儿子会说“我小的时候,完全不觉得寂寞哦”;二儿子会说“我知道妈妈爸爸为我们努力付出了许多”;三儿子也跟我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被爱着”。虽然那时候忘我地工作、育儿,身体真的有些吃不消;但另一方面,与孩子们接触交流,对我来说也是消解压力的最佳方式。而且,父母的努力,这份无私的爱,我始终确信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受到。 3 n. L9 I* P g& [' h p4 H
4 n$ i& V H. Q- j
有人说,被爱意环绕成长起来的人,在主动爱人时也不会有丝毫犹豫。我觉得这不仅限于爱“人”。对被爱着长大的人来说,蓝蓝天空、清新空气、太阳、彩虹、星星,还有自己生活的街道也好社会也好,都能在其中感受爱。在自己周围能体会到爱的人,就是幸福多多的人。 4 a3 S" O+ h/ X
. v+ `. A- ]2 U1 W3 z本文选摘《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1 E# K. K7 ^8 ^) w- N" R
! R; [# n7 _( _) B' a
$ p, y; B$ f4 M' T% D8 S1 A) M: f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4928-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