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看了这条消息 心哇凉哇凉的

[复制链接] 3
回复
11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9-20 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配图:二爻吕 拍摄


  众位客官,今天一大早,小二看到一条消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心哇凉哇凉的!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8月报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A股市场共有11180.16万个投资者!其中,持仓投资者数5079.68万人,持仓投资者数占期末投资者数的比重为45.43%,较上月下降0.99个百分点;空仓投资者数高达6100.48万人,比持仓者多1020万人,较7月份增加228.47万人,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第13个月度新增空仓投资者数过100万的月份8月份空仓投资者占比也是去年来最高,达到了54.57%。


  数据显示,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空仓投资者数占比分别为50.87%、51.39%、52.16%、52.98%、53.58%。这也是空仓投资者数连续第6个月超过50%。


  持仓投资者数及其占期末投资者数比重的变化图如下:



  8月持仓市值50万以下人数继续减少,持仓千万以上连续四月增加!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在所有持仓的投资者中,8月末持仓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数量为4661.4万人,较7月末的4686.76万人继续减少;持仓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数量为82677人,较7月末增加了5339人。这已经是持仓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数量连续四个月增加。


  看完上文,小二明白了,难怪股市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原来小散们正在跑步撤离A股,“韭菜”越来越少,根本不够“割”了!


  持仓千万以上的投资者持续增加,你可能以为是利好,小二想说根本不是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大户网下配售新股的需求,门槛是1000万市值,由于参与人数快速增长,近期参与门槛被提升到2000万,甚至3000万。而且这部分市值属于被动型配置,在二级市场缺乏做多意愿和动力,相反还要在二级市场抛售所中新股拿走利润。而我等普通小散,依旧只能守着万分之一的中签率,期盼能被好运砸中。


  现在的利率这么低,小散如此快速的从股市撤离,钱都去哪了呢?您可能也猜到答案了,爆炒楼市!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5-8月,住户部门贷款增加额分别为:5759亿元、7015亿元、4575亿元、6755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均在50%以上,其中,7月份更是高达98.6%;刚刚过去的8月,占比也高达71.2%。这是何等的火爆,全民抢房,大有今天不买,这辈子就都买不到的架势。在小二看来,这已经超越了去年股市突破5000点时的疯狂程度,但依然看不到尽头。因为,过往的N次调控都没有使房价下跌,反而越涨越快!而股市始终像一个永动抽血机一样,想实现个人财产保值增值太难了。


  写到这里,小二也在问自己,股市还有转牛的那一天吗?众位客官,对于疯狂的楼市和冷清的股市,您怎么看?欢迎留言发表观点。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1240-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9-20 14:07 | 只看该作者
中产阶级焦虑?别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她理财
有人说,中国式中产阶级应当拥有所在城市的一套80平方米以上的房产,10万元以上的私家车,以及至少15万元的年收入。

而根据《福布斯》对中国中产的定义:
1.生活在城里
2.25到45岁间
3.有大学学位
4.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5.年入1万—6万美元,大概是6.5万—39万人民币。

中产阶层曾一度被误解为“有钱人”,其实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社会中等地位的群体。

中产阶层的焦虑,到底是不是矫情?



文:有吸管咩


一夜之间,突然到处开始讨论中产阶级了。不少人,一边傲娇着把自己往“中产”二字上靠,一边又把自己的焦虑归类到“中产阶级焦虑”。听得多了,不禁好奇了,到底什么算是中产阶级呢? 去网上百度了一下,标准如下:

1. 年收入50W以上,月入超4.5W;

2. 百万级的流动资产;

3. 除了票子,还要有房子车子;
除了钱,中产阶级还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至少要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别墅或者房子,以及一辆一线品牌的汽车,当然这些都是全额付款的,还在还房贷、车贷的统统out。

4. 良好的教育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5. 追求健康,注重运动;

6. 旅游 购物 娱乐,一个都不能少!

7. 不失格调的生活品质。

8. 道德、礼仪、素质,都要有!

看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撇开4~8这些软性指标,咱们只聊聊硬件指标1~3。

1. 年收入&月收入。
这条我无从评论。随着这几年的通胀,现在外面收入水平是怎么样,真的不太清楚。就单看看小她里面的姑娘吧,无论几线城市,我都有看到过有家庭年收入50W+的。也许不多,但是有。所以这条咱们让它勉强过关。

不过,客观说一句,一二三线城市可能比较概率会大一些,四线再向下的城市可能会比较难了吧?! 这条标准还是有待考证的。

2. 和 3. 我想放到一起来看~  【百万级的流动资产 + 没有贷款一线城市房子&一线品牌车子。】

上面这句话,真的满满槽点好么?!

首先,一线城市现在大多限购了吧?连本地户口买房都没这么容易了,更不要说外地户口了。不然大家以为之前魔都离婚潮哪来的?!光这一个关键词就可以刷掉一大批人。

其次,没有贷款。我还蛮好奇现在低利率高通胀&资产荒时代有多少人会买房不贷款的。但凡有一点理财意识的,大概都会尽可能多贷款出来吧。这波房价大涨,我身边很多的置换客是顺势而为,为了优化资产,把手头房子卖掉,再尽可能多贷款换更大更新更贵或者说更学区的房子,让自己的资产保值或者说是升值空间更大。

第三,百万级的流动资产 + 没有贷款。 百万流动资产的人有,但是在当前年代有百万流动资产却没贷款的应该不多吧。现在利率低,通胀高,持币在手的应该没几个人吧?但凡手里有点钱的,要么会再去投资房产(贷款来了)或者要么会选择别的项目投资(投资了也不算流动资产了)。说一线城市房产限购的,顶多买2套没法再买的,还有全国配置,全球配置啊,宝宝们~ 对,我也的确是看到手里有百万现金的。要么是在置换过程中或者是寻找投资项目的过程中。要么人家是二代不差钱,百万是零花钱,这种已经不算是中产了吧。

综上, 这个网传的中产阶级标准简直就是鬼扯,完全经不起推敲。估计是某个一线城市刚毕业入行传媒行业的小青年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吧。

拿多少月薪,都应该活出自我的节奏,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想象中。过度纠结于自己是否中产意义不大,好好工作好好赚钱,该攒攒该花花,夫妻和睦父母健康孩子可爱,比啥都重要。


板凳
发表于 2016-9-20 14:07 | 只看该作者
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大 专家:市场向上接近尾声
[size=1em]摘要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环比增幅为1.3%,创下2010年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北京晨报讯(记者 杨奕)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新建商品住宅环比增幅创下近79个月的最高纪录。
8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64个,比上月增加13个,涨幅比上月扩大的城市有31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增幅为5.6%,最大跌幅为0.3%。其中郑州、上海、无锡、合肥和福州的房价环比增幅最大,北京环比上涨3.6%。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环比增幅为1.3%,创下2010年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57个,比上月增加6个,涨幅比上月涨幅扩大的城市有30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5%,最低为下降0.4%,北京环比上涨3.9%。通过计算得知,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平均环比增幅为0.9%,连续17个月上涨。
同比方面,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62个和53个,分别比上月增加4个和1个。分城市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在连续三个月收窄后有所扩大,二、三线城市继续扩大。
“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周期一般在18个月左右,从去年3·30新政到现在,恰好临近18个月,8月普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向上接近尾声时的加速赶顶。”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8月全国楼市呈现出普涨现象,房价数据很可能会引发政府的重视和从严举措,“加上货币政策通常会在年底收紧,房价持续较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2016年剩下的时间,全国房价将趋于稳定。”
北京自住型商品房(地块汇总、实拍、论坛)将迎供应高峰
北京晨报讯(记者 杨奕)在经历了几个月的观望期后,市场又出现了今年的第二次升温。8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3.6%,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3.9%,达到近5个月以来的新高。
“昨天接到中介电话,问780万卖不卖,报价比前段时间涨了不少。”市民赵女士在东三环有一套住房考虑出售,在犹豫的两个月时间里,单价从每平方米7万多元涨至超8万元,“涨势这么好,我都不想卖了。”
今年3月房价创下新高之后,市场开始降温,涨幅逐渐收窄,但在8月又出现了回温。虽然价格上涨,但成交量却出现一升一降。8月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剔除保障房)合计签约4175套,相比前几个月有轻微调整;二手房成交达到了25670套,环比同比均出现了明显上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9月市场政策环境预计将维持平稳,后市更多将面临前期成交透支所带来的销售压力。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认为,整体看,北京不存在去库存的问题,但在库存结构上却存在高端豪宅库存压力越来越大,适合工薪大众阶层置业升级的普通住宅项目严重供不应求的矛盾。这也使得更多的改善需求流向二手房市场,“随着自住型商品房迎来供应高峰,三四季度将成为新房市场的成交主力,受此影响,新房市场整体均价将整体保持平稳。”

地板
发表于 2016-9-20 14:08 | 只看该作者
6个月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变天

导读 今年房价上涨的逻辑就基本清楚了:去库存的房地产政策是第一推手,为稳增长释放出来的货币成了最大的助力,高杠杆拿地导致“地王”频出,最后,没有及时调整的土地政策大大强化了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


  文|马光远,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特此感谢!
外界对限购的解读似乎达成了共识:必须赶在限购之前抢到房子。

尴尬的是,在市场偏离去库存主题的同时,热点城市重新祭出的降温政策,无论是限购,还是限贷,都成了解读未来走势的反向指标。

今年房价上涨的逻辑就基本清楚了:去库存的房地产政策是第一推手,为稳增长释放出来的货币成了最大的助力,高杠杆拿地导致“地王”频出,最后,没有及时调整的土地政策大大强化了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


中国的限购政策在2014年取消后,不到两年时间,又相继在炙手可热的各个二线城市重出江湖。在9月18日杭州出台限购政策之后,今年热点二线城市的楼市真正迎来了政策的拐点。

尽管9月18日出台的《杭州部分区域实施限购政策》和以前南京、厦门、苏州等城市比,已经算相当温柔,只是对非杭州户籍人口的投资性限购,政策规定在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限购房源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对本市户籍的居民并不在本次限购之列。



然而,这个被评价为“温柔”的限购政策和以前一些城市引发的效果是一样的,那就是,限购一出,就引发了恐慌式的抢购。根据交易的数字,截至9月18日24时,杭州新房和二手房总共成交5105套,其中新房3265套,二手房1840套,创下了历史新高。甚至有开发商拿着POS机,赶到上海让客户刷卡。

每一次限购令,几乎都演变成继续上涨和抢购的发令枪,今年出台限购的城市,几乎都如此。从一线城市上海和深圳3月份限购,到后来厦门、武汉等二线城市加入,外界对限购的解读似乎达成了共识:必须赶在限购之前抢到房子。从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看,的确如此。

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城市个数环比和同比都比7月份明显增加,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64个和57个,分别比上月增加13个和6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64个城市中,比上月涨幅扩大的城市有31个,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5个,郑州以5.6%的涨幅居于首位。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57个城市中,比上月涨幅扩大的城市有30个,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18个,最高涨幅为4.5%。

今年房地产市场火热的表现和房地产政策周期性转变之快,令很多人感到意外。众所周知,今年房地产的主题是“去库存”,但从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表现看,已经完全背离了这个主题,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没有太大的起色,不存在库存问题的一二线城市在政策的刺激下大涨,涨幅之大之快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引发了整个市场的恐慌。



在3月份上海和深圳采取调控措施之后,热点迅速向苏州、合肥、南京、厦门“四小龙”蔓延,然后进一步向杭州、东莞、武汉、郑州、惠州等城市接力传递。过去不起眼的合肥,连续4个月占据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的首位,而中部的特大城市郑州和武汉成为了8月份表现最抢眼的城市,郑州在出了几个“地王”之后,终于在8月份以5.6%的涨幅跃居70个大中城市的首位。一系列数据也显示,在房价和地价比翼齐飞的同时,这些城市的库存也在明显下滑。

尴尬的是,在市场偏离去库存主题的同时,热点城市重新祭出的降温政策,无论是限购,还是限贷,都成了解读未来走势的反向指标。凡是限购限贷的地方,都引发了更进一步的上涨和恐慌性的购买,市场走到今天,的确值得研究。从今年房价上涨的原因看,除了在去库存的主题下房地产政策的刺激,以及货币政策的配合之外,从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大周期看,在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的情况下,外围市场不断扩容的负利率政策引发的资产荒也是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中国的资金,全球的资金都在寻找安全资产。这样,在国内制造业仍然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就成了大量资金流入的首选。7月份引人关注的金融数据就是一个明证:人民币贷款单月增加4636亿元,但居民中长期贷款就增加了4773亿元,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绝大多数就是房贷。

在居住和投资需求都扩张的情况下,重新拿出限购等举措想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短期来看效果不大。由于居住和投资需求的急剧扩张,增加热点城市的供应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当务之急。保证供应的关键是保证土地供应,避免高杠杆拿地和一些地方政府搞饥饿营销。今年土地市场之所以“地王”频出,根本原因是土地供应少。上海前七个月土地供应只完成了计划的30%,北京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供应一块住宅用地,热点城市都存在土地供应紧张的问题。



除了一些地方政府人为控制土地供应,搞饥饿营销之外,拿地的房地产企业都是通过高杠杆的方式推高地价。以上海最贵的“地王”创造者融信中国为例,其2015年销售收入不过295亿元,但其今年土地购置总价却超过了345亿元,杠杆之高,令人咋舌。当前房地产最大的泡沫不是房价泡沫,而是土地市场泡沫。不在土地供应和土地市场去杠杆上下功夫,用最懒惰的限购等办法为房地产市场降温,遑论治本,连标都治不了。

这样,今年房价上涨的逻辑就基本清楚了:去库存的房地产政策是第一推手,为稳增长释放出来的货币成了最大的助力,高杠杆拿地导致“地王”频出,最后,没有及时调整的土地政策大大强化了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这几乎意味着,靠限购政策进行降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笔者一直呼吁,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思路真的该变了。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今非昔比的规模和房价绝对值,任何政策都应该在兼顾当下的同时,注重长远。哪怕我们在长效机制的建设上可以拖延,但最起码在有针对性的解决当下问题的措施上应该有点针对性和技术含量,体现治理水平。在面粉贵过面包、土地供应短缺、库存告急的情况下,任何限贷限购措施都只会引发新的恐慌。

每一次限购政策不仅无法为市场降温,反而成了助推房价再次上涨的利器,买房者和政策进行反向博弈,房地产政策陷入了真正的“塔西陀陷阱”。从过去的历史看,限购政策真正见效的滞后期差不多是6个月时间,这意味着市场真正降温要在明年上半年了。如果现在不及时增加土地供应,不降低房企拿地的杠杆,不治理人为调控出来的“地王”,市场在未来半年内可能还会继续疯狂,加重资产价格泡沫的危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