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家园
群组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切换风格
01
谈天说地
02
飘在海外
03
炎黄子孙
04
休闲健身
05
旅游玩乐
06
时尚精致
07
天下美食
08
影视音乐
09
各有所好
10
金融房产
11
学习工作
12
子女教育
13
留学移民
14
生活功略
15
创业投资
16
摄影天地
17
车行天下
18
曲艺文娱
19
心情随笔
20
亲情友情
21
婚姻家庭
22
文学天地
23
艺术创作
24
海外收藏
25
娱乐灌水
26
市场广告
27
城市地产
提示:
登录
之后才能保存选择的风格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市八卦
›
炎黄子孙
›
媒体选读
›
帖子
返回列表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伊斯坦布尔
意大利
高加索
东南亚
维生素
再极品的女友,也不如我的前任城市极品
[复制链接]
0
回复
1611
查看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16-8-2 05: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你曾在中国哪个城市长住过?
如若非要根据人生阅历来塑造一个自己的理想城市,那我希望它干燥如昆明,好吃如广州,好玩如北京,好听如伊斯坦布尔,好看如意大利。
文/张海律
这些天,与朋友在美国西南部那些巨大而荒芜的国家公园间自驾。极度干燥的气候、碧空如洗的高原,让我舒服极了。同行伙伴却像只兔子,总得钻进藏匿蔬菜和胡萝卜的洞穴超市中,去补充大量维生素。
我总是精力旺盛地满世界旅行,身体和胃口却并非如切换时差般容易。这很大程度上要怪罪于我那待足了人生前22年的故乡——昆明。
对昆明的爱多于恨
相对较高的1890米海拔,让这块大坝子总是被蓝天覆盖,被刺眼的太阳死死盯着。冬季西风南支急流与北方大陆气团交锋而成的准静止锋,产生出远超北方的干燥度和昼夜温差。不适应的外来人,有的必备出行润唇膏,有的得在卧室装上三个加湿器。
可我从小就在这大太阳下疯跑着踢球,将外套别在腰间以备黄昏降温后加上,家乡的气候让我练成一身适应于干冷和强紫外线的肌肤。这久经考验的锻炼,非常有助于我在欧洲、高加索山区和北美山地等同样干燥的地区长途旅行,却也让我在珠三角、广西和东南亚等极度湿热的地带备受折磨。
昆明四季如春,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叫“春城”。
另一把家乡带来的双刃剑,是西南地区重油厚味的饮食习惯。各种酱料、腐乳、小米辣倾倒于米线、饵丝、卷粉里,加上炸洋芋、包浆豆腐的长年浸淫,让这些年有近半时间在欧美的我,依然无法习惯寡淡的芝士和生涩的面包。意面我是热爱的,可总要选择那些酱料更易入味的宽面。如若在公寓里自己动手,还要去亚洲超市买一瓶老干妈回来——炒意面!
我对昆明应该是爱多于恨的。爱它的干燥晴空和重口饮食,恨它让我积重难返,即便思想观念开放,愿意尝试一切新鲜事,可皮肤和唇还是严防死守的顽固卫士,抗拒着迥异的气候和口味。每次一回去,总是克制不住自己这张嘴,几乎每顿都得吃到拉肚子。
至于其他方面,我对家乡实在没太多可抱怨的。这里的大部分男人都很“喷刚”,嘴上匪气极了,行为却可能很怂,竟因此多几分可爱;这里的节奏也不算太慢,留守的同学大多朝九晚五,我这种游手好闲的返乡人竟抓不到人一起玩乐。我漂泊四海,又总不会离家太远,就像一只挂着线的风筝,时不时会被扯回来,发现亲人、同学、朋友都如故,家乡的一切都那么容易适应。
昆明市区。
广州真的那么好吗?
在任何地方待久了,都会厌倦,更何况生活了22年的家乡。像是对以往宅男时光的报复,我抓住第一份工作机会,撒了野似的往外跑。先是从佛山到深圳,再到广州,折腾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糟糕的动手能力,碰什么电器设备,什么就坏掉,这让我早早终结了通讯工程师生涯,并在当年文艺
论坛
的毒害下,成为广州媒体圈的一枚文青。
羊城对我不菲,让我迅速转型成功,有了一大堆可以交往一辈子的好友。我在性价比超高、吃住娱乐又丰富的天河南一住就是5年。因为从摇滚到电影圈混得风生水起,我竟渐渐成为一个到处免费蹭的文艺老炮儿。
相比昆明,广州简直是气候的另一极,我始终没能适应那难熬的湿热天气。春天打开房门,以为楼道被水淹了。夏天总是漫长到似乎永远离不开拖鞋,体育西的绿植和江南西的榕树完全不能替代地下商场的空调,让习惯于一件衣物穿到脏的我,不得不每天更换至少两件T恤。
当年的那个广州有包容的市民社会、自由的媒体环境、繁荣的市场经济、高密度的普通话、小北路亚非拉之都的异域景观……我差点被眼前的繁荣迷惑,而成为看不到远方的井底之蛙。而今回头看来,那些迷恋之处似乎都是些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同样体量的其他大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又真比广州差多少?
食在广州。
北京才是强力吸铁石
后来,因为一个姑娘,我来到了帝都。和许多烂俗故事一样,未遂。巧合的是,在我前后脚,大批媒体圈的同事和朋友离职北上。紧接着,有着音乐梦想和电影欲望的文青们,也接踵而至,其中还包括大量广州本地人。
这似乎循环印证着一个从1990年代流行音乐繁荣时起就存在的景观,敢为天下人之先的广州,始终是一座“先得起来,沉不下去”的城市。高度垄断文化科教资源的北京,才是永远拦不住的强力吸铁石。
一位在广州时就爆发出无与伦比写作才能的朋友,到首都后加盟了某著名时尚大刊。从此,生活彻底变了个样——从以往有支廉价红酒就能诗情画意一番的屌丝,成为周旋于各种高大上场合的人生赢家。他有一天对我感慨:“感觉在广州就彻底没生活过。”看来,无论表象背后是真实还是虚假,市民社会始终没有精英生活有吸引力。而首都高密度的音乐、戏剧和电影生活,则容易让文艺新移民,在以鼓楼为中心疯狂求知和享受两三年后,变得麻木和疲惫。
大家都很清楚那些北京可供吐槽的事实:越发艰于呼吸的糟糕空气,24小时动荡不安的三环停车场,对外地人极不公平的福利和教育机会……但对于我这种把自己当成“旅居者”,从未打算在此扎根的无足鸟来说,这些显而易见的缺点都算不上什么。如果有什么奢求,或许是“帝都真的太好玩了,如果污染能被控制就完美了”。
北京的雾霾十分严重。图/China Getty Images
始终是一个过路的游客
跑过70个国家,究竟有没有哪一个是我的理想归宿?似乎很难找到答案。
即便玩得再深入,我清楚自己始终是一个过路的游客。外语能力再好,也还是适应及享受来自自己土壤的幽默感,关注着国内热传的八卦和段子,却难以融入另一种语言体系也能实现的风趣或狂欢。
我深爱意大利,去过整十次,几乎跑遍所有角落,可始终没能爱上比萨和奶酪,更说不上几句意大利语。我最爱的城市是伊斯坦布尔,没有之一。也曾试图看能不能在那儿找份工作待下去,学习喜欢的萨兹琴,不用多牛逼,能炫耀就行。除非钻进朝九晚五的大型中资公司,否则,不会土耳其语能在人家那儿干什么?本就没几文的积蓄都被我拿来旅行了,移民的梦压根不用再做。更重要的是,玩了那么多年,还是觉得生活在问题一大把的中国最有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国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国内,好脏好乱好好玩”。
广州路边的小食摊。
在没找到这理想城市前,我大概要继续做一个“城市旅居者”了。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
北美生活网
”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
注册
,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
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438-1-1.html
谢谢
收藏
0
喜欢
0
踩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你喜欢看
凭借摄影,他走进了世界各地女人的卧室
配饰狂 | 我只是换了耳环,脸怎么也变小了|| 时尚COSMO
我真想和你这样度过余生|| 楠瓜 视觉志
当你的名字变成诗,才是最美的故事
猫步| 轻巧!今年好看的“猫跟鞋”太多了,根本不愁撞鞋!
万万没想到!泳衣外穿竟然火了!!
结束5个月分居,川普夫人拎着爱马仕就进白宫了
情色始终贯穿于杂论无比的风格变化中
各种极品美味早餐!简单做,吃到爽!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Copyright © 2008-2015
北美生活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和你在一起:
北美生活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