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歧视必然引来暴力:恐同症与奥兰多枪击案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4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2 0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月12日,美国奥兰多枪击案致51死53伤。图/路透社
文/金一伟
黑纳·可汗(HenaKhan)最近心情见好。信仰伊斯兰教的她同时也是一名儿童文学作者,在美国有不小的知名度。让黑纳心情开朗的原因有二:两周前,穆罕穆德·阿里的逝去在美国国内外引起了关于伊斯兰教义与和平主义的讨论,把穆斯林和恐怖分子的形象切割开来;一周前,象征虔诚与慈善的伊斯兰历斋月开始了。在当下的美国做穆斯林不是件易事,任何积极正面的舆论和公众情绪都应该被好好珍惜。
六月除了斋月以外,也是属于性少数者(LGBT, 包括女同、男同、双性恋、跨性别者)的自豪月。在这个月里,LGBT群体通过各种活动向他人诉求应属于他们的权利、尊严和认同:生而为人,相爱无罪,生理上的性别不应该成为囚禁心灵的桎梏。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当口,悲剧发生了。

枪击案发生后,警方封锁了现场。图/AP
星期天早上,当黑纳习惯性地上网看新闻的时候,关于奥兰多枪击案的一切早已罗列在所有媒体报道的正中心:袭击地点为奥兰多的一家同性舞厅,袭击者在凌晨2点过后手持买来的突击步枪不分目标地开始扫射,不少人在枪声响起的时候甚至还以为枪声是音乐的一部分。死者人数从一开始的20人上升到后来确认的近50人,使这起袭击成为现代美国死伤最严重的枪击案。事件本身已经相当让她震惊与不安,但当看到袭击者的名字的时候她的心更凉了:奥马尔·马提因(Omar Mateen),是阿富汗人的名字。
两天后,媒体和民众的的意见基本达成了一致:12号凌晨的枪击案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制造的恐怖袭击。但事实仅仅是这样吗?

奥兰多枪击案凶手奥马尔·马提因。
奥马尔·马提因其人
事件发生以后,关于奥马尔·马提因的一切都被警方、媒体、还有所有认识他的人抖到日光下,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他是谁?他有什么动机?
要回答他是谁并不复杂。奥马尔·马提因是一名出生在美国的美国公民,在阿富汗移民的家庭里长大,事发前曾在安保公司工作。虽然他在被警方击毙前自己宣称此次袭击是受了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等的领导,但实际上他跟伊斯兰国或其他恐怖组织都没有任何联系——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虽然同是极端组织,但它们彼此处于敌对关系,不可能协助同一个计划。马提因单独决定实施恐怖袭击以后,并没有受到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协助。
至于动机,很多人认为马提因既然宣称支持伊斯兰国,那么他自然会视美国社会与政府为敌。伊斯兰国在社交网络上的发言人不止一次鼓励他们分布在各地的信徒针对西方国家的平民进行圣战;想防止以后再发生这种袭击,世界各国就必须根除伊斯兰国及它的宣传网络,杜绝其它穆斯林被极端化的可能性。

据媒体报道:奥马尔·马提因行凶前打了911报警电话,声称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
马提因是极端穆斯林吗?也许,但除了他死前跟警方的那段通话以外,他对原教旨主义甚至是宗教本身并不热心。他基本不遵守伊斯兰教规,但却每天随身携带手枪,而且经常去健身房健身;平常情绪不稳定,一有什么不顺心就殴打他的前妻。
根据他父亲的描述,他杀人的动机不是宗教极端主义,而是他那天早些时候在大街上看到的一对同志情侣。假如他真的痛恨关于美国的一切,那么他的脸书主页上为何会有他前几年身穿纽约警察制服T恤的自拍照?马提因之所以决定袭击这家名叫“脉动”的同性舞厅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受文化、家庭和宗教的影响,对同性恋等性少数者存有强烈的敌意。
在这之前,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活动袭击的对象基本上不是与军队或政府相关就是不走运的普通平民,从来没有过专门针对LGBT群体展开的攻击。但马提因对同性恋和其它性少数者的态度多半不是单纯的痛恨。据美国媒体报道,奥马尔本人很可能是同性恋:他曾经使用过多个同性交友软件,在过去十年里经常光顾同性酒吧或者舞厅,在警校读书时曾跟其它男同学聊骚,就连他的前妻也认为他一直未出柜是因为他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感到羞耻和愤怒。

案发后,多人向媒体爆料,指奥马尔·马提因本人也是同性恋者。
恐同与暴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描述了暴力与单一身份幻象的必然联系:当一个人眼里只能看到他人的某种单一身份——同性恋或者穆斯林,也可以是日本人或者印度人——那么此人很有可能因为他对那个身份的痛恨而选择冲突以至暴力。但身份从来不是单一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复数的身份,有些人是父亲也是医生,有些人是中国人也是双性恋。马提因之所以能对那么多个人扣动扳机,是因为在他眼里,那些人除了同性恋以外什么也不是,不值得他的同情。
针对马提因的调查现在还没有结束。因为他已经身亡,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了解他决定实施袭击的所有原因。但有一点能够确认:把奥兰多枪击案的起因完全归结于伊斯兰极端主义既是错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马提因对同性恋者的仇恨固然来自于他的文化与家庭对伊斯兰教义的解读,但也来自社会整体对于理想男性形象的僵硬定义和对性少数者的歧视。前者的确与宗教有关,但后者却是不分宗教乃至国家的。在事件两天后,加州萨克拉门托市基督教浸礼宗的一位牧师公开庆祝奥兰多枪击案,并声称同性恋者都是死有余辜的罪人。这种言论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歧视:在美国,接受同性恋者和他们文化的基督徒和穆斯林比例均小于50%;在中国社会,这个比例小于40%。

奥马尔·马提因的父亲被曝曾在自己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中表达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支持。
对马提因来说,因为男性象征的是力量,所以他每天带着手枪去健身房;因为男性象征的是权力,所以他认为对前妻的各种暴力只是他面对来自女性的质疑所应该做的;因为男性象征的是阳刚,他无法接受自己异于他人的性取向。到最后,他的行动让51个无辜的人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被警方当场射杀。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提因的暴行除了极端主义以外,也代表着男权的僵化与社会整体对于LGBT群体的疑心与敌意。
奥兰多枪击案对于所有反对恐怖主义暴行的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警钟:恐怖主义的源头不仅仅是宗教极端主义,更不是宗教本身。如汉娜·阿伦特所说,这世界上大部分的恶都是平庸的恶。日常生活里貌似平淡无奇的种种歧视,不管是针对性少数者还是穆斯林,到最后不免会演变成恐怖与暴力,奥马尔·马提因不过是其中一个代表。

美国,人们聚集起来悼念遇难者。图/orlando sentinel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微信公号。
扫码关注“小新”,加入“生活派”
抢先享受各种活动福利~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436-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