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 | 清华女神颜宁今秋或将执教普林斯顿大~最接地气而又励志的清华演讲

查看数: 3964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5-13 17:18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咖啡沾衣 于 2017-5-13 17:18 编辑 清华女神颜宁今秋或将执教普林斯顿大学来源:文汇报 德先生编辑:Gemini2017年4月27日的Princeton University Bulleti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官方报纸)发布的一则消息宣 ...

回复

咖啡沾衣 发表于 2017-5-13 17:56

颜宁教授和郑思齐教授为何离开

颜宁老师的科研水平大家有目共睹,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作为通讯作者已经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颜老师的跳槽对于中国科研界可谓是喜忧参半:喜在说明国内近几年的科研质量不断提高,已经有学者可以到美国顶尖高校任教,颜老师是继清华大学郑思齐教授之后的第二位,从之前只引进的单交流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双交流模式,国内外人才的平等双向流动,才能让中国的科研水平紧跟前沿步伐。另外,颜老师也为清华打开了普林的大门,会有更多的学子走进世界一流高校,值得肯定;忧在这么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的流失,对清华大学甚至中国都是一种损失。毫无疑问,颜老师有权利选择她的未来,去哪里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值得反思的是顶尖科技人才没有把国内看作是和美国同等地位的职业选择,国内为什么没有能力把这样的科学家留下来?科研是需要眼界的,可能国内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或者中国的内在体制出了问题,限制了顶尖人才的再发展;再者,普林斯顿环境清幽,大师云集,加上雄厚的资金来源,科学家好像没法拒绝这一学术圣地的诱惑。
颜老师也是性情中人,读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65&do=blog&view=me&from=space的就知道,同时,我也想到顶尖科学家必备的四个特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5865&do=blog&view=me&from=space
咖啡沾衣 发表于 2017-5-13 17:39
颜宁为何从清华出走 回普林斯顿任教?
http://scholarsupdate.hi2net.com/news.asp?NewsID=22388

[tr][/tr]
颜宁在实验室(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这几天,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名字霸了屏。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受聘普林斯顿大学,担任雪莉·蒂尔曼 (Shirley M.Tilghman) 终身讲席教授。
在中国的结构生物学领域,颜宁是一个重量级的名字,她在这个领域的成果十分丰硕。
先来看看她的简历。颜宁,1977年出生,2000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该校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于2007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12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12月入选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5年2月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5年10月获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2017年3月15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颜宁获得2016-2017年度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提名。
再来看看她的成就。2009年以来,颜宁带领的清华团队,以颜宁为通讯作者并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国际顶级期刊的论文数目达到17篇之多。很多研究机构把能否在《自然》上发表文章当作衡量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在这些顶级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梦想和奋斗目标。而颜宁一发就是17篇,实在是让人惊叹和敬佩。
颜宁曾经带领着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用六个月时间,解析出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作为吃瓜群众不用挠头,也不用打开网页去搜索这些拗口的专业术语,大家只要了解到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生物科学界50年之久,就能明白颜宁的实力了。
2016年,因为颜宁和其博士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的学术贡献,令清华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以下简称为ARWU)前进了十个名次。
施一公和颜宁对于清华大学ARWU2016排名的贡献(图片来源:最好大学网)
对于为何要离开清华赴美任教,颜宁对媒体回应称,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而全美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对颜宁开出的条件也是很有诚意的,他们给出的“讲席教授”头衔分量十足。
以美国为例,教授评级次序依次为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最后才是讲席教授。获此头衔的学者都是在各自领域特别杰出且成就非凡的教授。而雪莉·蒂尔曼(Shirley M. Tilghman)是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2001-2012任职)。用她名字命名的终身教席,自然是分量不轻。
颜宁的离任,对清华大学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高层次人才的交流是国际上的常态,也是中国学术界与国际接轨的表现。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针对此事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师资水平不断提升,与国际一流大学师资流动更加频繁,合作日益紧密。像姚期智、施一公等从普林斯顿回到清华,带动了清华相关学科的发展,加强了中美两国科研等领域的合作。而颜宁选择再次回到普林斯顿大学,也将有助于把中国的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和清华的学术风格传播到国际学术舞台上。
中科院院士张旭认为,人才交流是顶尖人才成长的必然规律,“一般5到10年换一个地方,有利于人才不断成长。”
颜宁出任普林斯顿的讲席教授,也体现了中国学术的巨大进步。
早在2001年,清华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琚诒光就受聘到普林斯顿担任助理教授。当时,中国最卓越的大学里面最杰出的学者,在普林斯顿只能从助理教授做起。而普林斯顿的博士后回清华,则可以直接做教授和博导。
今天,清华的长江学者,似乎终于可以和普林斯顿的讲席教授平起平坐了。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国国内土生土长的博士,也开始纷纷在美国名校做教授了,如清华大学的郑思齐,最近就跳到麻省理工学院做终身讲席副教授。中国名校也达到了能与国际名校平等交流师资的水准。
如今的中国学术圈资源丰富,空间宽广,但与美欧还有差距。颜宁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过科研项目难申请等中国学术圈的某些问题。有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使得一些学者未必会适应,有些学者的出走也未必与这些原因无关。在创造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环境的路上,中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