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江湖之中,
3 e# K/ Z+ Q9 a1 X( a# ` f; q 没有输赢, 只有生死。
* p, d6 r/ T9 {- q荣甡 VS 李锦记
' n( N+ _+ C2 s9 [* \6 K来澳门之前,$ q! L# b: \0 ~5 d
我以为这里只有“澳门风云”。 来了之后才知道, 繁华旧梦,几多悲欢。
2 z% r9 i: Z* b/ `: m6 t, h) K$ n5 v% [# W5 S
1902年,一个平常的清晨, 忙碌的十六浦码头。 渔船满载归航, 岸上人声吵嚷。
; l6 ~6 ?0 I+ e
* O9 K2 n# n, B一筐筐一网网的鱼虾蟹贝, 瀑布般倾泻而下, 在甲板上热闹翻腾。 4 ~' U6 F6 h8 h, V* I
) R4 Y% I$ O$ s0 s% ]0 O众人都瞪大了眼睛, 扒拉最新鲜的货色。 一个粗粝晦暗的贝壳滚出, 让取货的伙计不禁叫出声: “呀,蚝!”
- V; ?/ L5 @8 u6 w# a
$ A) |3 `( Q0 I; T澳门盛产肥美硕大的生蚝,它旧称濠镜澳、濠江,“濠”便是“蚝”演化而来。 * w, Z1 n% X8 T, f- _# d1 C1 K% @$ b
而码头外不远处的大街上,新兴的蚝油产业顺势而起,形成四大家族鼎立的局面:荣甡、李锦记、福泰兴、合胜隆。
1 c# F4 }4 r# V
' `' h3 t. W( d( O1888年, 珠海水乡来的李锦裳, 请人在店铺上写下“李锦记”招牌, 还号称蚝油的发明者本尊。
3 a2 W2 k* H2 e9 R+ Z. F% D+ T* ]4 E3 Y. J
而仅一街角之隔的旁边, 澳门本地人开的“荣甡“蚝油庄, 却因占尽天时地利, 后来居上,门庭若市, 成了行业里的“龙头”老大。
b# [! j# [& y' h+ G! m
+ A6 w x& x2 ?( I0 y! `) _既生瑜,何生亮。 两强相遇, 一场世纪厮杀, 便在所难逃。 ! U7 w: Z% N- E: E) M
* P- d) \) U& s+ @7 w2 Z
财大气粗的“荣甡”在浅滩上 开设自己的生蚝养殖场, 对蚝的质量严格把关, 只有肉质厚实、甜美鲜嫩的蚝, 才有资格做成“荣甡”蚝油。
3 K4 i: }. v1 d5 C# { e1 R- F" p, z/ @* K! f$ W/ O! S! E/ c2 r
在制作工艺上, “荣甡”更是不惜下血本。 每每到了熬油的时候, 店子里的强壮伙计们便一齐上阵, 烧起柴火,架起大锅,6 ^! f! U' y6 G/ G1 H4 J
用猛火将生蚝煮出蚝水。
7 e" ^; k: {7 r; Q0 S" I7 p& ^: X0 a- `$ B. b4 q8 W( S
鲜美的蚝水慢慢熬煮, 随着木柴的燃尽添入厚柴, 以保证火候恰到好处。 整个过程需要伙计们轮流看守, 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搅拌、加火, 容不得半点差池, 如此,才能熬成一锅粘稠的蚝油。
' ~+ `2 y9 @1 E. E. P: n# q2 l+ C4 \$ {3 h! W& b
( C \! C- l N" s6 P
上好的蚝油, 色泽鲜亮,滋味醇厚。 100多斤的生蚝, 每次只产2斤蚝油, 因而被尊为“海底牛奶”。
" O/ S& O4 _8 d4 x) k1 N1 t' ?4 T1 h' S7 y0 d! e. E1 c( f
据传当年客居澳门的孙中山, 对“荣甡”也赞不绝口, 回到南京后仍对它念念不忘, 还专门千里迢迢地派人, 到“荣甡”购买蚝油再给他寄回去。
9 r- b- ^* Q7 `# ?0 s2 y7 J7 y" U0 o* `+ b3 k) X+ N6 m9 A% s
1934年, 进入第二代的“荣甡”蚝油, 被澳门政府派送到葡萄牙, 参加世博会展览, 迎来荣耀巅峰,一时风光无限。3 j: p' g4 s4 F) x+ n1 d" |' w
* x9 ?: h( S& r1 C
( `4 C2 J% A: x/ C5 ~. O
e( t* ]9 Q% p. d2 V M+ W( W谁成想,百年后的今天,竟没几人识得当年名噪一时的“荣甡”了。有华人的地方,就只剩下“李锦记”。
& g, [' B0 i" S0 h+ Z4 E
- A7 K, h ^, V* a# d1946年, “李锦记”的总部迁至香港。 借由贸易自由港, 将蚝油出口海外, 大跨步走出国门。 ' T8 y0 x5 Y7 v$ I4 S8 E
上世纪80年代,; H2 i- F, q% x3 s6 [) G! _! u
更是甩掉“偶像包袱”, 摒弃费工费料的传统制法, 开设十一条自动化流水线, 实现蚝油大批量、多品种生产。 - G4 z$ o% M3 T- ?! k
调查显示,“李锦记”在美国酱油调料市场份额中能占到88%,在日本酱油调料市场也排到第二。 ; z( C5 O1 m4 R( q/ l) q
澳门李锦记总店老店员威叔 % ~# K, J; n3 Z. b9 @( e
而这边厢, 传到第三代的“荣甡”, 依旧不紧不慢,不慌不忙, 坚持用最古老——炭火煮蚝油。 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 都与之无关。
: ^( U0 Z6 O/ b3 W Y5 I' a/ @! ?% [: [1 R
- f0 u1 [! M) `* e ^- Q6 q掌店的是第三代传人曾溥洲, 大家都管他叫“曾伯”。 看他气定神闲煮蚝油的样子, 颇有几分叶问的味道。
- _* @. s* m/ c% r7 ?
% V9 U% e# Z! \/ B海水污染,蚝业式微, “荣甡”的养蚝场早就没了, 曾伯只能到市场上买最好的蚝, 回来再亲手熬成蚝油。 3 {5 J) f& C1 G1 R
8 t2 H, Y' |$ ^
头发花白的曾伯, 在炉灶旁一边搅拌,一边控制火候, 常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火太大,蚝油会被煮烂; 火太小,蚝的鲜味便带不出了。” 4 U) f% F* B6 K- q6 Z' Q
; \# G! z% l7 C/ a9 a7 h! k灰黄的墙面, 烫金的招牌, 掉漆的桌椅和封瓶机, 始终坚守的匠心手艺···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 “荣甡”的一切好像都变了, 又好像一切都没有变。
$ Q; S' @5 y4 `% z7 D9 F" r
0 j& D# L, {" }: l. B+ S. s+ q吃过“荣甡”蚝油的人总说, 相比市面上的蚝油, “荣甡”蚝油愈发的鲜美醇香。 淋一点在白灼菜上, 简单的一道菜就被瞬间激活。 1 c* K5 p1 {1 d+ \$ g' q
. j3 V' w( k; B: U
问曾伯有啥秘方。 “好味没秘方, 真材实料, 自然好味。” . O) y# w% K8 v- K( C$ l3 T
/ e9 a$ C$ Z: Z伴随澳门生蚝业的绝迹, 寻得好生蚝越发不易。 不愿将就的曾伯从不降低标准, 他的“荣甡”蚝油, 真成了“卖一瓶,少一瓶”。 4 @5 c4 v' }; x+ F0 T
4 s0 k' m9 ], A) h2 s( W0 Z' f
煮蚝油、装瓶、贴标签··· 没有子嗣的曾伯一个人苦守小店, 仔细完成所有工序。 大侄子偶尔会来看看曾伯, 可他并不愿意接手 这收入微薄的蚝油生意。 $ _" E; f" V. ^
; @2 k! S# @' K! k2 z每每被问及接班人的问题, 曾伯总免不了无奈地叹气: “做得几耐得几耐! ” (我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Z4 S! s$ q( {/ M' u6 S8 m! W# U p
2015年, 八十多岁的曾伯溘然长逝。8 M# y5 i" q2 Y7 G8 @ r
“荣甡”蚝油庄的铁门紧闭, 再也没有打开过。
( X% s( @) A+ L5 }+ I. V& t( T5 H' B3 D: {/ `! K
曲终人散。 一个时代的记忆, 也终将在时代里消逝。 来不及唏嘘感叹, 更来不及好好珍惜。
1 G# T0 P5 v1 o: j
% e |% s) u2 r3 c1 P6 j/ E' m一个向现代化妥协, 一个三代苦苦坚守; 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一个惨淡收场,黯然落幕。 对与错,成与败, 又有谁能论断?
7 J0 a, O& T0 {- k" W/ m
9 j* X; t" `* S: O$ Y江湖之中,* H2 z8 K& r0 O" C. }6 t5 @# s: `
没有输赢, 只有生死。 2 h M4 N7 K- r& O. E
' |2 e2 B) [. u$ L5 m$ ~0 S电影《一代宗师》里有段对话: “宫家六十四手是一座高山, 没理由就这样烟消云散。”
7 _# S/ J' p8 b, @
0 X2 `: o* R" F. j$ w“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 我们见得还少吗? 凭什么宫家的东西就不能绝。” ( ?3 N6 a* p5 L, r- H8 D) [8 {
. P# d4 f& B; W多少坚守古法的老字号, 就这样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 轰然倒下,灰飞烟灭。 # W: D/ o' \+ ?5 q9 L; N
- [: k. B. [1 j
我们叫嚣着“工匠精神”, 却不能给工匠喘息之地。 心里想着美妙的月亮, 手中却紧紧握住了六个便士。
; V D6 a+ l3 Y
, C1 W* b* d+ F# A1 X1 C1 R+ ^. l+ f隔着街角的另一侧, 三层的弧形骑楼上, “李锦记”的红字招牌依然光鲜。 ; S- H4 C, ?6 u1 V( P
9 b! q8 W/ A2 V* I
我何尝不知道, 适者生存, 胜者为王。
7 B8 T h: b/ L/ d
o& I( T/ w( ^) T9 ]6 w但我更知道: 不论手艺还是味道, 我们丢掉的, 总要找回来。 # G" \1 a6 |& ~: s/ i* s0 z
! I# n0 N4 \+ |2 W* o4 N1 S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
5 K7 r) C' x- S& z0 K
2 r8 L, S; v h2 F6 R艺 非 凡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055-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