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涨姿势了 于 2017-5-2 20:37 编辑 . S/ a2 l7 D8 F$ w# o. q
6 H- |& G3 `' C: U, x ) x: n2 P" y/ F! L x4 i9 J
0 v8 B( V5 Z3 J$ E f
7 B7 z3 K0 ]0 }' I* v' j01 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 ]/ E# y3 T# [ x, R# Z# h
. r6 s% X( {2 J: l* r1 U3 j( t- H& n$ {3 o6 C1 O- _% E p
有的人的生命,命若琴弦,必须拉紧才能弹奏,比如他。
; Z6 F1 {& n' F% A+ f) D: ^; C$ L; A4 S8 R2 m
f3 f1 E4 W7 u5 C i! }" s他说:“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E8 X. M& b5 a. B6 `! ?4 M( z2 F5 D) b* w" o8 ?, k
3 p# F- J; e" D, I6 \
他还说:“活没活好并没有一个外在标准,而只能由自己来认定它是否有意义。”5 m- A1 r+ [! P: @$ i! K4 `( B
3 ?5 v- W2 A" O9 s% Q6 b8 M# D$ t) I. x+ e" K @( d
他叫史铁生。
7 j8 e: Z' e: W2 q
7 R% Y% u, L5 P
7 H0 I& B6 ?, ^0 \倘若你觉得人生不幸运,那么,你应该读读史铁生;
/ T: V" s2 \* Y. A5 e
3 }6 o2 `9 f# U5 F9 t% B( a% C5 c' _5 Q5 D3 `) A
倘若你觉得人生好绝望,那么,你一定要读读史铁生!9 l8 P+ u% r1 A; V) e0 m
* s$ m! i; I1 p# L/ e/ n: L" \& p6 {6 W- T$ B1 s
他就是严重病人,大气却如哲学家。他用温情的文字,煮一剂“孤独者的良药”,给予彷徨者以信心。
; k3 J$ S& h# N9 h5 B0 o& v* Q- R
! `) S2 W" y5 A) M4 T5 ]5 _$ {4 x7 S0 W! m
对了,他是一个残缺了双腿、得了尿毒症的作家。
+ C$ p$ l( u. d/ u4 b' X7 z5 y- Y n0 o: i* s( g) d
8 K) \. S0 L& R- v7 b1969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史铁生,因为小疾衍成大患,两年后回到北京,刚过了21岁生日的他,就被上帝宣了判:你瘫痪了!
9 s# C h8 S# d8 J! U1 _* K) b( n- s L& V4 y2 W
: c, @4 J0 r& h, _4 S' K" N开这样的玩笑,上帝想必也非常严肃认真的吧,估计上帝读过孟子的书,要苦其筋骨……9 [- ]" E( h( v0 ]( }
6 x6 `0 G' j0 p# w' h$ @
4 C0 b3 O) M) g5 C
年轻的史铁生,曾经多次想过自杀,这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想法。- n9 x, l. D* F3 m
6 L. D7 G0 h, w
$ I; G( ?4 }( w, }# A# b" _
史铁生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如果活得很快乐,你活着是有明显的道理,可你这样的还要活着,到底为什么?- U+ T5 F2 E( g/ o
9 M D& ^8 R, E. S
{* Z5 ]4 Y, A+ S
1 @3 u6 F9 L% T8 m. U2 m可能所有的问题就从这里开始了,人类的信仰也好,哲学也好,都源于这一疑问。7 {/ v; O( x( k# ?# p; X+ C
# K6 ?3 s4 O8 X5 F! r- Q' d! j' F) ?
: M* ^' _# P7 s/ S孔子说,不知生,安知死?史铁生觉得,不知死,安知生?因为知道死太容易吧。
7 P9 l' Y8 u' C& c, U- _# J/ @ E5 F$ ~6 e6 H# V7 ] ^8 J
: B. `: o; a6 e他后来说:
* E; _+ e9 j' k* P. }) G- _& C* Y( E
# ~" ?; X r1 x* X
4 |% l2 ~0 N( [' h谁说我没有死过?
0 @+ x) r$ a' J5 Q0 R出生以前,太阳 ; j ^; Z) ?' T8 U; x
已无数次起落
' J, p; G, h4 {& H* @. X9 h: h( m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
" t/ _/ n8 J1 ?& W4 ^7 E又以我生日的名义 $ q2 j! S! I a# |0 @+ `
卷土重来。; a1 D! G% X& \* w3 O J
+ H1 c* q8 K* m- p z- O
% ]7 d, O* ]+ e9 V: ^- ~ o最终,史铁生选择了活着,选择了走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w' ~, i6 j" `# Q! f5 C) @
02 % Q! n: Q/ G8 K8 Z: s+ G
7 W5 l) F/ T: U+ K1 Y
何谓命若琴弦?史铁生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1 t m- z f/ `# t" R! v Y0 x4 k& P
- S! G) P6 c! c6 y/ u& W 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
5 v, |4 B4 P n/ x& r( W* \4 t) o
. }& j! V2 l) n1 p" ~$ n" A
8 Z5 @( \1 m8 V" J" K史铁生就是忍着痛奔跑着,顽强地弹好了被上帝“拉紧”的人生。2 X' D4 u% X* R- }
& `& ^5 f4 j. d6 U5 k% G
$ M6 H0 ` r$ f9 B8 G0 i
是的,或许你会遭遇生活无情的对待,但是,总还是会有希望的。9 i. O5 e8 F7 S7 D7 a* b1 Z
, ^ w% L# B& d; c) Y; R6 p2 x1 u( d2 \
上帝大概听到他这话,不信,继续捉弄他——1981年,史铁生患上严重的肾病。
+ ?' A8 Y+ ^5 }6 n* I& t# r: @! Z8 x; K$ X- ?% o$ W P
1 w6 U5 t$ v v1 l( \4 ^那些日子,他常摇了轮椅到他家附近的一座古旧的寺庙,在庙墙下闲坐,年代久远的庙堂,可以抹去时间的边框,令他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思想中。
1 d f: k& z X0 l8 l7 d0 ^
u! [" F( W+ F' H% q
2 v5 z3 K% X S0 ?寺院的沉静空寂、清疏简淡,或许使他疲惫的灵魂,望到了一处温暖可亲的彼岸。) }7 `" z3 b# T: }* t" b* s
. K6 Y* c0 ` [. l: O6 O/ ]+ m( |
3 S" f+ h( q' j" _9 M, F* H: w或许在哪里,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特别的生命个案,灵与肉的痛苦,将普度他参悟出人生的真谛。他的思想因此一天天地活跃起来,落在笔下的文字里。
1 L: e9 I8 Y4 x# K8 Q1 p- q
6 D/ W, C) \+ P! d: ~3 w
0 M9 \. F& l3 ?9 e% E然鹅,1998年,上帝派上“死神”走近他——史铁生得了尿毒症,必须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m* F7 F c' O- ]8 u7 q
! w3 C2 @5 Z L$ b/ W
& q# |+ a# G; M1 n( l) \
人世间,有悲惨的生活,还有一种生活叫:非常悲惨的生活。$ { y5 V, r/ M: Y
t& |8 B- [" G0 r4 v- Y, p" u) H
' [2 q( z/ _- q- g& I上帝对史铁生,未免过于残酷了,估计上帝与他之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个可恶的老头。
, R- M: _- p' A3 t1 D
; A' z3 X% ?) p; c( Q0 m! }0 d( y6 L0 ]# h4 w- f( d$ J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把自己患病的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的。”
2 w2 j% D9 l. T8 e2 c$ Z7 a
. t1 @: _: Q1 b) E9 c8 D$ P" X6 G* y" B# o: b5 m/ u1 P
看似轻描淡写,却是史铁生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饭”。因为隔日一次透析,一周三次,每次4个半小时。这样的日常,持续了整整12年,直到动脉、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直到他呼吸停止,去找上帝打架的那一刻。
% S4 x t0 U n9 H) P( V( M5 b3 ]& Q0 r
; z% H5 E( Y" D: {9 r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病隙碎笔》十几万字,大概写了四年。% ]% {7 }6 N/ `
; @0 B& `, D+ V) L
& d% u# {5 f1 q( }; A& F2002年度,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南方都市报的记者采访他,问他什么时候不用做透析时,他说,到死的时候。记者都沉默,他却呵呵笑了起来——他对死如此从容。
5 f. G/ { Z. n8 a! N0 Z2 p$ L$ L5 q# ^8 X' ?- e: N
4 { H! ?+ E# m* H在《“透析”经验谈》中,史铁生写道:“快乐并且有所作为地再活上几十年,而非自暴自弃地去等那最后一刻……把疾病交给医生,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快乐和勇气留给自己。”, n0 ?3 }$ f- ]$ f$ u+ c$ o* [
& E5 v/ S! R8 T# R# V
V' y' p$ u8 Y, n
他像法国作家加缪一样,一直意识到生活的荒诞,但没有走向虚无主义,而是追问存在的意义。
' |0 D) y# S4 h! l' q) Z8 [5 E$ l1 D P
9 F$ R8 w( L( c( ?
上帝、佛、残疾、黑夜……极致的光明和极致的黑暗,交织成了史铁生的文字世界,他和他的文字让人认识到,人的坚强是可以用来抵御悲伤的武器。
9 [, W! x L' c' F) r2 z) I5 L( R' y; i2 p" }
7 i6 X5 C$ a" P虽然他的身体,被上帝的手摁着坐了下来,但他的精神,却超乎常人地站了起来。
( z0 k* ~* T* ?* c: F/ k03
7 e. a( R: j. p8 `2 i$ K
; V) g* [ [5 v: O6 m! A+ X2 J, T![]()
9 C! n% P/ w2 k. m* ^' R$ Z. k% z, V u
是的,当你用一种精神应对苦难时,你就复活了——
4 e* h9 K# A0 x& r
“我真的活过来。太阳重又真实。昼夜更迭,重又确凿。我把梦里的情景告诉妻子,她反倒脆弱起来,待我把那支歌唱给她听,她已是泪眼涟涟。”
/ M, j* L8 [# t# ^' A+ [ 就像所有的悲伤、忧伤、感伤,总会留下一些欢乐的线索,也会留下一串串的小确幸,史铁生的悲苦人生,也有幸福,那是他和妻子陈希米的相遇。: q$ b( _/ q* l& \) l* s
( G+ j2 m8 k$ M( V2 v" f& F+ Q: j+ d" `% k1 y8 c
陈希米比史铁生小10岁。她是西北大学的学生,学数学,却热爱文学,是西北大学中文系学生刊物《希望》的骨干之一。而史铁生的作品首次变成铅字,就是在这本刊物上。$ {' }. t: O. d1 o
; ^; W' c" m* u8 |# ]
9 N/ ]8 x" H" s {这时,远在北京的“作家”史铁生已悄然走进了陈希米的世界。
9 i# o' H( @6 J+ m @& Z5 {* T H0 ~
p& d5 {. M( Y
1989年,通信一段时间的他们俩,终于见面了。
7 ?+ { J6 P1 Y7 p4 C: h% v$ v1 ~1 P& ^$ i6 y
+ D# [" d9 J- h/ j% g+ h, ?
在雍和宫附近一条临街却又幽静无比的胡同里,在一间低矮的小平房里,陈希米出现在了史铁生面前,而史铁生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正是我想象的样子。”4 D4 R/ S9 S& R$ L) m8 }% l
+ f9 L9 F8 z; z& w
: @3 q5 A5 h7 E. K; @# @
并非臆想中的电光火石般的绚烂,而是像见到了故人,他/她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动,所有神情,你都熟悉亲切。4 K3 W4 R8 e" E/ S" M
, [' I7 K( A4 i9 Q8 {1 l
% ^) }: B0 _$ r9 m右腿轻微残疾的陈希米,就像上帝为史铁生开的另一扇窗,让他看到了更辽阔的世界,看到世间的温暖。
2 L- L, A1 H) U2 T+ l5 ?# |
1 G, O! T# ]$ F! K" r( f% `3 m0 h8 @# j1 B, T+ [
他们俩结婚了。那年史铁生38岁,陈希米28岁。
; }9 l0 C, V! E: q/ U" B/ F. b' J
4 ]; x; G* R/ m' t
" y9 O! o, [$ {她为他念她喜欢的书上的句子,她为他买他想看的书,因为他喜欢的,一定也是她喜欢的。
0 g. {- x2 e3 O0 B7 H4 v Z& A2 s$ Z) R$ A0 i
6 O" w. M3 I0 K- w他们的生活虽然艰难,却是真的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幸福。
# ^5 F1 n1 ^% O- L+ o! [6 l ] A0 J$ h5 F6 k
3 D# c' Z* Y/ K2 [1 {7 r# ?是哦,那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幸福的。1 ^# C1 F3 `0 p. n2 K+ r8 P& G( h
* @% V1 t; t, D, L
2 g; y1 D7 W p史铁生说:“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
" Q( D9 M" q1 W, c1 i# N
1 I5 J2 }% b2 h/ I. y0 O( h- U2 C9 R$ l* d
陈希米说:“自己是史铁生妻子所以才要做更好的陈希米。”6 y' a; t; A! N
3 S# D* R) ^$ q7 a
' j: P, t B J- d; B+ X, p
4 K! L2 D0 @& R K5 T& |& y1 |史铁生死后,陈希米取走史铁生的一小片骨灰,放在王安忆送的一个“优雅的盒子”,这是史铁生和她都很喜欢的一个盒子。然后随身携带,“我去到哪儿你也在哪儿”,陈希米甚至带着它一起去了德国。
2 T& K. ], N/ e. Y6 w. Z% m6 i7 U) A/ l, k F
& j8 k3 A b3 W8 s( h
在《喜欢与爱》中,史铁生写到:“唯在人群中,或有人群为其背景,爱情才能诞生,理想才能不死。”3 x" G; i0 N1 N7 x
" b0 r$ L" J9 k+ `
0 {! J' O) k! I7 K! b2 K( C. O$ W如此看来,史铁生又是幸运的。他拥有了爱情,也实现了理想。* p/ ~" N& r# M [9 V
7 m) P) d+ k, N04 # L& c+ j4 V& {
9 V5 g' J0 `3 G2 A2 M( x! g
, @2 G4 G& w% ^6 l5 V% V
![]()
# {; X$ U0 e. C# c" r) Z/ i# _
有信仰的力量,就不彷徨;有践真的行履,则不虚度;有真知的人生,则不慵倦。
' o) Y8 J: y) g7 f) ~- O6 y : {4 P0 g7 s+ i7 B3 H# T) `
史铁生如此,你也如此。
. {3 z; ~1 T" I% K2 e. R' M( {4 e0 ?- G
2 M! V8 g6 J3 d7 n1 {史铁生的人生,被人铭记的从来不是苦难,而是他的文字,活跃的、温暖的、理性的,穿过黑夜,带来光亮。
6 x7 R) L- A" X }1 G) \+ y9 ^: q" V1 Q4 t1 x; I/ S; q
: N7 ?5 i: G8 J9 m& {
他的文字,像浇给灼热时代的一瓢冷水。; R2 R8 c4 `' l
1 }( _9 c! Z9 ^1 e; y6 e7 `3 e
. H4 U2 h* b: t. {/ B( }* N正如他所说:“生命分为两种:一种叫作有限的身在,一种叫作无限的行魂。”; k" ^; n9 ~6 S! V
+ Z3 O7 s- Q; R, l0 Y# K
' f2 I4 c7 i6 P5 L1 V1 H5 i在苦难的生命里,史铁生创作了20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2部长篇小说、18部随笔散文及其他,还有2部电影剧本。
% s1 n9 B4 [* n/ B+ z0 L. { h9 M( v! h; r
! m4 W3 c7 t. R. |2 l8 i& f
世界是现实的,生活是艰难的,你可以用微笑着努力让它柔软。
' ?! w- i8 k% c( I& A( t) `
! x8 A$ m4 }/ m0 x/ z6 P& B3 q9 |% x% A* }& j0 J6 d
也许因为史铁生有脱离残废躯壳后的心魂,他那在黑夜自由出行的心魂,看尽了人生的真相,因而坦荡平静。$ a8 F# T4 E5 ^/ w: L
, p% m, u% L! [7 y" O+ U1 n
9 v; Y; Q5 G' ~% ]$ r% ]“活着,真好!”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什么磨难,始终是明朗、丰沛、乐观、向上的,竭尽全力倾尽所有活出自己。哪怕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能够热爱它,这也许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8 I) y/ I a1 J3 M( T# c6 I; m. g( m% d8 Q2 G9 n$ B* T4 c& |
) h; D7 J! W# `. q8 E8 Z$ T
王安忆曾经说:倘若史铁生不残疾,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是,“章台柳,昭阳燕”,也许是,“五花马,千斤裘”,也许是“左牵黄,右擎苍”……不是说史铁生本性里世俗心重,而是,外部生活总是诱惑多,凭什么,史铁生就必须比其他人更加自律。现在,命运将史铁生限定在了轮椅上,剥夺了他的外部生活,他只得往内心走去,用思想做脚,越行越远。& l* Q O+ i: I/ B7 _ x( v
# U+ W% C# M. m
, ]1 I; f a8 V0 w# l; z" V
命运就是以疾病、先天、遭际、偶然性和必然性种种手法,选定人担任各种角色,史铁生曾经发过天问:为什么是我?; H5 F8 ]0 E: S8 a3 C
& J6 w* M# c' k1 I* Q& o( J, V7 P) P) x' q8 `( g9 D
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知道,因为是史铁生,所以是史铁生。9 Q/ z+ G) D7 C
3 g; x4 p/ g1 j4 @4 O3 Y& I- {7 `
* k" {2 H5 N5 m$ r1 U- `( O也许就像史铁生自己说的:“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 d( M5 x! |6 e: d& g
2 k. x( x, N; p% p. U1 M# P% ?1 k; a& a4 z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懂得这一点的人,人生就不会有迷茫了吧,我想。( R: B2 m1 B! |$ K$ j& Y
9 S/ d1 F% I- M. d( h) n6 k C, ]
/ U4 O: b8 {: _7 G- R+ i( P8 p* x4 A
在《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写道: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才明白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明白,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
$ |" K) z& N7 ^
0 G7 `0 p5 b+ e( W; Q% H( X9 f/ B& ]; n# c
人生若觉不幸运,只因未读史铁生。% k: M# R9 p0 E# k, }6 [
: m( F% l: Z' C9 [
% Q3 O4 i6 ]! X" v, c7 B这就是史铁生,他残缺了双腿,却拥有最丰满的思想;他无法行走,灵魂却走得很远很远……
% z" t9 C( B& R4 ]- q2 W
% a% E1 \) Y6 e6 I4 G- E4 \! f9 V( J ?/ L+ S% R7 [( |
余远环
/ d8 F( A7 s9 M e, W% x9 Y4 F+ r6 u8 {4 a
南方找北
6 H" L" [2 ?. P" S" T+ R% M- Q [6 {' u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268-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