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民俗文化] 这20招“木工绝技”即将失传!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8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9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U2 R$ a: R% z4 ?( C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目前很多国家中传统意义的木匠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木材加工设备,各种木制品越来越趋向于加工的简单化。在传统木匠工艺中,根本没有钉子和粘合剂等,完全是靠各种楔形嵌套。水平高的匠人制作出来的木制品其精度要远远超过机器加工。结合部不仅可以保证强度,甚至连水也透不过去。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传统木工制作图:

1、【 挤 楔 】

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 G/ A; R: m2 ?8 G% d/ {0 d

2、【半 榫 破 头 楔】

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3、【圈 口 穿 销】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0 y" a) Q: v, C! d8 D$ m/ b0 s+ U  E

4、【苏 做 半 榫 用 钉】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 R9 E& Q# C) e: F' K7 o5 h* l

5、【修 理 断 腿 的 钉】

在北京的旧家具行,修理那些不散架的家具或断损的家具时,往往首先使用“三簧钻”打开原有的旧钉、或者开孔打入新钉,以恢复原有面貌。“三簧钻”是北京匠师特制的一种钻具。

! m2 }# h: J9 l

6、【透 销】

是在栽销的基础上,使销子延长并通透于其一板材的中心,多见于大型的铁力、紫檀等床案厚重的牙板与大边的拍合,十分坚固。

4 ^# N# a& T/ b" o9 H

7、【桌 挂 销】

亦称偏口挂销。这种挂销是明清硬木桌类家具腿部与牙板结合部必用的结构。其牢固程度高,不会丢失,配合“抱肓榫”,有较强的抗扭力。桌挂销有定位准确、可反复拆装、越打越严的特点,便于长途运输,是苏、广及宫廷造办处硬木桌子上必用的销子。


. ^3 S' z& M* ]3 G# r" s! d

8、【插 销】. [* k+ V* y0 I" q3 l

镜框、玻璃灯笼、碧纱橱等多见用这种销法,制做要求精致,起线并暗藏于线条之中。


7 w" v$ h& T) s  E) c

9、【破 头 楔】1 Y# a, W3 Q; k

通常是在透榫端部的靠近外侧的适当位置,预先锯开楔口,待榫入卯后,再备入楔子,使榫头体积加大。此楔口也可以临备楔前用凿子刻开。常用在攒边的桌面、椅面、床面的四角等结构部位的透榫上。

10、【钉 销】

“钉”,是指竹钉,不是铁钉。在中国古典家具当中,除西北干燥地区偶见用铁钉外,其它地区极少以铁为钉。用铁钉是中国古典家具工艺上之大忌。竹钉断面多为圆形,间或也有方形。“销”,是指两顺向木材间用于管束其相关位置的小木块。管而不死,可拆卸活动。

. r! J* g5 F+ ?1 x7 d2 G6 Q

11、【大 进 小 出 楔】

是在半楔的基础上,用较壮而规整的木楔穿透家具表层将半榫备牢,省工省料,既美观又坚固。这种楔一般用在两层材料不一致的家具之上。也可用在断损的榫的修复上使用。


# i* a3 }, U0 s

12、【半 粘 牙 板 用 钉】6 z; U9 ~' |* r' B+ s

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钉来固定。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

) B" w3 s+ o  g. \5 `1 {# y

13、【栽 销】

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 l. F& R! z% w# F# Z* }9 u

14、【穿 销】

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 U- \7 u( L$ V

15、【走 马 销】4 E0 Y/ c- q( r

“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 C$ ], t3 e  ]

16、【明 式 官 帽 椅 上 的 管 门 钉】

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

4 A! A2 _/ B, D# i9 {. N5 z

17、【边 抹 线 脚 举 例(上下对称)】
2 c( @/ V0 R/ @! q* B# s

传统家具的线脚看似简单,不外乎“平面”或“混面”及“凹面”;线条也不外乎阴线与阳线。但仔细分析其深浅宽窄、舒敛紧缓、平扁高立,相当复杂,稍有改变,就会影响到整个家具的精神面貌。


; q. H( N8 v. n0 t4 @

18、【清 代 家 具 上 抽 屉 面 的 浮 雕 图 案】9 I3 r, t& X7 I0 f

注重装饰性是清代家具最显著的特征,为了达到瑰丽多姿、千变万化,使用了不同的雕饰手法,雕刻工艺仿剔红漆器、仿竹刻、甚至仿牙雕,现代技工无法与之匹敌。


( E. {( G8 P6 j7 R( I* b

19、【红 木 炕 桌 上 的 青 花 镶 面  清·嘉 庆】
9 D2 c# h! ?4 |# E

镶嵌是清式家具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继承前代业已成熟的技艺基础之上,又在镶嵌材料上有所扩展。同一时期的南方瓷业也相当发达,制瓷工艺领先于世界各国,象这样大面积高温瓷板不变形,而且釉色统一的桌面,在当时并不罕见。


; n3 i5 {5 j+ a& ~9 k+ x

20、【夹 头 榫 画 各 部 位 名 称】( h3 Q! H4 U- G: D% C: w+ w/ Z8 }

画案的尺寸要大于半桌,与长条桌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面较宽。画梁与书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设抽屉而后者有抽屉。这种夹头榫画案是明式家具中画案类的典型造型。


8 n# m9 ?- }; T) q, N% x) `" @1 q0 w/ y, i( _; {6 d8 W
; j5 W* Q$ L! j2 G9 o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5756-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