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害死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是怎样被我们捧上天的?

[复制链接] 0
回复
9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17 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年某杂志发布的2016十大流行语中,“工匠精神”高票入选。这个词在中国也流传了好多年了,据说是从德国、日本的企业、手艺人那里引进的,但凡事经不起刨根问底,一番探究之后,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所谓“工匠精神”这个词,不过是我们臆造出来的,谁还敢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呢?





人人都夸“工匠”好


“工匠精神”这个词,在如今的中国算是非常流行的概念了。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来问,只要这个人平时还看看新闻,都能跟你说出他对于这个词的印象和理解。


从德国一百年不坏的高压锅到日本用一辈子做寿司的“寿司之神”,甚至青岛德国人留下来的下水道,无一不是“工匠精神”在中国津津乐道的传说。


可是,德国、日本,乃至于西方传统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业发展、经济进步真的是依靠这种备受推崇的“工匠精神”吗?真的有所谓的“工匠精神”吗?


对不起,事情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想象,这些年来,“工匠精神”这个词,是被我们硬生生给臆造出来的。


首先,不管是在德语、英语、日语的词源里,压根就没有“工匠精神”这个词。国外媒体在引用我们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时,是用“Craftsman’s spirit”,Craftman是工匠,spirit是精神,硬生生的中式英语。

其中一家英国媒体是这样写的: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defined by the Baidu encyclopedia(百度百科) as one who is devoted to make things with perfection, precision, concentration, patience and persistence.”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


“工匠精神被百度百科定义为一个致力于做完美,精确,集中,耐心和坚持的人。”


老牌工业强国英国居然沦落到靠“百度百科”才知道什么叫做“工匠精神”!大家该对其中的奥秘有所洞悉了吧?

维基百科没有这个词条,只有百度百科在2013年创造了这个词条,其中写到首次提出这个词的是“聂圣哲”。





聂圣哲是何许人也?他现在的抬头是“美国联邦德胜(TECSUN)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总监”,百度给他的前缀是“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他对于“工匠精神”的解释是:


“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一流工匠要从少年培养,有些行业甚至要从12岁开始训练。要尽早恢复学徒制。税制要改革,要促成地方政府对制造业重视的局面。中国的教育要学德国、日本而不是美国……”


最重要的一点是“恢复学徒制”,这是他认为的“工匠精神”的精髓。


而“学徒制”的精髓是什么呢?一向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学徒制”传说叫做“口传心授”。师徒二人在一个灯光昏暗的房间,弟子虔诚地听师傅讲述心法,凭借着口耳相授,这门绝技得以流传,还要立下多种规矩,非心诚者不传等等。


拜托,这是什么时代了?人家德国都工业4.0了,你们还要学别人从中世纪就开始的小作坊式生产吗?


所以,不管是德国、英国、日本,他们的工业发展至今,绝不是靠着我们所谓的“工匠精神”,而是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是哪里来的?是一次次的工业大革命和技术小革命积累而来的,而工业革命,就是要摧毁那些落后的小作坊师徒制的“工匠精神”。




日本制造被“工匠精神”害惨了


日本现在很多“国宝级匠人”,是空有一身“屠龙”之技,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龙”需要他们去杀了,要不是政府的刻意保护,这些匠人只能自生自灭,孤芳自赏,即不能为国家的经济做出贡献,又不能为技术的革新贡献力量,只能像“文物”一样供人参观。




这一点上日本人是吃了很大的亏的,推崇这种师徒传承、世袭制的日本社会,分工固化达到了极点,把日本的产业链逼到了绝路。在上一个时代,日本凭借着这套社会体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辉煌,但是从互联网时代开始,以美国、以色列推动的无序产业变革逐渐打碎这一切,仿佛历史底蕴的积累在蛮荒者面前显得弱不禁风。

事情不仅仅是分工固化的日本无缘互联网革命那么简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一系列经济模式革命、商业策略创新和劳动分工流转,新兴商业概念如专利流氓律师团、产业链一波流、山寨推塔流、技术标准合纵连横、订单卡位等等层出不穷。不随机应变则必死无疑。


曾经辉煌一时的尼康、松下、索尼,无一不被这种制度所害。




我们是怎样把它吹捧上天的?


那么,既然“工匠精神”是一种落后的制度,我们又是怎样把它吹捧上天的呢?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其实一点都不少见。在国外找到某些模棱两可的概念,然后包装一下,拿到国内市场“忽悠”人。


这些年中国人不知道信了多少子虚乌有的“哈佛大学持续20年的试验”,“哈佛大学的凌晨4点半”等等传说,影响比较大的要算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硬是把大批国人“忽悠”成了阴谋论的信奉者。


《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遭群众围堵


而“工匠精神”在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传播者,就不得不说著名单口相声演员罗永浩先生了。罗先生在营销这块的天赋令人叹服,他搬出了已故的大师乔布斯,声称自己是在大师死后唯一一个继续用“工匠精神”做手机的人。


可是翻遍《乔布斯传》我也找不到一个关于“工匠精神”的字眼,当然,罗先生是不管这些的,或许他在其他资料上看到过乔布斯用“工匠精神”做手机吧,不得而知了。


但继承了“工匠精神”的锤子手机如何呢?我没用过,没有发言权,但在新闻里看到的消息是锤子手机在生产管理上比较糟糕,远远没有进入主流国产手机行列。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讽刺罗先生,他的一些优点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只是他把“工匠精神”这个概念玩得太过了,误导了很多人。




罗先生之后,轮到我们的官媒开始拾起这个牙慧了。拍出了一系列纪录片,如央视出品的《大国工匠》,以传播正能量的目的来宣传“工匠精神”。


里面拍摄了一批很有资历的中国工匠,比如火箭“心脏”焊接人、比如35年没有出过一次次品的钳工胡双钱,都是令人尊敬的匠人。但在央视的语言叙述里,你总觉得这个“工匠精神”的新概念似曾相识。与我们在称赞那些“劳模”、“红旗手”的调调没什么两样,所谓的“大国工匠”,不过是技术顶尖的劳模。


例如钳工胡双钱,一遇到有难件,特急件就要他半夜三更起来做。他也不可能转行,甚至还不能退休,因为还没有人能替代他。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现在新出来一台机器,精度和加工速度都是胡师傅的几十倍,那胡师傅赖以安身立命的技艺就被机器抢去了,还值不值得私营企业开三倍工资去聘请?别人还用不用花费心机练习他的技艺以继承?胡师傅的高超技术是否就成为了“屠龙之技”?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央视大力宣传“工匠精神”,一是跟风,二是为了鼓励更多人安心在工作岗位上,最好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别瞎折腾!

这样简单的道理其实百余年前大清的官员们都懂,说中国缺少“工匠精神”,要去向德国、日本学习,殊不知当年大清有的是能工巧匠。中国刺绣不可谓不巧夺天工,但在英国人的蒸汽机、纺织机面前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才有了“洋务运动”,有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

电影《泰囧》里徐朗和王宝的对话也说明了“工匠精神”只适合小作坊,一放到现代商业模式里,就跟不上时代了。


徐:你卖多少钱一张?
王:两块五?
徐:成本多少?
王:差不多一块钱吧。
徐:每天卖多少张饼?
王:差不多800张。
徐:那你每个月净赚2w6,那你完全可以卖给加盟商啊,加盟费5000块钱如果你在北京开100家店的话,每个月净加盟费就50w,一年600w,如果全国有5000家连锁店,每年就可以赚3个亿,不出两年就可以在主板上市了。
徐:你把配方卖给我吧。
王:行啊,我的配方就是,必须我亲自做,不能请人,不能速冻,必须得新鲜出炉。
徐:所以你一辈子只能做葱油饼,你知道吗。
王:你咋知道啊,我就喜欢做葱油饼。



当今的中国制造,是更需要一个个好吃到排队的葱油饼摊子呢?还是更需要连锁化、标准化的餐饮巨头呢?


来源:海那边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886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