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灵通 于 2015-9-24 09:27 编辑
8 p& ^0 k0 w, ?' O" N! {3 q3 I6 y9 v4 g( R3 `6 Q
自古以来,艺术家到底是以自己的作品为生,还是靠他人供养,还是另谋职业来养自己的艺术梦,文艺青年梦想的那种波西米亚式的生活究竟是不是艺术家的真实状态?那么,我们就来仔细探究一下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们的经济来源,大概可以更真实的了解艺术是如何介入现实社会,并在社会当中起着什么作用。
% J' m, o1 v: q) o" o* w9 J+ o& m" T# @0 m5 @# C. S3 H
7 X0 ^5 d! j) I6 n% _
| 30岁时放弃法律和经济老师生涯,开始画画的康定斯基
1 ~+ j x; t0 \0 c | 6 `) G" g* q( |+ |- p
# A" G$ [" E" ?# @3 w5 [论经济来源,所有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职业、官养、私养以及业余(以其他职业谋生)。史上大多数载入史册的艺术家都是职业艺术家。在他们活着的当世(有能力)以出售自己的作品为生,养家糊口。在照相机发明以前,一个老人要让自己未出世的曾孙知道自己的长相,唯有请一个画家为自己画一幅像,该画家不必有多少进入艺术史的抱负,但他要画得像雇主。无论东西方,在古代一般性的画匠是三百六十行之一,和其他贩夫走卒一样,并不拥有多少身份上的优越感。他们必须像一个私营业主一样,对自己的产出作品负责,否则有破产的危险。: R A3 X5 x! L' b
1 a0 G N6 r2 y; [; K% ?
* Y8 s7 A; F t$ |9 \0 r/ z; b
| 标准职业画家伦勃朗为客户画的典型肖像,此时他在商业上极其成功 1 \* V/ [4 c+ B( c" y2 _, F, W
|
3 [2 u K ~: v: e4 B
; Y! W! }/ n* N8 N ^9 u8 f文学方面,中世纪的宫廷诗人通常由王宫贵族雇佣,根据他们的喜好创作史诗或情诗,他们的诗歌是需要交付给雇主的产品。巴尔扎克和大仲马的长篇连载小说,是在没有电视剧的时代,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产品,大众争相阅读它们,他们相当于热播的连续剧编剧。
2 L: [' w# t* U
' t: {3 ~) M: |- Z& W6 c5 X/ Y5 F, D8 s# Q
| 早年家境优越但中年后陷入贫困的Alfred Sisley
3 s; W& ~; a8 ?/ N' \3 q |
, X3 Q) q3 Z0 k }$ M5 X, \1 u( o/ [' T% [( Y/ m2 l0 v/ [
| 同样家境优越的Gustave Caillebotte
, ^1 Y [ X4 e# M. ` |
8 s1 H4 M) T7 U6 C$ c5 y
- r P8 o! l2 a. `巴赫、维瓦尔第、泰勒曼,几乎是一个城市的音乐总监,负责大大小小的弥撒圣仪节庆典礼的音乐,每个礼拜必须要出一首新的康塔塔。他们高产的音乐创作使我们现在的任何一个流行乐手汗颜。当然他们也有实在写不出的时候,我们聆听他们的作品时也不难发现炒冷饭式的重复,这个作品的片段嫁接在另一部作品之中。但是,在如此紧张的日程安排中训练出的作曲技能往往是出类拔萃的。: Y5 d* q0 g( A" v0 e
7 G, U U- J: A+ n4 F$ ?, V o3 g
" R. W: k. p- G L: t; k
| 出身贫寒的Edvard Munch
3 h: f+ \( M# u8 _/ j |
% r& t; P! P u8 c" {6 Z9 z6 E
0 c# Q- u5 t z历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数欧洲古典画家都是科班出身,从小就在当时成名的画家工作室当学徒,慢慢积累经验,然后独立开业或者继承老师的工作。François Picot的画室曾招纳Gustave Moreau 和Bouguereau作为学徒,而Matisse又是二者的学生。Botticelli曾是Fra Filippo Lippi画室的学徒;Van der Weyden曾跟随Robert Campin学画。画家中最成功的可能被教会、皇室、显赫的领主、总督及政府雇佣,成为官方艺术家。
; |. q' {/ A( L/ d
0 m5 n( Z: l1 U
! f' X5 c/ U, m$ b
| 美帝齐家族的宠儿Botticelli : @+ k4 K( O- I2 U: k
| ( f: ?2 D; f6 v) |+ P! ]
. l' ^4 v0 Q6 w6 Z2 j8 ?
但这并不是说伟大的艺术作品全部是迎合顾客需要的订单。实际上所有大艺术家在成名后都拥有了自己的个性,他们不再仅仅为了顾客而创作,而是为了自己心中的艺术高度在创作。在这个意义上说,此时的他们开始接近于业余艺术家的随心所欲和发自肺腑。但他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练就的高超技能,是他们日后能够挥洒自如的基础。
( P# e7 z' Q; k0 `" Y$ Q
0 U; h/ {! c; G: `3 h& [* h% }, @7 C0 M5 f$ K) c
| 布鲁塞尔官方画家Van Der Weyden
; o3 D: S8 K6 m% b | # y, O2 m! B& |
( H- B5 s. f+ Z, A9 U- `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员都是业余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有时皇帝本人也是(所以当皇帝当得相当失败)。中国古典文化中注重人文理念的传统造就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官员文学家体系。整个官场自然形成一种沙龙体系,作品用来自娱、互赏、唱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创作是为了修身养性,发自肺腑,无需供给客户和市场,所以中国古典的诗文书画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格局。这其实是人类艺术史上比较罕见的局面。
$ R1 U* i, Q: d) w% u8 F) w/ Z) \* N7 E4 P' v
6 E5 M$ q; H+ n% a: j$ l
| 20岁起就以画谋生的Metzinger ; P- x8 m, k. T. b1 _) ?
|
$ h4 p5 Q& }6 c$ X5 R) e9 q* G' F) P! b( _
到工业革命以后,传统的小说被影视剧所代替。传统的绘画(在记录影像这一功能上)被摄影彻底取代。工业文明以后最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杰作,是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或者建筑设计,而不是绘画。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想搞艺术,情况变得有点不一样了。3 D3 h- j2 J6 ?& _% m+ O' y
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青年常常把梵高式的生活挂在嘴上。梵高既非职业,也非官养,也非业余(梵高早期是牧师,后来不再有职业),而是靠家人供养。这似乎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 很多青年人都自恃才高八斗,不屑靠出售庸俗流行的作品谋生,也不想依附于某个机构,当然更不屑成为办公室职员。现在人们认为我的作品是垃圾,那是他们肉眼凡胎,我终有一天将改写艺术史——这是个相当美的梦。每个时代一定有大量艺术青年做着这样的梦。$ Q+ T8 j! M0 s( k# y, s& t
) x; O5 \. d, e+ W9 G E' w5 N) X) h, [/ L
| 早年在墙纸厂担任绘图员的Rene Margritte
: D- Q8 y) ]5 z, B. f: H w |
! y' E, S+ k; d8 q) `% e& A( ^' Z3 W' {4 j' o
然而造就梵高的,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生前有泰奥供养,死后有执著的弟媳奔走宣传。世界上有那么多职业艺术家、业余艺术家和官方(学院)艺术家,我们发现梵高才是艺术史上最不正常的一个。并不是过着离经叛道的人生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有的人过着结婚生子平凡无奇的一生,照样画出了灿烂辉煌的作品。1 E- u$ q- T1 o9 N
+ N4 d5 e9 r: X$ u+ N( @& j5 f/ z: F! ?1 b7 i5 Y3 q
| 曼图亚女大公,Titian和Rapheal 的赞助人
3 w5 H8 G$ t, A, G" |+ G% Z1 c |
2 }" \6 H' `# V, F2 Z0 Z) O, Y K) d3 L8 Q# m y8 F5 V6 k
| 巴伐利亚与荷兰宫廷画家Van Eyck ' v( [/ N6 D, i
|
5 s( I0 V4 t2 y$ |8 G
7 f7 W$ y, H- R3 D所以我们这个电子文明的世纪,如果你想要搞艺术,我想无非就是这几条路(自古以来也无非是这几条路):
* S# j; w3 q7 E# S H5 a r; \. }4 Z% {# A, b, ]
第一条路是成为职业艺术家,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有能力以自己的创作为生。一般性的作品并不难获得市场,比如通俗小说,流行歌曲,符合商业需要的建筑、室内、服装、产品设计、摄影作品等等。至于这些赖以谋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名垂艺术史的价值——我觉得创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享受创作的乐趣才是重要的。; u4 B" t+ D- z9 ]) |
! c4 t5 F/ u# O2 T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有可能你一辈子都卖不出去一部小说,如果你依然坚持创作(不是晃膀子的所谓波西米亚生涯,是真正投入的创作),有可能需要父母配偶亲戚朋友长期供养你,甚至一生,如果对方心甘情愿,那很好。但我总觉得,如果养了很多年这人都还没成功,多半这人就是不适合搞艺术的。
7 W1 u, T: ]- |& r, w2 p' e! e
& N( ~( s4 }; r2 H; Z第二条路其实也有很多人在走,依附于官方或学术机构,或者得到艺术基金的赞助,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好的艺术家同时都是学者和专业研究者。
* a2 s% s' M) } L' t" \
" ~: B+ k4 N' K% i5 h第三条路是做业余艺术家。谋一份稳当的职业,海关公务员也好,居委会主任也好,法律顾问、会计什么的都行,在业余时间创作艺术作品。大量例子证明,许多业余艺术家的作品甚至好于职业艺术家。概因心态不同,无需迎合市场,宽松自由,发自肺腑,也不拘泥于学院派的常规。尤其是写作,不接触社会绝不可能成为好作家的。曾经是娘子关电厂工程师的刘慈欣说,倒是在电厂工作的时候,创作效率更高。现在反而不如以前了。
3 q9 }* N7 K* Z5 o% v8 U; H8 B7 }, Q- B
第四条路,放弃成为艺术创作者的打算(这未必是条黯淡无光的路)。谋一份稳当的职业,但做一个最好的艺术鉴赏者,甚至富裕起来以后赞助别的艺术家,成为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者、评论家。一个时代的文化昌明,不但需要创作者,也需要最好的欣赏者。) ~+ m! \8 s- b, V
, Q# M' I& V4 s7 C: O* r2 X8 z
但是无论如何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打着我很有才华的旗帜晃膀子。不要眼高手低。这都是离艺术最远的态度。也许大多数艺术青年仅仅是觉得“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凭借艺术而超脱凡俗,过着像小说里写的那种波希米亚式的生活。但殊不知艺术创作像任何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需要大量枯燥乏味的训练和失败的尝试,过程漫长,毫无趣味,痛苦不堪,更需要长期的脚踏实地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灵感,所以注定只有少数人能坚持,所以真正的艺术大师实在是天作之和——每个时代都将以其独特的气韵症候,迎接这样的大师。3 L6 x$ I$ O# R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050-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