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多彩美文 专业诵读 精良制作 精彩呈现 / @: v4 `2 \2 w1 [4 e; m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5 m! O" p- S) p Y
; @# @5 E) _5 H: l. m1 F6 x/ ^* B/ o$ ]9 ]/ P1 u" I; |
Q+ M8 p/ j4 i6 U3 Q" Q《我们仨》 作者:杨绛 - l, k8 Z) u- ^: e5 k9 z1 Q$ @
(美文精选)
3 [' ~* @- X6 v( ?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j3 ~, B" v, a8 W9 J3 L+ Y$ V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阿瑗回家,我们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阿瑗的石子最多。 4 n6 ?, Q2 w/ j) H4 d$ V; e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
% _- ^1 F+ y2 P& L. Z) v# Y3 E $ Z" j" S1 r: T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窝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l$ Z: b# {% i$ I z2 q0 x. v4 p# Q
% p/ o+ R! j, T5 b1 E0 m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 7 f: d5 n$ Z- M/ S5 M- Y
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 w$ E- j2 U9 q9 `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 6 ?) H; ?, C" @5 u3 ~8 G
钟书的小说改为电视剧,他一下子变成了名人。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钟书的风采。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希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 ! f6 N& B# H% g& j# }& w
+ A A! u; F/ V 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钟书每天第一件事是写回信,他称“还债”,他下笔快,一会儿就把“债”还“清”。但是债总还不清。今天还了,明天又欠,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烦。 + d$ Q" c8 N. r
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9 c. X- @5 p5 Z/ P) u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8 R. g+ u/ @4 f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 s0 M* o+ P0 w0 S" b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 U- Z W: B( c4 i: i7 I# A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钟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 P4 Y8 X' Y# S# }8 M) C1 K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 U; N7 \/ `5 a U* Y& ?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 D3 z; v9 L* S
3 T) a) X J5 t. S( i4 P
- A# ]: ^5 B- ~' n" l$ c' y& U2 \ 2 d$ S" m1 N% W
作 者
9 v( H4 p7 N8 X" x+ P$ D# } |' o7 Z杨绛
* ?5 _( c2 \9 H: n6 O$ @ Q1911年出生于北京,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深受欢迎。93岁出版散文集《我们仨》风靡海内外。
4 u8 E7 ]% f! L
r& J/ N. @0 J5 U0 i
: q; w' H! M- E& `朗 诵 者
: K d# A6 q/ ^, r0 I1 M+ q 晓彤 天津广播电台主任播音员,天津影视协会理事。曾是天津经济广播巜千家万户》 、《健康之友》 、《津沽大地》等节目主持人。作品多次获得中囯广播协会一二三等奖。 ) u, q }9 G- Z( d5 o
R, g9 j4 Y% M4 z; s: C& {; p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1 U$ l: z [# N+ U
' u" T( m/ f( o# m3 g0 u$ U
- r; V7 s. j5 L/ x+ {, E( p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E3NTU5MA==&mid=2649011751&idx=1&sn=940deb37c6ccff4003f6368836664e40&scene=19#wechat_redirect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539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