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报记者 张建伟摄影报道
$ o/ [0 b7 q7 V4 U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不够近”。当你从网上、杂志上看到各种惊艳的大片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以燃烧生命来拍照的摄影师。
6 ?6 G0 ^% Y! J3 Z 虽然人像摄影是张鸣威的主业,但是很多厂家都会联系他拍摄一些产品的封绘。
+ R0 W+ D0 s4 T0 j# U+ m# C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电子设备的优化,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愿望随之增加,电视电影的长期拍摄,时尚活动接二连三,使得各地的影楼摄影工作室迅速崛起,摄影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 ^1 e0 h% P+ y0 ~ 睡觉前,张鸣威经常会看看自己近期的作品。
: E+ W8 {$ A1 R5 Z. j1 a3 l* A* V* l“我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摄影师、一名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工作室的运营者。”张鸣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定义自己的身份。 4 B" b; D' p/ N M# B! K7 o2 j
后期处理图片经常熬到深夜。 " _$ v2 e% I o2 e2 x
张鸣威说,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对摄影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学时候看着课本上青蛙趴在荷叶上的插画,都在想这么美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摄影师为了拍这张照片是否真的会站在荷塘里。直到后来自己做了摄影师,才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任何一张好的照片都出自于摄影师的亲力亲为。 ; R! E! s& \3 Z. f: V
影棚拍摄不仅考验摄影技术,还需要摄影师对光线合理布局,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6 i- C! @1 b/ c, w
张鸣威告诉记者,他18岁起就开始学习并投入于摄影行业,最先是从摄影助理开始做起,为的就是能够学习摄影技术,积攒一些经验。后来在自己摄影水平得到认可之后就和朋友一同开了影棚,可是因为缺少人脉,找他拍片的人太少,影棚难以维持,最终去了竞园做摄影师,平时为一些杂志和艺人拍片。经过几年的磨炼,到了2014年,他又重新开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以前创业的经验教训让他这一次少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他的工作室已经有模有样了,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人预约拍片。
$ T$ H( P3 b6 \( V' i' U 张鸣威的兴趣爱好是收藏各种与摄影相关的杂志,利用空闲时间来充实自己。 3 U2 s" `0 _8 `2 I. \$ U
虽然张鸣威有过创业经历,但是不难想象要在竞争激烈的北京时尚摄影圈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独自创业有多艰难。张鸣威却以一句“顺利”轻轻带过,这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出厂设置”。创业初期,用他的话形容“处于几经疯狂的状态”。
2 X- M& H3 r4 W& c“每天睁开眼,就开始构思拍摄怎样的照片,另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去图书馆‘充能’,研读摄影大师的构图、看国外摄影师访谈。”他对记者说道。
1 s! e( G) A) A4 b! V 在拍摄前模特会与摄影师探讨构图方案。 2 x/ a8 I* b' V9 ~" c( \; o) d
热爱摄影的力量敦促他不断地挖掘自己在摄影领域的潜质。
5 J2 H$ ~8 x9 C+ l( Y. L6 C$ J张鸣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厂设置,可能我找到了自己的出厂设置,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切都会特别顺利。” 3 R8 P6 T) T1 z. j+ o- p4 J
根据顾客的需要,一场拍摄下来会频繁地更换背景布。 ) e7 s' C5 S$ U1 k# Z
北京激烈的竞争氛围让他看到了多种不同方式生活的可能性,这里的环境和市场给张鸣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很庆幸自己能在北京做一名摄影师,他说,“我希望可以很好地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并且能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 }* X4 M- t3 t* H7 l3 V ^
' V Q# }7 k, ]9 K2 w
- i4 }7 w8 E1 s' W" V9 W" k C! a' i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5 G% e! W3 [- N; H$ |
8 m2 P- I2 V& B% i1 }" m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8848-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