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人物特写] 《侨报》访李世鹏:中国AI将走在世界前列

[复制链接] 0
回复
62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27 0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离开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建院元老继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之后,2015年底,又多了李世鹏的名字。
“在微软,你做得再好终究是为一家公司服务。而我的理想是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价值。”对于一个48岁才踏上创业之路的科学家来说,这样的壮志透出一抹少年激情。

2016年6月7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中)陪同美国总统科技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前排右一)参观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这是第七次中美创新对话的一项重要活动。图为李世鹏(前排左一)向霍尔德伦介绍服务智能硬件创新者的一站式平台——硬蛋平台。 供图/李世鹏


李世鹏在山东威海采摘。供图/李世鹏
创业初心
曾经,我活在“象牙塔”里
初见李世鹏博士,几乎与印象中的美国学者无差:深色POLO衫、牛仔裤、寸头、细边黑框眼镜,目光沉稳、笑容自信。当《侨报》记者开门见山地问及他为何48岁才决定创业时,李世鹏哈哈一笑。“48岁是个神奇的年龄,(张)亚勤离开微软去百度那年,也是48岁。”这位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界知名科学家、现科通芯城集团及硬蛋科技首席技术官、硬蛋实验室创始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秘书长的开场白轻松而幽默。
李开复、张亚勤等在华的创业经历对李世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让他看到了中国AI(人工智能)领域的无限前景。2015年,李世鹏随微软团队赴深圳考察两周,深圳的创业环境、硬件生态、工作效率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故友的坚持、“双创”热潮的召唤终于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
“我在微软工作了近17年,微软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做研究,我在那里拿到了180多项技术专利。但那时的自己就像生活在研究的象牙塔里,不太理会外面的世界。但不与微软外面的企业深度接触,就永远不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的痛点在哪。在微软的平台上,我感觉我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玻璃屋顶,我希望自己还能创造更多新的价值。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思考人生的下一步,48岁并不算老。”谈到创业初心,李世鹏流露出“老夫聊发少年狂”般的激动。
“我逐渐意识到,在微软做得再好,都只是为一家公司服务,我的技术能不能成为产品,都是这一家公司决定。我就想,能不能有个平台,可以让我的技术帮助更多公司在未来成为明星企业、成为‘独角兽’,成为新的百度、阿里。于是我决定离开微软。”他接着说。
“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对李世鹏创业的帮助是巨大的。谈到在北京中关村创立硬蛋实验室,李世鹏的话语里满是对官方政策的感激:“就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来说,政策扶持真的给初创公司带来了很多实质帮助,硬蛋之所以能创立,离不开北京市科协、中关村管委会等各部门的支持,审批手续不复杂,很多重要活动我们都被邀请参加,帮助我们打造品牌,就连办公室租金都给了很大优惠。”李世鹏诚恳地说,“我们一直都在申请支持,也一直不断有官方支持落地”。
转眼快两年过去了,如今的李世鹏告别滋养了他近半生的“象牙塔”,每天穿梭在各个领域、城市、企业之间。“很累但很接地气。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听到了不同企业真实的需求,我的技术终于对更多人来说变得有用。我甚至开始研究帮助美国创业公司对接中国AI产业链,建立一个更庞大的互联互通的产业格局。”他说。
人机大战
机器人将主导人类?要靠人去限制
谈及人机大战造成的巨大社会影响,李世鹏表示,阿尔法狗、绝艺下围棋仅是一种AI的普通应用,不必夸大解读,其最大意义在于唤起人们对AI的兴趣。AI的发展历史一波三折,历经数十年甚至百年。“1999年我加入微软研究院时,AI是贬义词。毕业生找工作没人愿意把专业写成人工智能,因为它代表着做不出来东西的一堆人。”而今天的人机大战向人们证明了AI的基础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很多曾经只能靠想象的产物,现在可以实现了。
那么,机器人到底会不会超越人类?主导人类?他们究竟是敌是友?李世鹏以语音识别为例,“多年前,(李)开复在微软研究院时,Bill(比尔·盖茨)常问他语音识别究竟什么时候能达到实用的程度?开复回答18个月,结果18个月之后还是18个月,一直在改进,精确率总是只有80%多,关键字眼识别不清,用户体验就会很差。但今天,语音识别已经被所有智能手机应用,人耳常有误差,语音识别精确率却已达95%以上,甚至超越了人类。”
李世鹏认为,在今天的通用领域,人工智能依然很基础,想让机器在所有领域里都变得像人一样智能,还是遥遥无期。但他同时指出,机器在很多领域早晚会超越人类,今天已有所体现。在某些特定方向,比如人脸识别,没有人能记住中国十几亿脸谱,但这项技术已经可以了,且也已被广泛应用。
从另一个层面讲,李世鹏也表示,机器人在很多领域超越人类虽然很令人振奋,但实际上也许是个危险的信号。此前已经有不少机器人失控伤人的案例,这不是耸人听闻。美国几家大公司正在研究机器人的伦理道德规范,去探讨机器人的研发准则,哪些领域可以赋予他们功能和权力,哪些底线不能逾越。所以,机器人到底会不会主导人类,需要人类去防范、去限制。中国现在也需要这样的行业自律,这也是硬蛋实验室关注的方向之一。
中国在AI领域将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很多数据表明,中国机器人产业目前仍深陷“低端魔咒”,多数零部件需倚仗进口,李世鹏对此深以为然。
他指出,在产品设计理念及用户体验方面,中国的确相对滞后,“中国企业往往从功能角度研发产品,这就造成我们的产品往往看起来‘傻大笨粗’,只能做些低端劳动,比如现在所谓的服务类机器人,且目前同质化很厉害。但服务机器人真正想做到高端也很难。想指挥机器人去倒满一杯水给身处复杂环境任何位置的主人,中国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目前大部分只能在一个特定轨道里完成这个动作。这其中涉及很多数据、很多传感器状态,是极其复杂的技术。此外,中国在AI领域的基础工业上,确实有欠缺。很多基础材料、零部件质量,离德国制造、日本制造还有很大差距,精确度、耐用程度都有待提高。”
李世鹏也观察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的数字计算基础堪称卓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视觉领域AI论文,80%出自华人之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到中国,人才积累到一定程度,中国在AI领域里将很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但若想突破低端瓶颈,不能孤立的只谈人才积累,还需从基础工业发力、推动设计理念转型,甚至反过来以AI技术弥补人工技术的落后,集聚所有力量共同前进。
无人车梦
喜忧参半 中国城市将在2050年前进入无人驾驶状态
无人车在当今中国是热门产业,百度、乐视、格力等大企业均重金布局。而李世鹏对无人车的前景,却喜忧参半。
“我对所有涉足无人车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深表钦佩。”李世鹏这样说道。“不可否认,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会颠覆人类的出行习惯。无人车一旦全面上路,很多行业将不复存在,比如现在的打车软件、比如出租车司机。但这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获得成果的技术,不但需要长期投资,还需要超出想象的坚持。”
当前,中国无人车领域涌现了很多创业者,在李世鹏看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无人车解决方案出来,却没有一家车企敢于直接应用,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实验成功的门槛。此外,很少有车企愿意全盘接受外来的解决方案,往往愿意‘闭门造车’做区别他人的方案,种种原因导致了做无人车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很难生存。“最后,很多公司被逼得自己去造车,但这又是更大的坑,因为这些公司不懂造车。消费者也不会盲目接受一个非车企造出来的无人车。可如果大家都不去做解决方案,都去造零部件,那这个行业也永远无法突破。”
“所以,我们所想象的、整个城市进入无人驾驶的场景,可期但何时不详。不过,眼下可以先主推辅助驾驶,它是触及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比如自动巡航技术、自动刹车、跟车、泊车技术,现在很多车已经有这个功能了,还可以做得更好。此外,也可在一些特定环境、轨道里先试验运行无人驾驶,比如景区观光车,从小试点开始,慢慢完善、推动产业发展。”在他看来,无人车的扩展之路,还需一步步来。
一些市场调研公司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将进入无人驾驶状态。“老实说,还有30多年的时间,我判断这个目标可能会更早实现。技术的发展是加速的发展,任何产业困境、技术瓶颈,终将被打破。更乐观的是,很多创业公司的想法已经非常超前,他们往往可以打破传统车企的固有思维,说不定可以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无人车的样子。”展望无人车的未来,李世鹏显得信心满满:“真到那一天,世界都将太平了,车车都守规则,车与车之间都有智能通信,人与人之间将减少很多摩擦”。

李世鹏与两个女儿。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AI前景可期
让更多产品落实到垂直领域  中国有机会走在世界前列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究竟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什么位置?李世鹏回答得很干脆:“中国有很大机会走在世界的前面”。
“华人在AI领域的人才数量绝对是远超其他国家的。这些人才是中国AI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当下要做的是凝聚他们。”李世鹏说,中国AI领域不缺少科学家,而是需要能力强大的研究团队,这样才能把想法变成技术,技术变成产品,最后将产品变成应用。因此,中国AI产业未来的更多机会将瞄准如何把产品落实到每一个垂直领域。
他仍以语音识别为例:“除了在智能电话中应用,语音识别或许可以发展成人工助理、发展成无敌翻译器。如果有团队愿意深度挖掘,这项技术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可以看得懂任何一场讲座在讲什么,这会为人类工作带来多少帮助?”
谈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李世鹏不假思索:“我成立实验室就是看到了很多企业的痛点,一是人才,二是技术。有些企业明明拥有很优秀的技术,但各自为战,不知如何让其功能最大化,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推广。还有很多科学家,想法很好但不懂制造,也没有大公司会去关注这一两个人的萌芽想法。我希望通过一个公共平台,用我们的资源、人才、技术,给他们各方定制完善的解决方案, 把所有能量对接起来,把有用的技术聚集在一起,最后让产品落地。”
李世鹏还谈到,中国需要一个做实事的AI产业联盟,以推动产业规范化,一旦实现,将成为中国AI产业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助推器。人工智能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多年来却几乎没有企业赚钱,其中原因就是恶性竞争导致了产业价值被挤压,这是AI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具体来说,很多人为的数据孤岛,让物联网、人工智能没能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价值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比如,一个智能手环很快被淘汰,因为它的功能很快被更新设备等取代,而换了设备后,以前的数据就丢掉了。“我和我的实验室花了很多精力去推动产业联盟的建立,在联盟中建立一个‘数据银行’,让大家把各自的数据贡献出来,彼此交换、共享,这样会拯救很多企业,也会帮助很多企业不断更新产品。但数据就是金钱,还关系到安全问题,还需要建立一个交易模式让大家接受它。一旦数据利用好了,也可以成为现金流,为企业创造财富。此外,我们可以尝试,让用户决定哪些数据可以分享,就像苹果现在的很多APP,都需要用户授权是否可以访问其个人数据。”
“建‘数据银行’这个提法虽然很新,但技术早已成熟。只是数据一定要从国家层面上规范化,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联盟’是眼下行业里必须要探索的事情。”“这是我创业以来的理想之一,我知道困难很多。但如果这件事成功了,我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此时李世鹏的眼里闪烁着领军人物的光辉。
“双创”大潮下,中国社会进入了“智者为王”的时代。这位50岁依然怀揣着梦想与情怀的学者,他的创业之路才刚刚启程。
(编辑:张晓)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795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